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8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下帘子,这小伙子叹道:“百姓感念父亲恩德,所谓公道自在人心,想来就是这样了。”

徐卫的身体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晃动着,笑道:“你懂什么?百姓此时送别情意,自然发自内心。但过了今日,人家日子照样过,兴许过完了年,也就忘了我这个人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离了谁,日子都得过。”

徐虎听了,也不说话,闷着想了半天,才道:“爹,我听人议论说,是刘光世抢了父亲大人的位置。”

“我不让,他也抢不去,没这回事。”徐卫闭着眼睛道。

“那父亲为何要辞职?”徐虎不解地问道。

徐卫仍旧没有睁眼,笑道:“儿子,有时候,形势所迫,硬拼或许拼得过,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事实在不划算。既然硬闯有可能会撞得头破血流,那不如退一步,以退为进。”

“这进一步多难啊,凭什么要退?”徐虎却有自己的道理。

徐卫睁开眼睛,看着幼子,笑道:“这话倒有些名堂,这作人作事,得讲究策略。尤其是这官场上的事,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是非分明,这里头就是一潭浑水,想要摸鱼,那就得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再下手,机会不是随时都有的。一旦下错了手,你不但摸不着鱼,还有可能跌进水里,这潭水,可深着呢。”

徐虎毕竟年纪还小,阅历也有限,对这话似懂非懂,遂不作声。徐卫见状,拍拍他手:“别急,你还小,将来肯定是要作官的,你也没别的选择。等你作了官,你就明白为父这番话的道理。”

徐虎应了一声,叹道:“若说起作官,儿子还是情愿跟父亲一样,上阵杀敌来得痛快。父亲总叫我读书,但大丈夫应该像卫霍那样,提大军纵横四方,追亡逐北,建立不世之功业,又岂能穷一生于笔砚之间,作个寻章摘句的腐儒?”

在这时代,儿子在老子面前说这样的话,还算少见的。徐卫却敢不恼,道:“你是因为生成了我的儿子,所以有这种想法。且不说读书对你将来的仕途有多少帮助,单就一点,读书可以明理,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性情,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思维,简单点说,读书能让你更聪明,更智慧。披坚执锐,提大军纵横天下,当然痛快,但有勇无谋,终究是一介莽夫。记住老子的话,你会少走许多弯路。”

徐卫看他神情,并非真的信服了,抚着儿子的头笑道:“算了,我现在说给你听,你未必听得进去。有些事,不撞南墙,是不会回头的,对吧,小子?”

第八百四十九章

徐卫真的走了,走得非常干脆麻利,丝毫不拖泥带水。交割公务、变卖地产、举家迁居,没有拖延不前,没有讨价还价,没有旁枝末节,如果说他是以辞职要挟朝廷或者有其他什么图谋,能这样么?

所以,当杭州清楚这一切后,皇帝大臣都放了心。自然的,还有一些不解。但这种不解几乎可以忽略掉,太祖皇帝陈桥受禅后,就不动干戈,以一种非常平和的方式,解除了开国功臣们的兵权。当时,那些追随他打天下的老弟兄,也不曾见有谁反抗或者说抵触?在一个“文治”的国家里,武臣就应该是这样。

甚至连秦桧也终于相信了,徐卫不但辞职,而且非常自觉地选择迁居四川,离开陕西,他的根据地,一切都好似在为朝廷考虑一般。秦桧当然不相信徐卫有这种高风亮节,他将徐卫这一系列的举动解读“识时务”。天下太平,就该刀枪入回,马放南山,这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不可能逆潮流而动,包括徐卫。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徐卫也算是个俊杰吧。

但是,秦桧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徐卫这个潜在的威胁从此消除了。他虽然去职,放下了权力,但其在川陕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仍在。对待徐卫,还要听其言,观其行,一直盯着他,不能放松警惕。

有鉴于此,他提醒权代宣抚使职权的刘光世,要随时注意徐卫的一言一行,但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报告朝廷。

