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普遍性”。为了正确地(不是过高地)评价《聊斋志异》的反封建意义,
我们必须弄清作者是在什么思想指导下抨击当时社会的恶势力的。蒲松龄写
过一篇《拙叟行》,诗云:
生无逢世才,一拙心所安。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世好新奇矜聚鹬,我惟古钝
仍峨冠。古道不应遂泯灭,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何况世态原无定,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
君不见:衣服妍媸随时眼,我欲学长世已短!”
这诗表现了他的“正直耿介”,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现象的不满,但同时
也说明了他的理想不过是周、孔那一套封建的仁义道德。“故步”、“古钝”、
“古道”虽然是与各种丑恶的世态对称的,但毕竟还是封建的东西,无论如
何也说不上“高洁的理想和志趣”——像有的评论者所说的那样。蒲松龄在
《聊斋志异》里攻讦官虎吏狼的官场也好,揭露科场的丑态和弊端也好,其
指导思想都并没越出儒家封建思想的“古道”。他反对赃官、坏官,歌颂清
官、好官;反对恶政、暴政,歌颂“善政”、“德政”;反对土豪劣绅,歌
颂仁人善士。这说明他的理想终不过是孔、孟的一个“仁”字,把希望完全
寄托在能够行“仁政”的好官身上。这一点,《聊斋志异》就显示得很清楚
了,连《梦狼》、《席方平》这样的篇章都歌颂了“有政声”、“聪明正直”
的“巨官”。如果参照他的文集、诗集,就更为清楚。他在《代人寿谭公文》
中明白地说:“昔者勇士专城,邑无喧雀,君子作宰,堂有鸣琴,圣学原为
政教之师,门人爰开循良之祖,可知建致泽之业,端在儒生,发诗书之祥,
非徒文具也。”基于这种看法,便在诗文中大力歌颂好官、“德政”。这种
文字不是一篇两篇,而是相当多;不是平平淡淡的,而是极力夸饰,充满感
情的。面对这种情况,不仅可以断言其攻讦官场的指导思想是“仁政”,甚
至有理由认为:蒲松龄刚直不阿的品格也是需要打折扣的。至于揭露科场,
其总的情绪是恨试官“心盲或目瞽”,不能选拔真才,即所谓“仕途黑暗,
公道不彰”(分别见《蒲松龄集》第755、136 页);而不是反对科举制度。
这样的揭露即便“所流露的感情。。达到了愤怒的顶端”,“对试官表现了
深沉的仇恨”,也没有跳出封建传统观念的樊篱。我们在肯定这些作品思想
意义的时候,要注意这个分寸,说“它们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给读书人设下
的罗网——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就未免誉之太过了。不少文章援引鲁迅
说的“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
这几句话来评价《聊斋志异》这类作品的思想高度和力量,这是很不妥当的。
鲁迅讲的是反封建的民主斗士,他们曾是“旧垒”中人,但已“警觉”,已
离开了“旧垒”,并与“旧垒”为敌了,所似能“反戈”,并能“喊出一种
新声”(《鲁迅全集》第1 卷,第364 页);蒲松龄呢?自始至终是“旧垒”
中人(71 岁还应考呢!),其“强敌”自然不是什么“旧垒”(科举制度),
无所谓“反戈”,更喊不出“新声”,只能痛骂一番“盲心瞽目”的“幕中
人”,同情一番有才不售的落第者。两者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总之,揭露、
