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唐朝之肩上蝶 作者:薄禾紫烟(起点14.5.20vip完结)-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阕炜欤徵缰龈浪鸲嘧斓姆愿烙滞侥院笕チ恕

  吴钰见玲珑对自己这么好,有些不好意思。摸着头嘿嘿的干笑着,像个小屁孩。玲珑看着一直跟着自己颠簸的雪茹和吴钰,突然心中有些愧疚,有些事情对自己是使命,对别人是折磨,是说不清楚谁欠谁的干系。

  院子离着王府走路一个时辰,已经是最近的了,是个独立的小院子,一条小巷子有两户人家,对面好像很久都未住人了,大门上的对联的已经斑驳不已。铁锁已经生锈了。

  吴钰在前面推开了院门儿,玲珑一眼就喜欢上了只有两间房的小院儿,突然觉得有些眼熟,这见方的小院儿,抬头看天,真的有欧阳俊逸的“世外桃源”的感觉。

  小院儿中的葡萄架碧绿碧绿的,上面还吊着好几串葡萄,葡萄架下一个石头桌子,四根石头椅子,感觉很像未来世界的农家乐。

  小院儿用脚丈量,横着五步,竖着七步,不太大,但是四人住足够了。三黑一路上都有点不开心,因为以前多威风啊!现在居然成了个小丫头片子的贴身护卫,而且最重要的是放着好好的皇子府不住,住在这么个小院里。

  玲珑且不管他,他现在还不知道权利和踏实那个更重要,以后他会喜欢这样的小日子的。

  三黑和吴钰去收拾东西了,玲珑知道以后估计需要自己做饭开伙,不再是千金大小姐了,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所幸自己一身的本事,终于得以施展了,伙房就在小院里,玲珑看了一下,什么都没有,便跟两人打了个招呼,带着雪茹便出门去了。

  来的路上便有小集市,什么都有,买些柴米油盐酱醋茶,被人伺候惯了,不知道自己动手还能不能习惯。

  雪茹特别会砍价,没一会两人便满载而归,路上还买了几个胡饼子,包子,买了一只烧鸡一只烤鸭,晚饭也就算是解决了。玲珑发现齐州虽然破烂一些,但是比起长安城更适合居住,透着一股子祥和,没有高头大马,耀武扬威,没有各种车水马龙,却有着炊烟袅袅,老树昏鸦。

  “小姐,好像很喜欢这里。”往回走的时候雪茹说到。

  “你怎么知道?”

  “雪茹不知道当说不当说,你当初第一次见到欧阳公子,第一次见到无木公子,就和现在是一样的眼神,眼睛突然亮了一下,虽然一下子就掩饰了,但是你很少看到东西眼睛发亮,雪茹便记下了。”没有想到这小丫头,还挺会察言观色。

  “是吗?”玲珑说完便脑袋放空。原来有些事,自己以为不在意的,落在旁人眼中便抓了去。

  齐州的夜因为安静,所以显得更加的黑,吴钰和三黑的话,因为一墙之隔,飘进了玲珑的耳朵:“你跟在三殿下身边这么些年了,觉得当今圣上怎么样?好可惜啊!虽然在宫中待了这么久,但是只是远远的看过御驾,连皇上的圣面都没有见过。”

  “怎么说呢!因为殿下的关系,我倒是有机会见到他老人家,但是每次都隔得好远,他像是一个老神仙,有着威严,但是同时又让人觉得慈祥,反正他对殿下就挺好的。”

  玲珑就着他们的对话,想到了今年《贞观政要》记录的一件事情:贞观七年(633),太宗驾幸蒲州,刺史赵元楷征令老年人穿黄纱单衣。准备在路旁迎接拜见皇帝。并大肆修饰官署的房屋。修整城楼来谄媚讨好。又暗地饲养百多头羊、几千条鱼,准备送给皇亲贵戚。太宗知道后.召来他斥责道:‘我巡察黄河、洛水之间的地方,经过几个州,凡是需用的东西。都是用官府的物资供应。你给我们饲养羊、鱼,雕饰庭院屋宇,这是已灭亡的隋朝的坏风气,现在不能再实行。你应理解我的心意,改变旧习惯。‘因为赵元楷在隋朝任职时阿谀奉承不正派,所以太宗说这样的话来警戒他,赵元楷又惭愧又害怕,几天不吃东西而死。

