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了相当的成功,目前已经进入了小批量的生产服役状态,而且已经取得了实战战果。
总体来说德国的瀑布导弹比中国的S1导弹迟了七八个月左右,性能上略逊于中国的S1地对空导弹,不过整体上的技术差距并不大,都算是战争中的第一代防空导弹。
由于S1地对空导弹的超高射高,使得空军对S1导弹既往甚大,去年就已经是下达了高达数百套的订单,试图覆盖中国的所有主要城市,而今年中美冲突进一步加剧,空军就更是加大了对S1导弹系统的采购。
此外海军方面也是根据S1地对空导弹系统,改装研发了海军型号的防空导弹,不过由于S1防空导弹系统庞大,所以海军那边要装备的话就得对现有的军舰动大手术,为此海军只是改装了少量几艘用来试验用,并没有大规模服役S1防空导弹的打算,海军是准备研究体积和重量小一些的防空导弹,而且是想要整合海军内服役的雷达系统等,不想单纯的拿空军的S1防空导弹用。毕竟空军有防空导弹项目,海军自身也有类似的项目。
实际上中国的战术导弹研发中,海军那边的项目要多得多,反舰导弹、中程防空导弹,近程防空导弹甚至还有远程弹道导弹,说起来海军比空军更加重视导弹的研发,尤其是在核弹时代里,由于海军不可能和空军那样装备大航程的战略轰炸机,而如果海军也想要具备核打击能力的话,那么除了在超级航空母舰上起飞大型轰炸机外,就得依靠导弹和核弹头投送出去了,只不过受限于技术性的问题暂时还无法大规模服役而已。
至于英美苏等国,他们的火箭研究一直都比较晚,现在连普通的弹道导弹都还没有弄出来,更加不用说技术含量更高的地对空或者反舰导弹之类的了。
陈敬云继续说着:“本土防空任务为今后空军之最重要任务,这一点我希望你们空军能够明白!”陈敬云说这话的时候特地看了伍世钟一眼。
伍世钟点头道:“主席放心,我等明白,我伍世钟敢里立下军令状,以我国强大之空军部队,绝对不会让任何一架敌人的飞机进入我国领空!”
伍世钟说这话是有底气的,中国空军里正在大规模量产服役的F12A战斗机再加上S1防空导弹以及本土完善的雷达预警系统,足以让中国本土防空军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防空部队。
陈敬云点了点头,然后继续道:“陆军方面,各大集团军做好战备工作,预防局势出现变化,一旦局势恶化,陆军方面在西伯利亚上,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击溃当面苏兵力,迅速进军苏俄腹地。中东方向也要务必第一时间内攻占阿拉伯半岛,推进到苏伊士运河,同时配合西伯利亚方向的第五集团军、第六集团军进军高加索地区,攻占巴库等苏俄重要城市。在太平洋方向上,陆军要做好防登陆的准备!”
“海军方面,前期第一要务是确保太平洋海上防御圈的安全,御敌于国门之外!”
陈敬云简单的几句,就已经是让整个中国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而这一次战备状态是比当初对日作战的时候更为庞大的战备状态,要知道当初对日作战的时候,中国实际参战的也就只有太平洋地区的部队,以海军和空军为主,地面部队只是配合作战而已,然而这一次,如果说中国和美国的对峙过程中真的爆发全面战争,那可就是一场真正多线作战,包括太平洋上的海上决战,包括南太平洋地区的登陆和反登陆作战,同时包括中东地区以及西伯利亚地区的大规模地面部队作战,当然还少不了进军印度的情况。
多线作战的情况下,比如让中国的全部兵力都是运用起来,陆军的坦克不管是先进的T1518还是说老旧的T912都得一股脑全部拉出来,海空军的飞机不管是一线还是二线的,都是齐齐拉上战场。
当然以上情况只是最坏的打算,打仗嘛,开战之前不但要考虑胜利之后怎么办,更加得考虑战败后怎么办,做好万全准备总是没有错的。
第〇九六一章 遥远的战争
最高战略会议结束后,中国就是开始了庞大规模的军事调动,海军的主力舰队开始出海集结,其中的中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舰队第二机动舰队出海后更是保持无线电静默的同时进行了大范围的机动,随后彻底消失在美国海军视线当中。同时陆军方面以西伯利亚和中东地区声势最大,中国陆军驻扎中亚地区的第四集团军是大规模进驻伊朗,第四集团军甚至把司令部都是搬到了伊朗的首都德黑兰。
同时部署在西伯利亚地区的第五集团军、第六集团军开始了大规模的调动,另外部署在后方的第七集团军也是紧急进驻。
而这一切都是没有进行太多的隐瞒,而是公开进行,毕竟怎么说了,陈敬云也不是真打算和苏俄以及美国开战了,只是要把这个姿态摆出来而已,而摆出姿态来自然是给人看的。
而真正的行动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对纽约外海进行核弹轰炸!
二月八号,在土耳其停留了一周之久的陈华天回国,等陈华天一回国后,中国就是正式发布新闻发布会,宣布已经和土耳其达成了多项重大的军事装备购买合同,包括中国向土耳其提供高达五百辆的坦克以及三百架作战飞机等,同时宣布经过中国的邀请,土耳其已经加入亚洲经济联合组织。虽然还没有公布说中国和土耳其已经达成了军事同盟协议,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这已经是土耳其加入中国军事联盟的前奏了。
当天,德国希特勒就是通过广播发表讲话,声称中国此举对于世界和平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德国坚决支持中国和土耳其的联盟政策,并表示在必要时段德国将会给予一切可能帮助。
而当天晚间,中国外交部、工商部联合发表声明,声称中国拥有不可侵犯的自由贸易权。言外之意就是中德贸易不会在英美苏的压力下中断。
同时美国方面也是发表了声明,声称中国此举将会对世界和平造成重大不可挽回的影响,希望中国能够从世界人民的安全角度出发,慎重考虑中德贸易问题,同时声明美国军队已经做好一切准备,能够应对任何新生的威胁!
