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明-第5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王通剿匪大胜,旨意中慰劳和夸赞的意思都有,其中有说道“千头万绪,仍命王通总督归化、大同之地,仍节制统帅大同兵马与蓟镇剿贼兵马,便宜行事,待大局稳定,一切理顺之后,再行封赏褒奖……”

虽然用的是“仍”字,但旨意的内容颇有趣味,归化之地本不是大明疆域,这时却名正言顺的划在了王通管辖的范围内,从前不过是管着大同镇剿贼的兵马,但现在却是大同兵马全归他调遣。

在某种意义上,如今从归化城到大同镇,隐约间是个更大边镇的规制,各项事务,都是归王通节制,而且旨意中说的明白,王通一定要将此处稳定下来,朝廷的态度并没有说王通大军的程序有什么问题,而有将这里吃下的意思。

不过这也是正常,如今归化城是已经被咬在嘴里的美味,谁愿不愿意再吐出去。

“朝中诸公,居然没有攻讦王某行事嚣张,败坏国体,王某真是意想不到啊!”

这话王通敢说,孟铎却不敢接,只是笑着说道:“王大人说笑了,不过这旨意发下,的确是费了一番周折,大人攻打归化城的事情,的确在京师中掀起了轩然***啊!”

第一卷第七百八十三章 除鼓噪别无他用

王通去往山西查办宗禄一事,朝中大臣就心存不满,言官士子更不必说,这等事都是文臣的职权,一个锦衣卫指挥同知插手作甚。不过宗禄这件事扯不清的东西太多,大家不愿意沾手也是实情,而且王通在京师一天,万历皇帝最信任的人就是他,他离开京师,大家或许可以有些谋划。

最重要的原因是,王通在京,所作所为看不惯的人太多,可偏生每件事都做对了,对江山社稷大有好处,这就让人无奈了。

让王通去查办宗禄,一来是碍眼的人离开,二来是可以让他在宗禄这件事情上吃点亏,这样也影响他在朝中和皇帝心中的地位。

事情发展总是这样那样的出人意料,王通去了山西之后没呆几天,山西各处传回来的消息说道,说这王通根本不知道怎么调查,居然将那些宗室子弟一个个询问,当真是丑态百出。

这天子子弟,受冻挨饿,没见过世面,这等事岂不是丢天家的脸面,皇帝脸上也无光,你王通居然这般做,岂不是意图欺君。

至于平日文官为何不发宗禄,为何朝中诸公不去改革这等荒唐之策,地方上没有银子发下,宗室子弟受苦受穷,只能抢劫偷盗,围攻官府的种种劣迹,就没有人去提了。

但言官们想这么攻讦的,马上被同僚和长辈一顿痛骂,这道奏疏上去,恐怕王通那边没什么事,山西那边的地方官就要倒一批,到时候在京师做官的山西乡党肯定不会答应,平白给自己招来仇敌。

这件事这么告一段落,突然间,情势就是一变,突然间就成了大同边墙之外,马贼活动猖獗,往来商旅,屡屡被抢劫杀戮。

原本那些想在宗禄上面找王通麻烦的言官文臣们,这时看出来当初没动手的先见之明了,京师的山西官员以及和他们相善的官吏,纷纷上疏鼓噪,请求出兵剿贼剿匪,兵部尚书张学颜也被弄的焦头烂额。

平素里山西、陕西被鞑虏骑兵骚扰,百姓被杀戮,军兵被击败,从不见这些人说什么做什么,甚至还有上疏抨击训练不利,军兵懦弱怯战的,而且说对不要妄动刀兵,以和为贵,和俺答部和议既然达成,就要维护千年万年,保证百姓安居乐业的,也是这一干人。

