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祝编安!
陶中霞
5。22
编辑同志:
上期《芙蓉》“来信选登”中湖南师大文学院一群小伙子反复强调“本土化”一词,事实上,这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词语,它让我不由地想起了长期以来在文学评论界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中国作家头上供奉着几尊神。
在这里作一必要说明,所谓中国作家是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以来的作家,而“几尊神”则指“外来神”(区别于鲁迅、汪曾祺等“本土神”)。“几尊神”是通俗说法,科学地说法应为“文学大师”。这“几尊神”是:卡夫卡、博尔赫斯、福克纳、马尔克斯、川端康成、肖洛霍夫,他们滋养着现今中国文坛一大批比较活跃甚至顶尖级的作家,他们成为中国作家们顶礼膜拜的“尊神”,成为中国作家写作的“旗帜”。如果这种说法不过分的话,那么,我们所谓“本土化”的言说,是否将以上所列几位“尊神”,加以本土化,进而产生出“中国特色的国产神”?恐怕并非如此简单。
当李锐极力推崇福克纳时,当我们在残雪小说中看到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影子时,当成都的麦家、何大草等作家毫不否认受博尔赫斯影响时,我们似乎在中国看到了外来尊神的影子;当张炜努力营造他的小说王国,当毕飞宇的创作自成一家,渐入佳境时,当“地缘作家群”鼎足而立(如西北作家群,上海作家群,武汉作家群)时,当女性“新写实派作家”异军突起,抢占畅销书市场时,当有人批评苏童、韩少功、余华等先锋派代表作家“江郎才尽”,再也“飞不起来”时,我们有必要反思,究竟是有神滋养的中国作家更有希望本土化,如李锐的《银城故事》,麦家的《解密》,还是如贾平凹滋养的中国作家更本土化?这恐怕难以定论。
何为本土化?只要是中国作家写中国都应叫“本土化”吧,不管作家本人受过谁的影响,也不论“披没披外衣”。
以上是为一点感受。
四川师范大学 周兴旺
主编先生:
您好!
最近,《芙蓉》杂志我是每期必读。每至单月的头几天,我往往都急不可待地往邮局的快报杂志厅跑,希望能早些品尝到这份色香味俱佳的文学大餐。不瞒你说,我把《芙蓉》当作自己的文学伙食,每两月才改善一次,那种感觉,我想比红烧肉还要美滋滋。
我以前也曾给《芙蓉》多次投稿。可惜都是石沉大海。今年偶然见现刊内附有芙蓉徽标,且声明凡投稿者剪下徽标一并寄出必有回复。心中喜出望外,窃以为《芙蓉》的创新之举是为广大投稿者尤其是那些无名的文学青年做了一件好事、善事。
另外,提两点建议。对错与否,请您参考。
1。 每期可否集中发一篇“重金属”的长篇小说和若干精粹短篇,中篇其实可有可无。因为两个月读一部长篇,绰绰有余。且价格比单行本要实惠,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
2。 对“七十年代人”的关注能否更全面些。我感觉贵刊比较偏好口语派诗人,而对学院诗风的作者不甚关注。其实“七十年代人”面貌丰富多彩,并不是“沈××”“尹××”之流所能概括与代表的。
此致
编安
北京读者 傅 云
200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