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来!”
卫中柱道:“卫海帮重立,多亏了飞马岛仗义援手,大恩不言谢,在下没齿不忘。对今后联手之事,大势所趋,不能不为,两位总舵主回飞马岛后,不出五天,在下必有个交代!”
空明大师道:“肖总舵主施仁布泽、惩恶劝善,襟怀坦白,大义凛然,实乃当今擎天之柱。武当之厄,若无肖总舵主实难渡过,之后又侠心热肠奔赴少林,只惜门人有眼无珠,不识真人,以至敝掌门与少侠失之交臂,待武当掌门人驾临少林后,敝掌门方才追询少侠是否来过,守门僧不敢隐讳,如实禀报,被掌门罚闭室思过。而今碧蟾宫已大举来到中原,又有天灵教等妖孽作祟,情势纷繁复杂,今后少林仰仗少侠之处还多,还望少侠不吝援手,则是少林之幸,武林之幸!”肖劲秋叫道:“大师言重了,过誉之词,在下愧不敢当!正如大师所言,时下情势危急,天灵教猖獗一时,碧蟾宫又威逼六大派,势必造成血雨腥风,让天灵教从中渔利。飞马岛人力不足,难当大任,唯盼少林、武当出头,集合天下英雄,方能力挽狂澜。我飞马岛愿尽薄力,但闻召唤,立即全力以赴!”
空静大师道:“有肖施主一言,贫僧师兄弟代掌门谢过,今后多有仰仗!”
卫中柱道:“肖总舵主出自异人门下,我等有眼不识泰山,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老秀才见肖劲秋面露惊异之色,便道:“是我秀才把你老弟的底儿给泄了出去,免得人家疑神疑鬼。”
肖劲秋道:“请各位原宥,在下并非故作神秘,实乃遵从恩师教诲,令我不得动辄抬出他老人家名号。他老人家说,一个人是否能获得同道的尊敬,要看他自己的作为,而不是沾师门的光,让师门余荫庇护自己。是以在下从不轻泄师门,请各位鉴谅是幸!”
卫中柱叹道:“今世当今高人,教徒有方,实让我等仰慕,不像有的人……”摇摇头,没有说下去,甚是感叹。
肖劲秋道:“相互联盟之事,帮主不必过急,不论如何决定,但有召唤,在下必到!今日就此作别,告辞!”
卫中柱及屋中人全都站起送肖劲秋等人,肖劲秋坚请留步,但卫中柱不听,直送到码头。
码头上卫荻兄妹也在,卫青萍眼泪汪汪,温金宝则站在船头发怔。
飞马岛除笑狐回城,余皆全部返回。
肖劲秋、裴天雷、诸葛鼎、钟氏一家都在船头挥手告别,卫中柱等人依依不舍,再三互道珍重。
船慢慢驶离码头,沿下游而去。
肖劲秋松了口气,费、刘未来找荀、甘二女的麻烦,省了不少事。他不知道是卫中柱派人把他们请到小镇的另一幢屋里去,不知道飞马岛的人动身回岛,否则,必来纠缠。
钟震坤等也不回舱,大家在甲板上浏览两岸风光,谈谈笑笑,十分惬意。
…
第 七 章 暴戾恣睢
常春园因款项不足,直拖到来年春天才落成。它建在城东五里处,占地百十亩,江南风光,尽在园中。
一进大门,右边是演武场,演武场之侧又砌了一道围墙,马厩、厨房、仆役住屋尽收其中,沿墙三面,开着三道小门以供出入。
左边是种满奇花异草的翠华园,中有一座精巧的小楼,名曰翠华楼。翠华园之侧,是一片假山和竹林。在江南园林中,竹是最最紧要之物,宋时苏东坡曾写下这样的词:“宁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竹,园林则不秀不美,园也就不成其为园。所以,建造园林第一要紧的就是要栽上竹子。
程瑞彩自然不懂得什么叫园林之美,但总是见过听过,而且他要的是排扬,是面子,所以下令园林中不仅有竹,而且要有奇竹、怪竹,让人不但见竹,还要看个稀奇。
因此,这片竹林中就有毛竹、绿竹、麻竹、桂竹、石竹这些常见竹种,还有葫芦竹、人面竹、四方竹等稀少竹种。
葫芦竹根大尾小,每节竹筒都像葫芦;人面竹竹身上的花纹酷似人脸,甚至还瞧得出是男是女,是喜是悲,十分有趣。四方竹乍看是圆形,以手触之,则有楞,是方形,根部尤为明显,甚是特殊。
这几处地方大致构成了常春园前半部风光,石竹园之后是一大池塘,建有九曲石桥,直通水榭。水榭立于池中,旁泊小船。
翠华园之后是两座楼房,有长廊相连。第一座楼叫“彩礼楼”,凡一应地方士绅官吏,送礼就送到这儿。第二座楼名曰“卧凤楼”,是程瑞彩的卧房。皇帝称龙,他自称凤,比皇帝老子低一格,他曾对左右说过:“沧海桑田,时光轮回。说不定有朝一日,这凤字换成龙字说不定!”
