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可都是问题。马氏自己也是生过孩子的,东山他以前的媳妇儿也生过孩子,都是她接生的,这一块她应该能应付。就怕年纪大了,做事没记性,别到时候坏了事,苦了她的小孙子
刘东山一人坐在房中,实在是闷,便打开床头柜,一方上好的石砚便出现在他的手中。
砚中行家,若是看到这块砚台,定得大呼一声,“天哪,这是端砚!”端砚,素来便是砚中之精品,乃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名贵已极,即使中等之家,想得一块上好的端砚,都是力有未逮。而刘东山,这位连几十两银子都拿不出来的年轻人,如何能得到这名贵之极的端砚?
刘东山拿起那块砚石,细细端详着,在砚石的上面,有一些还没有成形的图形和雕刻。然而,从那砚石的一角,那匀致细腻的雕工、一丝不苟的细刻与细刻,无不显示着雕刻者匠心独运和高明的雕刻技巧。
刘东山双手磨搓着这块砚石,眼里有着兴奋和欣喜,那是一种伯乐看到千里马、俞伯牙得遇钟子期的欣喜。也只有他在看着这块砚石的时候,不安了几天的心情才得到了片刻的平静——
这是端砚,是砚雕者可遇不可求的最好的材质。现在的刘东山,就是一位砚雕者,虽然他自己从来不这样认为,但他的技艺已经比许多的砚雕师还要出色!
接触到了砚雕以后,刘东山才明白,什么才是他毕生的兴趣与追求。他喜欢砚雕,喜欢看着一块天然朴实的砚石经过他的手,变得生动有趣,传达出砚雕者特有的精神世界和灵魂——
据刘东山所知,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是以,端砚自古便受到无数文人雅士的追捧和喜爱。
在大杨村的山区,也盛产一种砚台,乃江洲血砚。江州血砚也十分的名贵,只是比起闻名已久的端砚,始终少了些名气和底蕴。
生活在大杨村的人,不可能对这大杨村的招牌和骄傲没有了解。在村里,就有不少人在砚山做过工。采石这等高深的学问和技艺,许多人都不清楚,但是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砚山附近的人再清楚不过。
刘东山去过那里,也做过一些采石的活儿。那个时候,看着巴掌大的一块砚石能换来几百两的银子,他们都十分的震惊。都说这砚石是个好玩意儿,要是能有这方面的手艺谁就发财了。
刘东山倒没想过要发大财,只是觉得这种石头真不错。他决计没有想到,以后会因这些石头,成全他一世的美名——
394 苦磨技艺~
394苦磨技艺~
——***——
多谢芊然6862妹纸的香囊,还有金银皆多多妹纸的粉红票,谢谢你们了!
——***——
砚雕者得到一块上好的砚石,就像是演员得到一个好的剧本,这样优秀的技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更可能雕出最为精美的作品。
这就决定了,采石将是其中极其关键的一环。
采石是制作端砚极其重要的一环,刘东山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学习砚雕的入门功底和学问,现如今对砚雕的每一个流程可以说是十分的耳熟能详了。
要使一块天然朴实的砚石,成为一件精美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品,就需要创作设计和雕刻的过程。这个过程处理得当是锦上添花,处理不当就会画蛇添足,故雕刻艺人要对砚璞因材施艺,因石构图,还要根据砚璞的石质,去粗存精,认真构思,并考虑题材、立意、构图、形制以及雕刻技法如刀法、刀路。
一个成功的砚雕师,绝对不能仅仅着眼于砚雕之上,从采石、维料、构思设计、雕刻、配盒、打磨、渗蜡、检验、包装都要有所了解。
就拿采石来说,为何说这采石乃重中之重,那是因为凡是砚石,皆有坑洞之别,优劣之分。名坑质优之砚石,加上制砚高手制作,可以出产精品和珍品。两者缺一,终将不美。端砚名贵与否,最基本的条件在于砚石。故采石这道工序极为重要,不可本末倒置。
端溪名坑,自古以来都以手工开采,劳动强度大,采石技术高,故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之说。
刘东山去过砚山。他清楚地知道,一块名贵砚石的开采,需要耗费多少的人工和心血,这其中又需要多大的智慧!
在开采砚石中,如看不清石壁。看不准石脉,就会浪费好砚材。特别是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有时可能整壁石都不成材(石工谓之断脉,即断层),就得将它一块块地凿下来,再根据石脉的走向寻找石源。
能够从事这种活计的。都是能工巧手、经验丰富的老石工。然而,令人颇为遗憾的是——在这个时代,像这样的采石工却是十分不受重视的。他们拥有最高明的技艺。却拿着微薄的工钱,干着繁重的活计。
在这里,只有砚雕师才会大放异彩。尤其在这个大兴石砚的国度,砚雕师备受器重。尤其是最高明的砚雕大师,更是千金难求。
无数的文人雅客散尽千金,捧到这些砚雕大师的面前,以希望能一瞻大师的风采。一块天然砚石,买上百两千两已是珍贵稀有,然而砚石之上一旦经过砚雕师的设计和雕刻,便有可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价值又何止千金万金?
