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洋的谈判代表并没有取得效果,相反,在北京政府抛出安徽督军张勋的求援电报之后,北洋只能灰溜溜的撤了回去。毕竟相比于那些已经被国防军占据的地盘,那些没有占据的更加重要些。如果国防军插手安徽,那北洋面临的局势将更加危险。
接下来的事情就心照不寻了。北京政府不回应张勋的求援电报。北洋也不在追着河南的事情不放,双方极有默契的瓜分胜利果实。为了减弱东北对河南省的影响,河南的首府从洛阳迁往郑州。主张开战的吴佩孚虽然无奈,但是却也没有好办法。
有了北京政府的默许,张孝准对盘踞的皖北的张勋部发动了总攻。期间张勋虽然发动了多次反击,都被张孝准粉碎。公元1917年4月17日,北洋军将张勋残部驱赶出安徽,彻底将安徽纳入统治范围。
而被北洋赶入山东境内的张勋残部也被东北军缴械。张勋这个在原本民国历史上书写了复辟这样一场闹剧的人物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彻底在民国的舞台上消失。
在东北以强势手段吞并山西并河南一部的同时,西南的局势越发也发生了变化。唐继尧凭借手中火力强大的西南第一师,一口将西南商盟的部队赶入贵州。在所有人都认为唐继尧将挥师入贵州的时候,唐继尧却出人意料的出兵进了云南。一时间,云南内部风声鹤唳,不管是西南商盟控制的半个云南还是龙云控制的半个西南,都紧张起来。两方面对生死大地,快速的联合起来,准备共同对抗唐继尧的攻击。
双方在云南的群山间展开激战。唐继尧凭借兵力雄厚,连下龙云和西南商盟联军的三道防线,击溃商盟部队组织的两次反击,战果辉煌。
就在西南新军士气如虹的时候,龙云的部队灵活的利用地形,将西南第一师困入山谷。一时间,落石滚木,西南第一师就算装备再先进也无力应对这种灾难。唐继尧面对这种近乎必死局面,壮士断腕,留下精锐的第一团和炮兵团,其他部队轻装突围。凭借殿后部队的拼死反击,唐继尧的第一师终于狼狈的逃了出去。只是三万人的第一师已经不到一半人了。尤其是大量轻重武器的丧失,让西南第一师丧失了其原本的战斗力。
随后。龙云率军发起了反击,不得不说,这个唐继尧一眼看中的文质彬彬的青年,在战阵上确实相当狠辣,就算是面对原本的恩主也丝毫不手软。面对咄咄逼人的龙云,唐继尧只能狼狈的撤出云南。
这次入云南作战,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唐继尧进去的快,出来的也快,原本可以横扫西南的新军第一师被打残,武器弹药损耗严重。再加上贵州西南商盟,唐继尧已经无力再进行攻击。
狼狈的撤回重庆地区,唐继尧调集部队防守重庆,防止云南和贵州方面的攻击。同时联系西康的的三万新军精锐。要求他们撤离西康,回归四川,加入新军评判。
对于唐继尧的命令,西康守将谢汝翼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服从。西康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地处青藏高原,当地民众基本上是以藏民为主。在加上东北军张小山率领三万精锐占据了西藏,对西藏内部分裂国家的势力进行了狠辣的打击,使得西藏一些叛乱分子逃到了西康,想要鼓动西康的藏民反攻西藏。这就导致本就不是很安定的西康愈加动乱,不得已,蔡锷在拿下西康统治权之后,派遣心腹大将谢汝翼率领三万新军精锐坐镇西康。以保证这里的安定。
在谢汝翼的大军撤离之后,驻扎在西藏和西康边界上的东北军第二师启程东进。极为轻松的接管了整个西康的治安。原本想要趁机有所行动的藏独势力遭到了国防军的血腥清洗。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西康在国防军的铁蹄下瑟瑟发抖。