现在不同了,人人慷慨激昂,都说什么在大明边境三百里之地,居然马贼活动这般猖獗,天朝威严何在,如不前往剿灭,肯定无法威服万方云云。

也有人琢磨着,是不是把马贼猖獗这件事和王通扯上关系,不过实在是太过荒谬,王通去了是查办宗禄,和马贼没有一文钱的关系,这么说,岂不是自取其辱。

不能这么说,能给王通多点麻烦,多让他担点责任,到时候出了错处,弹劾起来也容易,又有人这般想。

可王通领兵出塞的战果颇为辉煌,如果王通立下大功,那岂不是给他做了嫁衣裳,也有人迟疑不前,不过迟疑是成不得事的,又有人干脆利索的上奏,说王通正在山西,正好督办剿灭马贼之事。

宫中这一次还真的“从善如流”,上疏之后,立刻有旨意去往山西,让王通承担剿灭马贼的重任。

天下间那么多事情,不过此时山西和京师之间却成了焦点和中心,每日间都有快马进出,每日间都有信笺的传递,京中言官士子,各个大佬的在前台***持的门生故吏,都在彼此联络,彼此汇集。

消息传递的快,山西那边的情形京师这边了解的也多,王通主持剿灭马贼时候,马贼的活动依旧是频繁,甚至鞑虏的骑兵还大队而出,边墙也多报险情。

王通剿灭马贼无功,而且招惹鞑虏,这岂不是错处,还不知道他做了什么荒唐事,才招惹了这样的祸事,这差不多是言官们最希望的结果,弹劾的奏折立刻蜂拥而出。

这时上疏的,往往是那些为了求名,或者是讲什么文武分别,天下大义,或者是被王通惩治过的那一干人的亲朋故旧,真正是朝中大佬的徒党,反倒是不多。

有些事低品官员或许不知道,但到了一定的位置,很多事情自然清楚,王通在宣府外,在古北口之外的那两场大胜是实打实的,有这样的领兵作战才能,不过是塞外的马贼,怎么会费这么大的力气,背后不知道有什么。

身居高位,说话做事都是谨慎许多,不知道真相,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这让京师的言潮变得很怪。

剿灭马贼不利,那就是伤害了山西边商的利益,来自山西的京官和他们的朋党自然不会善罢甘休,鼓噪最厉害的就是他们,但也就是几天后,也立刻偃旗息鼓,热烈了几天,突然安静下去,倒是很让人错愕。

本来李三才和顾宪成认为判断准了大势,王通不在京师,对这边的动向鞭长莫及,京师言论汹汹,如果可以趁势煽动,就可以将王通彻底的扳倒。

他们观望了几日,刚要发动的时候,京师的***一下子冷了下来,竟然有山西一系的官员在朝中说:“王大人此去毕竟不熟,想要整饬兵马,剿灭马贼也需要时日,各位这般催促,就是帮倒忙了,且拭目以待。”

说话这人平日里对王通从没有什么好话,认为是祸国殃民的奸佞,今日却说出这些话,实在是让人诧异莫名,更让人奇怪的是,附和者甚多。

找人查问打听了下,真相也很简单,有边贸的商人损失惨重,可跟王通亲密的大商人正在山西收购物资,各家积存的物资都卖了个不错的价钱,王通开始是奸佞,现在可是财神,要是得罪的狠了,王大人不买了,那找谁去。

想做文章的也都偃旗息鼓,如今想要攻讦王通,少不得要和山西一系的官员冲突,那何苦来哉,没什么好处拿不说,还给自己惹一身不是。

但从万历十一年十月开始,也就是王通奉旨去山西查办宗禄开始,局势变化的实在是太快了,马贼的事情还没消停,突然间又有急报进京,说鞑虏大队骑兵出动,威胁边墙,大同危急!!

