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纱的扮相,很多人都感到她的造型酷似当年《上海滩》中的“冯程程”,赵雅芝感慨地说,她已有好多年没穿这种西式婚纱拍戏了,上一次穿婚纱是拍《上海滩》的时候。 空前绝后的《上海滩》:在它之前,没有人这样做;在它之后,也没有谁能超越。 《上海滩》成了一个“情结”,也成了一种魅惑。对于观众来说,这种魅惑是一种享受;对于制片商来说,这种魅惑是一种生意。《上海滩》开启了一座富矿,先是出品《上海滩》的无线电视台和其他香港制片商,后又有内地一些有来路的制片人。人们热衷跟风的理由很简单:拍《上海滩》的戏能赚钱。 在内地拍摄的《上海滩》“姊妹剧”中,响声最大的是尤小刚导演的《情断上海滩》、傅彪主演的《重返上海滩》和一部由当年《上海滩》导演招振强执导的《反串》(又名《上海滩娱乐大王》)。《情断上海滩》的编剧也是老版《上海滩》的编剧陈翘英,制作方的目标是将该片打造成“民国时代的青春偶像剧”。这部戏的男主演颇有当年周润发的影子,导演尤小刚更是不忘拿周润发说事:周润发之前就是没找到感觉,《上海滩》里找到感觉了,一亮相一下车一拔枪都有上海滩年轻大亨特有的感觉,所以大家一下子认可了。尤小刚要求男演员要找到大亨那特有的意思,甚至有点“摆出来”都可以。 人们不难想象,在周润发这个“超级偶像”的阴影下,任何“有周润发影子”的演员都将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对于这些勇敢的追随者,曾经担任原版《上海滩》导演的陈树楷先生有这样一番分析和评说:《上海滩》是20年前由香港无线台出品的电视剧,参与执导的导演达多位,其中包括自己及招振强、谭铭等人,当时还云集了20名编剧,王晶也由那时起成为金牌编剧,大家采取了分工协作的方式。20世纪80年代的剧集制作条件不及现在,却是观众对电视剧最狂热的年代,而且首次以民初上海黑帮为主题,给故事创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不论是制作手段还是其他方面,现在拍《上海滩》条件肯定会比原来不知好上多少倍,但过去的《上海滩》已经成了人们记忆里的经典,想去改变或者超越这种东西的确很难。所以无论是后来由刘德华、张国荣主演的电影《新上海滩》,还是陈松龄、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上海滩》都不得不草草收场。尽管每个拍摄者都想尽办法改变人物关系和剧情结构来跳出约定俗成,然而,“也许是《上海滩》的经典地位太突出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变成了现在难以超越的障碍”。
第三部分:《上海滩》一个偶像的诞生世俗所到达的一种深度(图)
“观众看《上海滩》就是看周润发扮演的许文强。”陈导演语气肯定地说,“没有周润发就不会有观众。” 周润发的“许文强”成了同类角色难以超越的标高,事实上,《上海滩》的难以超越,也在于其主题的高度。这高度当然不是那种假大空的人为的拔高,而是穿透世俗所到达的一种深度。 许文强的悲剧达到了这样的深度,丁力的悲剧也达到了这样的深度。丁力是一个“成功者”,他从一个街头小混混成了上流社会的“人上人”,梦想变成了现实,人性和良知却随之泯灭了。“阿力,你现在发达了,什么都有了,可妈妈宁愿你还是从前那样,什么都没有,什么也没变……” 《上海滩》难能可贵地表现出了这样的深度,在今天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的深度了。在这个物质主义的时代,丁力的成功被很多人视为真正的成功,面对这样的“成功人士”,很多人只有仰慕和崇拜,人们不再承认这样一个人物会有什么悲剧意味。丁力的母亲希望儿子“什么也没变”,但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 解除深度之后,世界成了无厘头的世界。这个世界正在以新的方式制造新偶像,以游戏的方式,以技术的方式,在由《上海滩》开启的这座富矿里,周星驰以自己的《功夫》创造了新奇迹。 这是票房的奇迹,而对于一部影片来说,票房并不意味着一切。我们眼花缭乱地看了一场热闹,我们的内心却没有丝毫的触动。 周星驰的“上海滩”不是周润发的“上海滩”,我们说周润发的《上海滩》是经典,是因为它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空前绝后,这是我们所理解的经典的本意。
第四部分:《英雄本色》经典中的经典牙签是用来剔牙的(图)
“牙签是用来剔牙的,可自从周润发叼个牙签出道以后,这牙签的作用就改了——简直成了‘酷’的代名词,众人追风模仿。这不,有人就没模仿好,差点儿出了大事。”这是《沈阳今报》2004年年底一条题为《生吞牙签刺伤胃》的消息的开头一段。这条消息写的是电机总公司司机高师傅,虽是50多岁的人了,但依然一天到晚模仿发哥叼着个牙签扮酷,有所不同的是,人家发哥叼牙签只是叼着那么一点点,这位高师傅却是咬着大半截。某一日,高师傅蹬着自行车去搓麻将,突然一阵寒风袭来,高师傅张嘴大吸一口气,嘴里的牙签一下子给吸到了喉咙里。高师傅急三火四往外咳,左咳右咳只是咳出了几口血黏痰。牙签咳不出来,喉咙也没什么不舒服,高师傅猛咽几口唾沫,然后就蹬上车子直奔麻将社。这样过了几天,高师傅忽然想起了这牙签的事,就忍不住地向朋友们吹嘘自己的“特异功能”,朋友们赶紧拽着高师傅去医院。胃镜一照才发现,那牙签正在他的胃里逛游着。幸亏那牙签早已被高师傅咬得没有了模样,牙签只是刺伤了他的胃黏膜,要不然肯定会出大事。 这位高师傅显然是周润发的同龄人,倘若从发哥“初叼牙签”的1986年算起,高师傅的“牙签秀”也有近20年的历史了。 在今天中国的一些南方城市,叼牙签依然是很多出租车司机的“雅好”,有的司机能将一根牙签叼上大半天。