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误人子弟-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邻右舍,前堂后室,纷纭登门相劝,你一言我一语,无形之中竟开起了控诉会,有冤伸冤,有苦诉苦,平日所积,此时一吐为快,由此及彼地联想,由彼及此地验证,不满情绪一泄而出,无遮无拦,温度升到顶点时,有人睹气而言,吃不好还受气,干脆不吃了。这是火花,迸溅到分列的炸药上,引起了整体性的爆炸。一人振臂,应者云集,左串右联,一致附议。〃 罢饭事件〃 遂告开始。

    事后有人议之曰,这是西宁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向领导发难,饺子不过是师出有名的藉口而已。这一说法有失偏颇,十足的饱汉不知饿汉饥。一者,一时之怒,源于平日所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难道真的需要去组织、去策动吗?再者,要想发难,藉口俯拾皆是,何必非要借助一玲珑水饺不可?客观地说,这时的西宁帮只具雏形,要说有组织、有计划,那太有点儿夸张了。再说了,在此火星四溅,大有燎原之势的当口,校领导与其探测、猜疑、杜撰,倒不如以诚相待,尽力安抚,扑灭火源,这样做的代价,充其量,无外乎听几句逆耳之言,这又有何难?假如身为领导之人连听几句逆耳话的胆量都没有,又会有别的什么胆量吗?肚大能容,宰相的肚子能撑船,是因其位尊,位尊则应善权衡。着手改善伙食,批评批评肇事人,出出〃 罢饭人〃 的气,这又有何难?气出了,胃也腾空了,吃得满意了,自然也就温顺谦恭了。更重要的是,这是校领导拢住人心的一次绝好机缘,近者平息了一次意外事端,远者缓和了西宁教师与校领导之间日益增长的对立情绪,抑其反感之心,扬其潜在能量,与彼与此,不都是何乐而不为的事吗?

    遗憾的是,校领导缺乏这样的远见卓识,闻讯却无动于衷。

    有的领导自信心太强了,强得竟然连审时度势,未雨绸缪的能力都丧失了。自己何等身价,岂能屈尊俯就,去出面调解这种儿戏般的胡闹;自己又是何等显贵,岂能置学校大事不抓,埋头于这类区区小事之中?不就是没吃上几个饺子吗?何必斤斤计较,抓住不放?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如此幼稚,如此心胸狭窄。〃 罢饭〃 ?向谁示威?向我?向组织?岂有此理!不吃算了,有何惧哉?不过二、三天的功夫,自生自灭。于是充耳不闻,任由其发展。

    具有一定的领导技能,这并不难,只要有机缘,再假以时日,自会熟能生巧,应裕自如。而具有一定的领导艺术,却不是机缘、时日所能促成的。领导艺术最根本的前提就是善于审具体时且度具体势,针对不同的情况拿出不同的、具有实效的预防,解决措施。可惜的是,这一届校领导不具备这样的领导艺术。

    〃 罢饭〃 在无人问津的情形下,继续……

    不但没有自生自灭,反倒其乐也融融。西宁教师依兴趣、性别分散成数个小团体,其分工严明,各司其职,采购、洗刷、掌勺,然后围聚而食,俨然一个个自给自足的小型群体社会。团体与团体之间互通有无,互较烹技,不仅进一步沟通了感情,而且妙趣横生,自得其乐,乐不思蜀。更有些不动手但会品尝的美食家穿梭做客,吃起百家饭,论长道短,成为联结各个小团体的纽带。兴头所致,一拥而至,引导出各种各样的群体性自我消遗的活动。美哉,乐哉,照这样发展下去,别说自生自灭,恐怕是涓涓细流,永无衰竭之日了。这的确出乎于领导的意料之外。西宁帮炊烟四起,食堂可就惨淡经营,门可罗雀了。没人来吃饭,亦无人来打开水,清闲倒是清闲,可就是烦恼与日俱增,愁得人简直无法承受这种清闲。没人来吃,但又不能不做,否则停灶灭火,正中西宁帮下怀,授人把柄。做了又没人来吃,只好下顿再热一遍,一热再热,热到最后,连猪也不吃了,只好倒进垃圾堆。做了倒,倒完了还得做,循环往复,如此下去非得赔光了关张不可。这时校外的舆论责难四起,不管怎么说,教师罢饭领导难脱干系。这时校领导才感觉到事态严重,事关重大,非得正视不可了。于是凭一校之长虎威,频频向西宁帮施加压力,企图以此尽快平息事端,平息舆论。有意见可以提吗,罢饭是错误的,年轻人呀,做事就是欠考虑,危险啊,这样下去非犯大错误不可!

    风马牛不相及。

    我不愿吃,是违校纪还是犯了国法?

    习惯于〃 一贯制〃 的校领导在〃 整体对抗〃 面前似有点儿力不从心,但领导的技能自会有变化多端的措施:个别谈话,拉拢、恐吓,一句话,凡是能从上对下的可施之策,无所不用其极。硬则有余,软则没有考虑余地,企图各个击破,瓦解西宁帮的阵脚,一击而散。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自认为代表着一级组织,强大无比,所向披靡。领导吗,自然要居高临下,岂可平起平坐?部下吗,自然得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岂能治于人?

