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密北京大案 作者:丁一鹤-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和卷宗所提供的材料,保证了文章的真实性。 

        我可能会用几千字讲述一个案件,但在这几千字背后,我却保存着几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素材,每个案件的卷宗我都精心装订成册,保存在我的文件柜里,现在已经有100多卷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国内撰写法制纪实的作者中,像我这样保留了所有撰写过案件的所有卷宗的作者,是绝无仅有的。我保留这些卷宗除了保证文章的真实性之外,更担心的是怕有人找上门来砸了我的饭碗,伤了我的面子。 

        中国的文人是要面子的,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小文人,更是死要面子。写文章写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份上,确实有点匪夷所思,但无论对我,还是对我笔下的那些真实人物,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个作家,客观公正讲述某个事件是我的良心。作为一名法院工作人员,我写作的时候不能不首先考虑好保护自己。你想,一旦文章发表了,有某个情节失实,人家一旦告了我,说你法院的人写的文章还失实,把自己的饭碗给敲掉是小事,咱这面子上也过不去啊,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而保证真实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是我一直保留案卷卷宗的原因。 

        这本《解密北京大案》是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我撰写的法制纪实作品的精选,本书解密的大案,在全国和北京都引起过一定程度的影响。收集到这本书的文章大多发表在《知音》、《家庭》、《民主与法制》以及我供职的《法庭内外》等国内有影响的媒体上,几乎所有的文章都被《法制文萃报》、《作家文摘报》等媒体和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转载。 

        我觉得这本书的可取之处,是客观分析和讲述了这些大案犯罪的起因和犯罪人的心路历程。这些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的媒体上报道过相关消息。如果消息是一碗水,法制纪实应该是一口井。我所做的是在自己认为有水的地方使劲往下挖,这是个力气活,可一口井总比一碗水更解渴。所以,《解密北京大案》里的所有文章,很多内幕和详情都是第一次披露。 

        事实上,如果不是工作上的原因,我绝不愿意跟犯罪的那些人打交道。我无法单纯用一种平静的心情面对犯罪人。作为一个案件或者人物的记录者,我只能在采访时尽量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与我所面对的犯罪人进行对话。从内心里,我对他们惋惜、同情、怒其不争,甚至愤怒,这些情绪都有。只是我在写作的时候,尽量平和一些,保持一种冷静的讲述。 

        正是那些身着赭衣的犯了罪的人们,让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我记录下他们的犯罪轨迹,也记录下他们的心灵轨迹。任何一个案件或者任何一个人的犯罪都不是偶然的,把他们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上参照,他们就是时代发展中的一个印点,是有时代特色的。一纸判决可以宣布案件的终结,有谁去关怀他们热望、苦闷、烦忧、迷茫的情绪,谁把它们拿到阳光下一一晾晒? 

        我在采访和写作的时候,总是把自己当作铁栏里面的犯罪人。当我与他们面对面,甚至随着他们一起呼吸,一起讨论他们犯罪起因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某种无奈、迷茫以及悲愤,甚至会发现自己深藏在内心深处却在现世生活中没有迸发出来的原罪。我常常想,如果把我置于犯罪人生活的环境中,我也有可能去犯罪。犯罪是有前提的,就像一粒种子成为禾苗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旦这些因素具备了,犯罪的种子能不发芽吗?所以,这本《解密北京大案》是从人性的角度探究犯罪起因,或者说是翻晒这粒犯罪种子所处的土壤,这是我写法制纪实文学的出发点、着墨点,也是落脚点。 

        应该说,收入到这本书中的故事都很精彩。其实,精彩的文章不仅是故事本身的精彩,而是精彩故事给人以心灵的提示。窥探别人秘密是很多人的嗜好,所以这类文章受关注程度更大。但不去关注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文章就没有思想。我愿意把犯罪人放到人性的背景下,感受他们的感情色彩和人文因素。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要感谢那些接受我采访的当事人和犯罪人。 
        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按照惯例,在一本书的后记中要感谢很多人。我是个俗人,不能免俗,所以我要感谢很多人。首先感谢我的领导们,没有他们的支持是不行的,比如主管我们的副院长贺荣,直接管我们的张悦、马强、薛峰,以及我的顶头上司,《法庭内外》的副主编毕东丽。其次要感谢我的法官朋友们,没有他们的帮助也是不行的,要列举的名字很多,比如北京高级法院的谭京生、卢小楠、王飞、杨克、杜莉红、符忠良、马宏玉、赵宇晖、郭宜;比如北京第一中级法院的郑卫阳、陆维敏、王东、赖琪,比如第二中级法院的白波、李永京。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精彩案例。我还要感谢为本书提供了部分图片的王文波、高志海、王鑫刚三位兄弟,以及远在黑龙江绥化的老哥陆有军,在本书的开篇之作《马德江湖》一文中,陆有军提供了很多他在绥化采访的第一手资料。还有我的同事胡浩立、我在天津高级法院工作的同学祖先海,中央民族学大学语言学博士生张莉萍,本书中的一些文章是我们共同合作的结晶。最后要感谢共同担任本书的责任编辑的中国城市出版社的姚凤林、欧阳东两位副总编。据我所知,两位老总同时为一本书作责编,在中国城市出版社是开了先例的。尤其是姚凤林先生,他是我尊重的长者和相交了多年的朋友,我几乎所有法制纪实图书都是姚凤林先生担任责编的,老前辈热情地为本书作序,更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 

        丁一鹤 
        2006年7月1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