到了这个时候,中美两国实际上已经是彻底撕下了脸皮,为了战后利益大有不惜一战的架势!
与此同时,作为中美冲突最前沿的菲律宾,虽然说中美两国的驻军没有爆发任何大规模军事冲突的迹象,但是菲律宾的两个傀儡国却是局势冲突频繁。
二月十号,在菲律宾中部的安拉岛,这个处于南菲律宾政府控制下的岛屿遭到了来自北菲律宾部队的大规模炮击,随后数百名北菲律宾政府的国防军登陆了该岛,并和岛上的南菲律宾政府军进行了激烈的交战!
交战双方都是中美两国下的傀儡部队,但是武器装备却是清一色的高端货色,南菲律宾政府军使用的都是美军现役装备,而北菲律宾国防军使用的则是中国的制式装备。
中国和美国分别占据了菲律宾后,都是各自扶持了大量傀儡军,由两国军官亲自训练,并且近乎送的价格给予了他们大量军事援助。
毕竟中美双方在之前还没有直接撕破脸皮,但是两个菲律宾政府之间却是军事冲突频繁,你说他是叛军,他说你是伪军,因此菲律宾的内战实际上在日本投降之前就已经爆发,只不过碍于双方都没有大规模的海军,因此只能进行小规模的空战和岛屿争夺战而已,影响虽然有,但是并没有出现不可控的大规模军事冲突。
而中美双方也是用这种模式来试探对方的底线!
菲律宾那边再一次爆发军事冲突,而在中东地区,英美已经是宣布对土耳其进行封锁制裁,盟军的地中海海军派出了大量军舰和飞机,试图封锁土耳其和巴尔干半岛的海上联系,就连苏俄也是派出了弱小的黑海舰队进行配合封锁。
以往盟军就试图过威胁土耳其要对它进行封锁,但是为了避免土耳其彻底倒向德国或者中国,加上土耳其的陆军兵力还是不少的,所以这几年来一直都保持了克制,但是现在虽然欧洲战局德国失败在即,而土耳其又是有了彻底倒向中国的意图,所以盟军方面也是不在顾忌太多了,准备彻底的封锁土耳其和欧洲大陆的陆上交通联系,并彻底切断土耳其到德国的物资运输通道。
土耳其,中东,印度洋,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及整个太平洋上,中美两国已经是呈现出了一种全面军事对峙并随时都会爆发大规模战争的迹象!
这种情况下,世界诸多人都是人心惶惶,尤其是中国和美国两国的普通民众们更是害怕真正的打起来。
没有多少普通人是真正的喜欢战争的,尤其是一场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甚至有可能让自己的生活彻底毁灭的战争!不管美国民众如此,中国民众同样如此。那些高喊着所谓主义或者国家民族的狂热好战分子,在每个国家里都是属于极少数的群体,绝大部分民众还是希望能够安安稳稳的生活,让一家老小幸福的生活才是他们辛苦挣扎在这个世界里的动力。
主义、国家和民族这些东西,距离普通人实在太远了,远到他们不关心也关心不了。
在中国和美国前期进行的战争中,包括中国对俄罗斯宣战,对日本宣战又或者是美国对日本以及德国宣战,中美两国的普通民众为什么会支持?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些战争并不会对他们的真正生活造成什么危害,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战争都远离国内,普通民众甚至都感觉不到战争的进行,顶多也就是坐在家里看看报纸上刊登关于战争的消息而已。
尽管中国和美国都不同程度上将进行了战时经济动员,但这更多是局限在军事工业上,对关乎关系民生的轻工业和农业却是影响不大,甚至某种程度上大量的军事物资生产为这两国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使得民众收入水平比二战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远离战争的他们在这个时代里最为标准的生活方式就是,坐在家里喝着咖啡或者茶,然后翻看着报纸上关于战争的消息,如果看到己方的军队取胜了就赞扬两句,如果前线战败了就骂两句,然后就是放下报纸出门上班,尽管他们的工厂现在还是在生产军事物资,但是也绝对不会出现说什么为了支持战争而义务免费加班的情况,就算你想这样做工会是绝对不允许,现在工会对劳工委员会严格控制薪资涨幅就严重不满了,还免费加班呢,你真当主义能当饭吃啊!
战争真的距离他们很遥远!
他们支持战争不但是距离战争足够远,同时这些战争甚至能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利益,大量的军事物资生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美国那边的失业率已经是下降到了百分之零点几,这个数据已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而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单纯的工人阶层不算多,而最能体现这几年战争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民众生活越来越好的自然是城镇化的高速提升,无数的农民开始离开他们的家乡,搭上拥挤的火车怀着挣钱的梦想去各大城市,以上海为例,在1941年的时候,流动人口数量就已经是超出了常住人口的数量,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了上海市区的急剧扩大,同时也是让上海的大量工厂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如此情况和当年英国的早期工业化阶段以及后世历史里的中国改革开放早期极为相似,而这也是一个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