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告别婆娑-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葛瑞.雷纳 (Gary R。 Renard) 
  生于美国麻州,原是职业吉他手。1987年受到感召,开始心灵的追寻。1990年迁至缅因州,经历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觉醒过程。他在两位高灵上师指导下,研读《奇迹课程》,并受上师所托,详细且审慎地记录下自1992年至2001年之间所获得的启发。如今从事投资顾问的工作,并继续写作、旅行、演讲,与世界各地追求心灵的人士探讨形上理念。
  
    作品简介   · · · · · ·  
  奇迹信息中心将于2005年10月郑重推出轰动美国出版界的心灵新书《告别娑婆》(The Disappearance of Universe)中译本。 
  此书甫上市便一鸣惊人,震撼了美国出版界。一年内销售量高达十万册,盛况远超「与神对话」及「圣境预言书」;于Amazon 网站书店的「当日销售量」数度直追哈利波特,排名第二;在心灵类中,更是屡屡荣登榜首,成为西方心灵书籍的新宠;出版不到一年,即被入选为 ForeWord Magazine 2003推荐好书之一。 
  本书译者若水,亦是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圣经《奇迹课程》的译者,多年来睿智、幽默又有深度的演讲,已经在新时代及心灵课程的团体间建立起相当的声誉与口碑,并将于今年十一月中旬专程返台,为台湾的朋友解读《告别娑婆》的精华。 
  奇迹信息中心深感台湾社会急切需要这类真宽恕的心灵讯息,故藉由译者若水此次返台,将举办二十多场的各种演讲、座谈及研习活动,包括:《告别娑婆》震憾问世分享会,期许将这本书的心灵观念,介绍给广大群众认识,带动大家「真宽恕」的愿心与行动力。 
   
  《告别娑婆》缘起_小故事 
  如果有一天,你静静地坐在家里,眼前突然冒出一对神秘的男女,自称为高灵上师,要启示给你人间的真相,还要传给你最上乘的宽恕法门,你会向警察报案?还是向心理医师求助?还是一头撞墙,想把自己敲醒? 
  当这两位上师于1992年现身于葛瑞客厅时,葛瑞选择了「聆听」,也毫不客气地提出许多尖锐的反问。十年之间,十七次的访谈,汇集成了这一部《告别娑婆》。 
  这位仅具高中学历的股票交易员,在这两位上师的鼓励下,将访谈的记录编纂成书,并遵循上师的指示,找上一位从事新闻及评论的奇迹课程学员米勒先生。米勒是一位理路清晰、思想独立的评论家,一听是通灵著作就倒了胃口;再听到这本书超过五百页,更是犯了出版界的大忌,数度回绝葛瑞的要求。 
  米勒的回拒出乎葛瑞意料之外,上师的指示竟然害他碰了一鼻子的灰,他在无计可施之下,决定以付费的方式请米勒写书评,米勒以职业的心态接下这份工作。没想到一读之下,竟然欲罢不能。他惊讶地发现,此书直捣《奇迹课程》既抽象又深奥的核心观念,却能不失风趣,且与现实生活丝丝相扣。书中的讯息如此斩钉截铁,完全没有通灵书籍故弄玄虚以及新时代肤浅的乐观。 
  米勒曾以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遍访《奇迹课程》的领导人物以及草根团体,写出一本描述奇迹课程的兴起与发展的报导文学;但也看尽了奇迹团体间光怪陆离的现象,开始对所谓的新时代或灵性团体感到心烦意倦,而逐渐引退。直到他一页一页读进葛瑞的手稿,才豁然开朗:「原来《奇迹课程》真正要讲的是这个,我怎么会忘了!」 
  米勒为了出版自己的书籍,设立了他的一人出版社Fearless。他知道,即使内容精彩如是的书,脑筋正常的出版社是不可能不加以删减或浓缩的,当他决定为葛瑞出版《告别娑婆》时,还自嘲地说,「我真该去看心理医师了,我这连《奇迹课程》的神秘声音都不相信的人,竟然会出版这本通灵书籍!」更何况他这名不见经传的出版社,根本挤不进连锁书商的营销网内,他只在少数的奇迹团体通讯中打个小广告,就这样,凭着读者的相互推荐,不厌其烦地透过网络订购,竟然销售直线上升,每隔数月就得再版一次。一年多的光景,销售量竟然高达 ,000本。 
  如雪片飞来的订单,打乱了米勒的正规工作,正当他感到进退两难时,美国出版心灵书籍方面最有权威的Hay House已经风闻此书,立刻高价向Fearless收购版权。米勒深知他的小公司养不了这条大鱼,立刻同意转让,好回归他清静的写作生涯。 
  Hay House获取版权之后,立刻大张旗鼓地经由书局网络重新推出,新闻媒体也开始访问葛瑞,销售量与日俱增,一年高达十万册。根据Hay House的总裁表示,这类超越时空性的心灵书籍,不会只热门一时,会持续看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由于此书的风趣对话形式,即使从未接触过奇迹课程的西方读者,一样深受启发,才会造成轰动,《奇迹课程》译者若水在作者葛瑞的盛情邀请下,将此书睿智风趣的内涵翻译得传神透意,在国际争相翻译的热潮中,中文版成为「告别娑婆」第一部外语译文,也可说是华文读者的宿缘深厚了。

