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伐天下-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扎实的立脚点;另一方面则尽快派人回国报信,希望大宋朝廷派出更多的移民和军队来到这里支援他们。毕竟新大陆地广人稀,即使大宋朝廷不想发动战争,走和平路线也一样大大有利可图。然而,在工具与人手都缺乏的情况下,修好那些破船并非易事,最后还是年轻一辈成长起来以后造出了可用的新船,才终于能够回国报信。不过,也正是因为时间拖了这么久,这些年轻人带回来的惊喜才更加令人开心……

骆马和羊驼之类的奇珍异兽只能吸引一下眼球,而那些甚至尚未命名的农产品则令行家欣喜万分,虽然他们中的不少人在高兴的同时,也没忘记发挥一下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将这些农作物命名为“藩薯”、“夷薯”之类的贱称。好在种地农民想的没他们这么复杂,“山芋”、“土豆”、“玉米”等好听好记的名字得到了更快的推广……

有了这些新大陆传入的高产作物,中土自古以来最害怕的饥荒将得到大幅度缓解,而国内的动乱势必因此明显减少,那么可动员的国力必将更加强大。再考虑到因为上次大漠征伐遇挫而突飞猛进的卫生学,大宋百姓的平均寿命在其后的数十年中有了一个阶段性的飞跃。即使是后来发生了那种程度的动乱,大宋国民平均寿命也没有再低于五十岁过,这实在是有正史记载以来从未有过的……

但是这些并不足以提起内阁重臣们对新大陆的兴趣,可是据估计不下于十亿亩的平原可耕地以及传说中的金山银山却可以令他们完全失去理智。面对汹涌的民(官?)意,刚上台不久的赵恢又怎么能说出半个不字?于是,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大宋数以千计的海船被派遣了出去,以寻找安全快捷的航线,并绘制出精密的海图,为日后的大规模移民或者是军事行动打好基础。

而在此之前,现在还留在新大陆的郭玉被任命为大宋“东胜洲”(新大陆的名字)首任总督,全权负责新大陆的各项事宜。他甚至还被授予了招兵、开战与外交大权,不过什么时候能将任命书送到他手上就难说了,毕竟现在还没找到可靠的航线来着。事实上,当四年后这份诏书终于传到新大陆的时候,郭玉已经因积劳成疾而不能理事了。钦差大臣又见到“东胜洲”远比朝廷认为的更加广阔,根本不是一个总督就能管得下来的,便将其分成六个分区,从当地土生汉人以及国内征募的能人担任,由此揭开了大宋对外殖民狂潮的序幕……

第五百七十七章 殖民与内乱

在探索航路的过程中,大宋还有了不少意外的收获,那便是地图上标出的岛屿越来越多了,这可都是财富啊!而且,更令人惊喜的是,探险船队在遥远的南方又发现了一块新大陆,虽然比起第一块新大陆来,无论是面积、人口还是富饶程度都要稍逊一筹,但谁也不会嫌自己太富有不是?于是国内殖民的热情更加高涨,以至于江南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土地找不到人耕种的情况,有些好田都不得不改成了牧场,不过这对大宋的大陆战略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大宋虽然偶尔也与新大陆的一些原始国家交战过,但总体上还是坚持了和平路线,因为打仗本身太烧钱,要知道大宋的军人待遇可是天下第一的。不过,由于此前彼此独立发展,所以双方都吃够了全新疫病的苦头,大宋医学发达,而且还有越来越健全的卫生制度,情况还好些,新大陆的某些国家甚至直接因为天花等传染病的蔓延而几乎死绝,举例来说,新大陆各民族中文化水平最高的玛雅人亡族灭种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一系列重大的国家决策基本都是以内阁为代表的文官集团作出的,而现任的大宋皇帝赵恢则一直被晾在旁边。虽然经过赵抗、赵训等先人长期不懈的努力,现在的文官集团较之当初的腐儒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但在压制君权这一点上,与当年的大宋并无二致。赵恢身为皇帝,虽然手中握有军权,但内阁有权对那些并非必要的军事行动进行表决,一旦不能通过,内阁将不会启动战争拨款。也即是说,如果不是不得不打,内阁也不想打的话,皇帝想开战就得自己买单。

