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史笔记(朱绍侯版本)-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南宋初年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南宋初年,民族矛盾异常尖锐,金军的屡次南下使赵宋政权濒临危亡。同时,国内阶级矛盾也十分尖锐。 
①首先是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起义原因:一是土地兼并加剧,封建剥削加重,人民生活困苦;二是金人的烧杀抢掠,游寇溃兵、官兵的抢劫。 
起义特点:一是次数特别多, 1127…1124,仅八年间,大小起义50余次,占整个南宋起义次数23%;二是积极作用(反剥削反压迫是主流,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与消极作用(领导者多是兵变士兵、私盐贩子等,或杀人越货,甚或抢劫)并存。 
起义影响最大的是钟相、杨幺领导的荆湖地区农民起义,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深,“等贵贱、均贫富 ”的口号得到了贯彻。 
②其次,南宋政府平定游寇的斗争 
游寇是一种土匪式的流动、武装集团,大都是战争时期的产物。南宋初年的游寇,一部分由被遣散的各地勤王义军转化而来;另一部分则由散兵游勇转化而来,如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金军攻汴京,数万守城士兵,逃出城外,“有得脱者,悉走京西,聚为盗贼”。(三朝北盟会编卷 70) 
南宋初年,游寇的数量很多,成分很复杂,活动范围很广,为害特别巨大。据不完全统计,从 1127…1135年间,在南宋境内规模较大的游寇集团有近20个,少则万人以上,多则达十几万人。其首领多是杀人不眨眼的歹徒,他们以攻城掠地、抢劫掳掠为能事,对社会生产和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 
游寇集团,既严重地危害普通百姓的利益,也破坏了抗金战争的顺利进行,因此得不到人民群众支持,在宋政府招安政策及强大武力镇压下,绍兴五年基本被肃清。 
3。 南宋军民抗击伪齐,金兵的斗争和“绍兴和议”。 
4。 完颜亮南侵与“隆兴和议”。 
5 、“开禧北伐”的失败和“嘉定和议”
第五节 权臣专政与南宋后期的政治 
南宋中后时期的朝政,可以说是权臣专政时代。宋宁宗与理宗时韩侂胄、史弥远专权,后来贾似道专国,直到南宋行将灭亡。权臣专国局面之所以开成与宋代宰相制度的变化有类。本来北宋建国之初的三朝分割了相权,但是,仁宗朝宋夏战争开战以后,宰相又逐步过问军权,到北宋末年,宰相有抛开枢密院独拦军政之举,南宋绍兴年间,秦桧独相 15 年一直兼枢密使,孝宗以后,对外战争的危局始终存在,宰相兼枢密使遂成为制度。这样宰相便控制了最高军权。 
财权方面,王安石创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后,宰相得以掌管新法增收之财赋。元丰改制后,撤销三司,归其权于户部,而户部是宰相下属,因此宰相又控制了财权。 
司法方面,元丰改制把审刑院并归刑部,宰相又取得了奏案的部分终审权。 

这样,南宋时的宰相基本上身兼军、政、财、刑大权,如果皇帝无力驾奴,就只得受权相左右。而南宋后期的几个皇帝恰恰是无能或无力驾驭其权臣的。所以,就出现了权臣长期专权的局面。 
南宋著名的权相有四人,不过,秦桧虽长期专政,但是,他当时是仰承高宗之鼻息行事的,整个绍兴时期,宋高宗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宁宗前期的韩侂胄并不如史传上的那么坏。韩侂胄擅权 13 年,他虽是武官出身,但他因为要抗金,也起用过大批确有才干的抗战派名臣如辛弃疾、叶适、陆游等。同时,他为相期间,先后出任宰执的十余人中,虽有少数是靠献媚得以升擢的,但是,大多数还是凭自己的才干才得以提拔的。韩侂胄之所以被《宋史》列入奸臣传,主要是因为他发动的庆元党禁得罪了理学家,并不是他个人有太多劣迹。而后来的史弥远和贾似道则是另一番景象。 
