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侯惠、夏侯和二人道:“都督若如此多虑,大敌何时可破?我兄弟二人,愿与敌决一死战,以报国恩。”
夏侯惠、夏侯和是夏侯渊的子侄辈,亦同属曹氏血脉,因此司马懿也不便强阻,心道:就让二人去尝尝孔明的厉害,教训一下吧!于是便点点头道:“既然如此,你二人可各率五千兵马,分头出战。”
夏侯惠、夏侯和二将,分头出战。夏侯惠第一天便夺得蜀军一批粮草。夏侯和第二天又夺得一批,以及近百蜀兵。
二人均押到司马懿营中邀功。
司马懿问蜀兵军中情形。蜀兵皆道:“孔明料都督坚守不出,必作长久之计,因此令我等四散屯田,亦作长久之策,不料被擒。”
司马懿皱了皱眉,下令尽释蜀兵回去。夏侯惠不解,问司马懿道:“为甚不杀他们?”
司马懿笑道:“我若杀之了,中孔明激军之计;留下又恐其暗伏奸计;不如放之,以显我宽仁之心。”
一连十数日,魏军连夺蜀军十余批粮草。司马懿心中既忧蜀军屯田作长久之策,又被连场胜利激起信心。这一天,又擒获数十蜀兵。司马懿特地好好相待,问蜀兵道:“孔明现在何处驻扎?”
蜀兵道:“孔明目前,已离祁山,屯驻上方谷屯粮去了。
我等所运粮草,便是运往上方谷的。”
司马懿心中不由一动,他这次却不放蜀兵回去,令人将这批蜀兵囚禁,不许放走一人。他仍不放心,又派出探子,潜入上方谷窥探。探子回报,说孔明的确正在上方谷亲自指挥屯粮,日夜搬运,似有所图。
司马懿此时才最后下定决心。他召集夏侯惠、夏侯和等诸将到来,下令道:“孔明已离开祁山,在上方谷扎营屯粮。
你等明日大举出动,合力攻取祁山蜀军大寨。”
夏侯惠因不悦司马懿多疑,反问道:“我等皆出战,都督却做何事?”
司马懿知夏侯惠之意,却并不发怒,笑道:“我将亲自引军接应。”
众将敢怒不敢言,领令准备出战去了。
司马昭忙向司马懿道:“父帅!诸将皆认为你胆小怕事,为甚不趁此良机,亲率大军,直捣蜀军祁山大营,以慑诸将疑心?”
司马懿微笑道:“祁山乃蜀军之根本,若见我军攻击,必全力来救,各营兵马必大举赴援。我却直捣上方谷,烧其粮草,生擒孔明!则敌一举可破也。”
司马昭这才明白司马懿的用意,不再多言,与司马懿一道准备兵马,直捣上方谷。
第二天一早,魏军出动三万兵马,由夏侯惠、夏侯和诸将统率,向蜀军的祁山大寨发动猛烈攻击,蜀军坚守大寨,两军激斗起来。
司马懿接报,说蜀军各营兵马,均出兵援救祁山大本营。
司马懿大喜,即率司马昭等一万大军,直捣上方谷孔明的屯粮之地。
司马懿率军接近上方谷,但见蜀军营寨毫无动静,不由大喜,向司马昭道:“蜀军皆赴援祁山大营去了,上方谷营防守空虚,今日必生擒活捉孔明。”
司马懿说罢,再无疑虑,下令大军直捣上方谷蜀军营地。
刚近谷口,忽地一将领五百军杀出,正是蜀将魏延。魏延大喝道:“司马懿!丞相亲自坐镇上方谷营,你竟敢来送死么?”
