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国平自选集-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刻意求来的独特是平庸的另一副面孔,你会发现,它其实在偷偷地模仿,而它本身也是很容 易被模仿和复制的。
  真正的独特是不可模仿的。它看不见,摸不着,而你却感觉到它无处不在。它不是某些精心 做出的姿态,而是贯穿作者全部作品的灵魂。这便是我所理解的风格。
  好艺术家像好女人好男人一样,总那么纯,这是一种成熟的单纯,一种有深度有力度的单纯 。他们能够不断地丰富自己,却又不为时代的五光十色所侵染,不为成败所动摇,耐得寂寞 ,也耐得喧嚣,始终保持本色。
  艺术家所可追求的,无非生前的成功、死后的名声、创作的快乐三者。世事若转蓬,生前的 成功究系偶然。人死万事空,死后的名声亦属无谓。惟有创作的快乐最实在,最可把握。艺 术家是及时行乐之徒,他的乐便是创作的快乐,仅此一项已足以使他淡然于生前的成功和身 后的名声了。
  如今凡?高的一幅画的拍卖价高达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美元了,他在世时的全部生活费用还够 不上做这个数字的一个小零头。
  你愿意做凡?高,还是拍卖商?
  我不相信你的回答。
  毕生探索技巧,到技巧终于圆熟之时,生命也行将结束了。这是艺术大师的悲哀。
  我能理解那些销毁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的艺术家,他们的动机并非为己扬善掩恶,倒是因为爱 美成癖。
  凡缪斯,必永远漂泊。惟有法利赛人才有安居乐业的福气。
  也许新鲜感大多凭借遗忘。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所有感觉都琢磨透并且牢记在心,不久之后 他就会发现世上没有新鲜东西了。
  艺术家是最健忘的人,他眼中的世界永远新鲜。
  艺术家常常是不爱交际的,他太专注于内心了。在一般社交场合,他可能显得沉默寡言,心 不在焉,因而在俗人眼中不是个有趣的人物。但不少人却把社交场合的活跃和有趣看作艺术 气质的标志。
  所谓艺术气质,其实包括两种全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诗人气质,往往是忧郁型的。另一种 是演员气质,往往是奔放型的。前者创造,后者模仿。
  这里指的不是职业。事实上,有的诗人是演员气质的,他在模仿;有的演员是诗人气质的, 他在创造。
  文学是人生感受的表达和人生画面的描绘,哲学是人生根本问题的体悟和思考,在这个意义 上,文学与哲学是息息相通的,一个好的文学家不能没有哲学的素养。但是,当今文学界的 时髦做法是搬弄哲学上的新概念、新术语,并且自以为这便是在追求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 哲学深度,此时此刻,我不禁要说:没有比伪哲学、坏哲学更加败坏文学的了。
  当今批评界的时髦是沤制概念垃圾,然后一古脑儿倾倒在落入其视野的作品上。这班既不懂 哲学又不懂艺术的低能儿,他们惟一的生存策略是在哲学家面前故作放诞,渲染假艺术的气 质,在艺术家面前故作高深,玩弄伪哲学的术语。
  我把散文划分为艺术品和工艺品两类。
  在旅游地区,常有小摊贩出售千篇一律的劣质工艺品。在文学中亦然。
                         


     
 

       :       >       
艺术(2)
       
周国平 
  在西方,现代艺术(诗、画、音乐)的大师,往往一度曾是古典艺术的高手。可是据说在我们 这里有许多天生的现代派。
  有时候,艺术创作中的败笔反能提供一个契机,启示新的发现,发展出一种新的风格或流派 来。有意写实,结果失败了,然而谁知道失实之处会不会是一种成功的变形呢?
  也许,意识的失误,其实源于无意识中的真实。
  那么,写实成功之作就是古典派作品,不成功之作就是现代派作品吗?别开玩笑!
  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艺术始终是目的本身,而爱情在客观上只成了手段。可是,当他堕 入情网、身历其境时,他所爱的对象就是目的,艺术反倒好像成了手段。他歌唱,写作,把 作品呈献给心中的偶像。直到爱情消逝了,他的作品的真正价值才得以确立。
  如果我是女人,我将乐意与艺术家交朋友,听他谈作品,发牢骚,讲疯话。但我决不嫁给他 。读艺术家的作品是享受,和艺术家一起生活却是苦难。艺术家的爱情大多以不幸结束,责 任决不在女人。他心中有地狱,没有人能够引他进入天堂。
  女人推进艺术,未必要靠亲自创作。世上有一些艺术直觉极敏锐的奇女子,她们像星星一样 闪烁在艺术大师的天空中。我想起了歌德和贝多芬的贝蒂娜,瓦格纳和罗曼?罗兰的梅森葆 夫人,尼采和弗洛伊德的莎乐美,柴柯夫斯基的梅克夫人。
  当黑格尔称现代为〃散文味的时代〃时,他是把〃散文〃当作贬义词的。但是,这未必公正 。散文的心境是一种孤寂、宁静、闲适的心境,有足够的光阴去回忆和遐想。好的散文总是 散发出懒洋洋的气息。在我看来,独卧冬日向阳的山坡,或与好友炉边夜话,都是最适宜于 散文诞生的情境。现代人却活得过于匆忙了,所以,现代缺乏好的散文。
  从诗到散文再到论文是进化,但谁知道是否同时也是一种退化呢?
                         


