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形式就是对位法的一种基础技法,像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中“风在吼,马在叫”的多声部轮唱,虽然简单,但此起彼伏、很有声势。除了轮唱,一些更复杂的复调性的歌曲像瞿希贤老师改编的东蒙民歌《牧歌》、黎英海先生改编的塔塔尔族民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也逐渐被大众接受。
欣赏一部交响乐与欣赏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拉斐尔的画,米开朗基罗的雕塑,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亚》等名著是一样的,你需要穿越时空、追溯历史,首先去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重要事件的来龙去脉等等,这样才有一个欣赏的基础。因为所有艺术作品,都不会脱离时代而孤立存在,音乐也是如此。凡是一个时代伟大的艺术品,无不是在那个时代生活的土壤中深深地扎下根的,唯有这样,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得以流传。在反映不同时代的同时,艺术也在反映相通的情感,使我们从中聆听历史的脚步,寻觅人类的共鸣。所以,它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而欣赏一些当代的艺术,包括流行音乐则容易多了,因为你就生活在这个时代,耳濡目染,很多东西无需再去了解了。
曾经有年轻人问我:我们听现代流行歌、摇滚乐、音乐剧,看美国大片,电视连续剧……为什么还要听这些二三百年前的音乐?我回答:在欣赏现代音乐的同时,你是否了解这些音乐的各种元素都是从哪来的?它们是如何演变的?我们的文化、历史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过来的?要知道,我们现今所有的艺术成果都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我们爬上长城的烽火台,或是走进罗马的斗兽场,并非只是欣赏它壮丽和恢宏的建筑而赏心悦目,更多的是感受历史的厚重,回顾历史的发展和前人的足迹而从中汲取精神的养分。
交响乐的创立虽然年代久远,但作品中描绘的精神、情感以及自然风光、社会生活等与现实一脉相承,凭借心性去感受它,大多数人还是能够理解的,在今天仍有许多现实意义。以贝多芬为例。当他在写完海林根施塔特遗嘱后,顽强地向自己的命运挑战,“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写出催人奋进、在逆境中崛起的《英雄》和《命运》交响曲,这些传世之作以其非凡的力量跨越时空,使每个聆听它的人都为之震撼,获得勇气。而他的第六交响曲《田园》,则描绘了旖旎的田园风光,用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分别表现出夜莺、鹌鹑和布谷鸟的叫声,以及第二乐章的《溪畔景色》,都使听者体会到他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有人评论说这是一幅美妙绝伦的音画,而贝多芬却说:“《田园》与其说是音画,还不如说是感情的表现。” 因为当他在写遗嘱的这个地方——维也纳北郊、密林环绕的海林根施塔特,完成传世佳作《田园》时,已经完全失聪,那些美妙的鸟鸣声是他发自心底的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记得我在二十多年前第一次指挥这首交响曲时,尽管有的乐队队员并不投入,有人甚至把调号都演奏错了,但我仍深深地被它感动,尤其到了第五乐章的“牧人之歌”、“暴风雨后的愉快”和“感恩之情”,那种对大自然的赞颂之情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令人陶醉。贝多芬是一个满怀愁绪和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矛盾的人,但他从大自然中获取创作的灵感,而且把这种灵感化作音乐,让我们每个人从中得到启迪:热爱大自然、珍视生活、享受生活。
所以,贝多芬之所以伟大,被称为天才,是由于他把自己的哲学思想、理念,自己博大的人文精神通过交响乐的形式,史诗般形象地表现出来,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不墨守陈规,极富创新精神地运用音乐中一切可调动的因素来为表现自己的思想理念服务。因此在听贝多芬的音乐时,我们并非只是去听优美动听的旋律,而是从中去体验一种精神,体验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感受他在黑暗中通过斗争走向光明的哲学思想,并从中汲取力量。
歌剧欣赏
对歌剧的欣赏,也会遇到欣赏古典音乐相同的问题:一部歌剧,动人心弦、琅琅上口的咏叹调只有那么几段,剩下的则不怎么好听,有的甚至像念经似的没有味道,我们该怎样去欣赏这冗长的全剧?
