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宝英扑哧一笑,说道:“这是什么为难的事?难道我们现在不是好好的吗?你都已经说过了要一辈子对我好,难道我还能跑了不成?难不成,你竟是为这个哭的?”
李鸿过没有说话,他只是默默地再次抱紧了宝英,心中暗叹到:宝英,你是天下间最最灵秀的女孩儿,如果我对你不好,你的心就会跑了,然而这辈子,我再也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灯会过后,李鸿过和赵庆泽就到翰林院里报到上班去了,而赵庆泽的去向也明了了,是远在江南的一个小县城桃园县,不算特别繁华,但是绝不落后,且那里民风淳朴,学风鼎盛,是个好去处。只是去外县赴任毕竟不像李鸿过他们去翰林院报到这么简单,需要时间准备,上官让他三个月之内到州府报到即可。
在李鸿过和赵庆泽相约一起去翰林院报到之后,翰林院钟林梅钟大学士就给他们新分去翰林院的八名新科进士分派了部门,其中韩庆元和杨凌先二人分配到制诰处,专门替内阁和皇上草拟文书,算是半个身子进入了朝廷内部了。
赵庆泽等三名大世家出身的庶吉士均成为了皇上的讲学之人,负责听候着皇上的差遣,和皇上讨论一些问题,或者偶尔会有机会给皇上讲自己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总之,是能得见天颜的人,去处也算是很好的了,一般家世不显的进士根本得不到这样的机会。
还有两名庶吉士被分配了外任,负责跟着上官前往各郡稽查各郡的科考事宜,有些类似钦差大臣出巡,不过钦差大臣是体察明情反冤案的,他们则是反科考舞弊的,总之也是身上带着天子之剑,无论去到哪里都会受人尊敬,被人高看一眼,也是个好去处。
只有李鸿过一个人被孤零零的分配到了治史处,与一群老学究们一起与浩如烟海的史籍经卷为伴,相当于被发配到了“冷灶”上。
不过李鸿过对此并不着恼,甚至为自己能更好地在这个地方进学,好好研究学问而开心。一个人的学问深度决定了他能在朝堂上站的高度,自古以来能执掌内阁的人,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胸有沟壑?
职场经验他在黄粱梦中的前世之内就有不少,没有什么稀奇的,不就是揣摩上意、明哲保身么?可是一旦分配进了务实的部门,便再也无法好好地学习了,与他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他总感觉自己的学问还太浅、年纪也太小,此次科举之中虽然能夺得探花,迈入三甲之列,说到底还是因为他摸准了皇帝的意思,侥幸而已。论真才实学,他自觉还有些不如,说不定还没有考中第六名的赵庆泽学识深厚呢。
所以,即便被沈宗青排挤到了这样一个看似是“冷衙门”的地方,他也心中庆幸,决定耐着性子、沉住气,好好地向各位前辈们请教,将自己的学问在几年之内补扎实了。
在他们八人新进翰林院的这天,皇上和沈宗青沈丞相都到翰林院来看望了他们,听到他们八人的分配之后,皇上和丞相也并无什么不满的言语的表示。
沈宗青笑呵呵地说道:“钟大人不愧是老成持重,这样的分配极为合理,小探花郎也能好好地做做学问。老夫观你乃是不世之才,等着看你一飞冲天的那一天那!”
皇帝看着沈宗青一笑,说道:“想不到沈丞相和钟大人这么看好探花郎?好,那探花郎就好好做学问,一年之后,朕再来考校你的学问如何!”
沈丞相和皇上走了之后,大家都有点儿摸不清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李鸿过了。按道理说,他被分配到了那样的“冷衙门”之中去,明显是没有什么前途的,也无需交好,日后甚至不会有什么前途。
可是,难保这不是皇上、沈大人和钟大人对他的栽培啊!怎么能知道他们不是为了磨磨探花郎的性子,才专门给他安排的这么一个清闲的差事呢?皇上都说了一年之后要考校他的,也就是说他在皇上心里是挂了号的,难保日后不会飞黄腾达啊!
于是,他们便也不敢因为李鸿过现在的冷遇而太过明显地作践他,只是却也不太亲近。唯有赵庆泽因为以前就与他相熟,所以也日日去治史处寻他,和他一起做学问,几日下来,他们两个为人谦逊又一心向学的新科进士倒是得到了不少老翰林们的赏识,跟着学到了不少东西。
同时,李鸿过也继续向自己的师傅许华舟请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自己的这个师傅虽然未入翰林院,可是学识丰富,比起那些老翰林们也不遑多让,倒是让李鸿过更加敬佩起了自己的师傅来。
当李鸿过在翰林院里面上了十多日班以后,就到了赵庆诚和李徽离京赴任的日子了。而李妍和钱明福也互相看对了眼,两家初步达成了结亲的意向,准备二月二龙抬头之后就正式下聘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第51章 渡口送别
第五十一章渡口送别
李徽的生日正好就在正月里,李鸿过的生日和她也相距不远,待李徽过了18岁的生日,李鸿过过了16岁的生日后,李徽他们小两口才正式出行。
送别的时候,李家众人、赵家众人连同方家的人都一股脑到了城外京南大运河渡口。
