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启修笑道:“你还不算有名么?中山舰事件时你在广州,去年你在武汉,都是被人注意的目标之一,日本人的情
报部门怎么会找不到你!他们一定有你的相片,大概你到神户时,他们就知道了。不过,不用担心,你来日本,如果是
避难,没有其他活动,他们对你还是客气的。”
茅盾一听,舒了一口气。又问道:“你怎么认识他?”陈启修把自己刚来日本时的情形说了一遍。茅盾心想,原来
如此。
到日本后,茅盾面临着生计问题。原本想学习日文由于生计问题他只有写作。当他提起笔来时,脑海的人物故事便
一个个地跃出来,尤其是那秦女士的生活,本身就是小说素材。去日本写的第一个小说是《自杀》,时间是7 月 8日。
由于和陈启修住在一个旅馆里,二人一起谈天,一起外出,陈启修便成了茅盾的翻译。有一次,二人去逛地摊,茅盾买
了一本关于北欧神话的英文书,使茅盾的孤独有了一丝慰藉——可以借此消磨岛国的寂寞!寄出《自杀》以后,茅盾又
写了《从牯岭到东京》的长文,对前段时间文坛上对“幻灭”、“动摇”、“追求”的批评,来个答辩,表明自己的创
作意图以及自己创作思想情绪,和对文艺的看法。认为革命文艺必须是革命的文艺而不是革命的标语口号;其次是读者
对象问题,即阅读革命文艺的读者是哪些人?或者更清楚地说,是哪个阶级或阶层的人,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文艺技巧问
题。茅盾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从牯岭到东京》寄回国内,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以后,立刻引来太阳社、创造社的朋友们的围攻。太阳社、创
造社的朋友称茅盾为“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自然,他们也不知道此时的茅盾,已是亡命日本。
冬天来了,岛国的冬夜是何等的漫长,冬天的雾更令人愁肠百结,茅盾写了不少从秦女士那里听来的故事小说,也
从地摊上抱回一些神话书籍,关上门研究,晚上请陈启修给教日文,没有多少时间,背了 50 音图,会了一些简单的日
常用语。在本乡馆住了 5个月,“岛国冬长,晨起浓雾闯牖,入夜冻雨打檐,西风半劲时,乃有远寺钟声,苦相逼拶,
抱火钵打瞌睡而已,更无何等兴感。”在这样的心情氛围里,茅盾和 23 岁的秦德君同居了。这时,在京都的老同事杨
贤江来信,邀请茅盾他们去京都住,说那里生活比较便宜,而且他们住的高原町远离尘嚣,附近有余屋可以出租。杨贤
江原在商务印书馆主持《学生杂志》,同时参加上海共产党的活动,大革命时期,被党派到武汉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任
《革命军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大革命失败后,他根据党的指示,于上年底带着新夫人和儿子到京都,担任中国留学生
共产党组织的负责人。同时以研究教育,著述为主。杨贤江十分同情茅盾和秦德君的处境,因此,热情邀请茅盾他们去
京都住。茅盾收到杨贤江的信,便和秦德君商量,二人都认为还是去京都好,或许那里可以静心创作,或许那里能圆秦
德君的苏联梦。
1928年 12 月初,茅盾和秦德君告别陈启修,双双坐火车去京都,在火车上,半年前的那个特高科便衣又来和茅盾
攀谈。实际上是把茅盾移交给京都的特高科监视了。
到了京都,茅盾他们才知道,在京都避难的,除了杨贤江夫妇外,还有高尔松、高尔柏兄弟夫妇,周宪文夫妇,四
川学生漆湘衡夫妇等。茅盾和秦女士住四号门牌的那套平房。隔壁三号是高尔松、高尔柏兄弟夫妇,有一段时间三号四
号合在一起开伙食,高尔柏夫人唐润英买菜,秦德君掌勺下锅。
对这个居所,秦德君和茅盾都有回忆。秦女士的回忆说:“我和茅盾住的第四号门牌,建筑质量的低劣,看起来风
吹得倒,东窗都是纸糊的,尽可夜不闭户,即使闭也无济于事。进门走道,是厨房,有煤气设备,最后是厕所;靠近厕
所的是一间光线不太充足又潮湿的六铺草席的一间房,没有什么用场,只有空着,作为去厕所的过道。中间三铺草席的
通道一小间,夜来我们把蚊帐挂在中间过道小房间的四个屋角的铁钉上,??外面一间六铺草席的阳光好一些,屋檐下
是过往行人的街道,道旁是樱花园地,每逢樱花盛开时节,抬头就看见日本国花。”茅盾对这个地方也有回忆:“我的
寓所离杨贤江的寓所有一箭之遥。这是面临小池的四间平屋,每间约有八铺大小;当时我与高氏兄弟为邻,各住一间,
另两间空着。房东就住在附近,亦不过一箭之遥,这里,确实很安静,从屋子的后窗,看得见远处的山峰,也不是什么
高山,但并排有五六个。最西的一峰上有一簇房子,晚间,这一簇房子的灯光,共三层,在苍翠的群峰中,便像钻石装
成的宝冕。小池子边有一排樱树。明年春季,坐在屋中便可欣赏有名的樱花,想到这,便觉得我的新居确实是富有诗意
;对写作十分有利。”由于秦德君在身边照料,茅盾那苍白的脸色也红润起来,精力也十分充沛,因此,在日本期间,
茅盾的小说、散文创作达到一个更成熟的阶段,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浪漫的丰收季节。其中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7 个短
篇小说,12篇散文。而且,这一时期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大部分是精品,在各自的体裁中,都是有较高的品
位。
茅盾在日本的散文,我们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抒情的,如《雾》、《叩门》、《卖豆腐的哨子》、《虹》等,反映
了茅盾在特定环境里的特定心情,抒情性很强。作品中暗示、象征色彩比较浓烈,文字比较曲折隐晦,但这些散文的认