没有人考证这种现象的起因,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其中一定有许多发哥的模仿者。已经有人指出,如今遍地开花的“洗脚屋”和“浴足城”与发哥的引领风尚有着很大关系,因为发哥练就一手按脚的绝技,时常兴致勃勃地为亲朋好友按脚。 叼牙签者因为有发哥做榜样,也就不会认为这是什么“不雅之举”,尽管很多人叼牙签的样子很难看,有时简直就是令人恶心。但发哥是他们的偶像,他们没有发哥的高大帅气,没有发哥的眼睛和笑容,但他们可以模仿发哥这个叼牙签的小动作,确切地说,这是发哥扮演的“小马哥”的一个动作。 这个《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他以风衣墨镜、双手抡枪的潇洒英姿宣告了香港电影“英雄片”的诞生。在香港,在台湾,在中国内地,在整个东南亚,小马哥横空出世,《英雄本色》所向披靡。传说《英雄本色》在韩国上映时,整个汉城的黑风衣在一夜之间迅速脱销。一夜之间,周润发也成了韩国人的偶像。而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说:《低俗小说》的导演昆廷·塔伦蒂诺看过《英雄本色》后,特意买了与片中小马哥一样的风衣和围巾,一改先前录像带出租店里猥琐的小店员形象,变得深沉稳重,风度翩翩。 “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有多么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曾经有一个时期,小马哥的这句经典台词像江湖切口一样在年轻人中蔓延开来,人们以此寻找“同类”,寻找属于年轻人的一份豪情。这句话也是而立之年的周润发和不惑之年的吴宇森的心声。为了这个机会,他们都已经“衰了好多年”。 发哥发誓要争一口气,因为他“衰”了整整有10年。 作为电影演员,从1976年到1986年,周润发“衰”了整整有10年。 早在1976年,周润发就与协利影业公司签约拍电影,四年时间拍的都是一些“风月片”。香港于1988年开始实行三级电检制度后,人们又习惯把这类片子叫做“三级片”。对于这段经历,成名后的周润发并不讳言,据说作为无线电视艺员的周润发能够与别家公司签约,是因为有无线高层的特许,这少有的破例也是因为那时的周润发已是小有名气的演员。然而,这些片子并不卖座,周润发自己不满意,协利公司也不满意,当协利方面片面指责周润发是“票房毒药”时,他就毅然解除了与协利的合约。 在周润发自己看来,为协利公司所拍的那十多部片子都是不值一提的东西。他认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是许鞍华导演1981年拍摄的《胡越的故事》,因为这部影片,周润发更把许鞍华称做“带他进入电影圈”的人。
第四部分:《英雄本色》经典中的经典被迫当上职业杀手(图)
出生于辽宁鞍山的许鞍华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主将之一,她曾在香港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也曾在伦敦国际电影学院攻读电影专业。1979年,许鞍华以导演处女作《疯劫》引起轰动,该片一举打破当时的香港票房纪录。许鞍华筹拍《胡越的故事》时,周润发虽然已经凭借电视剧《上海滩》中的许文强成了走红的电视演员,但作为电影演员,依然没有摆脱“票房毒药”的恶评。许鞍华决意请周润发出演新片的男主角,她喜欢用一些已建立形象的演员,给他们演一些截然不同的角色。 为了出演这个角色,周润发拒演无线电视台的长篇剧,为此不惜与无线对簿公堂。周润发后来回忆说:“那是基于对导演许鞍华和编剧张坚庭的信心,使我鼓起勇气接受挑战。结果,《胡越的故事》成了我电影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周润发在《胡越的故事》中饰演的胡越原是越南军人,乘难民船回到香港后,为救女友被迫当上职业杀手。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故事,在胡越这个杀手身上已经出现了后来周润发塑造的“经典杀手”形象的某些特质。这部影片获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十大华语片奖和最佳编剧奖,翌年还获邀参加了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尽管这部影片没有创造什么票房奇迹,但却比周润发早期拍摄的《投胎人》之类影片要高出许多,从而改变了人们对他的“票房毒药”的印象。这部影片没有为作为男主演的周润发赢得什么奖项,但数年之后当他站在香港电影金像奖领奖台上时,周润发感激地冲着这位“电影生涯的领路人”大声喊:“An Hua;I love you!(鞍华,我爱你!)” 周润发想尝试向大银幕发展,1982年,他主演了《猎头》和《巡城马》两部影片,1983年他又出演电影版《上海滩》和《上海滩续集》。然而,电影《上海滩》票房平平,远没有电视剧《上海滩》的轰动效应。同一年,周润发还主演了《血汗金钱》和《花城》,这两部片子也同样没有使他的银幕生涯有多大起色。1984年周润发再度与许鞍华合作,在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倾城之恋》中扮演范柳原。周润发认为自己对这个角色的处理是失败的,演绎方法也是错误的。周润发认为自己是个不喜欢读书的人,不适合扮演知识分子角色,因为很多东西不是即时学来的。 在拍摄《倾城之恋》的这一年,周润发还出演了《灵气迫人》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