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篡唐-第4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庶子的意思是……”

“其实,太子于朝堂中,尚占居上风。

且不说荥阳郑氏与太子是翁婿之好,朝中许多老臣,对太子也颇为看重。左仆射裴大人也曾说过,太子虽略输于小节,然大节不亏……臣以为,太子如今所需者,是外援。”

“外援?”

“一个强横如猛虎上级,赵王千岁般的外援!”

赵弘智似乎不满魏征抢尽风头,于是开口问道:“但不知这外援有何好处,谁又可为外援?”

“若太子于外得一强援,就足以制衡赵王。

赵王手握兵马十数万,坐镇灵武,从某种程度上,也给予了秦王足够的支持。人言秦王,必言赵王之勇猛。可言及太子时,却找不出一个能与赵王抗衡的人物,不免缺憾。

赵詹事问我,谁可为外援?

其实,太子外援早已有之,只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有些忽视。

太子若得此人支持,则既可高枕无忧……即便赵王麾下雄兵十数万,亦不足为太子所虑。

同时,若得此人,太子也将再无顾虑。

太子当知,汉高祖欲废惠帝,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张子房献策,使惠帝得商山四皓,则高枕无忧。此人比之商山四皓,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人文武双全,且与秦王颇有恩怨,太子何不请之?”

“你说的是……”

魏征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李建成又岂能想不出,他说的是谁?

魏征笑而不语,李建成的脸上,也不禁露出几分轻松笑意。

“四年了……河南王远赴岭南,四载而创一番天地。

据说如今岭南,已大不一样,若能请他相助,孤却真的放心了……只不知道父皇,是否会同意?”

“这个,就需要看太子的手段。

臣愿为太子分忧,亲赴岭南,拜访河南王千岁,试探他的口风。不过如今这时候,前往岭南还需谨慎,不可是陛下知太子心意。臣有一计,可令河南王返回,更能神不知鬼不觉,为太子取河南王之臂助。”

李建成顿时精神振奋:“计将安出,速告之。”

第三章 海门镇(一)

杨文干并非真的想要造反!

哪怕他兵临百家堡,更多的是希望兵谏,而非造反。

原因很简单,他手中并没有多少兵马。哪怕他身为庆州兵马总管,手中也不过七八千人的兵力而已。

以这么一点的兵力,而且又是面对李世民这样的对手,杨文干那里有胜算?

所以,在百家堡双方只是短暂的交锋,杨文干便大败而走,最终被李世民部将秦琼所杀。

杨文干输了!

李世民自然万分高兴……

经此一战,自己的声名再获提高,更重要的是,令李渊下定决心,废太子李建成,改立自己。

一废一立,李世民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虽然李渊和他谈过,并不准备置李建成于死地,而是打算让李建成赴蜀中就藩。这多多少少让李世民有些失望,不过这心里的负担也随之减少许多。李建成去蜀中,自己至少不必背负一个手足相残的名声。而且,等到他登基以后,有的是机会对付李建成。

武德七年七月末,凯旋而归的李世民,带着杨文干的首级,返回玉华山仁智宫。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抵达仁智宫的头一天,李渊率部绕道泾州,摆驾返回长安。

仁智宫的宫门口,悬挂着三颗血淋淋的人头。

其中,除了桥公山和尔文焕两个告密者之外,还有一张李世民非常熟悉的面孔:杜凤举。

这杜凤举,是天策府兵曹参军事杜淹的私生子。

后在杜淹的照顾下,出任彭原县尉一职……看到杜凤举的首级,李世民激灵灵打了个寒蝉,脊梁上窜起一股寒气。

杨文干造反的前因后果,他李世民心里最清楚。

原以为大局在握,不成想他七月初一领兵出征,短短时间里,竟变成了这副模样。

桥公山和尔文焕为什么会突然告密?

宇文颖奉诏前往庆阳,为什么会杳无音讯?

这里面的龌龊事,不足为外人道……若真要解释清楚,其实并不难。总而言之,桥公山是他李世民的人,尔文焕也是他李世民的人。至于杜凤举,有杜淹这层关系,自然不会归附别人。

而宇文颖从玉华山前往庆阳,必须要经由彭原县。

李渊甚至不等李世民凯旋回来,就匆匆忙忙的返回长安,这里面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含义?

李世民是聪明人!

李渊这分明是告诉他:你的那套把戏,我已经完全知道了……

“大王,车驾一天也不过六十里的路程。若我们派轻骑出击,说不定还能追得上车驾。”

一旁的天策府骠骑将军独孤修,声音低沉阴鸷说道。

李世民激灵灵打了个寒蝉,下意识的沉喝一声:“独孤,闭嘴!”

他向四周看了一眼,见周围全都是他的亲信,这才松了一口气……独孤修的意思很明白:趁着李渊现在还没有返回长安,轻骑出击,追上车驾以后……把李渊在途中干掉。

泾州总管是李艺,而李艺又是李建成的人。

这样一来,李世民可以顺理成章,把罪名栽到李建成的头上,而后以平叛之名,号召天下勤王。

李世民心里,不是没有心动。

但这心动,也只是短暂的一闪……

“父皇这是在向我示威,也是在探查我的反应。

我感肯定,父皇没有走泾州……如果我们派兵追击,李艺父子的兵马,定已守候在途中。”

李世民压低声音回答,不过脸色却随之变得缓和起来。

“父皇将这三个人杀死,所有不利于我的线索,也随之中断,摆明了是不想再追究下去。”

“可是……”

“我还是有些太心急了,看样子,恐怕要继续忍耐下去。”

李世民喃喃自语,又似乎是对独孤修做解释。

他闭上眼睛,片刻后突然道:“传令下去,大军暂驻留铜川县,我这就返回长安……”