赵恢自然不会如此败家,何况现在他还是韬光养晦为妙,毕竟他现在刚刚即位不久。但是,胸怀大志的赵恢并没有等待太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乱,将原本还在利用这段闲暇思考问题的他提前推上了前台。被封为汉王的先皇长子赵性起兵造反,一时全国震动。由于这些年来文官集团重新夺回权柄,武将们早已有所不满,当初虞允文活着的时候还能镇得住局面,可赵奈不愿接班,便很难有人能够处理好文武之间的关系了。而赵性利用的就是这一点,他以提高武将地位为条件,使得各地军方大员个个消极殆战。结果才一个月的工夫,赵性那不过三万的亲军竟然都快打到京都洛阳了。由于赵性的军队纪律很好,再加上各地总督的默契配合(赵抗制定的国法有规定,军队有权拒绝参与内战,所以他们根本不必担心日后受到处罚),一路上基本没死几个人。这一次的事变,与其说是反乱,不如说是政变更加合适……

如果赵性夺位成功,他搞不好真会进一步提高武官的地位,那现在当权的文官们可就没好日子过了。就在文官们心急如焚,而又一个个束手无策的时候,赵恢终于出手了。其实早在即位之初,赵恢就根据自己对他大哥的了解,意料到了会有今天的状况,所以那时他就开始着手准备了。虽然这几年赵恢一直没有掌握实权,但他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干,当年赵抗制定的律法里虽然大大限制了皇帝的权力,但也给予了他们远胜历朝历代君王的自由。赵恢正是好好利用了这一点,他的亲民路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再加上直属于皇帝的宣传部的配合,虽然赵恢仍是个空壳皇帝,但民心已经越来越倒向他了。那些四体不勤的文官们对此虽有察觉,但出于对体力劳动者习惯的蔑视,他们反而认为赵恢自甘下贱,不足为虑,殊不知他们已经犯下大错……

赵恢将自己民间的支持者们组织起来,以手无寸铁地游行示威的方式阻截赵性的大军,这在当时被不少人以为是他脑子进水了。但事情的结果却令他们大跌眼镜,赵性居然真的停止了进军,派人与朝廷接头要求谈判。赵性也是很聪明的,他自然看出了三弟阴险的用心,如果他不派兵驱赶,那么军心势必动摇,赵恢可不像那些文官们被武将孤立,他当年平定吐蕃立过大功,在军中还是有些威望的,何况他还有直属的三万内卫部队到现在都没动用过呢,如果自己这边内部再出问题的话,肯定不是他的对手;可如果他派兵驱赶的话,难免不出现个把伤亡,到时候这次内乱的性质就会发生质变,毕竟那些示威者虽然很烦人,总归还是平民百姓,是动不得的,他要敢动,就真的犯了叛国罪,那时全大宋的军队都有义务扑杀他这个叛逆,他就这么点家底,怎么顶得住百万大军的四面夹击啊?

而且赵恢可不仅仅只是这一招而已,精擅于分化瓦解的他以出色的谋略成功收买了赵性手下的几员大将,令双方的力量对比完全逆转过来。再加上赵性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出师时间一长,钱粮就跟不上了,这时候赵恢只需耐心等待,赵性的叛军就会不战自溃。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现在我是战不能胜,不战必亡,完全没有办法,老三他果然比我要强得多……”赵性无奈之下听从了谋士的劝谏,主动与赵恢联系,乞求他的宽赦。结果赵恢显得出乎意料地仁慈,他几乎完全赦免了赵性的罪行,而对跟随赵性起兵的那些武将,他的处理则要严厉得多,至少也是罢官,主要的几个更是斩首抄家。赵性不由心中发苦,自己这个三弟实在太厉害了,他这样一来既博得了仁慈的美名,又巧妙地离间了自己与军方的关系,以后他就是再想造反,也找不到帮手了……

