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嘟嘟糖和小雪灯 屠再华著-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施一次“隔年肥”的风俗,一定要在过年前,在油菜和小麦田里,施上一遍人粪或猪羊肥。到了大年三十,只有妇女留在家里,准备吃“团圆饭”的菜肴。东看西看,蹦蹦跳跳的,当然是我们孩子了。
  我们的村子很小很小,地处偏僻水乡。可绕来绕去的石板路,却四通八达,连结着各家各户。
  大年三十这一天,我多半搬个小凳子,坐在高高的台阶上,望着阿姨婶婶们,提篮搂盆的,穿梭来回;在河埠头上上下下,洗这涤那。我有时也喜欢闭着眼,竖起小耳朵辨别和判断各种声音。可不,“噼噼啪啪”,“嚓嚓嚓嚓”,准是那位阿姨婶婶,在剖鱼刮鳞。鱼儿在用尾巴拍击着,而刀在它的身上滑动。河中的小鱼争不到大鱼的食,可在大年三十,却让小鱼得了便宜。按我们家乡的风俗,吃团圆饭不吃小猫鱼,要吃草鱼青鱼一类的大鱼。
  “鱼”和“余”谐音,谓之“年年有余”。还有那“冬冬冬冬”的声音,也准是那位阿姨婶婶在捣着肉丸子。捣肉丸子的粗犷陶钵震荡着桌面。按我们家乡的风俗,吃团圆饭必吃肉丸子。长老们说,肉丸子圆滚滚,象征着“全家团团圆圆”。我们家乡还有一种特别的肉丸子,在肉丸子上加上一层糯米饭,看上去珠光宝气,叫做“刺毛肉丸子”。大年三十这一天,静中有动。叮当、叮当的瓢盆声,显得十分清脆而明快。它似有章法地从这家传到那家,也传到我小小的耳朵里。
  准备吃团圆饭,最费时的是煮红烧羊肉了。
  我妈妈忙这忙那的,每每要我照看一下那锅羊肉。煮红烧羊肉,要“波多罗、波多罗”的大半天。有时候我等得心焦了,便揭开锅盖来看看。哇!好大的一团热气儿向我扑来。要待好一会儿,我才看清锅子里白洋洋的一片。妈妈说,那是一层厚厚的浮油!把浮油一匙匙地捞掉了,才见一块块红红的羊肉,逸出一缕缕带着茴香和黄酒的香味儿来。
  三十的白天静悄悄,可到了除夕夜,那场夹着笑闹的花炮大战将是很激烈的。即便很贫困的人家,也要买四个花炮鸣放,谓之“响响亮亮”。

  我的生日
  我不记得自己的生日,能记住这个日子是妈妈给的。妈妈说,我曾经有过一个小姐姐名叫凤竹,她点儿大就夭折了。那时候没有宝宝的医生。
  妈妈很悲伤。
  妈妈说后来做了一个梦,梦见飞走了一只凤,游来了一条龙,这就怀上了我。听起来有点儿好笑。当然是妈妈盼儿心切。
  妈妈的给予太多了!喂奶喂我到三周岁。当床板上放着黄金瓜给我断奶的时候,我已经很懂事了。妈妈说这之前不是不想给你断奶,也曾在奶头儿上抹过几回胡椒粉,可你一碰上嘴巴就哭得“死去活来”。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不要蛋糕,蛋糕上插不下这么多即便是很小很小的蜡烛。我不要面条,面条最长也有终点。我没有那种缠绵的感慨,感慨再多拴不住无情的岁月。我也没有去回味以往生活中的苦、酸、辣,世界上哪有一个孩子笑着出生的?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的感觉里仅有妈妈给我的爱,妈妈给我的甜!
  当我离家去公读的时候,穿的是妈妈土纺土织的衣,着的是妈妈在油灯下千针万线纳制的鞋。
  我都走上工作岗位了,妈妈还在家里为我祈求平安。妈妈对我如此,待人也宽厚。但“好心也不得好报”,竟患上绝症早早去了!这就让我永远不会迷信。
  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说我是在日中午时呱呱堕地的,生下在一个养蚕宝宝用的大竹匾里。
  妈妈说当我第一次张开小嘴要哭的时候,就把准备好的一匙猪油喂进我的口里。这叫“讨讨彩头”,期待我一生不吃素,巴望我日长夜长。但我在妈妈身边不会长大,都有两个孩子了仍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妈妈去世以后,我才发觉自己已不是孩子了!从此便失去了伟大的母爱!再也要不回来。
  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许多人的生日。