  作者序
  当我还住在缅因州的乡下时,两位自称为白莎和阿顿的高灵上师活灵活现地出现于我眼前。他们日后透露了自己的前身曾是耶稣的门徒St。 Thomas与 St。 Thaddaeus──虽然教会将他们封为圣人,其实那并不是他们的最后一世,他们并没有在那一世成道。这两位来访者无意老调重弹众所周知的灵修观点,他们揭示了宇宙最深的奥秘,探讨人生的真正目的,对近代新出土的〈多玛斯福音〉也着墨不少;最重要的,他们针对近年来流传甚广、将人类思潮推向新禧年的一部旷世灵修经典,做了一番澄清,而且还生动地点出了书中的精髓。至于你信不信白莎和阿顿的现身,那并不重要,也丝毫影响不到本书的讯息所能带给你的启发和帮助。但我敢跟你保证,若无两位上师提供灵感,我这个胸无点墨的一介凡夫是不可能写出这样一本书的。不论如何,我让读者自己决定这本书的来历。我个人相信,只要心胸够开放、够宽阔,《告别娑婆》能为修行人士节省下大量时间,无需寻寻觅觅地迂回于灵修道上。一旦真正读懂了书中的讯息,你再也不可能用以前的眼光来看自己的生活和这个娑婆世界了。对我而言,这一切,正是如此。
  本书是根据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到二00一年十二月的会谈资料而写成的,全书以三人对话的方式呈现,亦即葛瑞(也就是我),以及化身为人形的高灵上师阿顿和白莎。我个人的叙述文字并没有特别标示出来,只有当我必须在三人的对话中插入解说时,会加上一个「注」字。有一点,我必需解释一下,虽然在准备这些文稿的漫长过程中,每次读到书中呈现的那个嚣张跋扈又幼稚无知的自己时,简直如坐针毡,但我仍然坚持不去修饰那些对话以及处处出言不逊的语气。直至今日,回顾起来,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直拖到最后几章的那一段时日,才算真正用心在练习宽恕。两位上师的解说化为白纸黑字以后,有时会显得咄咄逼人,然而,我可以作证,他们的神态始终是温柔、幽默、谦和、充满慈爱的。就好比有经验的父母,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儿女的语言来修正他们的错误,而且知道何时应该立场坚定,毫不妥协,然而他们用心良苦的修正,背后的动机其实是善的。因此,如果你感到某些说法过于严厉,请记住,他们是为了我好的缘故。阿顿和白莎在跟我说话时,特意用我所习惯的那种对话语调,慢慢将我诱导入他们的教诲里头。白莎事后透露,他们故意用那种调调儿跟我对话,我才可能听得进去。由此,你不难想见我的「程度」了。说实在,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正确地传达他们的讯息,但我不是完美的,因此本书也不是完美的,如果书中仍有谬误之处,无须分说,那必定是我的错误,而非出自两位来访者。还有一点,我需要厘清的,阿顿和白莎不仅允许我,还鼓励我用日后的一些对话来增补先前的讨论,偶尔有些句子也无需拘泥于当时的逐字记录稿,这类的指示,有一部分已顺理成章地纳入书中了。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缘起虽然是出自他们的指引,仍应视为我个人的作品。书中所引用的《奇迹课程》章节,也都编入书后的「本书引文与《奇迹课程》章句代码对照索引」中。对于默启这一部课程的「那声音」,我心怀无尽的感激,两位上师也谈论到「那声音」的真实身份。最后,我必须向这些年来协助我完成此书的众多师友们致谢,尤其是「奇迹课程基金会」会长肯尼斯(Kenneth Wapnick)。读者随后会读到,我的上师特别叮嘱我向他请益就教,因而,本书的内容也自然呈现出我从他那里受惠无尽的点点滴滴。不过,我仍须声明,《告别娑婆》里的观点纯属于我个人的诠释与了解,未必代表《奇迹课程》的立场。上篇 梦中细语
  已直接契入上主的人,丝毫不受世界的限制,也清楚记得自己的终极身分。他们可以称为众师之师,因为他们虽已无形可见,我们仍能向他们的形象呼求。他们会在最有益的时刻及场合出现。如果现形会吓倒某些人,他们就只传递他们的观念。凡是呼求他们的人,都不会落空。也没有一个人会被他们遗忘。
1 阿顿与白莎的出现
  交流管道本来就不限于这个世界所懂的狭隘范围。
  一九九二年圣诞节那一周,我意识到自己今年的生活与心境似乎改善了不少。犹记得去年圣诞,生活蛮困顿的,我深为物质生活的匮乏而烦恼。虽然我以前还算是相当成功的专业乐师,却不曾存下多少钱,后来又转行为股票交易员,做得也很辛苦。加上那一段期间,我认为以前的一位朋友兼同事欺诈了我而提出法律诉讼,同时我还在四年前的破产阴影下苟延残喘(这都怪我急功近利,奢侈浪费,加上时运不济,过去所有的投资都血本无归)。我毫不知情,在那一段日子里,我其实是在与自己交战,而且败得很惨。我也毫不知情,那时大部分的人也都生活在交战状态下,即使外表好像偶占上风,其实也输得很惨。突然,我内心深处发生了某种转变。十三年前,我就开始追寻灵性的生活,我学到不少东西,但从未认真地将这些课程运用到生活中。此刻,我似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念头所攫获:“非改不可了,一定有比这更像样的过日子法!”我写信给正跟我打官司的朋友,告诉他,我决心放下这种充满冲突的生活形态,撤回法律诉求。他在电话里感谢我,我们重新建立友谊。事后,我才发现,在过去十年中,这类情节不知在人间上演了几千遍,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世上不少纠缠在某种矛盾中的人,不约而同地在那一段时间内开始聆听内在更高的一种智慧,慢慢放下了手中紧握的攻击武器。面对每天的挑战,我试着发挥出宽恕与爱的精神(当然,我只能按照当时所了解的程度去做),有时,效果不错,但对方一旦触及我的要害,我便故态复萌了。不论如何,我感到自己的生活确实转向了,在这一段时间,我留意到有一种亮光在眼角处闪烁,或是笼罩着我所见之物。这些晶莹的亮光并没有影响我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