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邪正之异。
子曰 :“辞达而已矣。”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
师冕见,及阶,子曰 :“阶也。”及席,子曰:“席也。”
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见,贤遍反。师,乐
师,瞽者。冕,名。再言某在斯,历举在坐之人以诏之。
… 35…
论语集注 ·133·
师冕出。子张问曰 :“与师言之道与?”与,平声。圣门
学者,于夫子之一言一动,无不存心省察如此。子曰 :“然。
固相师之道也。”相,去声。相,助也。古者瞽必有相 ,其道
如此。盖圣人于此,非作意而为之,但尽其道而已。尹氏曰:
“圣人处己为人,其心一致,无不尽其诚故也。有志于学者,
求圣人之心,于斯亦可见矣。”范氏曰:“圣人不侮鳏寡,不
虐无告,可见于此。推之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矣。”
季氏第十六 凡十四章
洪氏曰 :“此篇或以为齐论。”
季氏将伐颛臾。颛,音专。臾,音俞。颛臾,国名。鲁附
庸也。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见,
贤遍反。按左传史记,二子仕季氏不同时。此云尔者,疑子路
尝从孔子自卫反鲁,再仕季氏 ,不久而复之卫也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与,平声。冉求为季氏聚敛,尤用事。
故夫子独责之。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
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夫,音扶。东蒙,山名。先
王封颛臾于此山之下,使主其祭,在鲁地七百里之中。社稷,
犹云公家。是时四分鲁国,季氏取其二,孟孙叔孙各有其一。
独附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又欲取以自益。故孔子言颛臾乃先
王封国,则不可伐;在邦域之中,则不必伐;是社稷之臣,则
非季氏所当伐也。此事理之至当,不易之定体,而一言尽其曲
折如此,非圣人不能也。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
欲也 。”夫子,指季孙。冉有实与谋,以孔子非之,故归咎于
季氏。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任,平声。焉,于虔
… 36…
论语集注 ·134·
反。相,去声,下同。周任,古之良史。陈,布也。列,位也。
相,瞽者之相也。言二子不欲则当谏,谏而不听 ,则当去也。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兕,
徐履反。柙,户甲反。椟,音独。与,平声。兕,野牛也。柙,
槛也。椟,匮也。言在柙而逸,在椟而毁,典守者不得辞其过。
明二子居其位而不去,则季氏之恶,己不得不任其责也。冉有
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夫,音扶。固,谓城郭完固。费,季氏之私邑。此则冉求之饰
辞,然亦可见其实与季氏之谋矣。孔子曰 :“求!君子疾夫舍
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夫,音扶。舍,上声。欲之,谓贪其利。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
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寡,谓民少。贫,谓财乏。均,谓各
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季氏之欲取颛臾,患寡与贫耳。然
是时季氏据国,而鲁公无民,则不均矣。君弱臣强,互生嫌隙,
则不安矣。均则不患于贫而和,和则不患于寡而安,安则不相
疑忌,而无倾覆之患。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夫,音扶。内治修,然后远人服。有不服,
则修德以来之,亦不当勤兵于远。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
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子路虽不与谋,而
素不能辅之以义,亦不得为无罪,故幷责之。远人,谓颛臾。
分崩离析,谓四分公室,家臣屡叛。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干,楯也。戈,戟
也。萧墙,屏也。言不均不和,内变将作。其后哀公果欲以越
伐鲁而去季氏。谢氏曰 :“当是时,三家强,公室弱,冉求又
欲伐颛臾以附益之。夫子所以深罪之,为其瘠鲁以肥三家也。”
洪氏曰 :“二子仕于季氏,凡季氏所欲为 ,必以告于夫子。
则因夫子之言而救止者,宜亦多矣。伐颛臾之事,不见于经传,
… 37…
论语集注 ·135·
其以夫子之言而止也与?”
