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一不是先求生存后求发展。资本的积累过程是血腥的,品牌的建设也是如此。品牌也并不是市场营销的全部,在建设品牌的同时,跨国企业忘记了渠道对产品的接受程度,这种接受并不都因为你的品牌,还有对于他们而言更重要的东西…利润以及经营的风险。
第46节:东天王(3)
从管理上看,我们也似乎低估了本土企业的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历史的积淀使得跨国企业有着完善的管理架构和模式,但是这并不同样意味着那一定是好的管理思想。大多数的跨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基于自身设计的,他们忘记了组织架构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但它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存在是为满足企业赢利服务的,管理本身应该是外向而不是内向的。
本土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着营销和盈利展开,尤其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不盈利意味着立刻死亡。在这种生存的巨大压力下,本土企业不会设置那些〃为了管理而管理〃的部门。然而,反观跨国企业,华丽外表下的内在实质其实是官僚,很多部门的设置,并不见得对企业盈利有任何帮助。你可以随意找几家你所熟悉的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做对比,不难发现本土企业最大的人力资源都花在了拿回订单的销售人员身上,而跨国企业却花在了管理部门的冗员上。
大多数跨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一样,也是中央集权制。这固然有执行力强的优点,但是问题是权利和责任是相对的,没有决策权的将军,只能空有一身杀敌本领。这样的制度在一个方面约束了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但是在另一个方面,也使得灵活性管理大打折扣。相对于本土企业的每个营销单位,跨国企业所拥有的决策权一般而言要小很多。本土企业花了更多的精力在研究竞争对手上,而跨国企业却花了更多的精力在研究老板上。欠缺速度概念的执行力并不见得是有效的执行力。
诚然,客观地评价,目前就整体而言,中国本土企业优秀的还只是少数,并且就这些优秀企业和在华的世界500强企业比,总体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跨国企业是带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经验来到中国的,而我们优秀的本土企业,十年以上的历史的就算是长的了…但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段内,我们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已经或者正在积聚成与跨国力量抗衡的中国力量。
大象也许依然能够在中国跳舞,但是我们的本土企业却更像是有着惊人速度和弹性的猎豹,他们向大象学习,把跨国企业的最佳做法与中国本土的实际相结合。他们渴望战胜于本土,并且成为立足全球的中国力量。
李白并非是简单地恭维与会的内资企业。他所处的行业最近几年来受到内企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了,在营销水平上,一点都不比JR差,甚至很多有过之而无不及。JR在中国的营销手段和国外并无太大的差异,但是市场份额却始终无法和欧美国家相提并论,李白觉得,这些都是因为国内的竞争所致,并且,JR也仅仅是照抄了西方营销模式,没有对中国市场因地制宜地进行系统研究。
他一度也在想着,如果他是聂保罗他会如何如何操作,但是他知道,他永远也不会是聂保罗的,同时聂保罗永远也不会真正了解中国。
风雨欲来
转眼又到了春天。这一年的春天,公司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上半个财年,整个JR中国并没有完成新加坡亚太区总部下达的销售指标。尽管李白所管理的华东区在上半个财年业绩依然翻倍增长,但是全国大多数地区业绩出现了倒退。李白觉得,出现这个问题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广告投入的减少。为了完成上一个财年的利润指标,中国区总裁卢家成大幅度削减了广告预算,并且在人员投入和促销费用上的预算也卡得很紧。这固然使得暂时的财务报表显示出费用支出大幅度下降,但是这种短期的操作手法终于在这个财年爆发了。消费品的品牌是必须通过广告拉动的,广告的减少就意味着品牌力的弱化,而这点,在广告减少的一年之后对销售的负面影响就变得非常明显了。李白也不能否认,他的业绩大多来自分销力度的加强和分销城市的增加,但在大多数城市,单店业绩产出的确增长有限。销售固然是一把尖刀,但是远不如竞争对手狂轰滥炸的广告那么有效,他们用的可是一枚枚的远程导弹。
第47节:风雨欲来
王凯在春节后忽然生病了,休了3个月假,李白改为直接向聂保罗汇报。李白对王凯的病感到十分的奇怪,因为就在生病前几天他见到王凯还是好好的。李白也不能多问,但是隐隐觉得,离5月底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他的这个蹊跷的病与财政年度的结束似乎很有关系。
