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史 作者:张廷玉-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贤先儒后裔世袭,不治院事。史官,掌修国史。凡天文、地理、宗潢、礼乐、兵刑诸大
政,及诏敕、书檄,批答王言,皆籍而记之,以备实录。国家有纂修著作之书,则分掌
考辑撰述之事。经筵充展卷官,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收卷官。凡记注
起居,编纂六曹章奏,誊黄册封等咸充之。庶吉士,读书翰林院,以学士一人教习之。
侍书,掌以六书供侍。待诏,掌应对。孔目掌文移。
    吴元年,初置翰林院,秩正三品,设学士,正三品侍讲学士,正四品直学士,正五
品修撰、典簿,正七品编修,正八品洪武二年,置学士承旨,正三品,改学士,从三品。
侍讲学士,正四品,侍读学士,从四品,修撰,正六品。增设待制,从五品应奉,正七
品典籍从八品等官。十三年,增设检阅。从九品十四年,定学士为正五品,革承旨、直
学士、待制、应奉、检阅、典簿,设孔目、《五经》博士、侍书、待诏、检讨。令编修、
检讨、典籍同左春坊左司直郎、正字、赞读考驳诸司奏启,平允则署其衔曰“翰林院兼
平驳诸司文章事某官某”,列名书之。十八年,更定品员,如前所列,独未有庶吉士。
以侍读先侍讲。建文时,仍设承旨,改侍读、侍讲两学士为文学博士,设文翰、文史二
馆,文翰以居侍读、侍讲、侍书、《五经》博士、典籍、待诏,文史以居修撰、编修、
检讨。改孔目为典簿,改中书舍人为侍书,以隶翰林。又设文渊阁待诏及拾遗、补阙等
官。成祖初复旧。其年九月,特简讲、读、编、检等官参预机务,简用无定员。谓之内
阁。然解缙、胡广等既直文渊阁,犹相继署院事。至洪熙以后,杨士奇等加至师保,礼
绝百僚,始不复署。正统七年,翰林院落成,学士钱习礼不设杨士奇、杨溥公座,曰
“此非三公府也”,二杨以闻。乃命工部具椅案,礼部定位次,以内阁固翰林职也。嘉、
隆以前,文移关白,犹称翰林院,以后则竟称内阁矣。其在六部,自成化时,周洪谟以
后,礼部尚书、侍郎必由翰林,吏部两侍郎必有一由于翰林。其由翰林者,尚书则兼学
士,六部皆然。侍郎则兼侍读、侍讲学士。其在詹事府暨坊、局官,视其品级,必带本
院衔。詹事、少詹事带学士衔,春坊大学士不常设,庶子、谕德、中允、赞善、洗马等
则带讲、读学士以下至编、检衔。
    史官,自洪武十四年置修撰三人,编修、检讨各四人。其后由一甲进士除授及庶吉
士留馆授职,往往溢额,无定员。嘉靖八年,复定讲、读、修撰各三人,编修、检讨各
六人,皆从吏部推补,如诸司例。然未几即以侍从人少,诏采方正有学术者以充其选,
因改御史胡经、员外郎陈束、主事唐顺之等七人俱为编修。以后仍循旧例,由庶吉士除
授,卒无定额。崇祯七年,又考选推官、知县为编修、检讨,盖亦创举,非常制也。
    庶吉士,自洪武初有六科庶吉士。十八年以进士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侍者,俱称
庶吉士。永乐二年,始定为翰林院庶吉士,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试之。
其留者,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不得留者,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宣
德五年,始命学士教习。万历以后,掌教习者,专以吏、礼二部侍郎二人。
    明初,尝置弘文馆学士,洪武三年置,以胡铉为学士,又命刘基、危素、王本中、
睢稼皆兼弘文馆学士,未几罢。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于思善门右,以翰林学士杨溥掌阁
