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为得哉? 已 守中之学,诚修身之要道也。此一元真气,修身再次,只是一在此。除此以外,所谓制度法则,忧取鱼兔之席地也,鱼兔比假 而得。谓取鱼不用全踢不可,谓 蹄既是鱼兔亦不可。金丹大道,如采阳补阴,前行短后行长,玉液小还丹,金液大还丹,皆是取鱼兔之 。若经视为道源,查毫厘而缪千里亦为此元气,无声无嗅,无象无形,天地人物公共之生气。学者修炼,必须得此一件丹头,方不空烧空练。否则,连精练气,练神练虚,皆属无本之学。一任童而学之,至老无成焉。守德于中,育养精神。太上教人从守中用功,而消息在 ,学人须自探讨。
诗云 道法自然守规中,清心默念无字经,
胎息入定待阳动,采药归炉大丹成。
第六章 成象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虚空中真神不死,是为真空秒有。真空秒有的门户,是为天地根源。如要反本还源,必得绵绵然像有所存。存而不存,其作用不勤,忙而不用
江圣云;这一章是发明守中的法门,并中的功用。这中子的圈,就是空谷之形。这圈上半边的就是天,下半边的就是地。凡天地并称是天,是有对待的天。当中直画,就是真神。此神人人皆有,既是中庸上所谓天命的真性。此天字是独一无二的天,包藏一切天地世界。孔子所敬畏的天,即指此而言。不然道生天地,佛为天师,孔子乃敬之畏之。且儒经上的话,借以天为最高尚,岂不卑下不堪吗?不过人在后天,性流为情,情流为欲,此神便横流下坠,在圈内循环,所谓轮回者此也。必须寡欲以须乎情,在聂情归于性。当中直画复活,自然能贯出天地。即孔子所谓一贯之道,超入虚空,万古不坏的。虽然超入虚空,仍贯于天地间为天地的主宰。和已故呢〉中字左边为玄,动而为阳,为天地之始。右边为牝,动而为阴,为万物的母。两边又像两扇门,直画像门便闭而不开。人为道的全体,也是这样。中字左加一点为性,属阳,阳中含阴,在卦为离;右边一点为命,属阴,阴中含着阳。在卦为坎。必得通开次们,阴阳才能往来。阴阳汇聚和为一体,气行入母,即贵食母之乳。此直画边乃能充赛天地,并超出天地。通开次们的功夫,是无为而有为,有为而无为。即是忽忘忽助,绵绵若存的意思。修道者即得玄关真窍,用于修身,就能起家治国平天下。后世金丹家,乃执著又象,指为是什么关窍。哪知老子的话,岂仅在一身上说呢?
黄真人云;修炼一事,只缘人自有身后,气质拘于前,物欲蔽于后。油精金良玉,原无瑕癖,因陷于污泥之中,而金之精者不精,玉之良者不良。所以,欲复原形,非用淘汰之力,琢磨之功,不能还乎出质也。太上示人下手之功曰 故神不死。何以为谷神?山穴曰谷,言其虚也。变动不沟曰神,言其灵也。不死即惺惺不昧之谓也。人能养此虚灵不昧之体,以为丹头,则修炼自易,然而无形无影,不可琢磨,必有声有色者,而始得其端瑞古云;要得谷神常不死,须从玄牝里根基。 何以谓之玄?玄即天也?何为之牝?牝既地也。天地合而玄牝出。玄牝出而闭成。其间一上一下,一往一来,旋循于虚无 子,即玄牝之也。孔子曰,乾坤其易之门,不诚然乎,阴阳往来之路,天地造化之乡,人物发生之地。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凡人顺应之则为死户。圣人颠倒之,则为他径也,非天地之根而何?修士垂帘关道,与混沌无知时,死凡心也;忽焉一觉而动,省道心也。所谓静则为元神,动则为真意,是其中胎息一动。不要死死执著丹田,比于不内不外之间,观其升降往来,悠扬活泼即得真正胎息矣!古人云出玄入牝,是出非我本来面目,入亦非我本开面目。为此一出一入间,中含妙蒂,即虚灵也。所谓真阴真阳,行而为真一之气是也。天地之根,岂外此乎?要之;谷神者,太极之理;玄牝者,阴阳之气。其在先天。理气原是合一,其在后天,理气不可并言。修道人欲得此妙窍,著不得一毫尘心,起不得一忽杂念。唯借空洞之玄牝,养虚灵之谷神,勿忘勿助,斯得之矣。故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发育万物。太上老子的大道,放之弥漫于六合乾坤,收之而退藏于秘密。圣人以有而行无,实而行虚,显呈此至瘾至微之一物,曰谷神。谷神者,空谷之神。问之偌答,应焉若响,即不死也。在人身,总一虚灵不昧之真。自人丧 天良,谷神之 没者久已。后之修士,欲得谷神常村,虚灵不昧,以为金丹之本,仙道之根。从空际盘旋,无有把柄,唯从无欲观妙,有欲观窍下手。有无一立。妙窍其开,而玄牝立焉!故曰;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内有坎离精。总要精气神三者,打成一片,方名得有无窍,生死们。否则为凡窍,而无先天一元真气存乎其中。虚则落顽空,实则拘形迹,皆非虚灵不昧之体,动则有象,静非天地之根,动亦非人物之本。唯动静胶合出,乃坎离颠倒之所,日月交光之乡,真所谓天根地窑业。学人道德真玄真牝,一升一降。此间之气,凝而为性,发而为情。所由虚极静箸中,生出发相来。知得此窍,神仙大道尽于此矣!其曰绵绵若存者,言如明调养,比久而胎息,乃能发动也。曰用之不勤者,言抽天有时,而符火不妄加减也。人能顺天地自然之道,则金丹大道得知矣!
