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仍旧保持着进音乐厅欣赏音乐会的习惯,因为这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而我们就没有把对高品位的艺术享受看得那么重,没有那么强烈的精神消费需求,更没有养成文化消费的习惯。相对于日益增加的物质需求,这就显得滞后了。
我曾与张艺谋导演聊起这个话题,他也有同感。五六十年代,观众还乐于去电影院看电影,但这个习惯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又到了电视普及的时代,于是既能看电影又能看电视连续剧、既方便又实惠的电视主宰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仍坚持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少多了。很多人不重视视觉上的品质、音响效果,不懂得享受现场所带来的视听上的感染和震撼,而更乐于了解剧情,从而降低了对艺术欣赏质量和品位的要求。
凡是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美好的生活和情感的人,就会对艺术有所需求。因为艺术美化生活和精神。在思想禁锢的年代,人们对艺术的渴望更加强烈,哪怕是点滴来自艺术的滋润就能使人感到极大的满足和安慰。现在今非昔比,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知道讲究穿戴,知道科学膳食,注重营养,甚至购房买车提高生活品质。那么,在精神享受上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所提高,追求些品质、格调和品位?是不是也需要给精神生活留出一点时间、空间和预算,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艺术欣赏是最好的精神保养,它提升人的修养,滋养人的心情,修复人的创伤,推动人的创造。所以,在闲暇时不妨到演出现场去感受艺术——不管是交响乐还是歌剧,音乐剧还是话剧,京剧还是其它戏剧。能够欣赏艺术的美是快乐的——去体会它的轻松、优雅和协调;能够被艺术感动是幸福的——沉浸其中,让心灵随之振颤、热血随之沸腾。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有幸在艺术中得到快乐与幸福的心灵享受。
《穿越艺术》 漫话音乐我心目中的音乐家(1)
因为从事音乐工作多年,是一个职业音乐家,所以经常有人问我,从你个人的感受来谈,哪位西方音乐家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欣赏谁?
纵观近三百多年西洋音乐发展史,以及层出不穷、风格各异的众多优秀音乐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这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每一位音乐家,不仅通过作品表现了自己的才华,也使我们了解了他们本身,同时他们连同他们的作品就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个坐标,标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折射着历史、反映着他们生活的时代。如果用同一种尺度去衡量他们、评述他们,未免不公平,也难以做到,所以在这里只能选择几位有代表性的音乐家,挂一漏万地谈谈我的看法。
睿智的音乐哲人—巴赫
“谁能像我一样勤奋,谁就能拥有和我一样的成就”,这是德国音乐家巴赫留给后世的一句至理名言。
巴赫以毕生的精力实践着这句话。我初读巴赫时,还是少年时期,当时觉得这个头戴假发的人像个大主教。随着对他了解的加深,才知道他经历了诸多磨难并且付出了超越常人的勤奋。
巴赫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当时的德国饱受战争的磨难,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1483…1546)所推动的宗教改革,引起了宗教矛盾,随着冲突逐步升级,最终导致了三十年的战争(1618…1648)。诸侯割据,饥荒、瘟疫不断,即便后来停战,战争的余波仍然不断,民众生活动荡。更为不幸的是在他10岁时,父母就都相继去世,他只能投靠当管风琴师的哥哥约翰?克里斯托夫,但是他的哥哥十分专横,虽然他们出生于音乐世家,也继承了音乐家父亲的基因,都具有音乐天赋,但哥哥不允许他学习乐谱。他只得在月光下偷偷地抄写乐谱,一旦被哥哥发现便受到严厉的训斥,这对小小年纪的巴赫真是一种摧残。
巴赫没有因此放弃理想,他15岁开始独立生活。为了练琴,他常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步行数十公里去汉堡听名家演奏,开阔眼界,增加学养。
朴实无华、才华横溢的巴赫像一头老黄牛默默耕耘,春华秋实,他不但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及一些宗教清唱剧;写了对每个音乐人都如同《旧约》对基督徒一般重要的十二平均律…48首《前奏曲与赋格》,还写了《勃兰登堡协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等一系列经典作品。
巴赫结婚后,靠着微薄的薪金维持着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晚年又双目失明,一辈子也没有过上富裕舒心的日子。他虽然创作了令后世敬仰的音乐经典作品,却从来没有像同胞亨德尔那样深受皇室推崇,极尽荣耀,受到上流社会的尊重。他生前只被认为是一个技巧高超的管风琴和羽管键琴演奏家,他写的那些浩瀚的高质量作品有很多在他生前都未出版和上演过。在他死后第71个年头,音乐家门德尔松在德国柏林皇家图书馆里发现了他的《马太受难曲》,深感震惊,从那时起,门德尔松便下决心寻找和整理这位大师的作品。门德尔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组织排练演出他的作品,使之能为世人了解,尽管困难重重,而且门德尔松英年早逝,但他的努力还是唤起了公众对巴赫音乐作品的广泛关注。