印,寻并入文渊阁。秘书监,洪武三年置,秩正六品,除监丞一人,直长二人,寻定设
令一人,丞、直长各二人,掌内府书籍。十三年并入翰林院典籍。起居注,甲辰年置。
吴元年定秩正五品。洪武四年改正七品。六年升从六品。九年定起居注二人,后革。十
四年复置,秩从七品,寻罢。至万历间,命翰林院官兼摄之。已复罢。寻皆罢。
    国子监。祭酒一人。从四品司业一人。正六品其属,绳愆厅,监丞一人,正八品博
士厅,《五经》博士五人。从八品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助教十
五人,从八品学正十人,正九品学录七人。从九品典簿厅,典簿一人。从八品典籍厅,
典籍一人。从九品掌馔厅,掌馔二人。未入流
    祭酒、司业,掌国学诸生训导之政令。凡举人、贡生、官生、恩生、功生、例生、
土官、外国生、幼勋臣及勋戚大臣子弟之入监者,奉监规而训课之,造以明体达用之学,
以孝弟、礼义、忠信、廉耻为之本,以六经、诸史为之业,务各期以敦伦善行,敬业乐
群,以修举古乐正、成均之师道。有不率者,扑以夏楚,不悛,徙谪之。其率教者,有
升堂积分超格叙用之法。课业仿书,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册岁终奏上。每岁仲春秋上丁,
遣大臣祀先师,则总其礼仪。车驾幸学,则执经坐讲。新进士释褐,则坐而受拜。监丞
掌绳愆厅之事,以参领监务,坚明其约束,诸师生有过及廪膳不洁,并纠惩之,而书之
于集愆册。博士掌分经讲授,而时其考课。凡经,以《易》、《诗》、《书》、《春
秋》、《礼记》,人专一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兼习之。助教、
学正、学录掌六堂之训诲,士子肄业本堂,则为讲说经义文字,导约之以规矩。典簿,
典文移金钱出纳支受。典籍,典书籍。掌馔,掌饮馔。
    明初,即置国子学。乙巳九月置国子学,以故集庆路学为之。洪武十四年,改建国
子学于鸡鸣山下。设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乐、典书、典膳等官。吴元年,定国
子学官制,增设祭酒、司业、典簿。祭酒,正四品,司业,正五品,博士,正七品,典
簿,正八品,助教,从八品,学正,正九品,学录,从九品,典膳,省注。洪武八年,
又置中都国子学,秩正四品命国子学分官领之。十三年,改典膳为掌馔。十五年,改为
国子监,秩从四品,设祭酒一人,司业一人,监丞、典簿各一人,博士三人,助教十六
人,学正、学录各三人,掌馔一人。各官品秩,如前所列。中都国子监制亦如之。十六
年,以宋讷为祭酒,敕谕之曰:“太学天下贤关,礼义所由出,人材所由兴。卿夙学耆
德,故特命为祭酒。尚体朕立教之意,俾诸生有成,士习丕变,国家其有赖焉。”又命
曹国公李文忠领监事,车驾时幸。以故监官不得中厅而坐,中门而行。二十四年,更定
国子监品秩、员数。俱如前所列。中都国子监设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博士、学正、
学录、掌馔各一人,助教二人,品秩与在京同。二十六年,罢中都国子监。建文中,升
监丞为堂上官,革学正、学录。成祖复旧制。永乐元年,置国子监于北京,设祭酒、司
业、监丞、典簿、博士、学正、学录、掌馔各一人,助教二人。后增设不常,助教至十
五人,学正至十一人,学录至七人。后革助教二人,学正四人,学录二人。万历九年,
又革助教四人,学录一人。宣德九年,省司业。弘治十五年复设。明初,祭酒、司业,
择有学行者任之,后皆由翰林院官迁转。
    衍圣公,孔氏世袭,正二品。袍带、诰命、朝班一品。洪武元年授孔子五十六代孙
希学袭封。其属,掌书、典籍、司乐、知印、奏差、书写各一人。皆以流官充之。曲阜