  虽然只是杯中窥人,但是太宗的文治武功,见到大唐的昌盛之前,玲珑也怀疑过时炒作,但是现在心服口服。

  “殿下为什么和玲珑小姐成了亲,但是又不住在一起啊?”三黑完全不知道这个墙的隔音效果有多差。

  “不知道,我们头儿这么优秀,不比那个什么皇妃好多了,可能就是觉得没有自由吧!这样多好?”吴钰回答到。

  说完话没多久两人就呼声震天响,留着玲珑一个人哭笑不得,但是吴钰说的话深得她意,有时候自由和使命是一样的重要。

  她在宫中失去自由的两年,已经受够了,虽然记下了很多对李恪的未来有影响的人和事,但是还是觉得很亏,最亏的便是,只在校场上见过太宗皇帝一次,那么远,远得还像是隔着历史书看他,只是觉得如画像一般,腆着大肚子很有威严,也很富态。

  因为劳累,玲珑也很快睡去。第二天就是全新的一天。

  雪茹,三黑和吴钰虽然都是伺候人的,其实从来没有干过实质性的工作,都是属于指挥别人伺候人的。

  大家手忙脚乱,烧糊了四五次饭菜,被耗子吓得嗷嗷叫了好些日子,直到李恪从长安城到了齐州,这才能够张罗一顿像样的饭。

  这样的日子,玲珑觉得踏实,虽然有些可笑。

  “玲珑小姐,您的信,殿下送来的。”三黑在玲珑身边不光是侍卫,还是信使,这是李恪一早安排好的,也是玲珑的意思,两人现在不便见面,互通书信。

  “相思情更浓,看见相似的景物,总是想起扬州路上,只是现在心境全然不同,心中多有诟病,却不知从何说起,有时候会想,要是陪在我身边的是你,该是怎样的快乐。

  自从随我,所见日子居然没有在外那么多,纵然在一起也多有旁人,竟然忘记了,独处的滋味。

  今天晚上我会吹起笙箫,如若听得到,可否为我聆听,寄托相思。

  同样的月光。”

  玲珑看着空中大大的上玄月,突然想起了一首很久未曾想起的歌:看,当时的月亮,曾经代表谁的心 ,结果都一样。

  ps:

  写了五十万字,居然有些心慌,虽然网文是新人,但是码字肯定不是新人,觉得人物有了思想,他们在骂紫烟,为什么描写能力如此有限,居然把我写得这么平庸,我只能说,汗~~那啥,一本会比一本好,他们欠你的订阅,一定会在新开的书里补回来的,捂嘴笑~~!


  第三十三回 玲珑终领悟 逸尘随心去


  “贞观七年,授吴王恪齐州都督。太宗谓侍臣曰:“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且令其早有定分,绝觊觎之心,我百年后,使其兄弟无危亡之患也。”《贞观政要。太子诸王定分第九》。

  玲珑知道,这一年是李恪的分水岭,以后的每一年都将是如履薄冰,每况日下。

  一夜,玲珑吃过夜饭,坐在葡萄藤下想着什么。有时候玲珑会怀疑自己在宫中见到的,明明太宗皇帝对李恪确实是疼爱的,但是却是所有皇子里面最早来封地的。

  再则玲珑因为同情怜爱李恪,所以关于他的史书还有传记甚至野史都看得最多。如今看着李恪娶了一个不但称不上贤内助的妻子,而且不过来了封地才几个月而已,便让李恪的名声大打折扣来看也让玲珑对李恪以后悲惨的结局产生了推测。