4月,聂保罗忽然对各个大区经理都发出了压货的命令,然而这个时段并不是产品销售的旺季。让李白感到惊讶的是,对华东区新开的几个经销商,聂保罗居然对李白提出了要求进3个月预计销售量货物的要求。李白写了电子邮件给聂保罗,解释这样做的危险性,但是却没有丝毫作用,聂保罗继续要求压货。李白执行了这个命令,却十分的担心,这么多的库存该如何解决?接下来的几个月该怎么办?李白打了个电话给正在养病的王凯,王凯对他说:〃Gary,不要以后怎么办了,先把这个月对付过去,这个月对付不过去,就没有以后了。〃
4月算是对付过去了,全国业绩勉强达到了新加坡亚太区总部要求的指标的80%,在JR,按照惯例80%完成指标是一个及格的标准。
王凯出院了。〃五一〃劳动节之后特地把李白叫去了一趟上海,这次的谈话只有王凯和李白两个人。王凯告诉李白,6月中旬,按照和公司的合同,他将去英国留学。李白知道这次王凯的留学将是公司资助的。
王凯告诉了李白他走之后的人事安排,根据他和聂保罗、卢家成三个人的讨论结果,从6月开始,李白将被任命为全国通路营销经理,Base在上海,直接向聂保罗汇报。同时,公司暂时也将不设全国销售经理一职,大区经理也将直接向聂保罗汇报。王凯没有说为什么这样重新设置组织架构的原因,但是李白明显感觉到,这个架构是为他做全国销售经理所做的铺垫。
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次上海之行李白却并不是十分的愉快。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这次的升职不尴不尬,并不是李白最乐意〃坐〃的位置…但是这个原因不是主要的,事实上李白并没有很强烈地想升职的欲望,因为他并没有完全准备好。让李白感觉不是很愉快的原因是在整个JR总部,大家似乎都是闷闷不乐。李白听到一些小道消息,说是新加坡对这边不是很满意,可能要把聂保罗调回亚太总部。李白也觉得这次见到的王凯和以前很不一样,眼神中充满着疲倦,但却不像是生病的原因。虽然没有和聂保罗谈话,但是在办公室李白还是碰见了他,聂保罗似也乎没有了以往的那种热情,只是简单地打了下招呼。
这个晚上,李白没有住在上海,而是直接回了杭州。车在高速上飞奔,李白却在想着这个月的业绩该怎么办。各地压货情况都很严重,上个月他是大大地超标了,但是这个超标是聂保罗为了要平衡全国的业绩完成率而让李白干的,但是这个月,华东区真的要很惨了。
整个5月都是异乎寻常的诡异,没有人催业绩,上海总部各个部门的电话也都少得出奇。25号的时候,李白打电话到总部办公室找聂保罗,却忽然听说聂保罗回英国休假的消息。李白感到异常震惊,没有几天就要到财年结束的时候了,聂保罗照理应该是忙着催业绩和做年度回顾的时候,怎么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休假呢?
李白打了一圈电话给总部的同事,得到的答案却是众口一词,聂保罗回英国了,别的问什么都不知道。李白又打了电话给王凯,但是意外的却是,电话没有人接,手机关机,然而这是在上班时间!王凯的秘书只是告诉李白,王凯不在。
疑云笼罩着整个JR,直到31号李白去上海。
公司惊变
李白这些天始终搞不懂怎么财政年度的最后一天要去上海开会,而且是要求所有销售人员全部参加。照道理,这应该是最忙的几天。由于打不通王凯的手机,李白始终没办法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但是他隐隐觉得,公司一定有事发生!
第48节:公司惊变(1)
31号早上,当李白到达上海总部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一个让他感到震惊的消息:王凯、聂保罗、卢家成三个人,都辞职了!
李白打死都不信他们是真的主动辞职了。再过几天,王凯就要去国外留学了,这可是公司资助的项目,他怎么可能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辞职呢?
会议安排在公司附近的一个宾馆里,因为来的人很多,公司的会议室坐不下的缘故。在主席位置就座的几个人,李白一个都不认识。
其中一个30岁左右的女人开始发话了…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女人李白怎么看都觉得不舒服…:〃大家好,我是JR新任的高级品牌经理Ivy Zhang,很高兴认识各位。从下个财政年度开始,Joseph Huang先生将担任我们新任的中国区总裁,让我们热烈欢迎黄总的到来。〃这位Ivy Zhang指着身边坐着的一位高胖的台湾人说到。从这刻开始,这个高胖的〃酒色夫〃(Joseph的近似发音)先生就是JR的新任中国区总裁了。
李白觉得很诡异,怎么会有几个人跑来自说自话地说自己是总裁和高级品牌经理了,还是〃黄总〃!在外企已经工作了8年的李白从来没有听过外企这样称呼人的,哪怕是聂保罗和卢家成,李白也一直是直呼他们的名字,这从来都是外企的传统。李白在心里开始用〃酒色夫〃来称呼Joseph Huang,也就是这个〃黄总〃。
〃酒色夫〃拿着一个巨大的旅行保温杯子:〃不好意思,我习惯拿自己的杯子,宾馆的茶杯太不干净,受不了。〃
在批评完茶杯之后,〃酒色夫〃开始了他的长篇报告。
〃很不好意思,这个时候请大家到上海来噢。不过,总算是带给大家一点好消息噢。你们熟悉的三位不会做业绩也不会帮到各位的卢家成、聂保罗和王凯,前几天已经被亚太区给解雇了噢。我要告诉大家,从今天开始噢,我要和大家在一起战斗,要为JR成为中国大陆的第一品牌而一起战斗。在台湾我曾经非常成功地操盘了JR,业绩一直是亚太区的翘楚,我相信噢,我这些成功的经验也一定可以和诸位做一个很好的分享。要不了多久噢,我们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第一品牌的。大家要有信心,我对此是充满信心的。我希望大家能在我的领导下噢,重新把我们的通路精耕,过去做得怎么烂没有关系噢。重要的是,我们从现在开始,一定会是最优秀的噢!〃
李白别扭地听着〃酒色夫〃满是台湾腔调的语气词。虽然没有和这些台湾的经理人共事过,但是在他以往的接触和耳闻中,这些人却一直没有太好的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