但赵恢后来却召见赵性,并任命他为锡兰自治省总督,这令赵性在心存感激的同时,也十分疑惑。赵性不管怎么说,也总归造过反,怎么赵恢还能将如此重任交给他?要说他们二人兄弟情深,赵性自己都不信,好在赵恢并没有打算隐瞒。

“其实朕应该谢谢你,要不是你这么折腾一下,朕没五到十年时间根本不可能有如今的权威。”赵恢淡然一笑,说道,“你自小就比朕聪明,但是你的目光不够长远,所以朕从来就没有将你视为劲敌。你啊,十万之将有余,天下之主不足,还是老老实实为朕卖命吧!”

第五百七十八章 金蒙联姻

虽然赵恢的话显得过于骄傲,但他的诚意却是毋庸置疑的,赵恢许诺,只要赵恢有本事向外扩张,拿下的地盘他都可以分封给他,并且选取其中三分之一的土地归其世袭,赵性的子孙日后将比一般的藩王享受更高的待遇,比如不必亲自到洛阳朝贡之类。赵性虽然此前不服三弟登基而起兵反乱,但他并不是一个完全不知好歹的蠢货,这下也相当感动。赵恢以其高明的政治手腕和逐渐显现出来的特殊人格魅力,不但成功地化解了这一次来势汹汹的动乱,而且重新整合了大宋帝国各方面的力量,使帝国的国力更胜从前。然而,这一切相对于赵恢功过参半的传奇一生来说,还只是个开始……

几年之后,成吉思汗完全控制了整个大漠,便集结三十万骑兵,开始了他的南下大计。由于大宋国力强盛,成吉思汗并没有选择一路向南,然后直取燕云的路线,而是“柿子拣软的捏”又去拿倒霉的金人开刀去了。由于蒙古人的军力今非昔比,金人即使大量征发精壮从军,一时也难以抵挡,不得不执臣子的礼节向大宋求援。但赵恢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力排众议出兵相救,不过他并没有向辽东派出援军,而是命令辛弃疾率领五万轻骑直取蒙古人的老家,逼其撤军回援。

成吉思汗等蒙古人虽然没有听过“围魏救赵”的故事,但也知道其中利害,大家都认为现在不得不撤军回救。但成吉思汗的想法却与众不同,他认为如果现在草草撤军回援,跋涉千里之后很可能会被宋军以逸待劳打伏击,那时一切就都完了。何况此前蒙古帝国为了整顿内部,耗费了大量钱粮,如果这次伐金之举不能成功的话,蒙古将无法再养活这支数十万人的大军。再说,就算老家的妇女牲畜都丢了,他们也能从被征服的金国土地上获得十倍的补充,至于孩子,就算死掉也可以再生。

看着部下们普遍悲伤不忍的表情,成吉思汗一脸凝重,大叫道,“如果我军现在就回去,那么必败无疑;只有在这里打败了金军,我们蒙古人才能从此发展壮大,你们明白吗?”

看到部下仍有迟疑,成吉思汗干脆将麾下所有的军队都召集了起来,放声高呼道,“苍狼的子孙们,我们连战连胜来到这座富庶的上京城下,一路上已经牺牲了不少兄弟。难道你们还想要回到贫穷的故乡去吗?长生天在上,大蒙古的勇士们,决一死战吧!让普天之下的土地,都成为我们蒙古人的牧场!”。说着,成吉思汗拿起酒碗一饮而尽,只听见“咣”地一声,酒碗已被砸得粉碎,表示出了成吉思汗不胜不归的坚定决心……

在守城金兵的眼中,攻城的蒙古人已经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