攻击官场、科场的作品是好的,有意义的,但不能说是反封建的。
蒲松龄是个封建文人。他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基本上是封建主义的。从周
公、孔子传下来、又为后世的儒家学者发展、补充了的种种封建伦理观念,
蒲松龄几乎全部接受了。这种情况清楚地反映在他的文集、诗集里,也清楚
地反映在《聊斋志异》里。小说不仅在各篇结末的“异史氏曰”中有不少关
于忠孝节义、等级名分的迂腐的议论,而且用许多艺术形象进行这种封建说
教。有些篇章的主题就是宣扬某种伦理观念,其形象塑造、情节构思都是为
这种说教服务的。《孝子》、《珊瑚》彰表割肉疗疮、以德报怨的愚孝行为,
前者无异于《二十四孝图》。《牛成章》、《金姑夫》反对寡妇改嫁,后者
骂“易操”为“无耻”。《嫦娥》、《邵女》特别强调名分,等级,甚至通
过正面人物的口说出了这样一些话:“为人上者(指杨贵妃),一笑。。皆不
可轻。”(《嫦娥》)“大者不伏小。以礼论,妻之于夫,犹子之于父、庶
之于嫡也。”(《邵女》)《素秋》、《小二》、《白莲教》、《邢子仪》、
《鬼哭》、《盗尸》各篇,对李自成、白莲教等农民起义多有贬词,呼为“贼”
“盗”,目为“匪僻”,这是“忠”的思想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小二》,
全篇歌颂白莲教的逃兵,敌视农民起义的立场十分明显。有的评论文章不看
作者对农民起义错误的立场和态度,孤立地肯定上述作品“反映了山东各地
的农民起义”,并把这说成是《聊斋志异》的“伟大成就”之一,这显然是
十分错误的。
有的文学史以《霍女》为例,认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否定”过
“贞操、名节”观念,其实是一种误解。蒲松龄诚然肯定了霍女这个人物,
但不是肯定其“不贞”,而是肯定其“为吝者破其悭,为淫者速其荡”的思
想行为。“三易其主不为贞”的评论,不正说明他念念不忘“贞操、名节”
吗?不正是对霍女“三易其主”的微辞吗?不过,他似乎更恨吝啬和淫荡,
所以对以破悭惩淫为目的的“易主”者没有给以过多的责难,反称她是“非
无心者”。这怎么能说是“否定”真操、名节呢?
《聊斋志异》塑造了商三官、侠女、庚娘、乔女、颜氏这样一些有胆有
识有才的女性形象,这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标准自然是不尽相
合的,可见蒲松龄的妇女观确有某些进步的、民主性的因素。但是种种迹象
表明,他并未突破“男尊女卑”、“夫为妻纲”这一封建妇女观的基本伦理
观念。他在《聊斋志异》中反对寡妇“改醮”,嘲笑女子“更二夫”,并反
复批斥所谓“妒妇”,但对男人纳妾、狎妓等行为非但不加批评、反对,反
而津津乐道,竭力美化。在《林氏》、《陈云栖》、《莲香》、《香玉》、
《巧娘》、《青梅》、《寄生》、《张鸿渐》许多篇中都以美满和谐的“双
美”生活图景美化了一夫多妻制;特别是《林氏》,极力强调林氏主动地为
夫“置媵”,并错误地称赞说:“古有贤姬如林者,可谓圣矣!”作者也看
到了一夫多妻家庭的纷扰、纠葛,但他不认为这是封建的婚姻制度的罪恶,
反而归咎于女子的“狡妒”,怨他们不能和美相处,互谅互让,怪做妾的不
能“以命自安,以分自守”,不能像青梅那样始终卑躬屈膝地“执婢妾礼”,
像邵女那样心甘情愿地受大妇的折磨。这是多么反动的封建观点和奴隶哲
学。在封建社会,妇女受的压迫最深重,压迫和支配她们的除了政权、族权、
神权以外,还有夫权。可是以描写女性著称的《聊斋志异》很少表现与抨击
这种夫权的压迫,相反,却在《马介甫》、《江城》以及其他一些篇章里大