两座楼雕龙画凤,豪华无比。
卧凤楼之后又是一片花木,靠围墙处则是卫士侍从的住房。楼之右侧是池水,左侧是果林。果林之后是一片原有的杂树林。杂树林中也盖有卫士住屋,林后是“讲武阁”,据说程太监从皇宫从各地搜罗来的武功秘籍就藏在这里。最后又是一幢砌有围墙的小楼,被称为“禁屋”,所有人等,不得允许不能人内。而有这种权限的,只是程瑞彩本人。因此,那“禁屋”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恐怕只有少数亲信知道。
上述不过是常春园的大致情形,至于房屋造得如何堂皇,室内家俱摆设又是多么名贵,自是不必多说。总之,常春园就是富贵园,凡人间昂贵珍奇、价值连城的珠宝古玩,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就是当今皇亲国戚,只怕也不敢与之攀比。
常春园既然完了工,程瑞彩立即择了个黄道吉日,大举搬迁。
这天,整个园林张灯结彩,凡福州城内七品以上官儿和富商巨贾都接到了税监大人的请帖,人人都知道税监要从自己身上拔毛,但有谁敢不识抬举拒不受请?可是,这礼儿没有个数,送多少才算交代得过去?早在两三个月以前,许多人为此焦虑万分,送少了无异要把脑袋搭上,送多了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常春园快要完工时众人的心情,天天都得派人打探修建情形,掐指计算大约何时就该送礼,得早早就有准备。一时间,城内古玩珍宝大涨其价,使达官贵人叫苦不迭。有的则派专人到广州、杭州、京师去采购。总之煞费心机、穷搜才智。税监大人只要金口里吐几个字,你要么升官要么下地狱!
终于,税监府的帖子下来了,一共分为三等。第一等用的是大红纸,书烫金字;第二等是大红纸书墨迹;第三等是粉红纸书墨迹。至于众人担心送礼之数,那算是白担了,因为请帖上已经标有送礼的价码,你只要按帖上所书数目如数奉上就是了。接到第一等帖子的人,面子自然也比别人大。那可是税监大人瞧得起你,你活该奉送五千两银子。第二等是三千两;第三等是二千两。
至于你送金子还是银子乃至珠宝、玉器不等,反正价值只要超过五千两、三千两、二千两的等级就成。
古往今来的贪官们敲诈勒索本也不是稀罕事,但像程瑞彩这般明目张胆、明码实价开列在请柬上的,除了这些太监,又有谁敢如此猖狂如此霸道嚣张?而且,在程瑞彩之前已有了先例。在上一代皇上手下就有一个大宦官,公然在京师敞开大门受礼,这道门昼夜十二个时辰不关,方便送礼的什么时候来孝敬都成。此门一开,上至京中朝官,下至各省地方官吏,络绎不绝赶来送礼。这个大宦官允诺,送礼百金以上的,够格到他官邸客室坐一坐,由下人奉送一杯清茗。送千金以上者,则以酒食款待。那些穷兮兮连百金都送不足的小吏,就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试想京师中宦官都敢如此胡作非为,这程瑞彩远在闽省独揽军政大权,他还能有什么顾忌?
