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妇,宁不羞死!”后来这位穷书生(张生)欲娉婢女青梅为妻,王进士说:
“是只合耦婢子,前此何妄也,然鬻媵高门,价当倍于曩昔。”王进士的庸
俗、势利、贪财等个性特点,通过他自己的口,表现得十分透足。
三《聊斋志异》对方言口语的提炼
《聊斋志异》虽然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但它采用了大量的方言、口语、
俚语、谚语,这是蒲松龄向民间学习语言的成果,也是他花费巨大的艺术匠
心对群众语言精心提炼的结晶。《聊斋志异》的语言所以能克服一般文言文
的呆板,人物的语言所以能够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把人写活,能够使读者
由说话看出人来,与它这方面的成就是分不开的。《阎王》中李允常和他嫂
子的一段对话,除文言虚词和个别词汇外,几乎都是与口语接近的语言:
李遽劝曰:“嫂无复尔!今日恶苦,皆平日忌嫉所致。”嫂怒曰:“小郎若个好男
儿,又房中娘子贤似孟姑姑,任郎君东家眠,西家宿,不敢一作声,自当是小郎大好乾纲;
到不得代哥子降伏老媪。”李微晒曰:“嫂勿怒,若言其情,恐欲泣不暇矣。”曰:“便
曾不盗得王母箩中线,又未与玉皇香案吏一眨眼,中怀坦坦,何处可用哭者。”
《聂小倩》中有一段对话,也有很多口语词汇:
媪笑曰:“背地不言人,我两个正谈道,小妖婢悄来无迹响,幸不訾着短处。”又
曰:“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魂去。”女曰:“姥姥不相誉,更
阿谁道好?”
有些人物的语言,使用了来自生活中的生动形象的比喻,这是民间语言
中常有的现象:
“闺中人,身不到场屋,便以功名富贵似汝在厨下汲水炊白粥,若冠加于顶,恐亦
犹人耳。”(《颜氏》)
“我母子守穷庐,不解役婢仆。日得蝇头利,仅足自给。今增新妇一人,娇嫩坐食,
尚恐不充饱,益之二婢,岂吸风所能活也。”(《蕙芳》)
“诸婢想俱饿,遂如狗舐砧。”(《肖七》)
“汲水炊白粥”,“岂吸风所能活也”,“狗舐砧”等,都是群众语言中常
用的生动比喻,山东方言口语中,现在仍有形容食物吃的光叫“像狗舐得一
样干净”。用“喝西北风”来说明贫困无食。
《聊斋》中还使用了很多谚语。如“丑妇终须见姑嫜”(《连城》),
“先炊者先餐”(《寄生》),“一日夫妻,百日恩义”(《张鸿渐》),
“瓜果之生摘者,不适于口”(《胡氏》),“此非饿鸱作天鹅想耶”(《邵
女》)等等,都是至今仍活在人民群众中的谚语。
方言、口语、谚语在《聊斋志异》的人物的语言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
有些段落,几乎全是口语,但语言风格仍保持文言的派头,与《聊斋》的整
个语言风格相当和谐。由于大量在人物语言中使用口语,接近现实生活中人
物的语言,给人的感觉就更传神、逼真、绘声绘色,有不少语言,直到今天
还活在人民中间,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有味。
蒲松龄的人物语言,最出色的是妇人女子的语言,蒲松龄笔下有众多的
慧心妙口的女性,她们的语言,有的辛辣,有的诙谐,有的尖刻,有的隽永。
特别是闺房女子互相调笑、挖苦的谐噱之语,更是姿趣横生、活泼清新,读
者可以窥见人物的神态、情态,仿佛听到看到她们朗朗的笑声,说话时的动
作,声调的高低抑扬、缓急快慢。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是《聊斋志异》在
语言提炼上的最突出的成就。
莲香与李氏,共恋桑生,起初,莲、李互相争风吃醋,后来两人碰在一
起,互相配合为桑生治病,莲香与李氏的一段对话,是十分有趣的:
