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国平自选集-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了病,会变得更有人情味一些的。一方面,与种种事务疏远了,功名心淡漠了,纵然是 迫不得已,毕竟有了一种闲适的心境。另一方面,病中寂寞,对亲友的思念更殷切了,对爱 和友谊的体味更细腻了。疾病使人更轻功利也更重人情了。
  〃四十而不惑〃新解。四十岁到了人生的中途,一个人开始实在地感觉到来日不多,意识到 人生的大限了。〃大限〃意识足以使人解除诱惑,看淡…切荣辱是非得失,保持超然的宁静 心境。
  我们总是以为,已经到手的东西便是属于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觉得蒙受了损失。其实,一 切皆变,没有一样东西能真正占有。得到了…切的人,死时又交出一切。不如在一生中不断 地得而复失,习以为常,也许能更为从容地面对死亡。
  另一方面,对于一颗有接受力的心灵来说,没有一样东西会真正失去。
  我失去了的东西,不能再得到了。我还能得到一些东西,但迟早还会失去。我最后注定要无 可挽救地失去我自己。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看重得与失呢?到手的一切,连同我的生命 ,我都可以拿它们来做试验,至多不过是早一点失去罢了。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事实上,一个人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属于奢侈品。它们固然提 供享受,但更强求服务,反而成了一种奴役。
  现代人是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 。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损失,包括名誉、地位、财产等等,只要不影响基本生存,实质上都不应 该带来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 不了。
  守财奴的快乐并非来自财产的使用价值,而是来自所有权。所有权带来的心理满足远远超过 所有物本身提供的生理满足。一件一心盼望获得的东西,未必要真到手,哪怕它被放到月球 上,只要宣布它属于我了,就会产生一种愚蠢的欢乐。
  人一看重机会,就难免被机会支配。
  执著是惑,悲观何尝不是惑?因为看破红尘而绝望、厌世乃至轻生,骨子里还是太执著,看 不破,把红尘看得太重。这就好像一个热恋者急忙逃离不爱他的心上人一样。真正的悟者则 能够从看破红尘获得一种眼光和睿智,使他身在红尘也不被红尘所惑,入世仍保持着超脱的 心境。假定他是那个热恋者,那么现在他已经从热恋中解脱出来,对于不爱他的心上人既非 苦苦纠缠,亦非远远躲避,而是可以平静地和她见面了。
  一个人热爱人生便不能不执著,洞察人生真相便不能不悲观,两者激烈冲突又达成和解的结 果就是超脱。所以,超脱实质上是一种有悲观约束的执著,有执著约束的悲观。仔细分析起 来,其中始终包含着悲观和执著两种因素,只是两者之间已经形成一种恰当的关系,不再趋 于一端罢了。
  我已经厌倦那种永远深刻的灵魂,它是狭窄的无底洞,里面没有光亮,没有新鲜的空气,也 没有玩笑和游戏。
  博大的深刻不避肤浅。走出深刻,这也是一种超脱。
  由单纯到复杂,再复归成熟的单纯,我名之智慧。由混沌到清醒,再复归自觉的混沌,我名 之彻悟。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 里流连徜徉,悠然自得,内心是宁静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 里东抓西摸,无所适从,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
  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已经降为非常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 是这条路本身。
  他们一窝蜂挤在那条路上,互相竞争、推攘、阻挡、践踏。前面有什么?不知道。既然大家 都朝前赶,肯定错不了。你悠然独行,不慌不忙,因为你走在自己的路上,它仅仅属于你, 没有人同你争。
  纷纷扰扰,全是身外事。我能够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来看待我的遭遇了。我是我,遭遇是遭遇 。惊浪拍岸,卷起千堆雪。可是,岸仍然是岸,它淡然观望着变幻不定的海洋。
  进入历史?博物馆未免太拥挤了。我早已没有这样的奢望。二十三岁是一个分界线,在此之 前还难免有少年人的自我夸张病,此后我愈来愈能如实地看待自己了。再说,能不能进入历 史,这是后人用他们的眼光来判断的事情,与我完全无关,也用不着我来瞎操心。我只想按 照自己的心愿生活,别无他求。
                         


     
 

       :       >       
超脱(2)
       
周国平 
  一天是很短的。早晨的计划,晚上发现只完成很小一部分。一生也是很短的。年轻时的心愿 ,年老时发现只实现很小一部分。
  今天的计划没完成,还有明天。今生的心愿没实现,却不再有来世了。所以,不妨榨取每一 天,但不要苛求绝无增援力量的一生。要记住:人一生能做的事情不多,无论做成几件,都 是值得满意的。
                         


     
 