这段时期里的太监们,当真是权倾朝野。
有两句诗,正好道出这些奸宦的威风。诗云:“尚书叩头如捣蒜,侍郎折服似栽葱。”
一部之长官副长官尚且如此,其余官员还能在他们眼中么?
且说这日酉时正,数十名吹鼓手在常春园大门外吹吹打灯、锣鼓喧天,迎接前来贺喜送礼的官员士绅。
大门上,张挂了两条巨大醒目的喜联。
上联曰:“玉堂尽画锦。”
下联曰:“华屋满春晖。”
贺客们或骑马或乘车,络驿不绝前来,一个个锦衣华服,脸上强装笑脸,准时而来。
大管家段升,带着二十多名手下,代主人站在大门迎客。段升的前面有两排卫士检验客人请帖,验毕放行才能到达段升跟前。进门后,自有人引路,直达彩礼楼献礼,然后才可以在园中漫步观光。当然,到处都有侍卫的目光盯着你,不管你来头有多大。
那些搜刮有术能送重礼的官绅,都带有一名或几名挑夫或是随员,这些人只有跟着主人才能进园,把礼物送到彩礼楼,然后有人把这些下人带走,到厨房赏顿酒饭。
送了礼的爷们,虽惊叹园中的豪华,但园中到处都是手持兵刃的卫士,就像进了座兵营,又像自己突然变成了小贼,被许多双犀利的目光盯着,心中实是大不自在,因此许多人宁愿滞留在大门口看热闹,须知这是一次难得的盛会,一些平日难得照面的大人物,今日定会到来,可以一见各人风采,还可以瞧瞧何人的礼物最多最精也最阔。
不久,新任巡抚张元张大人、新任右布政使孙育才孙大人驾到。这位巡抚原任右布政使,因送了不知多少珍重古玩,被税监大人荐到京师,擢升为一统闽省三司的主官。而孙育才原是布政使司中的一名参政,同样是送了重礼,被程瑞彩荐升为右布政使。两位大人由管家带着挑夫各二十名,浩浩荡荡而来,看得众人瞠目结舌。虽说箱里盒里装些什么不知,但决不是等闲之物,试看今日的朝贺者,还有谁能有这般大的气派?
管家段升一见,连忙迎了上去,不让卫士再检查请柬,并和两位大人寒喧了—番。后紧接着又来了四位大人,段升一看,脸也板了起来,张元、孙育才回头一看,不禁哑然失笑,两人对视一眼,心意相通,故意不进园子,要等着和那四位仁兄在礼物上一较高下。
来的四位大人是:左布政使林儒贤、都指挥使盛彤、按察使项长林、福建道监察御史经文亮。四位中以经文亮品极最低,不过是个正七品官儿,而布政使、都指挥使都是正二品等级大官,按察使至少也是个正三品。按品级说,他最多只能得一张三等请帖,可是在卫士检验请柬时,众人发现他持的居然也是一等大红金字帖,想来大概是他的官职权限不容轻视的原因。京城都察院辖下的监察御史职务是监察百官,是皇上派到各地的耳目,仅闽省就有七名之多,分驻各府,各有监察范围。经文亮专驻福州府,地方官对他一向优礼有加。
那么,这四位官儿带来了多少礼品呢?
只见他们身后都带有两名随员,八个随员中只有一个提着个小锦盒。这一来,众人不禁纳闷,小锦盒是经御史的礼品,难道盒中之物是件稀世珍宝么?可另外三位大人呢?他们可是掌地方行政、刑名、军事的三司主脑,难道敢一份礼品也不孝敬税监大人么?看来还不至于吧,也许他们送的是银票呢……
人们猜测着议论着,但只有知内情的人明白,这四位大人是程瑞彩心目中的刺头儿,他们为宦清廉正直,只怕送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