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次共和军出动飞机空袭成都,在返航时因为一侧发动机起火差点机毁人亡,接受教训之后,赵北决定设计一种轻便实用的降落伞,用来装备气球和飞机飞行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实际上,共和军的气球队就有几具降落伞,那还是进口气球时附带的,不过一直没怎么用过,甚至没有拆封,直到赵北决定设计飞行员降落伞,这才将那几具气球队的降落伞调过去研究。
作为一个伪军事迷,赵北曾经仔细研究过二战飞行员装备的几种降落伞,虽然一些细节已记不太清楚,但边琢磨边修改,召集一帮织工,用四川的柞绸为原料鼓捣了半个月,到底是制造出了几个样品,至于能不能使用,就要看实验了。
实际上,在成都的时候就用假人实验了一次降落伞,之后赵北又对降落伞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改进,本打算仍在四川进行真人跳伞实验,但由于急着回湖北,因此一直拖到今天才亲自主持了第一次真人跳伞实验,地点是汉阳城外西北郊,参加实验的人也不多,除了飞行队的全体学员之外,就只有参谋部的几个军官和气球队的官兵。
充当实验品的是两个卫兵,本来飞行队里有不少人愿意执行这一任务,但考虑到飞行员培养不易,赵北还是决定从自己的警卫营抽调志愿者,而奖励就是批准实验者在完成跳伞实验之后到基层部队去充任军官,至少也是个排长。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警卫营报名的有五十多人,连营长田劲夫也报名参加,结果只好采取抓阄的方法抽出两个士兵。出于安全考虑,两个伞兵都背了两个伞包,屁股后面的是主伞,胸前是备用伞,万一主伞打不开,必须立即打开备用伞。
值得庆幸的是,两人的主伞都顺利打开,而且平稳降落,这对于士气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尤其对于那些飞行学员来说,这降落伞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而这,也正是赵北命令他们前来观摩的重要原因。
而在此次跳伞之前,那两个志愿者仅仅接受过极其简单的训练,如果放在后世,两人是绝对没有资格跳伞的。
除了飞行员要装备降落伞之外,氢气球飞行员也必须装备,而且气球队的规模也要扩充,五具德国制氢气球已经由东非运到武汉,在飞机普及之前,它们将进一步提高共和军炮兵的侦察和校射能力,尤其是远程炮击精度——————作为“黄州阴谋”的一部分,德国答应出售的二十门远程榴弹炮已经在运往中国的路上,用不了多久,共和军就将拥有超越北洋军炮兵的重型装备。
作为穿越者,赵北深知炮兵火力在这个时代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对于共和军的炮兵建设他投入了太多精力,疯狂的对炮兵装备进行升级换代,不仅打算淘汰所有的旧式架退炮,甚至准备淘汰一部分射程不足的管退炮,不过目前来说,由于财政困难以及汉阳兵工厂的技术水平所限,炮兵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这需要时间,但赵北也知道,历史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再过几年,等欧洲大战爆发之后,欧洲列强就无法再分心亚洲事务了,到了那时候,就是远东小列强日本为所欲为的时候,鉴于他本人与日本之间的龃龉,他不敢掉以轻心。
“时不我待啊。”赵北重重叹了口气,却让身边的蓝天蔚和蒋方震有些莫名其妙。
一队骑兵扬尘而来,在校场辕门外停住,骑兵们跳下马,一路奔跑,领头的是警卫营长田劲夫,一到赵北跟前,他“啪”的两腿一并,敬礼,大声喊道:“报告总司令!两个伞兵安全降落,人和伞全都安然无恙!”
赵北向田劲夫身后望去,一排卫兵站得笔直,那两个充当实验品的卫兵在队列中昂首而立,一脸的得意,见总司令望向自己,两人一前一后走前一步,敬礼,也喊了两嗓子。
“职部祁金彪,已按司令命令完成任务,请司令训示!”