  立夏狗
  立夏狗不是狗,是只小粉狗。
  按我们家乡的习俗,立夏狗是农历“清明”做,一家有几口做几只,用苎麻线穿成一串儿,青青白白、红红黄黄地晾在屋檐下,到了立夏才能煮野米饭吃。所以立夏狗也叫清明狗。我儿时大人都这么说,“吃了立夏狗,一年健到头”。
  立夏狗是用糯米粉和嫩蒿草做的,红颜色的掺进胡萝卜,黄颜色的掺进老南瓜,不掺进什么的是青的。白粉狗是纪念才去世的长辈儿。做立夏狗我小小年纪也能出一分力!奶奶和妈妈在家里“叽咕、叽咕”磨糯米粉,我去割嫩蒿草。
  这时候,路边、沟边到处有嫩蒿草,可我提着小茅刀,头上套着小竹篮,蹦呀、跳呀,总喜欢跑得远远的。小伙伴们也这样。离家一、二里路有个好地方,青青茸茸的嫩蒿草有一大片,密密匝匝、厚厚实实的,像一张绿地毯。是一个小伙伴发现的,往后你告诉我,我告诉你,到时候大家年年去那里割嫩蒿草。
  我们在清明那天,每每是差不离的时间,小伙伴们就碰在一起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似都觉得能到那儿去割嫩蒿草,很光荣。蓬蓬勃勃,又香喷喷的嫩蒿草,实在太诱人!我们总是在割嫩蒿草前,要翻筋斗、打虎跳地,痛痛快快地玩一会儿。每每是,割满了一小竹篮嫩蒿草,变成一个草人儿、香人儿了,才知道要匆匆赶回家去。一到家,往往是已磨好了粉,煮沸了水,奶奶和妈妈早在等着我的嫩蒿草了。
  我的奶奶手巧心灵,用糯米粉掺合着嫩蒿草,什么团团捏捏的,做出来的立夏狗,嘴巴张得大大的,尾巴翘翘的,四条腿儿壮壮的;还装上两颗小黑豆当眼睛,小粉狗仿佛会叫会跳呢!奶奶做立夏狗,妈妈当助手,奶奶做好了,妈妈就上蒸架放进锅里去蒸。奶奶总是在一旁掌握火候,到一定的时候,就叫妈妈起锅,把一蒸架立夏狗放在桌子上。随即,她就拿着大芭蕉扇,“啪嗒、啪嗒”地去搧。一会儿,只只粉狗儿便锃光闪亮、珠光宝气的了。
  往后,我才知道,蒿草也叫艾草,有“清凉、解毒”的作用。这就难怪奶奶说,吃了立夏狗,到了夏天不会生疮呢。立夏狗—清明狗—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粉狗儿,想着它就是五彩六色的一串儿!牵动着我的心。