1 、史弥远擅权 2 、端平更化与端平入洛 3 、贾似道专权
第十三章 元朝的大一统(1234—1368
第一节 从大蒙古国的建立到元朝的统一 
一、蒙古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1 .蒙古族的起源 
在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阿尔泰山以来,北与南西伯利亚相接,地理学上称作蒙古高原的地区(今中国、蒙古国辖区)在历史上,很久以来就是中国历史上北方诸游牧民族活动的广阔舞台。这些强悍的草原民族,一个接一个勃然兴起,然后大多在历史上的洪流中消逝。这些民族既有各自自己特有的发展历史,也对不同时期中原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上活跃在蒙古草原的众多民族,就主要而言,包括东胡与突厥两大文化系统。突厥“千种万类”,操突厥语(属阿尔泰语系)。大多以蒙古高原中部山地为中心,向东西南方向发展,长时期是蒙古草原上的强大统治民族。东胡也是各类繁多。他们的原始的居住地大概在大兴安岭。由于居住条件不同,同属东胡的诸部,其生活方式也存在诸多差异。东胡语当是属阿尔泰或士兰语系的蒙古语言,在发音上多带很重的鄂音。 
东胡是战国时期出现在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因在匈奴之东,故曰东胡。东胡在秦时被匈奴打败。乌桓、鲜卑,皆系东胡之裔。 
蒙古的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汉文史料将当时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北段,位于契丹以北、靺鞨以西、突厥回鹘以东的一些部落统称为室韦,他们与鲜卑、契丹同属于东胡之裔,故史书有时称其为“契丹之类”。室韦诸部中有一部称“蒙兀室韦”,居住在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以东。蒙兀就是蒙古最初的汉文译名,以后又有过“萌古”、“蒙古”、“蒙骨”、“蒙古里”、“盲古里”等多种音译。大约在唐朝末年,蒙古部逐渐西迁入漠北草原腹地,居于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上游不儿罕山(今蒙古肯特山)地区。 
由森林进入草原以后,蒙古人原始的血缘氏族制度趋于瓦解,私有制日益发达。贫富分化的结果是,出现了一批富人(“伯颜”)和世代担任首领的氏族贵族(称“那颜”,汉译为“官人”),这两个阶层往往结合在一起。通过战争掠夺财富,掳掠人口以为役属,于是其周围便有了身份地位不等的人如自由人、奴隶、平民等。另一个重要阶层是从属于贵族(氏族首领或部落汗)的军事侍从(蒙语称那可儿,汉译为“同伴”、“伴当”,或称“自由人”,成为日后蒙古军政制度中战士和亲信人阶层作为真正的密友,他们和主人一起战斗、生活、饮食。其中凝聚了不同氏族、富民、侍从、奴婢等形成的地缘部落集团。贵族家庭不断分化出新的氏族部落。辽金时期(整个 10 至 12 世纪),草原上分布着众多游牧部落集团,(如克烈、塔塔儿、弘吉刺(又译作广吉剌、翁吉剌),蔑儿乞、斡儿乞、吉利吉思(属突厥语族)、乃蛮(突厥语族,用回鹘文字),汪古(白鞑鞑)等等。(鞑靼一词来自突厥人。突厥人用它概称室韦是因为塔塔儿部一度强盛。久之,这一称谓概指草原上诸多游牧族的泛称。)各部落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混战。)而成吉思汗的出现,结束了草原诸部之间争雄内战的混乱格局。 