莲笑曰:“恐郎强健,醋娘子要食杨梅也。”李敛衽曰:“如有医国手,使妾得无
负郎君,便当埋首地下,敢复腼然于人世耶!”莲解囊出药,曰:“妾早知有今,别后采
药三山,凡三阅月,物料始备,瘵蛊至死,投之无不苏者。然症何由得,仍以何引,不得
不转求效力。”问:“何需?”曰:“樱口中一点香唾耳。我一丸进,烦接口而唾之。”
李晕生颐颊,俯首转侧而视其履。莲戏曰:“妹所得意唯履耳。”李益惭,俯仰若无所容。
莲曰:“此平时熟技,今何吝焉?”遂以丸纳生吻,转促逼之,李不得已,唾之。莲曰:
“再!”又唾之,凡三四唾,丸已下咽。(《莲香》)
在莲香与李氏的这次会见中,因桑生的病由李氏而得,莲香又采药有功,所
以莲香在精神上占了压倒优势,但莲香对李氏又有怜爱之意,她对李氏这位
“醋娘子”并无恶意,她出语虽咄咄逼人,但并不以势压人,而是打趣开玩
笑。用香唾作药引,似乎有点故意捉弄李氏,当着莲香的面,又是初次公开
见面,李氏当然感到难堪。莲香不仅语言逼人,而且目光逼人,当李氏因羞
涩感到无地自容不自觉的俯仰转侧但视其履的时候,莲香的目光似乎追随着
李氏的目光而转移到李氏的履上,“妹所得意唯履耳”这句话冲口而出,莲
香又再三催促李氏以接口而唾丸。李氏感到为难,莲香又说出“此平时熟技,
今何吝焉”的话,尖酸而又诙谐,语言的妙趣直可臻于神品的境界。
《狐梦》中的二娘子,在践席祝贺毕生与三娘子的新婚之喜时,其语言
的爽朗、谐戏,也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位二娘子一见其妹,不管“新郎在侧”,
便与妹妹、妹夫大开玩笑:“‘妹妹已破瓜矣,新郎颇如意否?’女以扇击
背,白眼视之。二娘曰:‘记儿时与妹相扑为戏,妹畏人数胁骨,遥呵手指,
即笑不可耐。便怒我,谓我当嫁僬侥国小王子。我谓妹子他日嫁多髭郎,刺
破小吻,今果然矣。’”这种闺房戏语,不但生动逼真,而且有趣。诚如冯
镇峦、但明伦所言:“点缀小女子闺房戏谑,都成隽语,且逼真。”(冯评)
“喁喁小语,戏而成趣”。(但评)蒲松龄对妇人、女子的神态、动作、语
言等方面的观察是相当细致入微的。在文言小说中,他以口语为基础,提炼
妇女的语言,取得相当突出的成功,《聊斋》中有大量的妇人女子之言能给
人天真烂漫、生动逼真之感,绘声绘色,写形写神,曲尽其妙。如“个儿郎
目灼灼似贼。”“目灼灼贼腔未改。”(《婴宁》)“姊姊乱吾种矣。”“姊
夫贵矣,创口已合,未忘痛耶!”(《娇娜》)“腹中小郎已许大,尚发蓬
蓬学处子耶。”(《画壁》)“腐秀才!要如何便如何耳,狂探何为?”“青
风一度,即别东西,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孽障哉!不知何
人饶舌,遂使风狂儿屑碎死。”(《荷花三娘子》)等等,她们的性格虽各
不相同,但都是口吻逼肖的少女语言。
四《聊斋志异》辛辣的讽刺语言和对生
活本质认识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语言
蒲松龄对生活现象的本质有较清楚的认识,他笔端常带感情,对美好的
事物和善良的人们,有诚挚的爱;对丑恶的现象和坏人,他有强烈的仇恨。
他的讽刺是最辛辣不过的,往往能几句话击中要害。《梅女》中,通过老媪
的口,怒骂贪财以致逼杀人命的典史:“汝者浙江一无赖贼,买得条乌角带,
鼻骨倒竖矣!汝居官有何清白?袖有三百钱,便而翁也!”《饿鬼》中讽刺
见钱眼开的官吏“官数年,曾无一道义交,袖中出青蚨,便作鸬鹚笑,不,
则睫毛一寸长,棱棱若不相识。”等等,都是入骨三分的辛辣尖刻的语言。
蒲松龄基于他对生活本质的深刻观察,提炼出很多有高度认识意义的语言,
如讽刺科举制度的“黜佳才而进凡庸”(《三生》);讽刺封建官府的“受
笞久当,谁教我无钱矣”(《席方平》),同旧社会劳动人民所说的“衙门