知县,孔氏世职。洪武元年授孔子裔孙希大为曲阜世袭知县。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
正八品孔氏二人,正德元年授孔子五十九世孙彦绳主衢州庙祀。宋孔端友从高宗南渡,
家于衢州,此孔氏南宗也。正德二年,授孔闻礼奉子思庙祀。颜氏一人,景泰三年,授
颜子五十九世孙希惠。曾氏一人,嘉靖十八年,授曾子六十代孙质粹。仲氏一人,万历
十五年,授子路裔孙仲吕。孟氏一人,景泰三年,授孟子裔孙希文。周氏一人,景泰七
年,授先儒周敦颐裔孙冕。程氏二人,景泰六年,授先儒程颐裔孙克仁。崇祯三年,授
先儒程颢裔孙接道。邵氏一人,崇祯三年,授先儒邵雍裔孙继祖。张氏一人,天启二年,
以先儒张载裔孙文运为博士。硃氏二人,景泰六年,授先儒硃熹裔孙棧<尉付暧质�
墅为博士,主婺源庙祀。刘氏一人,景泰七年,授诚意伯刘基七世孙禄,后革。教授司,
教授,从九品学录、学司,并未入流孔、颜、曾、孟四氏,各一人。又尼山、洙泗二书
院,各学录一人。
    先是,元代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赐三品印。洪武元年,太祖既以孔希学袭封衍圣
公,因谓礼臣曰:“孔子万世帝王之师,待其后嗣,秩止三品,弗称褒崇,其授希学秩
二品,赐以银印。”又命复孔、颜、孟三家子孙徭役。十八年,敕工部询问,凡有圣贤
子孙以罪输作者,释之。永乐二十二年,赐衍圣公宅于京师,加一品金织衣。正统元年,
诏免凡圣贤子孙差役,选周、程、张、硃诸儒子孙聪明俊秀可教养者,不拘名数,送所
在儒学读书,仍给廪馔。成化元年,给孔、颜、孟三氏学印,令三年贡有学行者一人,
入国子监。六年,命衍圣公始袭者在监读书一年。
    
      志第五十  职官三    
 太常寺附提督四夷馆  光禄寺  太仆寺  鸿胪寺  尚宝司  六科中书舍人  行人司
 钦天监  太医院  上林苑监  五城兵马司顺天府附宛平大兴二县  武学  僧道录司
教坊司  宦官  女官
    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寺丞二人。正六品其属,典簿厅,典簿
二人,正七品博士二人,协律郎二人,正八品,嘉靖中增至五人。赞礼郎九人,正九品,
嘉靖中增至三十三人,后革二人。司乐二十人。从九品,嘉靖中增至三十九人,后革五
人。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
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奉祀一人,从七品祀丞二人。
从八品牺牲所,吏目一人。从九品
    太常,掌祭祀礼乐之事,总其官属,籍其政令,以听于礼部。凡天神、地祇、人鬼,
岁祭有常。先冬十二月朔,奏进明年祭日,天子御奉天殿受之,乃颁于诸司。天子亲祭,
则赞相礼仪。大臣摄事,亦如之。凡国有册立、册封、冠婚、营缮、征讨、大丧诸典礼,
岁时旱涝大灾变,则请告宗庙社稷。荐新则移光禄寺供其品物。祭祀先期请省牲,进祝
版、铜人,上殿奏请斋戒,亲署御名。省牲偕光禄卿。惟大祀车驾亲省,大臣日一省之。
凡祭,涤器、爨埋、香烛、玉帛,整拂神幄,必恭洁。掌燎、看燎、读祝、奏礼、对引、
司香、进俎、举麾、陈设、收支、导引、设位、典仪、通赞、奉帛、执爵、司樽、司罍
洗,卿贰属各领其事,罔有不共。凡玉四等:曰苍璧,以祀天曰黄琮,以祀地曰赤璋、
白琥,以朝日、夕月曰两圭有邸。以祭太社、太稷帛五等:曰郊祀制帛,祀天地曰奉先
制帛,荐祖考曰礼神制帛,祭社稷、群神、帝王、先师曰展亲制帛,祭享亲王曰报功制
帛,祭享功臣。牲四等:曰犊,曰牛,曰太牢,曰少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