孔子曰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
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先王之制,诸侯
不得变礼乐,专征伐。陪臣,家臣也。逆理愈甚,则其失之愈
速。大约世数,不过如此。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言不得
专政。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上无失政,则下无私议。非
箝其口使不敢言也。此章通论天下之势。
孔子曰 :“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
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夫,音扶。鲁自文公薨,公子遂杀
子赤,立宣公,而君失其政。历成、襄、昭、定,凡五公。逮,
及也。自季武子始专国政,历悼、平、桓子,凡四世,而为家
臣阳虎所执。三桓,三家,皆桓公之后。此以前章之说推之,
而知其当然也。此章专论鲁事,疑与前章皆定公时语。苏氏曰: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宜诸侯之强也,而鲁以失政。政逮于
大夫,宜大夫之强也,而三桓以微。何也?强生于安,安生于
上下之分定。今诸侯大夫皆陵其上,则无以令其下矣。故皆不
久而失之也。”
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便,平声。辟,婢
亦反。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
便,习熟也。便辟,谓习于威仪而不直。善柔,谓工于媚悦而
不谅。便佞,谓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三者损益,正相反
也。尹氏曰 :“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而其损
益有如是者,可不谨哉?”
孔子曰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
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乐,五
… 38…
论语集注 ·136·
教反。礼乐之乐,音岳。骄乐宴乐之乐,音洛。节,谓辨其制
度声容之节。骄乐,则侈肆而不知节。佚游,则惰慢而恶闻善。
宴乐,则淫溺而狎小人。三者损益,亦相反也。尹氏曰 :“君
子之于好乐,可不谨哉?”
孔子曰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
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君子,有德位之通
称。愆,过也。瞽,无目,不能察言观色。尹氏曰 :“时然后
言,则无三者之过矣。”
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
在得。”血气,形之所待以生者,血阴而气阳也。得,贪得也。
随时知戒,以理胜之,则不为血气所使也。范氏曰 :“圣人同
于人者血气也,异于人者志气也。血气有时而衰,志气则无时
而衰也。少未定、壮而刚、老而衰者,血气也。戒于色、戒于
斗、戒于得者,志气也。君子养其志气,故不为血气所动,是
以年弥高而德弥邵也。”
孔子曰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畏者,严惮之意也。天命者,天所赋之正理也。知其可畏,则
其戒谨恐惧,自有不能已者。而付畀之重,可以不失矣。大人
圣言,皆天命所当畏。知畏天命,则不得不畏之矣。小人不知
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侮,戏玩也 。不知天
命,故不识义理,而无所忌惮如此。○尹氏曰 :“三畏者,修
己之诚当然也。小人不务修身诚己,则何畏之有?”
孔子曰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
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困,谓有所不通。
言人之气质不同,大约有此四等。杨氏曰 :“生知学知以至困
学,虽其质不同,然及其知之一也。故君子惟学之为贵。困而
… 39…
论语集注 ·137·
不学,然后为下。”
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
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难,去
声。视无所蔽,则明无不见。听无所壅,则聪无不闻。色,见
于面者。貌,举身而言。思问,则疑不蓄。思难,则忿必惩。
思义,则得不苟。程子曰 :“九思各专其一。”谢氏曰:“未
至于从容中道,无时而不自省察也。虽有不存焉者寡矣,此之
谓思诚。”
孔子曰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
闻其语矣。探,吐南反。真知善恶而诚好恶之,颜、曾、闵、
冉之徒,盖能之矣。语,盖古语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
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求其志,守其所达之道也。
达其道,行其所求之志也。盖惟伊尹、太公之流,可以当之。
当时若颜子,亦庶乎此。然隐而未见,又不幸而蚤死,故夫子
云然。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
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驷,四马也。首阳,山名。其斯之
谓与?与,平声。胡氏曰 :“程子以为第十二篇错简‘诚不以
富,亦只以异’,当在此章之首。今详文势,似当在此句之上。
言人之所称,不在于富,而在于异也 。”愚谓此说近是,而章
首当有孔子曰字,盖阙文耳。大抵此书后十篇多阙误。
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亢,音刚。亢以私
意窥圣人,疑必阴厚其子对曰 :“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
诗。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他日又独立 ,鲤趋而过
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
而学礼。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闻斯二者。”当独立
… 40…
论语集注 ·138·
之时,所闻不过如此,其无异闻可知。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
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远,去声。尹氏曰:
“孔子之教其子,无异于门人,故陈亢以为远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