“大王,您现在回去,只怕是太子不会善罢甘休啊。”

李世民也不禁有些犹豫了。

李渊摆出这个阵势,其实就是要他自己回去请罪。至于怎么请罪,怎么治罪,那都是另外一说,李渊现在需要的是,李世民摆出姿态来。有一点可以肯定,李渊并不想为难李世民。一来他不想做隋文帝杨坚,二来他也不希望李建成借此机会,一家独大。

可李渊不会追究李世民,并不代表着李建成会放弃追究。

这一次,李世民险些致李建成于死地,这个仇恨,可就等于把所有的伪装都撕破了!如果说以前兄弟两人虽敌对,但表面上尚和和气气的话,那么杨文干一事,已使得二人之间再无半点缓冲余地……李建成就算是脾气再好,恐怕也不会平白的忍下这一口恶气。

失策,着实有些失策了!

李世民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李建成的反击,会这样猛烈。

他可以肯定,杀死桥公山、尔文焕,乃至于杜凤举的人,绝不是李渊手笔。

太子身边,还是有能人啊……原本以为赶走了李纲,干掉了韦挺,太子身边会势力大减,却不成想……

李世民下令驻扎铜川县,在换上了一身便装之后,命秦琼和程咬金两人随行,准备返回长安。

不过,在动身之前,他密令王通在长安着手准备。

并派遣心腹,秘密前往灵州。

随后,李世民趁着夜色,离开铜川县,踏上了返回长安的归途。

……

武德七年八月,灵州大都督,赵王李玄霸称病返回长安。

鉴于灵州朔风罡烈,所以李渊下诏,敕令李玄霸卸下灵州都督的职务,在长安养病。

灵州都督一职,则有李靖接手。

只是原先已经确定下来,对突厥的冬季攻势,随即放缓,无限期的搁置起来。

李玄霸返回长安后,被封为左右监门大将军,镇国大将军,中护军,总领北衙禁军。

杨文干之乱,随之烟消云散,好像从没有发生过一样,再也无人提起。

在这场动乱之中,似乎谁也没有受到损失。

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依旧稳固,李世民一如从前,出任尚书令,总领六部事务。只是,关于太子之位的种种谣言,开始出现在坊间……许多人说,陛下言而无信,亏待了秦王。

对此,李渊没有解释,李建成恍若未闻,而李世民,则是效金人三缄其口。

就在这谣言愈演愈烈的时候,从岭南突然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河南王诛杀俚王罗窦,真腊龙骑军,向天竺,突然间发动了攻势……一时间,朝野上下的视线,尽数转向岭南。

李渊在思忖良久之后,敕令尚书右仆射长孙顺德,中书省舍人裴世矩为钦差,启程前往岭南。

当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离开长安的时候,谁也没有发现,在这钦差队伍之中,神不知鬼不觉的多出一个人来。此人的目的地同样是往岭南,只是他背负的使命,却与其他人,大不一样。

也许,包括他在内,也没有想到:他此去岭南,却将历史的车轮,一下子偏离了原有的轨迹。

这个人,姓魏名征,字玄成!

第四章 海门镇(二)

二月时,春暖花开。

粤西地区连绵不断的细雨,更增添了几分南方独有的柔美之气。

海门镇,位于交趾以东,也就是今天越南的海防市。坐落在红河三角洲之上,左有涂山,右有下龙湾,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屏障。如果把整个交州形容成一座房子的话,海门镇就是这座房子的玄关所在。自开皇年间,就开始出现渔港村落,成为一处与海外接轨的重要场所。

武德四年,李言庆正式收取交州。

第二年,他便从邕州把安南都督府迁至交趾,正式确立了他在粤西岭南地区的主导地位。

不过在当时,这种主导,只是名义上的主导。

罗窦的黑俚在粤西地区颇有势力,李言庆也不想和罗窦发生冲突,于是主动退让,撤出邕州和钦州,转而把都督府设立在交趾,也是向罗窦表明,他无意去触动黑俚人的利益。

其实,这看似是怯懦的退让,却把黑俚的发展,局限在两州之地。

特别是在房玄龄出任洪州总管之后,其势力范围以毗邻岭南,可以有效的对黑俚人形成压力。罗窦虽然占据了两州之地,却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毕竟,粤西以西的云贵,黑俚人无法控制。当地的俚僚虽与黑俚人有联系,但绝不会允许罗窦擅自捞过界……

而粤西以东的冯盎,更是一个黑俚人不敢去招惹的庞然大物。

冯家的力量原本就大过黑俚,如今归附李唐,冯盎更被封为和州总管,兼领八州刺史。乍听之下,罗窦那个‘俚王’的名头远胜于冯盎。可问题是,他这个俚王不过是两州的俚王,除了粤西的俚人,谁会承认?哪怕是在粤西,也不是所有俚人对罗窦信服。

反观冯盎虽不是俚王,但在粤东,却犹如俚王。

最重要的是,他那八州刺史的头衔,是朝廷正式敕封。从官方来说,冯盎无疑更正式一些,远不是罗窦那种全无半点实权的俚王可以相提并论。哪怕朝廷承认罗窦是俚王,也没有给他任何足够的好处。这在开始,或许还显现不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冯盎对粤西的蚕食开始加大,罗窦从最初的占尽上风,渐渐的有些抵挡不住,处于下风。

武德五年末,当岭南局势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后,所有人的目光就集中在了云贵地区的僚子部之战上面。当时,中原局势也很复杂,可是对身处于岭南的人们来说,僚子部的战争,无疑更吸引人一些。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僚子部之战,几乎是一个全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