2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 1162 或曰 1167 年生于蒙古一个贵族家中。他父亲被塔塔儿人毒死后,铁木真随母亲和几个弟弟生活处境艰难,曾被其他部落俘虏。铁木真被迫依附势力强大的克烈部部主(脱里汗),并与另一蒙古部的首领(札木合)结拜为兄弟,在此二人帮助下,铁木真渐渐扩展势力,重建了以本家族为核心的统治集团,并于 1187 至 1189 年被一些贵族拥立为汗。 1196 年,铁木真和脱里汗共同出兵,帮助金朝讨伐塔塔儿,并打败之,铁木真的声望日高,势力渐大,后来引起脱里汗等人的疑惧,他们联合攻打铁木真,铁木真被打得大败,一度从者仅剩十余人。不过,不久由于敌手内部纷争,铁木真又反败为胜,相继攻灭了几个部落。 1206 年(宋开禧二年),铁木真完成了统一蒙古高原的事业,在斡难河源召开贵族大会,即大汗位,建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成吉思一词有“海洋”、“有力”、“天赐”、“伟大”等诸多不同说法。 
3 .早期蒙古国家制度 
这些制度都带有浓厚的草原游牧帝国特征,对巩固蒙古国的统治,发挥了重大作用。也对此后元朝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建立千户、百户授封制度。( 95 千户)――军事制度 ②创建怯薛护卫军 ③创制蒙古文字(用回鹘文字母书写蒙古语) ④颁布法律(大扎撒)设置司法长官 ⑤分封子弟 
4 .蒙古国的对外扩张 
蒙古人的主权概念根植于神圣的王母权观念。在蒙古人自己的思想体系中,至高无上的权力由天神即游牧部落的主神长生天,授予一位地上首领。作为天神选定的代表,成吉思汗受到长生天的保护和扶植,而长生天保证成吉思汗军事与政治冒险的永久成功。这样伴随他夺得权力的鸿运就成为天意的表明。君主权力在特点上是世界性的。所以发动战争前,蒙古人便向周边各族发出要求投降命令。在蒙古人眼里,他们的扩张是由神授意的,所以,任何拒绝投降的人都会由于阻挠了神意而遭受最严厉的惩罚。于是畏兀儿、汪古部、南西伯利亚的森林诸部、哈剌鲁人等均投降了蒙古人。而畏兀儿的归附为蒙古国提供了大批熟练的行政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蒙古人用蹂躏乡村朱孤立大城市的做法,使城乡居民都受到伤亡和穷困。大量尸体没有及时掩埋,导致瘟疫传播,造成新的死亡。 
①灭夏与灭金 ②三次西征 ③收复吐蕃和大理。 
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1259 年,蒙哥汗在指挥攻宋作战中病逝于四川前线。汗位继承问题再度出现危机。汗位争夺主要在蒙哥的两个同母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展开。此时忽必烈正统率军队与南宋宰相贾似道相持于鄂州,阿里不哥奉命留守和林,代掌国政,手中握有镇守漠北诸军的兵权。 
忽必烈闻蒙哥死讯,采纳谋士郝经建议,与贾似道缔结秘密和约,迅速北归。次年( 1260 )四月,忽必烈在开平召开忽里台大会(又译作“忽邻勒台”“聚会”之意),蒙元时期专指拥立大汗,决定对外征伐等大事的诸王、贵族大会)。即位称汗,建元中统。在此前后阿里不哥也在和林即汗位,蒙古出现了一国两君的局面。忽必烈在蒙哥时期长期经营汉地,得到了中原士大夫和汉族军阀的拥戴。此外,“东道诸王”也支持他,所以忽必烈的势力包括兵力、武力都强过阿里不哥,他们之间经过两次大的攻杀,阿里不哥战败,穷途末路之际, 1264 年,不得不归投忽必烈。至此,忽必烈最终控制了蒙古国的“祖宗龙兴之地”——漠北地区,他作为蒙古国大汗的地位得到了确认。 
忽必烈登上并巩固汗位,在蒙元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政治意义。横跨欧亚的蒙古国由此开始走向分裂,其分裂的原因很多。如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境内民族庞杂,语言,宗教,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发展水平与漠北本土相比差别巨大;汗位争夺斗争激烈等等。蒙古国很快分裂出成为四大汗国,他们独立性很强,抵制了忽必烈请他们前来参加的忽里台选汗大会。 
至元八年( 1271 年)十一月,忽必烈建国号“大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