       :       >       
幽默
       
周国平 
  幽默是心灵的微笑。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颗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微笑。受伤后衰竭, 麻木,怨恨,这样的心灵与幽默无缘。幽默是受伤的心灵发出的健康、机智、宽容的微笑。
  幽默是…种轻松的深刻。面对严肃的肤浅,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
  幽默是智慧的表情,它教不会,学不了。有一本杂志声称它能教人幽默,从而轻松地生活。 我不曾见过比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
  讽刺与幽默不同。讽刺是社会性的,幽默是哲学性的。讽刺人世,与被讽刺对象站在同一水 准上,挥戈相向,以击伤对手为乐。幽默却源于精神上的巨大优势,居高临下,无意伤人, 仅以内在的优越感自娱。讽刺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幽默则是对人性本身必不可免的弱点发出 宽容的也是悲哀的微笑。
  幽默与滑稽是两回事。幽默是智慧的闪光,能博聪明人一笑。滑稽是用愚笨可笑的举止逗庸 人哈哈。但舞台上的滑稽与生活中的滑稽又有别:前者是故意的,自知可笑,偏要追求这可 笑的效果;后者却是无意的,自以为严肃正经,因而更可笑然而只有聪明人能察觉这可 笑。所以,生活中的滑稽的看客仍是聪明人。当滑稽进入政治生活而影响千百万人的命运时 ,就变成可悲了。当然,同时还是可笑的。因此,受害者仍免不了作为看客而开颜一笑,倒 也减轻了受害的痛苦。
  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态度,它要求与生活保持一个距离,暂时以局外人的眼光来发现 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毋宁说,人这时成了一个神,他通过对人生缺陷的戏侮而暂时摆脱了 这缺陷。也许正由于此,女人不善幽默,因为女人是与生活打成一片的,不易拉开幽默所必 需的距离。
  有超脱才有幽默。在批评一个无能的政府时,聪明的政客至多能讽刺,老百姓却很善于幽默 ,因为前者觊觎着权力,后者则完全置身在权力斗争之外。
  西方人在危险当头时幽默,中国人在危险过去后幽默。
  中国人是一个老是开会而很少开玩笑的民族。
  托尔斯泰有一种不露声色的幽默。他能发现别人容易忽略的可笑现象,然后叙述出来。是的 ,他只是叙述,如实地叙述,决不描绘,决不眉飞色舞,决不做鬼脸。可是那力量却异常之 大,这是真实的力量。
  那种毫无幽默感的人,常常把隐蔽的讽刺听作夸奖,又把善意的玩笑听作辱骂。
  爱智慧的人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欣赏敌手的聪明的议论,即使听到骂自己的俏皮话也会宽怀一 笑。
  我忍受不了相反类型的人,他们在争论中只看见意见,只想到面子,对智慧的东西毫无反应 。
  与过分玩世不恭的人打交道,和他没法谈任何…个严肃的问题,我会恼怒。不过,这并不可 怕,我可以一走了之,反正他对我的拂袖而去也是满不在乎的。可怕的是与过分认真的人打 交道,因为我无法摆脱他,和他甚至不能开…句善意的玩笑,他对玩笑同样也是认真对待, 纠缠不休。当我不得不和这样的人耐心周旋时,我觉得自己是在被迫演戏,扮演…个和他同 样认真的角色。小心谨慎地扮演一种认真,演这样的戏未免太沉重了。
  自嘲就是居高临下地看待自己的弱点,从而加以宽容。自嘲把自嘲者和他的弱点分离开来了 ,这时他仿佛站到了神的地位上,俯视那个有弱点的凡胎肉身,用笑声表达自己凌驾其上的 优越感。
  但是,自嘲者同时又明白并且承认,他终究不是神,那弱点确实是他自己的弱点。所以,自 嘲混合了优越感和无奈感。
  自嘲使自嘲者居于自己之上,从而也居于自己的敌手之上,占据了一个优势的地位。自嘲使 敌手的一切可能的嘲笑丧失了杀伤力。
  傻瓜从不自嘲。聪明人嘲笑自己的失误。天才不仅嘲笑自己的失误,而且嘲笑自己的成功。 看不出人间一切成功的可笑的人,终究还是站得不够高。
                         


     
 

       :       >       
读书(1)
       
周国平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差不多是对的。从 一个人的读物可以大致判断他的精神品级。
  藏书多得一辈子读不完,可是,一见好书或似乎好的书,还是忍不住要买,仿佛能够永远活 下去读下去似的。嗜好往往使人忘记自己终有一死。
  许多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不过,你不必愤慨,倘若你想到这一点:许多人也只是外表像人 罢了。
  书籍少的时候,我们往往从一本书中读到许多东西。我们读到了书中有的东西,还读出了更 多的书中没有的东西。
  如今书籍愈来愈多,我们从书中读到的东西却愈来愈少。我们对书中有的东西尚且挂一漏万 ,更无暇读出书中没有的东西了。
  人们总是想知道怎样读书,其实他们更应当知道的是怎样不读书。
  一个人是有可能被过多的文化伤害的。蒙田把这种情形称作〃文殛〃,即被文字之斧劈伤。
  我的一位酷爱诗歌、熟记许多名篇的朋友叹道:〃有了歌德,有了波德莱尔,我们还写什么 诗!〃我与他争论:尽管有歌德,尽管有波德莱尔,却只有一个我,这个我是歌德和波德莱 尔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我还是要写!
  开卷有益,但也可能无益,甚至有害,就看它是激发还是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
  我衡量一本书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 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
  在才智方面,我平生最佩服两种人:一是有非凡记忆力的人;一是有出色口才的人。也许这 两种才能原是一种,能言善辩是以博闻强记为前提的。我自己在这两方面相当自卑,读过的 书只留下模糊的印象,谈论起自己的见解来也就只好寥寥数语,无法旁征博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