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色黎明-第10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系的电报。

朝鲜的意外之喜,就是日本的大灾难。中国突然介入朝鲜事务,打着朝鲜志愿军的旗号夺下了朝鲜山区,日本人甚至来不及反应。除了哀求英国人之外,日本海军来了一次总动员。

日本曾经获得了上一次中日在朝鲜战争的胜利,理论上日本还能够照抄上次的战略。日本很快发现,这个想法已经不可能实现。这世界变化得太快。

上次朝鲜发生的战争,中国东北还没有铁路网。运兵什么的都得靠两条腿走,靠海运。现在不仅中国有了比较成熟的铁路网,朝鲜国内也有了铁路。理论上从中国首都郑州出发,72小时内,铁路就能把军队给运进朝鲜北部。人民党1921年正式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他们向东北运去大量人力,开发东北的资源。1923年的时候,东北人口增加了将近一倍,工农业实力发展得很快。仅仅依靠东北的实力,中国就能与日本进行战争。日本政府感到极为痛苦。

关东大地震之后,中国巧妙的操纵舆论。日本灾民在灾区大肆杀戮朝鲜人,杀戮中国人的行动,被宣传的满世界都是。中国救援物资的船队遭到日本灾民袭击的事情,更是闹得全世界都知道,中国顺理成章的不再向日本提供援助,甚至在背后下黑手。

这年头记者们可是满世界搜罗信息,中国巧妙地操纵舆论,把日本国民提出“杀光朝鲜人!移民全朝鲜!”的口号给传播给全世界。各国记者们采访的结果与中国宣传的一致,这导致了整个日本的全面被动。

现任陆军大臣田中义一趁着关东大地震之后的国民恐慌,建立了全国性青年组织“大日本联合青年团”,这个组织号称有二百五十万成员,成为田中强有力的支持母体。这么一个组织的目的之一就是对殖民地实施移民政策。田中义一倒是没想到大量外国记者跑来日本采访。这就坐实了日本要杀光朝鲜人的口实。

等到冈村宁次发现事情不对,开始限制外国记者在日本的采访。日本官方的那种二货做法立刻就显露无遗。地方上的官员以及实力派,视外国记者为洪水猛兽,大力限制外国记者的行动,甚至出现辱骂甚至袭击外国记者的事情。这对日本的舆论战更无任何好处,关于日本的负面新闻报道充斥着美国的报纸。欧洲的报纸上也有大量此类新闻。

各国接到朝鲜人民共和国的电报之后,他们倒不着急。这一通电报什么都代表不了,好歹得有正式的代表到其他国家去,这可是得花上好久的时间。各国的报纸很快得到了情报来源,并且纷纷报道此事。加上中国情报战各单位,把大量介绍朝鲜的文章,特别是介绍朝鲜与日本战争的文章在很多报纸上刊登。大量读了这些报道的欧美民众,还都是倾向于朝鲜的解放事业。

1924年五月底的时候,日本在欧美各国的情报都回到了日本国内,日本内阁发现事情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之外。本来一场远东这么一个世界犄角旮旯的事情,竟然变成了一个国际上的新闻。而且有中国和苏联的帮助,朝鲜代表1924年6月1日抵达了国际联盟所在地日内瓦,请求国际联盟承认朝鲜的独立与主权,支持朝鲜的解放事业。

虽然国际联盟本身并不拥有强制力,但是好歹国际联盟也打着和平的旗号,对于朝鲜的请求,国际联盟没有立刻受理,却也没有完全拒绝。

总之,这件事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日本王太子,现在的摄政亲王裕仁对日本内阁已经越来越不信任,这位年轻的亲王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治班底。对于表现出追随自己的冈村宁次、永田铁山等少壮派军人,裕仁越来越信任。在内阁焦头烂额的讨论着朝鲜变化的时候,裕仁干脆把这几个人给召集到自己这里询问他们的意见。

永田铁山被称为日本陆军里面最聪明的一个人,他是完全看透了现在的局面。铁青着脸,永田铁山答道:“殿下,我能够肯定的是人民党对此布局很久。关东大地震给了人民党时机,陈克就抓住这个机会推动了此事。”

裕仁今年23岁,比陈克“小”21岁。裕仁知道1905年,也就是裕仁4岁的时候陈克就投身中国革命。在裕仁的成长历程中,他无数次听过陈克的名字,每一次伴随陈克这个名字出现的新闻都是关于中国的战争与胜利。听永田铁山这么一说,裕仁心里面就咯噔一下。

“永田君,为什么这么说?”裕仁问道。

永田铁山的脸色依旧铁青,他认真的答道:“这么多新闻同时在全世界出现,绝对不是中国在日本大地震之后想到就立刻能办到。必然中国早就在欧洲美国做了很多布局,很多中国人就在欧洲美国等着发消息。一旦接到中国国内的通报,他们就立马开始行动。”

冈村宁次的脸色也极为难看,尽管陈克的目标绝对不是针对冈村宁次,但是冈村宁次本人感到了极大的羞耻。作为负责东京灾区新闻管理的军人,冈村宁次被中国狠狠的玩弄了一把。大量不利于日本的新闻就这么流到了全世界。除了对人民党的恼怒之外,冈村宁次更多恼怒是针对日本军队中的“长州派”。如果田中义一没有这么明目张胆的组织自己的政治势力,并且用极端口号来煽动这帮人,外国记者到了灾区之后,应该参访到的是日本极力救灾,灾民玩命生产自救的新闻。

屠杀这种事情在1924年可以干,但是不能被赤裸裸的拿到桌面上来。更不能被拿到民众的眼前来。更糟糕的就是的确有记者遇到袭击,记者这种人就是靠写轰动性文章吃饭的,惟恐天下不乱。他们无中生有还要编造故事,更不用说挨打之后呢。到现在日本已经输了好大一招。

裕仁不过是个23岁的青年,根本理解不了这么多事情。所以裕仁并没有认为冈村宁次到底有什么失误。而且永田铁山说得很清楚,人民党早就布了局,趁着这次地震出手。地震可不是谁能主宰的事情。裕仁问道:“应对方法应该是什么?”