突然间形势就危急了,京师城内知道点兵事和不知道点兵事的人凡是知道这大同告急消息的,立刻都是急了。

自大明建立以来,明太祖朱元璋扫遍天下的无敌,还有明成祖朱棣数次北伐的勇武,其余的时候,差不多都在被动挨打,而鞑虏打到京师城下也不是一次,这不止一次的奇耻大辱之中,差不多都是从大同那边突入。

现在大同告急,岂不是说如今的京师也有危险,京师人人心中惶恐,但毕竟仅仅是告急,鞑虏在边墙外活动频繁,但还没有打进来。

为何一年无事,你王通过去查办马贼就告急了,这是谁的过错,自然很明了,立刻就有言官上疏攻讦,王通处事不当,惹起边衅,这还不算什么,却有老谋深算的人想到,如果让王通主持防备鞑虏,这样的责任更大。

虽说王通有过古北口之外的大胜,但那主要是名将戚继光的功劳,在大同那边没什么良将,大同边兵素来羸弱,他们正对的可是俺答部王城所在,俺答部是草原上的霸主,对大明这么多年的战争,从未输过。

到时候,只要王通这边稍有错失,或者有什么小错处,那肯定就是擅启边衅,危及社稷,这等大罪可是要杀头的。

这一次的朝廷又是“顺乎民心”,很快又有旨意,命王通总督大同,督办防备鞑虏一事,这等旨意,无内阁票拟很难发出,但边塞有警,事关社稷天下,追究责任的话,内阁诸臣也脱不了关系。

如果在大同那边有个足够高位的人做总督,给他专决之权,这样的话,到后来不管如何,可以将责任推过去,万历皇帝本来众人觉得他成熟不少,但这次似乎幼稚了些,如果真把王通当作亲信臣子,那就不应该提议让他担任这个总督之位,更让人奇怪的是,张诚、张鲸等人居然也不提醒。

内阁自申时行向下,自然不会对万历皇帝的这个决定有什么意见,不过心下慨叹,就算皇帝想要提拔王通,也不是在这个时候,总督大同,这个衔头的确不错,而且王通担任之后,将来的升迁受爵也是方便许多,可在这个时候,做这样的任命,这不是帮王通,而是害他。

既然是天子的旨意,大家又巴不得找人来担责,宫内的宦官都不出声了,大家何苦去提醒。

接下来,就是从天津卫调禁军,从蓟镇那边调兵去支援,户部拨下银子,兵部做出种种文书,京师中开始有人说劳民伤财。

然后,王通率领大军出塞剿灭马贼,又有人说值此敏感时分,大军轻出,这是擅启边衅,若惹出大祸怎么办,岂不是祸害了无数苍生性命。

然后,京师得到了王通率军深入的消息,***大哗……

第一卷第七百八十四章 喧嚷皆是流言

大同边镇向北百余里,是俺答部和大明的边界,尽管至今没有法理确定,但各方都是遵守,不光是边镇的军兵这么想,就连朝中大臣们也是这么想。

王通在行军途中,只要是条件允许,每日间都有快马向着大同那边送信,再一路传递送往京师,大同巡抚、宣大总督、还有原本的大同镇监军,甚至大同镇副将马栋,每日间都有各自的文报传往各处,当然,大部分都是传到京师。

王通跨过这个百里界限之后,京师中人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不知道成熟的热兵器部队到底有怎么样的作用,但是他们有个最简单的比较方式,王通那边是三万步卒不到,而鞑虏最起码可以调动五万骑,实际的数量只多不少。

以往鞑虏骑兵和大明作战,真正是双方动员起来的大军碰撞,鞑虏万骑足以当大明大明步卒数万。

而且王通所率的三万明军就是自己携带粮草,孤军深入,在敌国境内,对方又是有优势的兵力,这一去,恐怕就是全军覆没,有去无回了。

三万兵卒折损在塞外,死就死了,真正让人感觉到麻烦的是,这一来,肯定会激怒俺答部,让他们大军前来报复。

大同镇兵丁羸弱不堪,根本挡不住的,就只能是依靠宣府总兵李如松和蓟镇总兵历云来,偏生蓟镇的精兵被王通抽调了两万过去,那就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辽镇总兵李成梁的身上了。

若是蓟镇总兵戚继光还在,大家心思还能安定些,偏生戚继光现在在广东做总兵,若大北地,居然没有什么名将主持大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