等到各方势力有所察觉的时候,东北军的地盘又扩大了一个省份。尽管西康只是苦寒之地,当地也没有多少汉人,但一个省份的易主也让北京政府的势力有所提升。
这段时间国内局势变化让人实在眼花缭乱,全国各方势力打生打死未曾取得大的战果,北京政府未动用一兵一卒战占据了两个多点的省份,一时间,国防军威胁论再次提上各方势力首脑的脑海中。
北京政府对此倒没有发表太多的评论。只是政务院派遣了一批官员前往西康,而西康这个省份也被北京政府和西藏合并,再次成为西藏。这样现在的西藏省面积就和后世记忆中差不多了。
有了谢汝翼三万新军精锐的加入,唐继尧的底气提升了很多。凭借在西康问题上和国防军的配合,冯庸亲自示意加送一批武器的弹药。在冯庸心中,也是希望唐继尧能够在西南地区取得更大的成果。毕竟唐继尧背后还有蔡锷,而冯庸对于蔡二哥的人品可是非常信任的。
上海仁济医院。蔡锷将军的特护病房中。经过近两个月的修正,蔡锷身体终于恢复了很多。他的体质本就不好。这次遇刺,子弹距离心脏很近,在加上长途运输,造成伤口有些感染,要不是东北医院送来了最新抗的生素,蔡二哥的这条命恐怕就交代在这里了。
而且在蔡锷修养的这段时间,他也偶尔看看全国风云变幻,但却没有插手进去了。就连西南的局势也没有丝毫插手。作为一名名将,蔡锷深知,不了解战场的情况瞎指挥只会误事。毕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神人只存在于历史上。
第五百零四章 段祺瑞的决断
东北军的扩张让北洋压力愈加沉重。冯国璋再次来到段祺瑞的府中。两人依然是屏蔽众人。
在段祺瑞的书房中。北洋两大巨头相对而坐。
“启瑞兄,事情你考虑的怎么样了?”冯国璋沉声说道。他的眉宇间有着一抹焦急之色。
“大总统,你认为北洋能够胜利吗?”段祺瑞抬起头,眉宇间有着一抹伤感,一抹忐忑,一抹期待。
“能!一定能!”冯国璋坚定的说道。说完不自觉的紧了紧拳头,不知道他这话是说给他自己还是说给段祺瑞听的。
“我听说北京政府又得到两个省份,其中还是我们想得而得不到的山西。甚至河南都有部分落入北京国防军的手中。凭借现在的北京政府,我们北洋恐怕也不是对手。”段祺瑞条理清晰的说道。虽然在北洋政府时期,他是北洋政府的陆军总长,现在的北洋总督府中他的名分是仅次于冯国璋的副总督,但是段祺瑞知道,他自己只是个摆设。在北洋政府时期,是冯国璋笼络北洋军中除了直系以外其他派系的傀儡。在现在北洋政府中,他是北京政府用来分裂北洋内部的棋子,同样是被利用的傀儡。段祺瑞毕竟不是常人,经历几十年的宦海沉浮和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磨砺,更是曾经在幕后统治整个国家,气魄不是普通人能够相比的。他明白,现在的民国,已经没有他段祺瑞可以施展抱负的舞台了。不是他段祺瑞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而是现在中国的大势已经养成。北京政府不用说了。中华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北洋内部的统一已经近乎完成,就算北洋成不了北京政府那样的巨无霸,但也绝对会成为中国一流的大势力。而西南自从蔡锷出事之后,已经是一片散沙。两广新崛起的势力倒是有些意思,奈何他们生不逢时,就算他们在两广取得些成就,也难以在中国其他地方有所作为。毕竟在北洋这个巨无霸的战争压力下,北洋政府已经不是原本安逸的北洋。现在的北洋,内部虽然还有很多腐朽的东西,但是主政之人已经开始开始知道为北洋发展而努力了。这对北洋来说就是一个巨大进步。毕竟北洋底蕴依然深厚。