力塑造“悍妇”的形象,并用过分夸张的手法把她们丑化到令人难以理解的
地步,不遗余力地加以批斥;他鄙薄“惧内”、“遵阃教”的男子,为“牝
鸡之鸣”、“乾纲”不振慨叹不已,愤愤不平。《马介甫》篇末附录的那篇
《妙音经续言》充分表现了他是恪守并维护“乾纲之体统”的夫权主义者。
《江城》篇末有“天下贤妇十之一,悍妇十之九”的议论,这虽然不能看得
太认真,但也能见出浓厚的封建宗法思想使蒲松龄对妇女的看法是怎样的错
误了。
《聊斋志异》中的封建伦理观念还有种种。如重礼,重义,重子嗣宗绪,
以及鼓吹“宗支敦睦”、得恩知报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还要特别说
几句的是前面已经提到了的逆来顺受、以忍化人的思想。蒲松龄在45 岁时写
过一篇《省身语录序》,大意是说,他的先人“生平重于忍辱”,自己少时
不以为然,现在“醒悟”了:他“兄弟不失读书种子,皆忠厚之谟所贻留也”;
他自己“半生落魄,碌碌无所短长”,是忍辱不够,“遗行或多”的缘故。
于是“敬书格言,用以自省,用以示后”,并大声疾呼:“凡我后人,共听
之哉!”很清楚,这里,蒲松龄已把“忠厚”、“忍辱”,奉为处世金科。
这显然是一种很反动的封建道德观念。《聊斋志异》中《邵女》、《珊瑚》、
《妾击贼》诸篇都突出地宣扬了这种观念。不过,黑暗的现实、人民的斗争
以及他自己强烈的正义感又促使他常常突破这一信条,在《席方平》、《向
杲》、《王者》、《侠女》、《商三官》、《细侯》、《窦氏》等好多篇里
热情地歌颂了复仇和反抗,歌颂了被压迫者的斗争精神。这又是《聊斋志异》
重要的思想精华,是很可宝贵的。上述这种矛盾的现象乃是作者矛盾的世界
观和道德观的反映。
《聊斋志异》的封建伦理观念之重,清朝的许多评论者们已经看到。不
过他们都是交口称赞的。什么“六经之义,三才之统;诸圣之衡,一以贯之”
(高珩《聊斋志异序》);什么“有功名教,无忝著述”(但明伦《聊斋志
异序》引许信臣、朱桐轩语),“于人心风化,实有裨益”(赵起杲《青本
刻聊斋志异纪事》)。冯镇峦在其《读聊斋杂说》中说:
《聊斋》。。第一议论醇正,准理酌情,毫无可驳。如名儒讲学,如老僧谈禅,如
乡曲长者读诵劝世文,观之实有益于身心,警戒愚顽。至说到忠孝节义,令人雪涕,令人
猛醒,更为有关世教之书。
这些话虽有虚饰,却也不是全无根据。它以完全错误的观点道出了《聊斋志
异》的某些问题。有的文章说:“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所寄托的‘磊块
愁’。。也表现为他对当时的人情世态、社会现象以及某些道德伦常观念的
不满。”可是举的例子全是“人情世态”方面的,根本没涉及“道德伦常”,
可见能证明上述结论的篇章实在太罕见了。本来么,抱着“伦常者,生民之
大命也”(《蒲松龄集》第107 页)观点的蒲松龄怎么会在其作品里表现出
对“道德伦常观念的不满”呢?
这里有必要指出,《聊斋志异》作者的所谓“孤愤”、“磊块愁”也是
含有封建的思想因素的,不能笼统地、不加区别地肯定和赞扬。他既然尊仰
忠孝节义那一套,对不忠、不孝、不节、不义之人之事就看不惯,不满意;
就要慨叹世情浇漓,人心不古。前面论到的他对农民起义的敌视,对妇女不
贞的微辞,以及《珊瑚》、《曾友于》等篇对不孝不悌之辈的惩戒,都是这
类封建性的“孤愤”、“磊块愁”的流露。还有,神话题材也可以用来寄托
这种坏的思想,所以不能说凡是神话题材的作品就应该肯定,我在前面是从
其与神鬼迷信相对的意义上称赞神话题材的,称赞的是其中的好的篇章。
三反封建的爱情的颂歌间有庸俗的思想趣味
《聊斋志异》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