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诗,犹在世。及稍沦谢,即文集未行,纵有一篇一咏得于人者,亦未称所录。僻远孤儒,有志难就,粗随所见,不可殚论,忠愧力不及心,庶非耳目之遏也。近则杜舍人牧、许鄂州浑、洎张、赵嘏、顾非熊数公、并有诗句,播在人口,身没才二三年,亦正集未得,绝笔之文,若有所得,别为卷轴,附于二十卷之外,冀无见恨。若须待见全本,则撰集必无成功;若但泛取传闻,则篇章不得其美。已上并无采摭,盖前序所谓终恨见之不遍者矣。唯歙州敬方,才力周备,兴比之间,独与前辈相近。亡殁虽近,家集已成,三百首中间录律韵八篇而已。虽前后接,或畏多言;而典刑具存,非敢遐弃。又前所谓无虑选之不公者矣。嗟乎!行年七十有四,一名已成,一官已弃,不惧势逼,不为利迁,知我以类选起序者天也。取舍之法二十通在,故题之于后云耳。
古诗选唐
【国朝苏平仲太史集】
《古诗选唐序》:诗之有风、雅、颂、赋、比、兴、也,犹乐之有八音六律六吕也。八音、六律、六吕,乐之具也;风、雅、颂、赋、比、兴,诗之具也。是故乐工之作乐也,以六律六吕而定八音;诗人之作诗也,以赋比兴而该风雅颂。诗人作诗之初,因事而发于言;不若乐工作乐之初,先事而为之制焉耳。于戏!韶箫也,大夏也,大武也,以至于秦、魏、齐、诸国,其乐之作也,陈之以八音,和之以律吕,未尝不同也,而其音则未尝同也;商也,周也,鲁也,以至于邶、庸阝、卫诸国,其诗之作也,经之以风雅颂,纬之以赋比兴,未尝不同也,而其音则未尝同也。乐音之有治有忽,不系八音六律六吕,而系世变;诗音之有正有变;系风雅颂赋比兴,而不系世变哉?夫惟诗之音系乎世变也,是以大小雅十三国风出于文武成康之时者,则谓之“正雅”、“正风”,出于夷王以下者,则谓之“变雅”、“变风”。风雅变而为骚些,骚些变而为乐府,为选,为律,愈变而下。不论其世而,论其体裁,可乎?李唐有天下三百余年,其世盖屡变矣。有盛唐焉,有中唐焉,有晚唐焉。晚唐之诗,其体裁非不犹中唐之诗也;中唐之诗,其体裁非不犹盛唐之诗也。然盛唐之诗,其音岂中唐之诗可同日语哉?中唐之诗,其音岂晚唐之诗可同日语哉?昔襄城杨伯谦,选唐诗为《唐音录》,蜀郡虞文靖公序之,慨夫声文之成,系于世道之升降,而终之以一言曰:“吾于伯谦之录,安得不叹夫知言之难也!”盖不能无憾焉。无他,文之日降,譬如水之日下,有莫之能御者。故唐不汉,汉不秦,秦不战国,战国不春秋,春秋不三代,三代不唐虞。自李唐一代之时观之,晚不及中,中不及盛,伯谦以盛唐中唐晚唐别之,其岂不以此乎!然而盛时之诗,不谓之正音而谓之始音;衰世之诗,不谓之变音而谓之正音。又以盛唐中唐晚唐并谓之遗响,是以体裁论而不以世变论也。其亦异乎大小雅、十三国风之所以为正为变者矣。诗与乐固一道也,不审音,不足以知乐;不知乐,则何以知诗?伯谦之于音如此,则其于诗也可见矣。此文靖之所以不能无憾也欤!平阳林敬伯,蚤岁诵文靖之序,深有概乎其衷,乃游国学,质诸博士贝廷琚、刘子宪,而知唐音去取,其嗜好也。其主蒙阴县簿,暇日乃更选焉,非有风雅骚些之遗韵者不取也。得七百六首,随其世次,厘为六卷,以所选皆五七言古诗,故目为《古诗选唐》。敬伯之言曰:窃闻诗缘情而作者也。其部则有风雅颂,其义则有赋比兴,其言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其篇或长或短,初曷尝拘拘于其间哉!又曷尝曰:我为风为雅为颂也,因事而作,出于国人者,则曰“风”;出于朝廷者,则曰“雅”;用之宗庙郊社者,则曰颂。