“职部杨奔,已按司令命令完成任务,请司令训示!”
“稍息!”
赵北回了礼,说道:“干得不错,你们的功劳先记上,现在咱们没有合适的空降兵勋章,等将来勋章制好了,再给你们补发。别的废话我就不多说了,我答应你们的事也绝不会食言,回去收拾收拾,下午就跟着蓝参谋长下部队,祁金彪跟了我差不多半年,军衔是少尉,也上过随营军官速成班,虽然现在没毕业,不过做个连长还是凑合的,军衔提为中尉,至于杨奔,就委屈你做个排长吧,我推荐你去军官速成班深造,至于军衔嘛,可以提为准尉,等从军官速成班毕业,再提为少尉。”
“谢司令!”两人立正,敬礼,后退一步,回到队列之中。
“报告总司令!职部也请求下部队带兵!”田劲夫喊道。
“你?还是先把我的警卫营管好再说别的,啥时候单兵素质赶上了特战营,啥时候我就让你去带兵打仗。”赵北慢条斯理的哼了哼。
“别怕没仗打,告诉你,跟着我,以后的仗少不了的,现在这个时代,就是一个战争的时代!”
“特战营现在已经是特战团了,总司令,我的警卫营也该扩充一下了吧?反正人已经够了,总共两千多号人,足够整编两个团的,再从各部队挑点兵,那就是警卫旅了。”
田劲夫只好退而求其次,反正赵北也早就打算扩充警卫部队,不过相比之下,朱大牛的特战营更受关注一些,在四川的时候就已经正式扩充为了一个团,装备也是共和军所有部队中最好的。
“你以为那一千多号人是给你准备的兵?那都是识文断字的专业宪兵!在你手下只不过是强化训练,等训练合格了,就另组一支宪兵部队,交给吴禄贞指挥。”
赵北白了田劲夫一眼,这个警卫营长什么都好,就是官瘾太大,嫌“营长”不好听,总想换个“团长”、“旅长”的干干。不过话又说回来,田劲夫现在的军衔是上校,当初与他一同跟随赵北首义安庆的那些军官现在不是团长就是旅长,相比之下,田劲夫以上校军衔充任营长,确实有点说不过去,所以,他的牢骚也是可以理解的。
放眼全军,“上校营长”还真就只这么一位。
“放心,等吴禄贞的宪兵队组建完成,我就批准你扩编警卫队。”赵北顺便安抚了一下这位颇觉委屈的卫队长。
提起吴禄贞,赵北想起一事,于是扭过头去对蓝天蔚说道:“说起吴禄贞,你的这个学长倒是个闲不住的人,从四川回来后,一有机会就在军官速成学堂的战术课上对德国战术横挑鼻子竖挑眼,他也不怕别人耳朵里听出茧子。虽说他兼着军官速成学堂的副校长,可是他同时也是宪兵司令,管着军容军纪,这才是他的主要工作,我现在之所以没在军校里安排他的课,就是为了让他不分心。现在是我的警卫营在帮宪兵队维持军纪,等将来专业宪兵部队组建完成,我看他还有没有闲情逸致在军校里指点江山?你和他交情不错,得空好好跟他说道说道,让他干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多管闲事。宪兵司令,可不只是杀人这么简单的,军纪的维持也不能仅靠大刀、关禁闭。”
总司令这话说得可不怎么客气,不仅蓝天蔚有些惊讶,就连平时与吴禄贞不怎么来往的蒋方震也将眉头一拧。
这话是另有所指啊。
第240章 多管闲事与德国眼
总司令批评吴禄贞多管闲事,这并不是无的放失。
蓝天蔚唯唯诺诺的应了几声,心中却有些暗暗吃惊,总司令这话看似随口一提,但话中有话。
自从蒋方震加入共和军并做了副总参谋长后,共和军的训练和战术课正在逐渐由日本式转向德国式,虽然目前这种转变尚未完成,但共和军的“德式化”已是板上钉钉了,因此,任何对德式操法和战术的指责都被总司令和参谋部视为异端邪说,偏偏吴禄贞在这上头犯了忌,也难怪总司令要当着蓝天蔚的面说几句怪话,而且日式操法和德式操法之争又涉及到了风头正劲的蒋方震,也与目前共和军方面的外交政策相关联,因此绝对不能等闲视之,蓝天蔚当即做了决定,回头就去找吴禄贞好好说说,免得毁了他的大好前程。