“是不是对手我不知道。但是北洋是不会不战而降的。北洋是我们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地方,无论如何我是不会放弃的。”冯国璋坚定的说道。他们这一代人从当年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就应经成为北洋人,这些年随着北洋的繁荣而名动天下,北洋的一切已经融入到骨子中,冯国璋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就算明知不敌,也要为北洋争取一线生机。这就是冯国璋如此坚持的原因。
“华甫兄!请受我一礼,北洋就拜托给你了。”段祺瑞站起来,非常真诚的拜了一礼。
“启瑞兄,你……”冯国璋愣了一下,接着脸上露出狂喜的神色。
“我虽然没有看破这一切,但是有你华甫兄在,北洋还有一搏的机会!只是可惜了我们皖系。”段祺瑞叹了口气说道。
“启瑞兄请放心,我一定会善待皖系将领的!”冯国璋无比郑重的保证道。
“不必了。皖系虽然也是为了北洋而走了另外一条出路,但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我们不应该将希望寄托在外国,而忽视了本身的实力。上次和东北开战一败涂地,还失去了京城就证明了我们皖系的理念是错误的。还好我们北洋除了皖系还有直系。我不知道你走的道路对不对,但是从皖系的经验,我算是明白,北洋能不能长存下去,最重要的是北洋本身的实力,外国人可以利用,但是不可以依赖。”段祺瑞沉声说道。
对于段祺瑞的话,冯国璋神色变的严肃起来,他知道段祺瑞已经认可了他北洋领袖的地位,那接下来整合北洋的力量就会顺利的多。他和段祺瑞虽然一直在为了北洋的最高权力争斗不休,但是彼此的还是知根知底,正是因为了解,相互之间还是有些佩服的。
“启瑞兄请放心,我们之所以接手日本人的援助,只是互相利用罢了,我们北洋核心军队是绝对不会让日军染指指挥权的。”冯国璋坚定的说动。他本人对于日本并没有好感,毕竟北洋的历史不只是袁世凯编练新军。李鸿章的时代也是北洋极为辉煌的时代,可以说满清之所以能够将统治延续到二十世纪,都是北洋的功劳。而李鸿章的辉煌正是终结在日本人的手中。在北洋中,很多人对于日本并没有恶感,那是因为他内心并不重视袁世凯之前的北洋。但是冯国璋重视,因此,他始终不愿意和日本接洽。如果不是北京政府给他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也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妥协。毕竟国防军的强大关乎北洋的生死存亡。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冯国璋最终同意了和日本接洽。
“华甫兄,我了解你的心思,但是小日本的援助可不是那么好用的。希望你在这方面多加注意。至于树铮将军那边,我会处理的。”段祺瑞沉声说道。
冯国璋点点头,段祺瑞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当然不能在说什么。
在赵倜被打的重伤,阎锡山投靠北京政府,张勋被彻底消灭后,徐树铮终于感受到了压力,他的部队很快的拜托湖北当地驻军的纠缠,绕过曹锟的围追堵截,返回湖南境内,然后摆出一副防守的架势。从这一点上看,徐树铮已经服软了。现在就看北洋总督府如何抉择了。如果选择战,徐树铮就会誓死抵抗,凭借他手中几万精锐大军,就算最终失败,也会让北洋损失惨重。如果北洋不战,那更好,他们可以在湖南休整。如果将来他们的势力强大了。或许还会有这种动乱。而且有徐树铮的牵制,北洋还需要分出一股不弱的力量在防备湖南,自然变相的削弱了北洋的实力。
对于北洋的决策,不但北京在关注,外国势力也在关注。只是各自的目的不同罢了。无论北洋打不打,对东北来说都有利。但是关注北洋形式的日本却希望北洋打,一战平定湖南,不但多了一处人口大省,可以为北洋军提供更多的兵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