又曷尝曰:我为赋为比为兴也,成章之后,直陈其事则曰赋;取彼譬此则曰比;托物起意则曰兴。如斯而之矣。柰何律诗出而声律对偶章句拘拘之甚也。诗之所以为诗者,至是尽废矣。故后世之诗,不失古意,惟有古诗。而今于唐诗。亦惟选古,律以下则置之。而况唐之诗近古而尤浑噩,莫若李太白杜子美。至退之,虽材高欲自成家,然其吐辞暗与古合者,可胜遏哉!而《唐音》乃皆不之录,今则不敢不录焉。余伟其论之确、识之、而选之精也。是以备著之。于戏!此诗选盛于唐音远甚,使文靖复生而见之,宁不快于其意,必有以发挥敬伯之用心者矣!惜乎九原莫作,顾使余序其篇端也。
题襟诗集
【文献通考】
《汉上题襟集》三卷。
陈氏曰:唐段成式、温庭筠、崔皎、余知古、韦蟾、徐商等唱和诗什,往来简牍,盖在襄阳时也。
松陵诗集
【文献通考】
《松陵集》十卷。
晁氏曰:唐皮日休与陆龟蒙酬唱诗,凡六百五十八首。龟蒙编次之,日休为序,松陵者,平江地名也。
奇章诗集
【文献通考】
《奇章集》四卷。
中兴艺丈志:集唐李林父至崔百余家诗奇警者,集者不知名。
续本事诗
【文献通考】
《续本事诗》二卷。
晁氏曰:伪吴处常子撰。未详其人。自有序云:比览孟初中《本事诗》,辄搜箧中所有,依前题七章,类而编之,皆唐之,皆唐人诗也。
冠准诗
【文献通考】
《冠忠愍诗》三卷。
晁氏曰:冠准,字平叔。华州人。太平兴国中登进士科,淳化五年参知政事,定策立真宗为皇太子。景德元年拜平章事。契丹入寇,决亲征之策,凡三入相。真宗不豫,皇后预政,准白上请太子监国,因令杨亿草制,且进仪以代丁谓。诘朝,准被酒漏言,累贬雷州司户,徙衡州司马,卒。仁宗时,赠中书令,谥忠愍。尝封莱国公。初笃学,喜屡文,尤长诗什,多得警句。在相位,论议忠直,不顾身谋,仇邪媒孽,既以谪死,或又谤之云:在相位时,与张齐贤相倾,朱能为天书降乾,准知而不言。曾子固明其不然,曰:“审如是,丁谓拂须,固足以悦之。”司马温公《训俭文》,亦言其奢侈,子孙丐于海上。然以史考之,莱公盖无子也。集有范雍叙,其二百四十首。《野水无人渡》及《江南春》二首皆在,独“到海只十五”之诗已亡其全篇矣。
陈氏曰:《巴东集》三卷。公初以将作监丞,知巴东县,自择其诗百余篇,且为之序。今刻于巴东。《忠愍公集》三卷,乃河阳守范雍得公诗二百首为三卷,今刻板道州。
张刑部诗
【临川先生集】
《张刑部诗》刑部张君诗若干篇,明而不华,喜讽道而不刻切。其唐人善诗者之徒欤!君并杨刘生,杨刘以其文词染当世。学者迷其端原,靡然穷日力以摹之。粉墨青朱,颠错丛庞,无文章黼黻之序。其属情籍事不可考据也。方此时,自守不污者少矣。君诗独不然,其自守不污者邪?子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观君之志,然则其行亦自守不污者邪?岂惟其言而已!畀予诗而请序者,君之子彦博也。彦博,字文叔。为抚州司法。还自杨州,识之,日与之接云。庆历三年八月序。
魏野诗
【文献通考】
《魏仲先草棠集》二卷。
《钜鹿东观集》二卷。
晁氏曰:魏野,字仲先。陕州人。志清逸,以吟咏自娱,忘怀荣利。隐于陕之东郊,手植竹木,绕以流泉,凿土袤丈,曰“乐天洞。”前立草堂。为诗清苦,句多警策。与冠准、王旦善,每往来酬唱。祀汾阴岁召不起。卒赠著作郎。集有薛曰序。《钜鹿东观集》,乃野之子闲集其父诗四百篇,以赠著作,故以东观名集。
潘逍遥诗
【文献通考】
《潘逍遥诗》三卷。
