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着行李队走出来的是一名中年美国人,司戴德一眼就认了出来。
“咳,弗莱彻先生,您这就要回国么?”
面对“热情”的司戴德,那个美国人一脸冷漠,一句话也没说,直接上了马车。
趁着车窗还没关,司戴德又朝车窗里喊了几声。
“弗莱彻先生,我看见您带了这么多行李,或许您把那些多年来搜集的中国古董都带上了,不过我需要提醒您一句,您当成宝贝一样收藏的那只青花瓷花瓶是赝品,还有那只宣德炉,虽然做工很不错,不过在古玩市场上,这种仿制品最多值几美元。”
车里的那位乘客显然被激怒了,在车里咆哮着催促车夫赶车,马车启动之后,还有几件行李没来得及装上车,搬运行李的美国士兵大呼小叫着追了上去,将那几口小皮箱从车窗里扔了进去。
望着那辆马车渐渐远去,司戴德的助手马文吹了声口哨。
“先生,虽然我也很讨厌这个政客,不过您刚才似乎做的有些过分了,您知道么,弗莱彻先生的那只‘宣德炉’是他花了一百美元买到手的,为此,他还得罪了同时看中这件‘古董’的英国武官。”
“那个笨蛋,如果他把搜集古董的精力分出一半放在工作上的话,他现在也不会滚蛋了。”
司戴德非常开心的也吹了声口哨,能够看着这个政敌从自己眼前灰溜溜的滚蛋,领事先生确实非常开心。
由于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先生回国述职,弗莱彻前段日子一直代理着美国驻华公使的职务,不过他的工作态度确实非常敷衍,当中国南北实力派在进行豫南决战的紧要关头,这位代理公使先生竟然对此麻木不仁,他丝毫也没有意识到这场战役会对整个远东的格局造成什么样的潜在影响,相比积极的德国公使和英国公使,这位只顾搜集中国古董的美国公使既没有主动与联合阵线取得联系,也没有积极的向北洋中枢表示出“诚意”,这种懒惰和不负责任的渎职行为显然惹恼了美国政府,于是,当战局明朗之后,一封来自美国国务院的电报解除了弗莱彻先生的代理公使与驻华代办的职务,并将他召回了国。
实际上,就连宣布参与南北停战调停的决定也是美国国务卿替弗莱彻做出的决定,而在同一时间,国务卿先生也同时给远在奉天的司戴德先生拍了一封电报,催促他尽快动身南下,到北京美国公使馆接任驻华临时代办一职,同时也担任代理驻华公使。
所以,只要司戴德跨进使馆的大门,那么,他就是美国驻华公使了,虽然目前只是代理,但这对于他以后的政坛发展很有好处。
这场中国南北实力派之间的武装冲突虽然尚未最终分出胜负,但是至少使一位美国政客捡了一个便宜,对此,司戴德非常满意,他对联合阵线那位赵总司令的好感也随之提升了。
不过,这位新任美国驻华公使先生并没有急匆匆的走进公使先生的办公室,从武官手里接过那把保险箱的钥匙,他仅仅只是在使馆的电报室里逗留了片刻,然后,就带着助手马文又匆匆离开了使馆,乘上一辆轻便马车,赶往民国外务部,拜会那位代理外务总长唐绍仪先生。
“司戴德先生就任美国驻华公使,鄙人深感欣慰,并向阁下表示衷心的祝贺,能与公使先生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中美友谊,鄙人深感荣幸。如果公使先生不反对的话,鄙人打算在寒舍举办一场小型的宴会,以此向公使先生表示由衷的祝贺,并进一步增进我们之间的私人友谊。”
一见了面,唐绍仪就是一通客气与寒暄,脸上堆满了微笑,不过心里却有些苦涩。以前的那个弗莱彻虽然对于美国政府来说是个废物,不过唐绍仪却很“欣赏”他,因为那个弗莱彻不会在中国铁路的问题上死缠烂打,不会让民国外务部头疼,但是这个司戴德就不同了,这个人本身就是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的走狗,当初在奉天的时候,就一直在与徐世昌纠缠东三省铁路的问题,前段时间为了粤汉铁路的事情,他甚至还与南方的实力派人物勾勾搭搭,这种行为在北洋看来就是对中枢权威的蔑视,现在,这样一个人物就任美国驻华公使,北洋中枢能不头疼么?
其实唐绍仪与司戴德的私交不错,不过当司戴德接任美国驻华公使的职务后,两人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司戴德也察觉到了。
“听说唐先生曾经加入过同盟会?不知道现在与联合阵线还有无联系?”
司戴德倒是干脆,没有纠缠于外交上的礼节,而是直接切入正题。
“直接联系没有,目前也只是与联合阵线和谈代表团有些联系。公使先生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唐绍仪摸不清司戴德的用意,这回答也是模棱两可。
“是这样的。根据美国政府得到的可靠消息,联合阵线似乎与德国商人在商议联合修筑粤汉、川汉铁路的事情,国务卿先生命令我务必关注这个问题,所以我特意来打听一下。”
司戴德狡黠的眨了眨眼,盯着唐绍仪的脸,但是他没有看出这个老练的外交官的表情变化。
“关于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不过,既然美国政府认为得到的消息是可靠的,那么,公使先生为什么不去向联合阵线打听呢?他们的和谈代表团现在就在六国饭店住宿,而且昨天宋教仁先生也已返回了北京,现在或许也在六国饭店,您为什么不去直接问问宋教仁先生呢?”