司马懿见魏延只得五百兵马,回头向司马昭笑道:“上方谷之兵,必已出动,救援祁山大营,孔明派魏延虚张声势而已!我决先斩魏延,则上方谷必取无疑埃”司马懿说罢,即亲率司马昭为中军护卫,拍马上前,迎战魏延。司马懿和司马昭武功不弱,魏延似感畏怯,战不到三个回合,便拨马逃走,十分惶恐。
司马懿早已断定上方谷兵力空虚,见魏延只得一人,及五百余兵力,神态慌张,更确信自己的判断准确。他与司马昭一道,率军追杀魏延,趁机直捣上方谷屯粮之地。
魏延奔逃之际,突见葫芦谷口,已升起七星旗号。他便猛一拨马,从上方谷转入葫芦谷口去了。
司马懿追到葫芦谷口,立刻顿祝他派人先行人谷侦探,回报说谷中并无伏兵,山上遍布粮堆草房,司马懿大喜道:“我将蜀军粮草尽断,孔明便插翅难飞了。”于是令大军直捣谷中,攻取蜀军屯粮之地。
司马懿追入谷中十里,前面的魏延已失去踪迹,又见山上除粮堆草房外,还有堆堆干柴,猛然醒悟,对司马昭道:“若蜀军堵住两面谷口,我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就在此时,却听一阵尖厉的啸音,不知从何处射来:“司马懿!你已陷身天罗地网之中!快下马投降,丞相有令,可兔你一死!”
司马懿曾领教过孔明的羽扇神功的威力,又知发此啸音之人,功力必不在孔明、赵子龙等人之下,心中骇然,正欲下令大军火速退走。
就在此时,突听炮响连声,山上万千火把,一齐扔进谷地中来,将两面谷口烧成火海。万枝火箭,再射入谷中,引燃暗藏的地雷、火药,爆炸声大作,将司马懿的一万大军炸得鬼哭神号,死伤无数。司马懿亦吓得心胆俱裂,与司马昭抱头大哭道:“我父子二人,今日死无葬身之地了。”
奉孔明的密令,在山上潜伏的萧侯仪,刚才已发啸声惊敌,此时见马岱所布的烈火雷阵,已将司马懿的一万大军死死困住,便欲依令掠入谷中,趁势生擒活捉司马懿。
但就在此时,忽地狂风大作,一声霹雳炸响,随即降下倾盆大雨,谷中的烈火、地雷,均全部熄灭。司马懿不由以手加额,叹道:“想必我命不该绝,天助我也。”他立刻下令,大军速退回渭水南岸大营。魏军在生死关头,无不奋勇争先,一阵风似的逃出了谷口。
另一面,蜀军己趁司马懿的大军出击,后方空虚,一举将渭水南岸的魏军大寨攻占了。蜀军正攻向北岸的郭淮营寨。
司马懿恰于此时逃抵,从背后攻击蜀军,蜀军退回渭水南岸。
司马懿下令烧断浮桥,坚守渭水北岸。
攻打蜀军祁山大营的魏军,在夏侯惠、夏侯和等将率统下,正拼命攻打。突报司马懿在上方谷兵败,险死还生,渭水南岸大寨,亦被蜀军攻占。军心登时大乱,夏侯惠、夏侯和知己中孔明之计,抢先逃命,魏军随即四散奔逃。蜀军趁势四面八方攻击,魏军三万兵马,死伤过半,残兵败将逃到渭水北岸。
司马懿惊魂未定,在帅帐中召诸将清点损失伤亡,知兵力折损近二万,粮草亦失无数,连渭水南岸大营亦被蜀军攻占,他不由厉声大叫道:“但有孔明在,谁敢再言出战者立斩毋赦。”他险死无葬身之地,在孔明面前,早被吓破胆了。
孔明此时,已率军返回祁山大寨。他接报已攻占渭水南岸魏军大营,攻打祁山寨的魏军亦死伤过半,心中不由大喜,暗道:只要我布下的天罗地网,能一举克灭司马懿,则三分天机或可再长期延续!
就在此时,萧侯仪和马岱匆匆奔进,报称司马懿被烈火雷阵困住之际,天忽降暴雨,因蜀军皆潜伏,不及追杀,被司马懿率军逃脱!
孔明一听,心中突然一阵剧痛,大叫一声,昏倒座上。萧侯仪慌忙将孔明扶入后营,又亲自以真气为孔明疗伤。他心中十分惊奇,暗道:孔明遇事从容镇静,虽泰山压顶,亦不皱眉,为甚乍闻司马懿逃脱,便如此惊惶?……而且此仗蜀军毕竟已大获全胜啊!
好一会,孔明才悠悠醒转,即喃喃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机大势如此,我无力逆转了!我行此逆天之谋,岂会不受惩罚?”