其实蓝天蔚仅仅只想到了一方面,吴禄贞之所以被赵北间接敲打,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的政治态度,由于吴禄贞是同盟会员,而赵北又一向强调军人的“纯粹性”,反对现役军官投身政治活动,所以,对于吴禄贞这个人,赵北很不放心,尤其是得知吴禄贞在军官速成学堂有意无意的提到过几次同盟会的纲领之后,赵北更是起了疑心,总是怀疑吴禄贞往军官速成学堂频繁往来的真正用意,这才借着这个机会通过蓝天蔚提醒一下吴禄贞,免得他误入歧途,被人当了枪使。
相比之下,蓝天蔚、柏文蔚等人就“老实”得多,自从赵北的“和衷共济令”下达之后,他们就没有再刻意的强调过自己的同盟会背景,柏文蔚当上师长后更是在报纸上刊登声明,宣布退出同盟会,另一些与柏文蔚相同背景的高级军官也选择了同样的方式,以较为单纯的面貌继续留在共和军服务,对于这些识时务的人,赵北当然欢迎,而且大力提拔。
当初赵北让吴禄贞做宪兵司令,主要是出于蓝天蔚的推荐,而且吴禄贞做得也不错,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整顿了共和军和革命卫队的军纪,不过如果他当真“执迷不悟”的话,赵北也只能将宪兵司令换人了,只是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替换人选,蒋方震的军事理论不错,但性格过于平和,御下不严,不适合做宪兵司令,蓝天蔚是参谋长,事务繁忙,也不合适,至于其他的高级军官,要么资历不足,无以服众,要么能力不足,难当大任。如此,算来算去,似乎只有赵北再去兼职,挂个名做宪兵司令,具体事务则交由手下人去做,让他们狐假虎威。
所以,赵北还是希望吴禄贞“回心转意”的,毕竟是个人才,不能让给别的势力,何况此人在徐世昌幕中的时候做过延吉边务帮办,对于东三省的形势、地理、人情、气候都非常熟悉,将来如果要武力解决东北问题的话,此人或许可以派上用场。
“蓝参谋长,你转告吴禄贞,以后军官速成学堂他就不要去了,利用空闲时间好好给我写书,写一本关于咱们东三省的书,历史沿革、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经济概况,越详细越好,这本书写好了,我给他颁发勋章,而且如果他愿意的话,我也可以将他调到作战部队,担任师长,甚至是军长!”赵北拿定主意,对蓝天蔚叮嘱一番。
“是,职部记住了。”
蓝天蔚点了点头,为总司令的良苦用心叹息一声。
吴禄贞与蒋方震一样,都有一个军事理论现代化的远大理想,都想在最短的时间里使中国的军队焕然一新,只可惜总司令对日本军事理论看不上眼,不然的话,就凭吴禄贞留日士官生第一期的资格,便是做个军校的校长又有什么障碍?现在蓝天蔚虽然还是军官速成学校的代理校长,但或许用不了多久,这个位置就要让给蒋方震了,放眼共和军,恐怕除了总司令之外,就只有蒋方震最熟悉德国军事理论了,而且此人也是留日士官生出身,可谓“学贯东西”,日德两国的军事理论已被他琢磨得透彻,再加上一个眼光、学识丝毫不逊于他的总司令,这共和军的德式化简直是不可逆转的。
当初清廷之所以看中日本的军事理论,纯粹就是为了省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