唐绍仪的回答让司戴德很满意,他来的目的也就在此。
“如果唐先生不反对的话,我想与您一同拜访那位宋先生。其实我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不过我们并不太熟,如果有唐先生为我正式引见的话,我会非常高兴的,因为你们曾经都是同盟会员,而且,宋先生似乎是您的上司。”
“这个……似有不妥。现在贵公使尚未向徐大总统递交国书,而在递交国书之前,您似乎不便以美国驻华公使的身份与联合阵线直接联系。”
唐绍仪有些后悔给司戴德那个建议了,这帮列强的公使们都有一种非常恶劣的倾向,他们都将民国外务部当成了本国的驻华办事机构,想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偏偏外务部对此毫无办法,也不敢提出抗议。
弱国无外交,此话正是唐绍仪和他的同事们处境的真实写照。
“这个问题唐先生不必担心,此次去拜会宋先生,我并不是以外交官的身份,而是以美国铁路公司商务代表的身份,这次会晤,不会对两国的外交关系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司戴德的说辞让唐绍仪别无选择,现在北洋中枢政府全靠列强撑腰,确实不能得罪,于是便叫来几名外务部的工作人员,交代了几句之后,就与司戴德乘上那辆美国公使馆的马车,赶去东交民巷六国饭店。
第374章 尽人事听天命
唐绍仪和司戴德赶到六国饭店,老远就看见饭店前挤满了人,似乎都是记者,一名联合阵线的谈判代表正站在饭店前回答记者们的提问,不过说来说去,始终都是些场面话,涉及谈判详细内容的一概“无可奉告”。
记者们问不出个名堂,只好转移注意力,当他们发现一辆马车将唐绍仪载到饭店前的时候,便又一拥而上,将唐绍仪包围起来。
“请问唐总长,此次南北和谈,联合阵线是否已向中枢政府递交了和谈条件?”
“这一次的和谈条件与上一次的‘最低条件’有何不同?”
“德国公使曾表示过,对此次南北和谈的前景持悲观立场,唐先生又如何看待?”
“英国公使朱尔典先生在昨天曾对英国记者说过,如果此次南北和谈不能取得进展,英国政府不排除会采取武力干涉行动,维持南北和平,对此表态,中枢政府是何态度?”
……
记者们七嘴八舌的反问,唐绍仪只是微笑,等众人自己安静下来,他才淡淡的说了几句。
“关于此次南北和谈,中枢是抱着十分之诚意的,联合阵线一方也是有诚意的,现在双方的前线部队已脱离接触,实际上已经停火了,因此,鄙人对于此次和谈之前景是持乐观看法的。至于和谈的具体条件和内容,现在和谈尚未正式举行,鄙人确实不宜多谈,不过诸位可以放心,此次和谈,双方立场很是接近,剩下的就看谈判代表们的口才与实力了。”
说完,唐绍仪领着司戴德就往六国饭店里走,好不容易摆脱了那些记者,他们就在饭店的大厅里碰上了宋教仁,对方正领着几名随员往饭店门口走,瞧那架势,似乎是打算离开饭店。
唐绍仪急忙走上前去,一打听才知道,宋教仁要去英国公使馆,然后由英国公使先生陪同,去探视病榻上的袁世凯。
袁世凯现在居住在总统府后花园,他们这帮人如果要去探视袁世凯的话,就必须先进入总统府,此举很耐人寻味,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在探视完袁世凯后,那位英国公使会不会心血来潮领着众人再去徐世昌大总统的会客室里坐坐。
在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是不会发生这种外交上的僭越行为的,但是现在,作为这个虚弱国家的外务总长,唐绍仪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毕竟,那领头的是英国公使,东交民巷列强公使团的“精神团长”。
“我陪你们一起去吧。这位是新任美国驻华公使司戴德先生,不过此次前来,他并不是以外交人员的身份,而是以美国铁路公司商务代表的身份来拜会宋先生的。”
唐绍仪在心里叹了口气,将身边的司戴德引见给宋教仁。
“我与司戴德先生以前见过面。”
宋教仁微笑着与司戴德寒暄几句,上次为了粤汉、川汉铁路的事情,这个司戴德曾与同盟会高层举行过谈判,不过当时主持同盟会的还是孙先生,司戴德谈判的主角不是宋教仁。
“很高兴看到宋先生与赵将军成为了同一个政治团体的成员,现在,某些挡在我们面前的障碍已经被拆得差不多了,我想,现在或许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商业与贸易大发展的一个契机,宋先生是否同意我的看法呢?”司戴德问道。
“是的,在我看来,只要南北和谈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的局势完全可以在短时间里平静下来,那么,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商业与贸易都将取得令人满意的进步,中国与美国更会进一步加强两国的友谊。”
对于司戴德话里的潜藏意思,宋教仁心里很清楚,虽然他反对与任何一个列强进行军事上的结盟,不过他倒是很乐于看到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增长,尤其是与美国这样的国家进行更紧密的商业联系更符合中国利益,因为美国现在也是拒绝与列强结盟的,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与日本也存在外交争端,这有利于中国借力打力,以夷制夷。
众人没在六国饭店里耽搁,几辆马车载着他们先去了英国公使馆,虽然对于司戴德接任美国驻华公使一职感到意外,不过英国公使朱尔典先生还是热情的邀请这位美国公使先生一同赶去总统府后花园探视那位疗养中的袁大总统。
或许是意识到唐绍仪在场,朱尔典为了避免尴尬,主动提出从总统府后门进入花园,对此,其他人并无异议。
等他们赶到袁世凯居住的那座小花园的时候,正好碰上了正从那里走出的民国代理大总统徐世昌,以及一帮北洋政府的高官,由于事先已接到手下报告,徐世昌对朱尔典等人的造访并不感到意外,虽然他十分反感朱尔典的这个举动,但仍压着心头的不满与朱尔典等人进行了短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