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义空谷中」。这个「胜义」就是讲的第一义。第一义是什么?第一义是空,第一义是真心,第一义是自性。我们在前面读过,法性无性,无性之性就是自性。所以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心,心物都不是,但是心物都是它现出来的,唯心所现,心物都是它现的。换句话说,性是体,理体,色心是德,是性德。这个德它起用,它起作用这是德,性体性德。相,相就是一真法界、十法界,那是相,相是它的作用,不迷的时候是一真法界,带了迷情就变成十法界。从这个地方你就应当要体会到,原来一真法界、十法界,一切依正庄严同一个性,同一个体,同一个德,所以叫同心同德,这个话是有根据的,真的是同心同德。同心同德,清净平等觉、大慈大悲自然现前。你能说对哪个众生不慈悲、对哪个众生不爱护吗?没有。真诚的爱心自然现前。凡是生烦恼的是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性德,把自性变成了无明,把性德变成烦恼,把性的作用变成造业,你看一迷差别这么大。
  这一句意思就殊胜了。胜义空谷中是讲体具德能,无量的智慧德能。因此「吼法怖众魔」。吼是它叫了,狮子叫了,这个狮子叫是比喻菩萨示现说法。菩萨说的法说什么法?纯净纯善,无量四谛,正念,慈悲,智慧,解脱。胜义是性体性德,菩萨说这个法,这是纯正之法。这个法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菩萨师子王就是这个真相的象徵,真相的模型,真相的代表,真相的表法。我们学佛能不能学成关键也在此地。想一想我们的身是不是纯净纯善?如果我们的心是纯净纯善,这个身就是法身。实在讲你的身也是法身,一切众生身都是法身,怎么样?你迷你没有证得。我今天纯净纯善我就证得了,我自己证明这个身真的是法身,你没有办法证明。
  我们今天所立足的,步步所踏实的无量四谛,这就是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四谛,步步踏著!我们对於一切人事物顺逆左右,无不是正念,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自己住,心安住。《般若经》上讲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的住处,我们住处在哪里?不动智佛。现在知道了。不动是真心,清净寂灭,智是根本智,般若无知,住在不动智里头,起作用无所不知。所以这一说法,魔王外道统统降伏了,他们听了不能不佩服,不能不皈依。知道什么?魔王外道没有接触到佛法以前,都以为自己了不起,都以为自己是无上道。中国谚语所谓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他这一比才晓得真的是人上有人,天上有天。我以为很高了,我现在找到还有比我更高的。
  大乘佛法里面魔也是佛,所以大乘法里头没有降魔。小乘法里头有降魔,大乘没有。魔不过就是迷惑颠倒,错认了,一接触佛法立刻就明白了,他很聪明,有福有慧。你看看魔天在欲界第七层,最高的,在他化自在天的上面,你就想到他的智慧福报多大,一接触佛法他就明了,魔也是佛。但是他一定要听佛教诲,一回头就变成佛了。这是两首偈把这个「师子」的表法说出来了,这是第一句里面讲的「或见师子吼」。下面还有八首,八首都是讲菩萨示现到世间来教化众生的义趣。我们看第三首。
  「菩萨为商主,普见诸群生,在生死旷野,烦恼险恶处」。菩萨三十二应,像千手观音所示现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菩萨为商主,是非常适合於现代的社会,现在社会他不称商主,他称为企业家,他经营的企业是跨国公司,所以真的他也是个王,许许多多国家城市都有他的分公司,都有他的行号。他的标志,我们今天讲商标,也就是旗帜,也是插遍全世界。你能说他不是国王吗?他底下的人众很多,有组织。如果他是菩萨,他就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他以什么为目的?以教化为目的。菩萨跟凡夫不一样地方在此地。菩萨有大福报,所以经营得大财富。财富用来干什么?救济贫穷。
  所以他「普见诸群生」,这是讲到一切众生。「在生死旷野」。旷野是比喻,比喻六道轮回,这个地区居住生活不安稳,在野外随时有失去生命的危险,没有人保护你。所以不像生活在城市,在城市有保护的。在古时候有城堡,要知道世尊讲经说法在三千年前,那个时候世界上还没有什么真正的大国,还在上古部落的时代。中国在那个时候也是一样,中国并没有统一,黄河到长江这个地区,这个地区现在诸位在地图上看并不大,大概只是七、八个省分的样子,在当时八百多个国家,叫八百诸侯。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的,大国它的疆域不过是一、二百里,小国二、三十里,二、三十里现在就是小村镇,当时它也是个国家。在商末年,周的开国初期,那时候社会是这种社会,释迦牟尼佛当年出世,也是这样的社会。居住在城市有城堡,都有城墙、有护城河,不但是防盗贼,也防猛兽。那个时候我们能想像得到地广人稀,豺狼猛兽经常出入,也容易伤人,所以有这个防御的工事,筑城。在中国、在外国都懂得筑城。