永田铁山看了看身边的冈村宁次,又瞅了瞅小畑敏四郎,战略上是一步落后几乎步步落后。日本现在理论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击败中国,如同当年甲午战争一样逼迫中国认输,最后完全控制朝鲜。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办法。现在中日只要一开战,长期战争结果必然是日本丢掉朝鲜。除了这个办法之外,日本就只能把军事目标限定在朝鲜,忍受一次漫长的战争。

裕仁殿下的问题他们也不敢不回答,永田铁山对与战场限定朝鲜的战争结果也一点都不看好。倒是小畑敏四郎性子比较直爽,他接过话来,“殿下,眼下的应对办法是在朝鲜击败所有其他国家的势力。同时还不能与中国全面开战。”

裕仁好歹是乃木希典与东乡平八郎的学生,对这个建议也勉强能够理解。思索了一阵之后,他继续问道:“那么《英日同盟》对我国到底有什么好处?我国除了要防卫中国苏联与美国之外,并没有别的任何好处。”

永田铁山、冈村宁次、小畑敏四郎这“巴登巴登三羽乌”的核心成员都无法接这个话头。英日同盟越来越成为日本的束缚,这是毋庸置疑的。英国人通过这个同盟来约束着日本,让日本在远东对抗三个大国。然而日本现在若是不再对抗这三个大国,那么下场又会如何?中国从苏联那里得到了包括千岛群岛以及库页岛的土地,这些土地现在被日本划在日本的地图里面,一旦中国取得了海军的优势,他们就会毫不留情的对日本发动进攻。那时候日本怎么办?

第六卷 起伏 第47章 解放朝鲜(四)

日本面对呈现出压倒性力量的中国该怎么办?不仅日本摄政亲王裕仁感到不知所措,日本内阁也不知所措。

自打英国开始工业化之后,除了抢掠之外,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非常有限。平均下来一年能增长3%就是一个大奇迹了。人民党控制的根据地工农业发展速度在这个时空里面属于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存在。人民党内部统计,从1911年开始,根据地工农业增长每年都超过7%。每年工业增长最低也超过12%。1923年中国工业规模是1911年的8倍。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工业门类在不断完善,首先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日本理解不了中国的变化,他们原先就看中国每天“可劲吹”,粮食亩产每年都能增加十几斤。十几年下来,中国平均亩产粮食达到400斤。比日本高出去快一倍。工业今天突破个轧钢,“中国人民轧钢产品完全依靠进口的日子终于结束啦!”明天突破一个水压机,龙门吊“中国人民没办法生产大型船用加工设备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人民日报》天天都是诸如此类的文章。

嘲笑中国人民党会吹牛的段子在日本也不少,但这些变化都是真的,中国小步快跑,不停的提高着自己的工业水平。日本对中国的工业优势十几年间就全面变成了劣势。旅顺要塞战役,工农革命军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攻击,终于让日本明白自己面对的中国到底有多强大。特别是日本引以为豪的海军,舰队挨了四发鱼雷。对海炮击上千发炮弹。结果毫无战果。工农革命军的潜艇部队袭击了日本海军之后,竟然安全脱离了战线。这可是把日本海军给吓坏了。他们不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潜艇,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运气每次都这么好。挨了鱼雷的军舰损管得力,好歹没有出现沉没的问题。大事没有,小事却有。维修挨了鱼雷的军舰,就花掉了上百万日元。日本与中国的战争已经打不下去了。

现任内阁首相山本权兵卫知道自己的首相位置做到了头,他根本没有力量扭转日本的局势。救灾与战争,任何一项都超出日本现在的能力范围。得到了朝鲜北部“叛徒”们在日内瓦公开亮相的消息之后,山本权兵卫干脆的在内阁引咎辞职。他辞职挺痛快,内阁首相的职位此时根本不是烫手山芋,而是一座要喷发的火山。谁都不肯坐到这火山口上等死。内阁首相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职位居然没人想去争取。

内阁成员都很清楚,现在的关键不是内阁首相的职位。日本自从甲午战争之后确立的不断扩张的政策此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只要日本还秉持对外强硬扩张的政策,就会与中国不停的发生战争,就现在的中日两国之间的力量对比来看,日本每战必败的趋势几乎是不可能逆转。外部的环境如此恶劣,内部的情况丝毫不比外部好。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工农业水平继续萎缩,失业、破产。外部压力无法向内部转移,内部问题无法向外部转移,整个日本内外交困,社会冲突到了极为危险的边缘。

日本陆军部海军部都请求高桥是清出任首相。近十年来,也就高桥是清完成了首相任期,尽管当时高桥是清遇到“空前的压力”,日本上层与百姓回想起来的时候,高桥内阁那几年的日子还算是过得去。然而高桥是清倾向于婉拒这个请求。高桥是清不是傻瓜,他怎么可能看不明白现在的问题。日本民间压力之大是空前的,人民缺衣少食,所以日本民间的想法是“尽快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实在不行出去抢也是很好的办法”。高桥是清对此根本无法可施。

日本内阁开会讨论的甚至不是怎解决问题,而是先选出谁来当首相。

在这么走投无路的局面下,高桥是清还是提出了一个建议,派人去和人民党谈一下。这么一条建议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