由于巴赫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社会剧烈变革的年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启蒙等运动的相继兴起,使欧洲人的世界观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对巴赫也有很大的影响。巴赫的音乐作品虽然有很多是表现宗教题材的,但正像达?芬奇、拉斐尔的绘画及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一样,其精神气质已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尽管从一些作品中,我们仍能够感受到压抑的气氛,然而,更多的是感受到他那种坚定的前进步伐和压倒一切困苦的大无畏精神。他所写的宗教题材的音乐趋于世俗化,更容易被大众理解,也更能与人们沟通。巴赫死后,有人试图让教会为演奏他的作品提供支持和赞助,但教会拒绝了,他们认为他不是同路人。从这点证明了巴赫的作品与当时的教会是格格不入的。他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
巴赫不但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演奏家,还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一个称职的父亲和丈夫。时至今日,琴童们学习钢琴时必修的《巴赫初级》、《二、三部创意曲 》、《平均律钢琴曲集》等作品就是他写给自己孩子的学习教材。我们从中会发现,即使是一些很简单的小曲,巴赫也认真对待,从不让它们陷入刻板、呆滞和一般化。这些小曲生动鲜活、起伏跌宕,不落俗套,弹起来丝丝入扣,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有种不到彼岸不罢休的气势。
巴赫是一个既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高度理性,又有着大胆创新精神和自由意志的音乐家,他的音乐充满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内涵,同时乐思又大胆地在广阔的空间驰骋,旺盛的活力使他的音乐有一种扫清一切道路上的障碍、一往无前的精神。所以他的音乐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他很多复调音乐中那种在压抑的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决不向困难屈服的勇气尤其难能可贵。我的青少年时代,每逢遇到难以排遣的困惑都会悄悄地钻进琴房,把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连续弹几遍,不管是《三部创意曲》中的bE大调和A大调,还是平均律中的《g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及《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总之,只要弹上几遍,心境就慢慢平静,心清气爽,心胸随之宽敞许多。当我离开琴房的时候,和来时已判若两人,又能以饱满的精神重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我对一个要好的同学传授过这个秘诀,不过他的法宝是狂弹贝多芬的《悲怆》。虽然承认他也有几分道理,可是仍觉得弹贝多芬多少有点发泄的成分,而要想梳理痛苦纷乱的情绪,没有比巴赫的音乐更合适的了。
巴赫的音乐像一座丰碑,标志着世界音乐发展的里程。他博采众长,德国乃至欧洲一些民族音乐的支流在他这里汇成了浩瀚的大海,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营养,它的丰富不仅表现在谱面的旋律和高深的复调技术,更多的是表现在精神层面。据说肖邦每当准备自己的音乐会时便会谢绝一切社交活动:“我两个星期闭门不出弹巴赫的作品,这就是我的准备工作。我从来不练自己的作品。”他如果连自己那么难的作品都不练习他还需要练什么?他之所以潜心弹奏巴赫的作品,其中之奥秘显然不是技术层面的原因。要知道巴赫的作品无论是弹奏技巧还是和声织体都远没有肖邦那么复杂。从巴洛克时期到浪漫时期之间,还隔着一个古典音乐时期,虽然只有一百年左右,但这正是欧洲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以肖邦、李斯特为首的钢琴家将作品的技巧、织体、和声等都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此时的肖邦却仍偏爱巴赫的作品,显然他需要练习的是一种心态,一种哲理性的乐思,使自己虽然身处繁华的巴黎,而心能够远离喧闹和浮华,从而进入他所追求的至高至上的纯朴境界。巴赫的作品正是使他获得精神上的支持,达到这一境界的绝好途径。
《穿越艺术》 漫话音乐我心目中的音乐家(2)
巴赫的创新精神同样令人崇敬,他被称为欧洲“音乐之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创作了48首《平均律钢琴曲集》。虽然在他之前,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就已确立,但因为他的48首前奏曲与赋格才使这套理论得以推广流行,为后世的音乐家们铺平了前进的道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巴赫还把赋格这种高难度的复调音乐发展到了巅峰,如同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既有统一的整体结构,又有丰富的对比和变化;既对称均衡,又富有流动感;既壮观又华美。古典乐派的大师莫扎特和贝多芬无论在音乐的精神和气质上,还是在音乐的逻辑和手法上,都直接继承并发扬了巴赫的成就;而浪漫派作曲家舒曼、门德尔松、肖邦……直至20世纪中的各流派的作曲大师,像肖斯塔科维奇等,也都学习和发扬了巴赫的创作手法,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创作灵感。因此,巴赫就像乐海中的灯塔,指引着近代音乐发展的航向。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小时候,我曾看过一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外国电影,别的内容已记不清了,但有一个场景记忆犹新:一个军官走进一间凌乱的大客厅,在一架三角钢琴前坐下,弹奏了一首钢琴曲,那首乐曲深深地打动了我,它的旋律是那么优美,节奏是那么鲜活,技巧又是那么华丽……我很快弄清楚了这首曲子就是肖邦著名的#c小调圆舞曲(作品64之二)。可惜我当时的技术根本弹奏不了,但出于对这首曲子的痴迷,我还是想方设法找来谱子,不厌其烦地对照着听快转唱片,同时它也促使我去加倍努力练习技术,以便能早日弹奏它。
虽然在此之前,并没有人跟我讲起肖邦,可能年纪小还不到弹肖邦的程度。但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的观摩演奏会上,钢琴系学长们的演奏,最能打动我、使我着迷的就是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