《穿越艺术》 漫话音乐欣赏音乐 感受艺术(3)
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她与纯音乐的形式不同。她有故事情节,有人物,还有戏剧表演、舞台美术等,因此,像所有戏剧一样,欣赏歌剧首先要了解歌剧的内容。
比如《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作品,由威尔第(18131901)创作成歌剧,描述了一个风尘女子的悲情生活;《卡门》则是法国作家梅里美的作品,描写了一个吉卜赛女郎的爱情,由比才(18381875)创作成歌剧。如果我们事先了解一下故事,会大致知道全剧的轮廓。
歌剧中人物间的对话,没有京剧的道白那样韵味十足。那些直白的、没什么旋律的演唱就是歌剧的道白,叫做宣叙调。而那些好听的、充满激情的唱段,是用来表现剧中主要人物情绪的咏叹调。比如《茶花女》第一幕有一段主角的大段咏叹调,表现了她向往幸福又对自己现状的无奈。《卡门》中的序曲、间奏曲及唱段都很有名,生动地表现剧情和人物,比如《斗牛士之歌》、《哈巴涅拉》等。
所谓好听、不好听,要具体分析。其实很多流行歌曲好听上口的也只是几句,但由于歌曲短小不为我们察觉。而歌剧这种舞台形式,要求有完整的剧情和一定的篇幅,通常场面恢弘,剧情错综复杂。剧作家为了完美地表达出他的想法,就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思,既有低调的铺垫,又有高潮的迭起,才能做到整体的跌宕起伏。因此在欣赏的时候既要仔细地聆听其中的段落、乐句,又要宏观地、全局地来理解和欣赏,才不至于见木不见林。否则就会很茫然,找不到感觉,甚至有人看到一半就中途退场了。
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也不同,在西方听交响音乐会或歌剧,观众就有一个相对好的基础,对于他们观看音乐演出不仅仅是在欣赏音乐,还是一种传统的社交活动。尤其是听歌剧。能在富丽堂皇的剧院里,欣赏气势恢宏的舞台艺术,聆听动人心魄的歌唱,观赏精湛鲜丽的表演,感受现场阵容庞大的乐队带来的优美旋律,有什么比这更隆重、更愉悦呢?对西方人来讲,欣赏歌剧是一种高品位的享受,也是一种奢侈的艺术消费。2003年,我在维也纳看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坐在二楼包厢,位置并不特别好,但票价将近两百欧元,相当于人民币两千多元。所以,他们听歌剧就像迎接盛大的节日,不管男女从下午就开始做准备——选礼服、化妆、邀朋友,因为票是提前预定的,对这一天已经期盼很久了。歌剧开演前,衣冠楚楚的绅士和身着华贵晚礼服的女士们早已在大厅里谈笑风生了。整个歌剧中间休息两次,每次休息的时候,大厅中又聚集起一群群观众,一边举着香槟一边兴高采烈地交谈,评论着演员们的表现及乐队、布景等。
与此相比,国内的欣赏氛围就相去甚远。2004年,我应邀观看中央歌剧院的演出,由于事先没有节目单,原以为只是一部意大利作曲家莱翁卡瓦里的《丑角》,到了剧场才知道还有一部意大利作曲家玛斯卡尼的《乡村骑士》。于是像赶场似的,两部歌剧之间只休息了一会儿,由于每部剧幕间没有休息,观众只能等工作人员抓紧换布景后继续欣赏。论表演,两部剧都相当成功,剧中主角都很投入,均有上乘表现。只是时间过于紧凑了,完全可以一个晚上演一个。我对院长刘锡津说:“看你们的演出可真值,一个晚上能看两部歌剧名著……”他苦笑着说:“这不省得你再跑一趟了……”其实他们有他们的苦衷和无奈,一部歌剧辛辛苦苦排出来何尝不想多演几场,可是“拉到赞助就可以多演,拉不到就没办法了……”
歌剧是人类创造的一个非常宝贵的艺术种类,像我国的京剧一样,都是艺术高度凝练的结晶。它把多种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声乐的独唱、重唱、合唱,器乐的独奏、重奏、合奏;戏剧表演,灯光、服饰、舞台美术等等,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有极强的感染力。不同于年轻人所喜爱的通过麦克传声的演唱或音乐,歌剧也好、交响乐也好,以及其它很多舞台艺术,它们有一点特别珍贵,就是你欣赏到的都是纯净的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人声和乐器固有的原声。现在,很多音响发烧友不惜花费重金构建自己的家庭音响,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更加接近现场原声的逼真效果。
尽管有时一些大型音乐会或歌剧的演出,选用人民大会堂或体育馆等大型场馆,但那是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因为偌大的会场即便使用再好的扩音设备,听起来也都是经过加工、失真的电声音乐,更何况音响上常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对于一般观众来说,尚可以通过这类演出感受现场,从而加深对严肃音乐的了解,而对于追求声音品质的人来讲就往往难以接受了。
如果你不断加深对歌剧的了解,就会渐渐爱上它。每当我看歌剧的时候,都会禁不住被它的剧情和令人震撼的唱腔深深吸引和打动,甚至热泪盈眶,我想很多热爱歌剧的人都会与我有相同的感受。尽管深受感染的观众不乏其人,但不解其意、中途退场的观众也大有人在。想想也怨不得他们,毕竟这些都是舶来品,观众缺乏欣赏基础,我们的艺术普及工作做得又不够到位,总是将它放在象牙塔中供少数人享受。久而久之,艺术之树就有些枯萎。因此,培养观众、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是音乐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亲临现场感受艺术
艺术修养和艺术欣赏习惯的培养需要一种良好的艺术氛围,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心态,过于浮躁是无法领悟艺术真谛的。只有平和与热爱生活的心态,才是传承艺术的最佳土壤,只有物质和精神同步的成长才是最健康的发展。然而,今天信息时代的人们整日忙忙碌碌,头绪万千,很多人不知不觉忽略了精神上的需求。有人问我,怎么才能静下来欣赏交响乐?我会反问:你是否能松弛下来,是否能进入休闲的状态,是否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如果你不能进入状态,又怎么能安静地坐下来,既悠闲又全神贯注地去欣赏一场音乐会呢?
在欣赏习惯上,不管是交响音乐会还是歌剧,西方人都喜欢亲临剧场,我在前面讲过,他们喜欢现场的那种气氛、有这样的传统。就像他们喜欢到酒吧喝酒一样,品味的不仅是酒,更是感受那种氛围。因为亲身体验演出现场的那种感受,寻求一种听众与听众、听众与演员间精神的交流、互动和共鸣,另有一番味道,是看DVD、听CD所无法替代的。我们知道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并不好,但是很多人仍旧保持着进音乐厅欣赏音乐会的习惯,因为这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而我们就没有把对高品位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