  曾经因为对李恪的骨子里的同情,甚至觉得太宗皇帝是猪油蒙了心了,从来没有仔细的分析过,李恪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说得到了太宗皇帝的最爱!但是却因为可悲的身份,而演变成了悲剧。

  旁观者清,玲珑从未用旁观者的态度来面对过李恪。如今来了齐州也有些日子了,玲珑多了好多的空闲时间,来想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长孙无忌为什么几句话就打消了太宗皇帝想要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

  还是说太宗皇帝压根就没有想过,要立李恪为太子,人的思想是在不断变化的,想过和经常想是两码事,前者几乎没有任何的价值。

  在《旧唐书》中,对李恪是“太宗常称其类己”(《唐会要》中记载为“太宗尝称其类己”。可见这里的常通尝,意为曾经而不是常常)。对太子承乾则是“太宗甚爱之”,而对李泰更是用了“魏王泰宠冠诸王”这样的说法。这样一对比,这宠爱着实平淡了些。

  玲珑居然到现在才开始整合自己以前看过的史料。会不会有点晚?玲珑的心剧烈的跳动,自己终究只是历史的一抹没有出现过的色彩。可能做不了什么了。这种害怕,让玲珑有些无力。

  今年,年纪相仿的李泰不仅不“之国”,唐太宗甚至还想过让其“入居武德殿”,最后还是被魏征力谏劝止。

  李治更是自长孙皇后去世后就一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甚至在被封为太子后,仍让唐太宗不惜公然违反礼制也要继续留在身边。这便导致了褚遂良刘洎等人分别在贞观十八年、二十年相继上疏恳请皇帝不要留太子在身边一味溺爱,放其回东宫。

  而贞观七年李恪赴任齐州都督时,唐太宗在“家国事殊”面前却完全出于私心,仍旧选择把心爱的李泰、李治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如果唐太宗真的舍不得李恪前往封地。真的心疼爱子的话,想必李恪也应当如同李泰李治一般,留在自己的身侧,但是唐太宗并没有这么做。

  一向君心难测,就连玲珑一个从未来世界穿越过来的人。都会被太宗皇帝高超的演技蒙蔽了眼睛。

  贞观五年的除夕夜,玲珑一边远远的看着灯火通明的烟花,一边看着太宗皇帝和一众皇子嬉笑,特别是和李恪,说到高兴处。连连吩咐丫鬟赐酒,这样的场景,就和寻常百姓家一样。

  并没有电视剧里面渲染的那样的步步惊心运筹帷幄,就是说着笑着,一起守岁。

  当晚的对联比赛,李恪还拨得头筹,虽然只是一点不起眼的小玩意儿,那种寻常的快乐,让玲珑这种不能和爸妈团聚,不能和上官俊团聚的小可怜都眼红。

  却从来没有仔细想过,太宗皇帝并不是那么听话的皇帝,他有多睿智,就有多执拗,他有多少军功便有多少过失,他有玄武门的残暴,便有多爱他的嫡子。

  呵,是的,他最爱的杨妃,不是皇后,李恪李愔不是嫡子。

  唐太宗欲立李恪这个想法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一时冲动所想到的。因为如果唐太宗真的考虑清楚了要改立李恪,或者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换储了,那么长孙无忌是绝对没有“密争之”的机会的,更不可能只凭他一家之言便一锤定音。

  李姓的天下,难道还能又长孙觊觎吗?

  长孙无忌虽然位极正一品的司徒,但就唐朝的政府系统而言,司徒位高却只是个虚职。在根本没有实权的情况下,长孙无忌又如何把持得了朝政?

  而且此时的魏征固然已死,但房玄龄李靖这些大臣仍然健在,唐太宗也正值壮年,怎么可能眼睁睁地坐看长孙无忌在朝中一手遮天?

  废立太子乃国家大事,必须找心腹商量。

  “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等计议”,怎么可能只被长孙无忌这么一劝,便立刻就此作罢。

  而且从正史中对改立李恪这件事一笔带过的记叙来看,很明显唐太宗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突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