     
 

       :       >       
诗(1)
       
周国平 
  诗的使命是唤醒感觉,复活语言。内感觉的唤醒即捕捉情绪,外感觉的唤醒即捕捉意象。 复活语言,就是使寻常的词在一种全新的组合中产生不寻常的魅力。
  所以,诗就是通过语言的巧妙搭配把情绪翻译成意象。
  它有三重魅力:感觉的魅力,意象的魅力,语言本身的魅力。三者缺一,你就会觉得这首诗 有点遗憾。
  为什么要把情绪翻译成意象呢?
  情绪本身缺乏语言,直接表述情绪的词都过于一般化或极端化,抹杀了其中丰富的细微差别 。直抒情绪的诗,听起来不是空泛,就是浮夸。语言表达意象的可能性却要宽广得多。因此 ,诗人就通过设计一个独特的意象,来间接地再现和唤起一个独特的情绪。
  诗的材料(词)和哲学的材料(范畴)都基本上是现成的。在诗中,借词的新的组合表达出对世 界的一种新的感觉,在哲学中,借范畴的新的组合表达出对本体(道、绝对、终极价值)的一 种新的领悟,都可算作创造了。
  哲学和诗都孕育于神话的怀抱。神话是永恒的化身,她死了,留下了一双儿女。直到今天, 哲学一醒来就谈论死去的母亲,诗一睡着就梦见死去的母亲。
  神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梦,诗是人类青年时代的梦。
  可是,对于个体来说,事情似乎倒了过来:诗是青年人的梦,神是老年人的梦。
  哲学是男性的,诗是女性的,二者不可分离。没有诗,哲学就只会结结巴巴发空论,成为蹩 脚的清谈家。没有哲学,诗就只会絮絮叨叨拉家常,成为浅薄的碎嘴婆。
  诗必须有哲学的深度。注意,是深度,而不是表相和姿态。我们爱善解男人心意的女子,可 是谁爱一副男人相的女人呢?
  诗人是守墓人兼盗墓人,看守着也发掘着人类语言的陵墓。
  诗人用语言锁住企图逃逸的感觉,又在语言中寻找已经逃逸的感觉。他敲击每一块熟悉的语 词的化石,倾听远古时代的陌生的回声。
  在语言之家中,一切词都是亲属。然而,只有诗人才能发现似乎漠不相干的词之间的神秘的 血缘关系。
  音乐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用人间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 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 不懂天国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万花筒。
  诗人也有他的调色板,词就是他的颜料。他借词的重新搭配创造出新的色彩。
  单色总是有限的,本领在于调配。
  诗才的测验:给你一百个最常用的词,用它们搭配出全新的效果。
  诗的最大优点是凝练。它舍弃了一切过渡。它断裂,浓缩,结晶,在太阳下闪烁奇异的光。 你给它不同的光源,它就闪射不同的光彩。每一双眼睛都是一个不同的光源。
  诗应当单纯。不是简单,不是浅显,是单纯。单纯得像一滴露水,像处女的一片嘴唇。
  诗直接诉诸感觉,太复杂了,就必须借助思维来分析,失去了鲜明的第一眼印象。
  现在有些青年诗人的诗越写越复杂了,写诗时思维喧宾夺主,挤掉了感觉。也许原本就没有 感觉。其末流只是在玩文字游戏,而且玩得不高明,游戏得无趣味。
  我不是否定文字游戏。在某种意义上,诗的确是一种文字游戏。
  健全的直觉是从事一切艺术活动的先决条件。在不同的人身上,它可以催放不同的艺术花朵 ,但也可能毫无结果。一个诗人除了这种直觉外,还必须具备对于语言本身的特殊兴趣,迷 于搭配词句的游戏,否则决不能成为诗人。
  我觉得长诗是一个误会。诗要捕捉的是活的感觉,而活的感觉总是很短的,稍纵即逝的,一 长,难免用思想取代、冲淡这一点感觉。
  写诗是一种练习把话说得简洁独特的方法。
  我对散文吝啬了。诗是金币,散文是纸钞,哪个守财奴不想把他的财产统统兑成金币珍藏起 来呢?
  一首好诗写出来之前,往往会有一种焦虑不安的感觉,似乎知道已经有某种东西产生了,存 在了,必须立即把它找到,抓住,否则就会永远消失。甚至有一种信念:连词句也已经存在 于某个地方,那是独一无二、非此不可的词句,它躲藏着,问题是要把它找出来。最贴切的 词句是找出来的,而不是造出来的。你一再尝试,配上不同的词眼,还是觉得不对劲。突然 ,你欣喜若狂了,一个准确无误的声音在你心里喊道:〃对,这就是我要找的!〃
  诗是找回那看世界的第一瞥。诗解除了因熟视无睹而产生的惰性,使平凡的事物回复到它新 奇的初生状态。
  诗无朦胧诗和清晰诗之分。是诗,就必然朦胧。人的感觉和情绪原本就朦胧,清晰是逻辑化 、简化的产物。诗正是要从逻辑的解剖刀下抢救活生生的感觉和情绪,还它们一个本来面貌 。
  当然,朦胧不是刻意求晦涩。朦胧是再现真实的感受,晦涩是制造虚假的感觉。刻意追求晦 涩的诗人往往并无真情实感,故意用非逻辑化的杂乱掩盖他的感觉的贫乏。他的真正家底不 是感觉,而是概念,所以晦涩只是化了装的清晰。
  诗不得不朦胧。诗通过词的搭配表达感觉,活的感觉都是一次性的,原则上不可复制,诗勉 为其难,只好通过词的异乎寻常的搭配,借多义性暗示、包容这独一无二的感觉,借朦胧求 准确。为了使不确定者(感觉)确定,只好使确定者(词)不确定。
                         


     
 

       :       >       
诗(2)
       
周国平 
  拂晓和黄昏,光与影的巧妙配合,显示出色彩无穷无尽的细微差别。朦胧是美的。
  可是,有人竟向大自然发号施令,不准朦胧,非要把一切景物放在正午的烈日下暴晒,让它 们轮廓分明,只许保留黑白两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