无数的大富之家,以收藏珍美砚石为基准,不爱舞文弄墨的,也可以借此来附庸风雅,显示主人高标准的品味。
在卞国,一年一度还有赏砚大会,这个大会起先是由文人墨客自发组织的,参与者多是一些喜爱砚石并且对砚石有着研究的学子雅士。到后来,这个组织渐渐地演变成一种官方组织,朝廷每次都会派官员主持,选出最享声誉的砚雕大师和最有水准的砚雕作品。
而这副作品,会直接上贡给皇帝,由皇帝陛下享用。单是这一点,就足够无数的砚雕师苦练技艺,期望有一天能凭自己的技艺扬名立万、光耀门楣了。
几年前,卞国各地兴起了无数的砚雕名家,还专门开设了砚石私塾和学馆,教授砚雕技艺。现今,在卞国最有名的便是“南宫北陈”和五大砚雕家族。
南方,以宫家为首,其砚雕作品多表现为细腻精致、古朴含蓄。以浅刀雕刻,线刻、细刻为主。
北方以陈家为首,与宫家不同,砚雕作品大多豪迈刚健,以深刀雕刻为主,适当穿插浅刀雕刻和细刻。
在南宫北陈之外,还有五大砚雕名家,这五家也各有所长,在砚雕一行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然,还有一些散落在民间的砚雕大师,像是一出二山三清四水五瘦。这其中,还包括最著名的那位魂手肖将。他在砚雕上的成就,不是这几个大的砚雕世家可以企及的。虽然他雕刻的作品没有他们多,但是每一件都是流芳百世、遭无数人哄抢的名作。肖将被称为砚雕业的泰山北斗,可见其地位了。
不少砚雕师,都渴望能拜肖将为师,学得他那一手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技艺。只是这肖将神龙见首不见尾,常人难觅其踪,再加上他性格古怪,别说拜他为师了,求他指点一下都是难如登天。
当然,这些人也决计想不到,名闻天下的魂手肖将,居然收了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子为徒,还将一腔技艺倾囊相授。
刘东山,便是魂手肖将唯一的入室关门弟子。
说起这对师徒,那也不是一两句话便能说清的。自从刘东山那次跌下悬崖未死,在山中再次得见肖将,就开始了他的拜师经历。
他们的关系是个秘密,无人知晓,即使是刘东山的妻子李半夏,也毫无所知。
因为这件事,刘东山对李半夏始终有着愧疚,在他看来,夫妻应该坦诚相对,不该有所隐瞒,尤其是这等大事。或许有一日,半夏得知这件事后可能会怪他,但是他别无选择。
师父说过,现在还不到时候,贸然说出这件事,他便会死。
为了不给师父带来危险,刘东山从不敢在人前说出这件事,也不敢将自己雕刻砚石的事情说出去。
然而令刘东山不解的是,在六日前,他去拜见师父,并将自己历时一月终于雕成的【枫林唱晚图】交给师父看的时候,师父看罢,说出了一件让刘东山既高兴又不解的话——
他说:“徒儿,你可以出山了——”
韬光养晦,隐居尘世,苦磨技艺,终得那:一日出而乾坤定!
卞国砚雕这一池死水,也是时候注入一抹新鲜血液了——
…………
395 小子,想不想拜我为师?
395小子,想不想拜我为师?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肖将无疑是一位名师。
刘东山虽然是半路出家,但一双手也是巧得很,人家底子好,又有悟性,这学起雕刻来上手也很快。
有一些人,或许并没有多少的学问,但学起东西来比那些知识渊博的还要快。最常见的便是这种手艺活,有时候你甚至都忍不住怀疑,他是不是天生干这一行的。
肖将认人极准,他打从第一眼看到刘东山,又见识到他的那双巧手后,他就知道这个年轻人能继承他的衣钵,将他的手艺传承下去。
至于他是怎么看出刘东山有造化的,就不是我们这些平凡人所能知道的了。一个人的手巧不巧,适不适合雕刻,性情和态度又是否适合做这一行,内行人瞥一眼就能看个七八成。
其实,早在李半夏去边城之前,刘东山就碰到肖将了。
那一次,他正在因为断腿的事满腹烦闷,但又不想让家里人看出他的烦躁和苦闷,便一个人拄着拐杖去了后山。
这条路他平时走过许多次,即使闭着眼睛他都能走到,然而这一次,他拄着那根拐杖,走了许久,都没有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那个时候,他真的觉得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废人,尤其在看到全家人因为这件事为他操碎了心,还小心翼翼地顾着他的心情,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
自从他的腿受伤后,他谨记半夏所嘱咐的。不要一个人到处走,即使出去散心,也要让她陪着。
半夏去药庐了,还有许多的病人等着她去治,她不能每日都呆在家里陪着他,他也不许她这样。
那时他和西山还并没有分家,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望着西山天蒙蒙亮就出去,到月亮升空才回来,刘东山心里就流淌着难以言说的内疚和自责。他一个人出事,可是拖累全家每一个人了。
那天,弟妹与娘因他的事发生了不小的争执。刘东山劝说不过,便一个人出去了。在屋外站了半天,耳听着屋里传来的阵阵争执声,刘东山只想着要逃脱这种压抑的境况,一个人拄着拐杖慢慢地去了后山。
一个小小的陡坡,他也不知道耗了多久的工夫、出了多少的汗。等他气喘吁吁、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倒在后山空地上时,已经是半个时辰过后了。
他倒在空地上,扔掉了手中拄着的拐杖。他不想看到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只会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他这辈子休想再站起来。
也只有这个时候,刘东山才会彻底地放下心防。尽情地发泄着心里的沉闷和痛苦。这对他,对刘家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打击,他觉得他这辈子算是完了,什么奔头都没有了。
他想到了以前,那个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很吃紧,他和西山刚过十岁就被“赶到”了田里面,在烈日下劳作。火烫到能将人晒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