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是异曲同工的。在《梦狼》中,作者把贪官
污吏比作虎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号,比比也。”讽刺世态炎凉的“花
面逢迎,人情如鬼”(《罗刹海市》)对封建官府的爪牙凝聚着高度仇恨的
“余欲上言定律:凡杀公役者,罪减平人三等,此辈无有不可不杀者也。”
(《伍秋月》)有些成了脍炙人口的有高度认识价值的格言,有些是有鲜明
爱憎的愤激之言。
总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语言上的确有很高的造诣,他在语言提
炼上的确花费了极大的艺术匠心,他不愧是语言的大师,《聊斋》一书中,
精彩绝艳,处处间起,妙语巧言,络绎奔会。在学习古代语言上,显示了他
的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宏中肆外的特点;在提炼口语中,体现了他把民间
语言作为文学语言的源泉和宝藏的正确道路。他给文言小说在语言上输进了
新鲜的血液,在语言的个性化上,他代表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而且有创造,
有突破。
(选自《蒲松龄研究集刊》第2 辑,
齐鲁书社1981 年版)
黄秋耘
寒夜话《聊斋》
《聊斋志异》是我最早熟悉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从小便熟习于听老年
人讲这些故事,一听便着了迷。
说也奇怪,不久以前,我把《聊斋志异》里的一些故事讲给我的一个刚
达学龄的小女儿听,她也听得津津有味。像《劳山道士》这样的故事,她听
了一遍,就能够复述出来。
一部文学作品,能够使这样一些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读者
同样着迷,恐怕不能不承认它真是有点“艺术魅力”了罢。这“艺术魅力”
从何而来呢?它具有怎么样的艺术特色呢?这是我在这篇短文中所试图探讨
的问题。
(一)
我觉得,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聊斋志异》的一个主要的艺术特
色。(别小觑了这一点,马克思提倡“莎士比亚化”,恩格斯一再强调莎士
比亚在戏剧史上的作用,不正是因为他们特别激赏莎士比亚戏剧中生动而丰
富的情节么!)鲁迅先生评论《聊斋志异》,说它“描写委曲,叙次井然,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
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虽
只寥寥数语,却是十分确切的品题。例如众所周知的名篇《促织》,真可谓
尽情节曲折、布局奇妙之能事。此篇开始写主人公成名因捕不到蟋蟀供应官
府,屡受追比杖责,忧闷欲死。后来求神问卜,历尽艰辛,好不容易才捉到
一头“巨身修尾、青项金翅”的健蟀,正在举家庆贺,不幸这头健蟀却被他
的儿子误杀了。儿子害怕责罚,跳井自杀,成名呼天抢地,悲恸欲绝。等到
他把儿子从井中救出,发现还有一丝半丝气息,心情稍慰,但看到蟋蟀笼空,
又气断声吞,僵卧长愁。到这里,作者忽然笔锋一转,写成名又捉到一头外
貌不扬的小蟋蟀,这头蟋蟀屡斗屡胜,成名把它献进了皇宫,换得了很多赏
赐,原来这头蟋蟀正是他儿子的灵魂所变化的。最后儿子复苏,合家团圆,
皆大欢喜。全篇不过一千四五百字,写主人公从悲到喜,喜极生悲,悲极复
喜。。。悲喜交集,祸福环生,形成波澜起伏、高潮叠出的格局,故事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