  金色的梦
  墨绿色的枇杷树叶,在风中瑟瑟地抖动,总让我联想到小毛驴的那对尖尖而又精神的耳朵。于是,也就像坐在小毛驴上、提着小包袱的北方小媳妇回娘家那样,一头撞到故土的金色梦幻里去了。
  孩提时,每每等不及枇杷树结果就眼巴巴地想吃枇杷。带着褐色把儿的白白香香的枇杷花一开,我们孩子是怎么也离不开这枇杷林了。连没懂得“你”与“我”这个概念的童稚,也朝着枇杷花“把你吃!把你吃!”地嚷嚷。就在这时候,妈妈们会唱起一支民谣要我们孩子耐心地等待:“枇杷枇杷,隔年开花!囡囡要吃枇杷,等到明年蚕杷!”
  枇杷花期很长,从当年十月到翌年的三月。花冠白而略带淡黄。其间腊月时开花最盛,故枇杷有“负雪扬花”的美誉。因为枇杷随着春蚕结茧而成熟,所以我们家乡称春蚕时节为“蚕杷”。“蚕杷”这个词儿在辞典中找不到,但杭嘉湖一带水乡是老幼皆知的。
  银色的茧子一下簇,南运河两岸的枇杷树上,便维系着我们孩子的一个个金色的梦。头一茬儿的枇杷,叫“草种”,甜中带酸。从它的名字来看,颇有点让人瞧不起的意思。可我们孩子都眼巴巴地等待了八九个月了,尽管吃起来酸溜溜的,但沉浸在我们孩子的心里只有一个甜字!把草种枇杷当成了宝。其实我们孩子没错儿,倒是大人们贬低了枇杷中的“开路先锋”!
  接下去上市的,是“红种”枇杷,泛称大红袍。
  最后姗姗来迟的是“白沙”枇杷。都是枇杷中的佼佼者。正因为是佼佼者,那时候便不像草种枇杷那样是我们孩子口中的消闲果了。可不,早在《唐书地理志》上就有余杭郡贡枇杷的记载。诚然,那时的余杭郡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地方,不见得皇帝吃的是我们现今余杭的枇杷;但《本草纲目》说得十分肯定:“塘栖产枇杷。胜于他处,白为上黄次之”。这就让我们家乡沾了光。
  而今,我一头撞进故土的金色梦幻里,倒不是嘴馋想吃枇杷,也不是留恋杨万里的那联“大叶耸长耳,一枝堪满盘”的枇杷诗,而是觉得枇杷树的一生与人生非常相似。枇杷树植四年可结果,十五龄到四十龄是旺果期,五十年以后逐渐衰老,仅有极少数的枇杷树能活到百年左右。但一枝优良的枇杷树,即便到了不能结果的树龄,也让人赞不绝口,依依不舍。
  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想,把桃李换成批杷,也是一样的道理。足见人生,亦应实至名归,不图虚名!

  仙人掌
  不知是哪年哪月哪日了,我见到隔壁小哥哥家的天井里,有一盆长满刺儿的东西,不像草,也不像花。小哥哥咧嘴笑着说,这是仙人掌,属仙人掌科;原来产在热带,会开花呢!
  我站着愣愣地不肯走。小哥哥说,你想要?
  想要,我就摘一片,帮助你去种一盆仙人掌。小哥哥找了些沙子,铲了些泥巴,就替我在家里种了一盆,也放在天井里,能日晒雨露。
  打这以后,我每天要看几回仙人掌:这片长满刺儿的仙人掌,没几天就在土里扎下了根,绿茸茸的一天天长大起来。先是长出一只“手掌”,接着又长出一只“手掌”。仙人掌如有伸不完的手,仿佛向我要“零嘴”吃似的。可小哥哥关照我说,它什么也不要,连水也只要十天、半月的给喝一次。
  要不,会霉烂的。
  再过了一段时间,仙人掌似变起魔法来了!
  说它从掌上长出手指头来,不如说它更像在脚上长出脚趾头来。一片片仙人掌,仿佛是顽皮孩童翘起的一只只小脚丫!既怕痒,又招徕小伙伴去搔它们的痒痒。可我等一年仙人掌不开花,等一年仙人掌还是不开花。我去问小哥哥,他说得耐心等待呀!也许是我盼了三年,长大了三岁吧,有一年夏天,小哥哥帮助我栽的那盆仙人掌,果真开出了金灿灿的花!往后,我每年学校放暑假回家,都能看到仙人掌花。有几年能长出五六朵呢!
  说长在热带的仙人掌,长得很高大,结的果子能酿酒,剥了皮能当小菜炒来吃,还有消炎解毒的药用价值。那是现在才知道的。可金灿灿的仙人掌花,却常常在我的记忆里闪烁。

  我的“阿黄”
  儿时我养过狗,这狗仔是冒了很大的险,乘狗娘不备时,偷偷地抱来的。当时家里人并不喜欢狗,见有狗闯进门来,就要用棍棒打出去。我便把狗仔悄悄地关在一间黑暗的空屋里,到时候就去喂上一瓢饭。可狗仔还没有断奶,即便我把肉块省下来给它吃,似仍不满意,要“呜儿、呜儿”地叫!
  过不几天,就被妈妈发觉了。可妈妈是女人,毕竟善良。经我苦苦哀求,又见那只毛茸茸肉团团的黄狗仔十分可爱,就答应留下来了。但妈妈眉毛一蹙,来了“困难”,她坦诚告诉我作不了主,非得要“爷爷”同意。“爷爷”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总管,可也是一个女性。因为爷爷故世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