太上至尊诗曰;凝神玄窍苗如何,遍想成春造化窝。月受日光清如许,漫将岁月任消磨。
震阳云;谷神不死为玄牝,玄牝之门天地根。真空妙有太极像,抱远守一返天真。
又云 默默绵绵调呼吸,用之不勤得真谛,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
太上至尊诗曰;凝神玄窍妙如何,遍想成春造化窝
月受日光清如许,慢将岁月任消磨
震阳赋云:谷神不死为玄牝,玄牝之门天地根
真空妙有太极象,抱云受一返天真
又云;默默绵绵跳呼吸,用之不勤得真谛
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
第七章 韬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长存,地长久。天地所以能长久,是因她生万物,不生自己,所以能长生。因此圣人事事让人,事后其身,而身反倒占先。不争权利,是外其身,而身反倒保存,就是因他不为自己。不为自己,所以能成全自己呢。
江圣云;这一章是说天地是谷神生的,谷神不死,人没有见。那么天长地久,人人公知之,所以谷神想而知。天地所以能长久因他生万物,不生自己,似乎该立即消亡。岂不知天地间的道理是循环的。天地生万物,万物生成以后,其元气乃还天地,且万物不能出乎天地以外。事宜天地生万物,即是生自己。那么天地若不以万物为一体,只为自己,成了区区一物,何足为天地?圣人与天地并列,也是天下一家,万国一人,后其身外其身。而天地循坏,后其身的,让前边转过去,自然就在先。外其身的,其身便大而无外,无故长存。不然只顾自己争先的,只顾自己争存,人必反对他,昏浩流转,这样何能先,何能存呢?
黄真人云;天地之气,昏浩流转,成亿亿万古而不蔽着,皆由此一元真宰默运其间,天地所以悠久无疆也。即发育万物,长养群黎,而生生不已,天地亦未尝不足,气机所以恒古不摸不灭也。太上曰天长地久,不诚然哉!然天地只能长且久者,其故何以其不自生也,假如有自生之心,则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不自有其生,而以众生为生。事以众生之生生不息,即天地之生生不息也,故曰长生。世人多昧次生生之理,不求生而求死,不求长生而求速死,此何故呢?因为人陷溺于富贵功名,沉沉于声色货利,时时握算,刻刻经营,不数年而精估欺弱,魂散魄飞,费尽千辛,难受一世营生,可胜浩叹哉!是以生人法天效地,举凡势力之场,不肯驰左。唯一大道为先,净扫心田,精修命蒂。实淡是好,清静为怀,不随古而浮,唯一德而立。豁然大公,净扫心田,精修命蒂,其要只在静观而已。静观之久,则神与其合。神气相合,便产生真种,也就如同生人之情种。那么由何而生呢?乃是父母血之合成,而后是成造化之人也。所以学道之士,必先使神气凝和一处,而后试产真种。如果真得此道者,力行实践,自能却病延年。作一比喻而试之;如腹痛者确实寒疼,尔须凝神静观,静观疼处,片刻或数十分钟,腹疼立止。又如何忧患 精者,可以静观数日,自可利愈。那么其中的实理何在呢?并非空谈,凡是腹疼者,皆因寒气所致。我为一凝神静观,则神火下降,温暖其腹,寒不胜热,其疾马上痊愈。何况 精之病,以皆由精寒而得。如果常常以神光醺照下田。寒精尽化为气,其病又不立愈者乎?若腹中的神气充足,温温暖暖,自有不可思议之奥妙。孔子说过;蔬食饮水,乐在其中,乃的真乐也。其中有个真窍告诉大家;如果你的外肾常常温暖火热,这就是你的真宝充足富裕。如果外肾发凉,那就是肾虚无宝,这是说的男修。如果女修呢?下田腹暖自然知之。所以修士应常常静观。俗事虽多,抽出时间静坐,平心静气,心平气自然和。心息相依,神凝气结,久之自成胎息。自得先天祖气,性命双修之真机的之矣。神人应时淡是好,清静为怀。不随俗而浮,唯明德而立,豁然大公似天地之无私。夫人多自私而戚戚与怀,圣人无私而皎皎物外,一片灵虚之像。空洞之神照耀,而不可消解。唯其无私,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并明,而能成私也。后之修士,与此身之不朽,此神之不坏,须用刻苦的功夫,摆脱了尘后,久久锻炼,自然干干净净。别有一重天地,另有一番世界,而不与世俗同生死也。何乐而不为之?天地不言,全凭此一元真气,韩璇期间,所以周而复始,那么这个生生化化之生机,是豪无止息的。所以天地长久,历万古而常新也。圣人参天两地养太和之气,一归混沌之真。瘾则积德为圣功,显则治世为王道。穷者清静无尘,而真行与山河并故。达则人物兼善,而幻身皆爵禄俱轻。明标宇宙,深独居先,功盖烁宇,形存万世,非以其无私?学人修士能去其私,一空色相,永脱尘根。积功则留住人间,飞升则长存天囊,不私其身而卒得成生。较之为身家计者,不帝云泥之判也?人可不绝外绣之私,修内真之公乎?
震阳云;天长地久混元气,长生久视养真谛。
后身身先外身存,大公无私朝上帝。
谷神不死生天地,能长且久万物备。
万有化生返先天,一元真宰永不弊。
第八章 易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