  在旷野里面确实生命没有保障,所以拿旷野比喻六道,拿城市比喻四圣法界,比喻一真法界,比喻诸佛净土,那才叫真正安稳。现在诸佛菩萨都为我们介绍,我们这一生当中真正可以能够取得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真正安稳、真正安全!决定没有任何的灾害,没有天灾,没有人祸,人与人之间都能和睦相处。所以我们只要看到这一点,我就非常想去,希望早一点能够去,太不容易了。我们这个世间人,大家长年生活在一起,内心都是有矛盾,都勾心斗角,这个难过。这一种日子就是在生死旷野。我要做一个老实人,真诚、清净、平等、慈悲的人,我一定喜欢跟那些真诚清净平等慈悲的人在一起。你有这个心,有这个愿,有这个行为,你自自然然感应道交感得。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以前没有闻到佛法,不知道!迷迷糊糊过了半辈子。现在真正闻到佛法,真正明白、懂得了,我就应该认真努力,应当向佛菩萨学习,这一生决定要争取到西方净土,那你一定要明了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疏》上品上生章里面所教导的。这一章经里头最重要的两句话,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能违犯。佛教我们做些什么?我们就抓住这三部经就行了,《无量寿经》、《沙弥律仪》、《十善业道经》。经论太多了,古人讲的浩如烟海,从哪里下手?从这三部经下手,决定得生净土。这三部经不能不熟读,不能不深解义趣。我都讲解得很清楚,明白了之后,依教奉行,我们就离开危险的旷野,我们找到安全的都市。这生死旷野是烦恼险恶处。上面这一句是比喻,这一句这落实。这个地方有烦恼,险是讲的天灾人祸,危险;恶是讲的造业。险是果,恶是因,或者把险恶连起来,烦恼是因,险恶是果,都能讲得通。十恶一定感得恶报,这个恶报在人间就是天灾人祸,佛讲这叫花报,果报一定在三途,三途地狱是果报。再看下面这一首,第五首。
  「菩萨见众生,三毒烦恼病,种种诸苦恼,长夜所煎迫」。菩萨见到了,我们凡夫天天在其中,但是天天不觉悟,人家在旁边看到了,真正是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在三界六道之外,看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堕在三界六道里面看不出来。这里头三毒烦恼病,三毒是根,贪瞋痴,从贪瞋痴引发出来的烦恼无量无边。佛在四弘誓愿里面讲「烦恼无尽誓愿断」,佛法里面把这个比作叫枝叶烦恼,贪瞋痴叫根本烦恼。怎么个断法?上根人、聪明人从根本断起。中下根人不知道根本,从枝叶,枝叶上永远断不尽。你把这个枝叶摘掉了,过两天它又生了,永远断不了。什么原因?它有根。所以你能把根拔除,枝叶不要管它,自然就枯掉了,就没有了。这一首偈里面这一句是讲的因,后面两句是讲的果报。只要你贪瞋痴不断,你在六道里面就永远轮回,你就决定出不去,念佛也出不去。
  所以你要知道,这祖师大德常常教给我们,我们学佛的人几乎都有这个常识。人在临命终时,一般讲八个小时他的灵性没有离开,所以八个小时不要去碰他的身体,甚至於不要去碰他的床铺。为什么?怕他起瞋恚心,他一起瞋恚心就堕恶道。不扰乱他,不干扰他,这个常识我们现在知道。你从这个常识,你就晓得贪瞋痴严重。所以人在临命终最好是给他念佛助念,让他听到的是佛号,不要听到家人悲痛哭泣,不要让他听到。为什么?听到怕他起感情,他那个贪爱生起来,好了,他又不能往生了。贪爱起来堕饿鬼道,瞋恚起来堕地狱道,愚痴堕畜生道,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最怕的是临命终的时候起贪瞋痴,纵然你一生修为不错,修得很好,临命终时贪瞋痴动一个到恶道去了。你一生修的是福报,你在恶道里还是能享福。这个问题真是切身利害问题,不能不知道。可是世间疏忽不知道的人真的是太多了。即使学佛的同修,学佛的人多,真正知道的人也不多。什么人真知道?真的做到了,真的时时刻刻有高度警觉心,那个人是真的知道了。
  所以这三毒烦恼病感召种种诸苦恼,天灾人祸。长夜所煎迫。迫是压迫,逼迫,煎是煎熬,这两个字都是讲你在那里受苦受难,受煎熬、受逼迫。这是讲整个六道里面的状况。长夜,长时间不是短时间,李老师以前常讲是长劫。这个长夜是指地狱,地狱里头见不到日月星光,你看江老师画的地狱变相图,那里面是阴暗,看到所有的图全部都是阴暗,阴天一样,长夜所煎迫。现在时间到了,我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一九集)  2004/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19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百界偈颂第五首看起:
  【或见师子吼,殊胜无比身,示现最后生,所说无非实。】
  清凉大师要我们参考「离世间品」,第五十九卷「菩萨师子王」这段偈颂,参考这一段。一共十首偈,前面五首我们读过,现在从第六首看起,「为发大悲心,广说对治门,八万四千种,灭除众苦患」,这首偈是师吼的内容。『师子吼』代表说法教学,教学当然有对象,对象里面最主要的就是发大悲心的,我们通常讲发菩提心。但是说发大悲心比菩提心还要低一层,菩提心是圆满的,这大悲心不见得圆满,用现代的话来说,爱心。真正能够懂得爱护别人,爱护众生,这就是菩萨应化的对象。这种人帮助他提升,那就是发菩提心了。菩提心,诸位要记住就是五种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正发出来了。
  由此可知,我们在现代读到许许多多的经典,这各个不同宗教的经典没有不说爱心的。因此爱心是所有一切宗教教化众生中心的主题,佛法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这是一家,《新旧约》里面讲的「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伊斯兰教《古兰经》说「真主确实是仁慈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全世界所有宗教,它的宗旨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