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极高。
“——因为是虚空,所以才有那样的巨声呢!我哑然失笑,明白我是受了哄。我睁大了眼,紧裹在沉思中。许多面
孔,错落地在我眼前跳舞;许多人声,嘈杂地在我耳边争论。蓦地一切都寂灭,依然是那答,答,答的水声从窗边传来,
像有人在叩门。”(《叩门》)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对革命形势的怅惘、惶惑和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文坛的
“争讼”的厌烦,种种矛盾心理交织地反映在字里行间。“并不是它那低叹暗泣似的声调在诱发我漂泊者的乡愁;不是
呢,像这样的 OUTCAST,没有了故乡,也没有了祖国,所作‘乡愁’之类的优雅的情绪,轻易不会兜上我的心头。也不
是它那类乎军笳然而已颇小规模的悲壮的颤音,使我联想到另一方面的烟云似的过去;也不是呢,过去的,只留下淡淡
的一道痕,早已为现实的严肃和未来的闪光所掩煞所销毁。(《卖豆腐的哨子》)茅盾的这种情绪,似乎有一种欲掩还
露的窘态。在文字中片段流露的,是旅日的飘零感和对风起云涌大革命的怀念和痛惜情绪,茅盾这里是用否定来表达自
己的肯定,卖豆腐的哨子声,太撩得令人怅惘!”这怅惘是难言的“。”然而每次我听到这呜呜的声音,我总抑不住胸
间那股回荡起伏的怅惘的滋味。“”我猛然推开帐子,遥望屋后的天空,我看见满天白茫茫的愁雾。“
孤独的散文家似乎对周围事物特别敏感,连捉摸不到的自然现象,也可寄寓自己的情感。日本,是个多雾的国度,
海洋性气候带来诗一样的雾,也带来白茫茫的愁雾。各人的心境不同,眼中雾也不同,“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
和雾比较起来,我是宁愿后者呵!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
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起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雾》)作者借自然界的自然现象——雾,来表
达自己的情感,这种从火热生活中冷寂下来的孤独,有一种离群索居的苦闷,这又是和茅盾的生活经历有关的。——惨
云愁雾,历来是文人们比喻的一种心绪,在茅盾心绪里,雾是可诅咒的,同样,在一篇题为《虹》的散文里,茅盾把向
来作为美的象征的虹,也一改常规,虹一样的“希望也太使人伤”心“。
另一类散文是游记见闻,是茅盾作为旅日华人,在日本时所见所闻,主要有《速写一》、《速写二》、《红叶》、
《邻一》、《邻二》、《樱花》、《风化》、《自杀》等。这类散文同样具有较高审美认识价值。《红叶》记叙了作者
在秋色里去山上看枫叶,但茅盾没有写枫叶如何,却写了人,写了场景,也表达了“原来只是如此这般一回事”的思想
底蕴。而《速写一》、《速写二》作者写在日本进浴室洗澡时的见闻,写得精密,写得细腻,比如在写水龙头时,“这
是个擦得耀眼的紫铜质的大家伙,虽然关着嘴,可是那转柄的节缝中却哧地飞出迸出两道银线一样细水,斜射上去约有
半尺高,然后乱纷纷地落下来,像是些极细的珠子。”樱花是日本国花,大凡从日本回来或偶尔路过日本的人都要记述
所见樱花或想看樱花的愿望,茅盾也不例外,在日本期间,他写的《樱花》散文,就是记叙自己结伴去岚山观樱花的盛
事。但他用经济的笔调写在岚山的游览,而大量笔墨在渲染樱花的影响、吸引力,写自己寓所门前的树,想象着这是樱
花树(其实就是樱花树),春天来临,这几棵樱花树正蓓蕾着,不久便烂漫一片,在这样的基调色彩里,结伴去游山。
然而到了岚山,吸引作者的不是樱花而是岚山的自然景观,这种活泼写法,令人击节。《邻一》、《邻二》则写出寓所
邻居的孤愁美貌的少妇和活泼可爱的日本小孩,散文写得幽怨缠绵,情意缱绻。《风化》是茅盾就在日本所闻而写的一
篇散文,议论日本警察的腐败,讽喻日本军警制度。当时日本报载一个负责巡查有伤风化的警察的一桩丑闻,说那个警
察半夜里抓住一对并头而睡的男女,在带往警察署的途中,那个负责巡查有伤风化的警察放走男的,让女的跟他走,半
途强奸了那女侍者。报上一登载,舆论大哗。茅盾也就此写下了这篇散文,揭露了日本社会黑暗的一个侧面。另一篇《
自杀》同样也是茅盾根据报载材料写成的一篇暴露日本社会黑暗的散文。据不完全统计,茅盾在日本期间共创作了《自
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色盲》、《昙》、《泥泞》、《陀螺》等 7篇短篇小说。这些长短不一的短篇
小说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大都用现代女性作主人翁(个别除外),大都偏重于情感世界的展示,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观
照,茅盾在日本期间的短篇小说,虽然是《蚀》三部曲底蕴的延长,但无论题材和描写方法都和《蚀》相似而和《虹》
不一。这样说,并不否认茅盾在日本前所写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作为茅盾思想转折点的作用——因为创作方法上的转换,
似乎有一种惯性,这种惯性即使在思想苦闷期过后,还在有意无意地起作用,制约、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如《自杀》这
篇小说,是茅盾去日本后写的第一篇小说,《自杀》里的环小姐,是一个表面为新潮女性,而本质上是一个受封建伦理
思想毒害较深的青年女性,她和一个愿为大多数利益而奋斗的革命者相爱后,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