晁氏曰:皇朝潘阆,字逍遥,大名人。通《易》、《春秋》,尤以诗知名。太宗尝召对,赐进士第。将官使之不就。王继恩与之善。继恩下狱捕阆甚急,久之弗得。咸平初,来京师,尹收系之。真宗释其罪,以为滁州参军。后卒于泗上。与王禹称、孙何、柳开、魏野交好最密,集有祖无择序,钱易、张达皆碣其墓,附于集后。苏子瞻少年时过一山院,见壁上有句云“夜凉知有雨,院静若无僧。”而不知何人诗,今集有此联,乃阆《夏日宿西禅院》诗也。小说中谓阆坐卢多逊党,尝追捕,非也。
陈氏曰:阆尝赐及第,后坐追夺,变姓名,僧服入中条山,卒于泗州。又有严陵刻本同,但少卷末三首。
滕白诗
【文献通考】
《滕工部集》一卷。
陈氏曰:滕白撰。篇首《寄陈搏》,知为国初人,又有《右省怀山中》及《台中寄朱从事》诗,则其杨历清要亦多矣。史传亡所见未有考也。
王岩诗
【文献通考】
《王岩集》一卷。
陈氏曰:王岩撰,集中有《春日感怀》。《上滕白郎中》,盖亦国初人。又有《圣驾亲征河东》及有“甲午避寇,全家欲下荆南”之语,则是李顺乱蜀之岁,岩盖蜀人也耶?
王初诗
【文献通考】
《王初歌诗集》一卷。
陈氏曰:王初撰,未详何人,有《延平天庆观》诗,当是祥符后人也。
甘棠诗集
【文献通考】
《甘棠集》一卷。
陈氏曰:知制诰上蔡孙仅邻几,咸平元年进士第一人,后其兄何一榜,尝从何通判陕府,以所赋诗集而序之。首篇曰“甘棠思循史”,故以名集。仅兄弟皆不寿,故不大显。
钱易诗
【文献通考】
《钱氏曰歌诗》二卷。
陈氏曰:翰林学士吴越钱易希白撰。废王之子,咸平二年进士第二人,景德二年制科。初,钱氏归国,群从皆补官,独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皆第进士,昆至谏议大夫,易子彦远、明逸,又皆以贤良方正入等。宋兴,父子兄弟制举登科者,惟钱氏一门。易有集百五十卷,未见,家止有此及《滑稽集》四卷而已。
林和靖诗
【文献通考】
《林和靖诗》三卷。
晁氏曰: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刻志为学。结庐西湖之孤山。真宗闻其名,诏郡县常存遇之。善行书,喜为诗。其语孤峭澄淡。临终作一绝曰:“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初无封禅书。”或刻石置之其墓中。赐谥曰“和靖先生”。
【豫章文集】
《书林和靖》诗。
欧阳文忠公极赏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而不知和靖别有《咏梅》一联云“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似胜前句。不知文忠公何缘弃此而赏彼。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恶止系于人。李之仪《书林逋处士诗后》:西湖风物固不迁,但无和靖辈人物尔。览之怅然。姑溪老农。
【黄文献公集】
《跋林和靖诗》:子尝见先生手书诗一卷,多集中所载,此三诗则皆有之,而亦不尽同。窃意集中,是后来所改定也。
石曼卿诗
【文献通考】
《石曼卿集》一卷。
晁氏曰:石延年,字曼卿,南京宋城人。举进士不中,为三班奉职,改太常寺太祝,迁秘阁校理,气貌雄伟,喜论事,善书札,纵酒不羁,世多传其仙去。其诗如“春阴红梅”及“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