    从某种角度看,这算得上比较娴熟的领导技巧。

    可惜,时机不对。

    西宁帮一旦形成,算不上一荣俱荣,倒千真万确地一损俱损。其凝聚力恰与外部压力成正比,压力越大,凝聚力就越强。当恐吓辟空而至,却不足以令人胆寒之时,反倒会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企图个别拉拢,也是枉费心机,团体内部的牵制力又与凝聚力成正比。于是在校领导的诸多招数面前,西宁帮中的硬者不屑,软者诺诺,罢饭却没有一丝一毫行将终止的迹象。

    婆婆发怒,媳妇只好惟命是从,哪怕违其心愿,也必须做出让步。正式出面调解,答应诸多条件,调离肇事人员,平息了事端。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西宁帮不费吹灰之力,就赢得了这一回合的全胜,群情激昂,弹冠相庆。他们初次尝到〃 整体对抗〃 的甜头,依附性也越来越大。他们一夜之间突然真正领悟到了小时候在电影中所看到的情景:地下党员为启发工农大众的革命觉悟,为什么总是用一把折不断的筷子作比喻。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真正领悟到大革命时期的比喻含义,多么滑稽,多么荒诞,而又是多么可悲!

    假如……那么……

    从此开始,西宁教师与校领导进入了〃 整体对抗〃 阶段。一人有难,众人相帮,频频发难,得理不让人。西宁帮也就从此在湟源大名远扬,当然也就引起社会舆论的沸沸扬扬。如果说某一个教师被扣了工资,家长们会拍手称快,大加赞许的话,那么十几个教师一齐被扣了工资,家长们就乐不起来了,只会引起惊疑、猜测,并依据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推断。但有一点是家长们都会推断一致的:一中的教师人心涣散,一中的教师问题复杂,那受其教的子弟也就免不了也复杂起来。本来可以避免的却发生了,本来不可能发生的却变成了现实。已经发生的无从避免,但尚未发生的也一定是无从避免的吗?〃 整体对抗〃 ,两败俱伤,子弟怎么办?于是责难四起,而局外人的责难大多是各拍五十大板,西宁教师无所谓,校领导可就拍在身上,痛在心里了。哪怕是只轻轻地拍一板,也是对其施政才能和效果的否定。大势不妙,只好顺手祭起第二件法宝,长长地列出十几名分批下公社的西宁教师的名单,准备分批调离,一举铲除乱校祸根。这就是〃 黑名单〃 的由来。西宁教师闻讯拍案而起,不就是下公社吗?民不畏之,奈何以此惧之?对抗骤然升级,发难层出不穷,矛盾愈演愈烈,双方都摆出了决一雌雄的阵势,可怜学生尽受池鱼之苦。

    误人子弟,尽在此焉!

    众怒难犯,教育局出面干预:下公社缓议,校长调离。

    一中暂时出现了平缓局面。

    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

      ——张绍文

    第二届领导班子升起了帅旗。

    虽受命于危难之时,却有力挽狂澜之来势,顾盼自雄,精力旺盛的新任校长,旗帐严整地步入危机四伏的一中。

    新任校长在人们的传闻中多少有些传奇色彩。年届不惑,精力充沛。据说在文革中曾被贬到火车站扛过大包,精神上想必是痛苦不堪,却练就了一副好身板,以至于有人在严冬之晨看见他只穿一件汗衫出外提水,不禁长叹自己不曾有过这样特殊的际遇。新任校长走路急如风,嗓门儿震天响,事必躬亲,为人严厉,不苟言笑,铁面无情。他在县二中工作期间,哪怕是西宁教师对他也有几分敬畏,这就使其君临一中之前,引起了各色各样的翘企。

    这时普遍认为一中乱校的症结在于西宁帮,大有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味道。但由于它善恶兼而有之,好坏参半,要想对西宁帮毕其功于一役,谈何容易。一方面,西宁帮中除个别人外,无不把自身的教学效果视如脸面,倍加珍惜。论其生活如何散漫,尽可一笑置之,可要是对其教学妄加评论,那非得据理力争,不争则罢,要争就非得争出个是非曲直才告罢休。他们大都追求灵活的讲授方式,漠视那些经久不变,呆板、枯燥的固定程式,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厌恶教者一字一顿,学者面如木雕的课堂气氛。他们自尊、自傲、自恃讲普通话、信息吸收广而快,因而很受学生的欢迎,因而也就无形之中与一些本地的老教师格格不入,但这并没有对他们的自我满足,彼此仿效产生任何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时时与校领导处于对抗状态,又都不愿意在教学上倾其全力。尽管暗地里彼此都在比试,但如果大家相聚时有谁想谈谈如何上好课,那一定会被视作神经上出毛病了。也正因为这种心理态势所驱策,至使在公开场合受到校方的表扬总觉得愧对西宁帮的哥们儿姐们儿。于是,他们往往在教学上浅尝辄止,见好就收,不争第一,也不落人之后。时好时坏,令人捉摸不透。

    而最让校领导头痛的是西宁帮也视胡搅蛮缠为离经叛道。理亏时任你鞭挞,默不作声;理盈时则一触即发,一哄而起。喜好计谋,讲究策略,彼不动我亦不动,彼欲动我先动;你有你的一套,我亦有我的一套;你大道理满天飞,我也不失为冠冕堂皇,针尖对麦芒,你又奈我如何?

    统治着这么一类油盐不入的人,可谓是难上加难。可新任校长就是不信这个邪,他从前任失利中得出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始终掌握主动权,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在他看来,一中的西宁教师之所以难加管束,频频发难,那是因为行政措施不利,就象是桀傲不训的孙猴子头上少了顶金箍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吗,当常规性行政措施难以奏效时,就应大胆、果断地制定出更加严厉的行政措施,针对性更强,约束力更大的校纪校规。因而,新任校长的施政纲领简而明确:以罚为主,以奖为辅。

    如果说教育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命脉,那人心凝聚力就可称之为血液。凝聚力强则行政措施形同虚设;凝聚力弱则行政措施事倍功半。而凝聚力来自何处?来自强硬的行政措施?来自严近苛刻,不近人情的校纪校规?

    新任校长进校不久,就着手制定针对西宁帮的新措施。

    如欲摧其勇,必先钝其锐。他发现西宁教师自认为教学效果好,因而目无尊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