萧候仪大惊道:“丞相为甚如此惊忧?……若丞相必欲杀司马懿,我便潜入魏营,拼死刺毙司马懿便是。”萧侯仪神功盖世,他若真拼死施为,潜入魏营刺死司马懿倒并非绝无可能。
但孔明却决然说道:“侯仪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否则必遭不测。”
萧侯仪奇道:“为什么?诸葛大哥。”
孔明微叹口气说道:“侯仪的武功,或可能够成事,但亦于事无补,你亦必遭天谴……再次逆违天机大势,何必!何必!”此时孔明神色黯然,他的雄心壮志,似在这一霎间突然消散了!
萧侯仪不由大惊,忙道:“丞相切勿为此事担忧!今日虽被司马懿逃脱,但来日方长,必可将他消灭。”
孔明却长叹一声,要萧侯仪坐到他榻前,犹如兄弟相处,坦然说道:“侯仪兄弟有所不知,我非因司马懿逃脱而难过,而是我已身受天谴,不得不承认,天机大势从三分逐渐转而向一统演进,已无可逆转矣!司马懿之逃脱,只不过是天机运数的作用罢了……”孔明一顿,又仰天长叹一声道:“哎!天命如此,夫复何言?日后复兴汉室的重任,便须由侯仪兄弟等去肩承了。”
萧侯仪又惊又急,忙道:“为什么?诸葛大哥。”
孔明道:“我自知天命,师父庞德公亦曾留偈语,说我于五十四岁玄关十分凶险,此兆果然已于今日应验!我欲施逆天之谋,已身遭天谴,命不长了!因此我不得不预作安排准备。”
萧侯仪深知孔明有洞天彻地之能,且又是一代天机隐侠庞德公的判断,他怎敢怀疑?他心中不由一阵悲痛,流泪道:“诸葛大哥啊,若能以小弟生命,换取你的寿数,小弟决不迟疑!但这等玄机之事,小弟仅知一二,根本无能为力……或者,小弟为大哥你去请我师天机僧及仙灵老人左慈。
神相管辂等仙宿辈至此,为你设法挽救好吗?”
孔明见萧侯仪一片真诚,他心中亦甚为感激。他伸手握住萧侯仪的手臂,动情的说:“我一生能结识子龙、侯仪等兄弟,得拜天机隐为师,蒙左慈、管辂等仙宿辈相助,有雕雪这位红颜知己相伴,终能导引三分天机大势确立,我心足慰而无憾矣!侯仪兄弟不必伤感,一切皆天机运数而已。况且我之寿数玄关是否能越,尚属未知之数,侯仪兄弟且按我的安排行事,看看我的本命是否可以胜于天数吧。”
萧侯仪一听,心中不由稍感安慰,忙决然说道:“是!诸葛大哥,请安排吩咐,就算赴烫蹈火,我亦决不皱眉去完成。”
孔明也不再犹豫,他即从他的案犊上,取出数十年前庞德公留给他的第三个锦囊。萧侯仪但见锦囊已十分古旧,但锦囊是以丝线织造,因此尚完好无缺。
孔明当着萧侯仪的面前,拆开锦囊,内里原来是一封密函,是庞德公当年手书的。密函起乎便写道:“亮儿启阅此函,生死玄关必已近也!”下面是密授孔明如何以本命胜天数的惊天大法。
孔明阅罢,好一会沉吟不语,神色肃然,似陷入对恩师的惊世神通追忆中去了。
良久,孔明才决然的对萧侯仪道:“侯仪兄弟,你速返成都,教雕雪、诸葛慧二人,速赴皇宫,知会皇后张天娇,带同其子刘翘,秘密出宫,赴汉中子龙府中候命……你须亲自护送,确保途中万无一失!然后即火速赶回,我另有安排调度。”
萧候仪一听,便知孔明正作出一个足令后世震惊的布局……他不敢犹豫,立刻领令,赶赴成都去了,一路上,在快马飞驰途中,萧侯仪才猛然醒悟,孔明此次北伐,为甚将赵子龙留守汉中,原来孔明已有玄机布伏了。
孔明侍萧候仪走后,即召姜维入帐。姜维是孔明除萧候仪之外,另一位视之如徒的军中大将。
姜维已知孔明染恙,他奉召赶来,先向孔明探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