取名为“京南大运河”一是因为大运河的起始点位于北京南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开始筹建这个大运河的时候,它的终点是南边最富庶的江南郡。
这个大运河也是太祖在位的时候就规划修造的,非常的宏伟壮观,河道宽度竟有十余米,可以容纳十余艘小船来往并行,甚至因为河道较深,中等的船只也可入河航行。它现在是整个大秦的南北交通要道,非常的方便快捷,而且运费便宜,耗时比陆路要短,还比陆路要舒适许多。从这里甚至可以不用中转,雇船后一直可以行至桃园县所在的鸣鹤州州府,再坐一天的马车就能到,不用受很多罪。因此,从京城往江南郡等南方的郡去的时候,大多都会选择坐船从大运河走。
但是在太祖刚刚修造这个大运河的时候,需要使用的民力太多,太祖又不愿意暴政强迫民众修建,所以一直到他驾崩的时候都没有修完,一直修了三任皇帝,历经百年才正式完工。不过大运河一开始运转,整个大秦的人们便都看到了他的好处,在纷纷赞叹太祖有远见、高瞻远瞩的同时,也增加了修运河的热情。
后来,根本不用皇帝自己推行,各个江南的州府们以及南方的各个郡主动要求在自己辖区内修建与京杭大运河连接的内陆运河,将京杭大运河生生地继续再往南延伸了好远。
到了大秦建国已经三百九十年的现在,大运河已经一直从京城修到了最南边靠海的南海郡。所以,京城里的人从京杭大运河坐船顺流而下就能换乘海船到南洋了。而且那并不是大秦人民外出唯一的一个去处,如果想要去东洋的话还不用这么麻烦,可以直接选择塘津郡那边的出海口,从京城到塘津郡只用走一天的陆路就可以了。
也曾有官员建议在京城和塘津郡之间修建一条运河,以使京城这边连通海运,出海更加的便利。可是历任皇帝都没有人同意过这个意见的,因为这样做对于一个首都来说太不安全了。
如果练成一片,遇到厉害的外敌,岂不是可以直接从大海将船开到京城来,危及皇帝的安全么?在京城和塘津郡之间有一个不通运河的军/事缓冲地带也是好的。
书归正传,继续聊送别的事情。李妍泪汪汪地拉住李妍的手,对她说道:“妍姐儿,你姐夫这一届县令要当五年呢,我们这一去得等到腊月里才能回来了,到时候你都嫁人了!我这个做姐姐的都没能看见你定亲,没能见到你穿着红嫁衣出嫁,真是太遗憾了。”
李妍心中对姐姐也是一万个不舍,可是她不愿意姐姐走的时候这么眼泪汪汪,于是吐吐舌头说道:“姐,你不是留给我很多钱和首饰做嫁妆了吗?有了你的添妆,我已经是个小富婆啦!虽然钱戴承家里很富庶,可是我的家世也完全能和他比肩!你完全不用担心我啦!还有啊,你的铺子和房屋我都会帮你打理好的,不用担心我做事情不谨慎,这不还有宝英在一旁把关呢嘛!”
李徽继续习惯性的一指头戳到李妍的头上,说道:“你这个皮猴,尽顾着钱,一点儿也不想姐姐是不是?”
李妍拉住李徽的手左右摇,说道:“大姐!你说什么呢?然后看看旁边的娘亲已经和李徽说完话了,正在边上嘱咐赵庆诚呢,边上只有方宝英在注意着她的话,就凑过去用只有她们三个人能听见的音量小声说道:“大姐,我和钱戴承说好了,二月定亲以后五月初就把婚事办了,然后我们五月底就到江南、南阳、舟山、南海各郡那边去玩一转,顺便看看有什么可以做的生意,到时候就可以去桃园县看你和姐夫啦!”
李徽和方宝英俱是一愣,之后李徽急切地说道:“就你们两个?这么东奔西走的不怕危险吗?要是遇到危险怎么办?”
李妍无所谓地说道:“嗨,这有什么?商人么,不就是遍天下的跑,才能寻找到商机?我要是不跟着他,钱戴承自己一个人也会乱跑的,还不知道会不会遇到什么小妖精。所以啊,我最好就是跟着他,盯着他,顺便和他一起游历一番!反正他也不用像鸿哥儿和姐夫一样点卯上班,我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过年的时候回京城里来就行了!”
方宝英扑哧一笑,说道:“妍姐儿,你盯着钱大哥是假,一心想要跟着他一起游历才是真呢!”
李妍嘿嘿一笑,说道:“那当然,我就想去不同的地方看看不同风景,世界这么大,人生这么短,当然要不虚此行才行!当然,如果顺便能赚到很多钱,让你们和公公婆婆日后都能过上富贵日子就更好不过啦!”
李徽和方宝英相视一眼,眼中都是浓浓的笑意,看来李妍这次找对人了呢,看着她对这段婚姻向往的样子,就知道她们小两口日后日子会过得很精彩的。
方宝英拉住李妍和李徽,说道:“徽姐儿、妍姐儿,我真羡慕你们!以前爹爹也带我去过一些地方,可是囿于荻郡之内,现在到了京城,已经是我出生到现在到的最远的地方了!我也想像你们一样四处看看,游历名山大川,这该多幸福啊!”
李妍笑着打趣儿到:“宝英,晚喽!你已经定下来要嫁给鸿哥儿了,看样子他三五年之内都得呆在京城里呢,你也只能跟着他拉,谁让你没有选一个经商的呢!”
李徽瞪了李妍一眼,然后拉住方宝英,说道:“宝英,别听妍姐儿瞎说!鸿哥儿肯定有外放的一天,每年还会有十几日的休沐,你们也可以寻个时间游历一番的。不用急!女人啊,最要紧的还是找一个对自己好的,鸿哥儿这么看重你,日后你们要好好过日子啊。”
方宝英羞赧地点了点头,说道:“徽姐儿放心吧,伯母也和我父亲商量过了,待妍姐儿成亲后就筹备我和鸿哥儿的婚事,将婚期定在今年腊月,到时候你和妍姐儿都回来过年,也好一家人都在。”
妍姐儿兴奋地说道:“太好啦!等到腊月以后,你就不能再叫我妍姐儿啦,要叫我二姐姐了,哈哈!”
一边的赵志刚夫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