秦桧虽然不打算就此“放过”徐卫,但就个人角度而言,徐卫对他没什么威胁,反而是出知泉州的徐良,才是秦会之的心腹之患。徐良虽然出朝,他的党羽也散了,但是和他的堂弟一样,余威仍在。

而且徐良显然不如他的堂弟低调,虽然人离开了中枢,离开了权力核心,但“心”还在朝廷。正如范仲淹所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徐良离开杭州之后,半道上都还在向皇帝上书,阐述方略。他坚持认为,大宋应该趁现在将士还未懈怠之时,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拖延。更不可对金国抱有幻想,女真人的反复无常,国朝早就领教过了,必须得长长记性。

同时,他又论述了宋、金、辽三足鼎立的情况下,大宋应该何去何从。其看法,深受徐卫影响,那就是坐等实力的此消彼长。此外,徐良很不明智地在上奏中多次规劝皇帝,不要任用宦官,不要放纵后宫。

他的这些上奏,皇帝或许没有当回事。但刘皇后、沈择、秦桧之流却深恨之。你都已经混成这模样了,都去作个知州了,怎么还这副德性?是嫌不够惨么?正因如此,这伙人打定主意,徐卫已经下野,且不管他,集中精力处理好徐良的事。

在中宫的授意下,前朝闻风而动,秦桧一手改组的台谏,立马火力全开,炮轰徐良。先还是就事论事,斥责徐良包藏祸心,中伤后宫,倚仗往日的功绩,不把朝廷,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后来就扯远了,几乎把徐良的老底都翻过来。

你说,一个在台面上执政多年的人,一个搞政治的人,怎么可能白璧无瑕?要是较真,谁敢说他完全干净?于是,言官们抓住一些小问题,大肆攻击,非要把徐良塑造成一个结党营私,败坏朝纲的奸侫。

最后,秦桧出面,奏请皇帝要处置徐良。赵谨虽然是个没谱的人,也不太有主见,但还算是一个念旧的人,总想着徐良当年拥立他继大位,多年来又苦心经营,正是在他执政期间,大宋才得以扭转局势,功劳还是主要的。

因此,心里是不同意秦桧等人对徐良的定义的。但朝中言之凿凿,众口一辞,你不能没点表示吧?于是,下诏斥责了徐良。秦桧把上拿这根鸡毛当令箭,徐良所在的泉州,属于福建路治下。他查到,现任福建路的宪司漕司等负有监察现任部门的长官,都是徐良在台时任命的。遂立即动用中书的人事权力,撤换了福建转运使,委派他的亲信。并告诫对方,此去福建,本职工作还是次要,主要任务,则是监视徐良,不管有事无事,每月汇报一次。

想徐良深受其父影响,以中兴大宋为己任,即使不在相位上,仍关心国事。没想到,皇帝居然下诏斥责,感情上很难接受。在泉州任上,根本不理公事,一切都委给通判和参军。终日在家中读书作文,仍不忘给朝廷上书。不久,徐卫辞职的消息传到泉州。徐良去职之时,便已经猜到朝中异己势力不可能仅仅只针对他一人。一旦自己下台,下一个目标就是徐卫。

到泉州这些日子,他一方面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悲愤,另一方面,更放心不下堂弟徐子昂。诚如他对徐四所说,倘若老九被逼急了,放不下权位,作出出格的事情来,那么徐家就真的万劫不复了。现在,徐卫既以辞职,那显然是把他的话听进去了。至少在这一点上,他算是放了心,剩下的,不过就是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已。

徐良徐卫两兄弟都下野,但还是有较大的区别。徐良虽然是主动辞职,但当时情况已经逼得他退无可退。而徐卫,则是“闻风而动”,不等朝廷开口,主动闪人。秦桧曾经说过,对川陕要徐徐图之,先是收权,然后掣肘,再后是分治,最难的就是收徐卫兵权,这恐怕不是三年五载能办成的事。所以,如果徐卫不自己下台,那他十年以内都还可能握着西军兵权。

其次,徐卫下野,是以退为进,有自己的考虑。说白了,总有一天,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但徐良不同,自决定辞职之日起,他就认为,此生恐怕是无望再回中枢了。也正是为这个想法,所以,他才没有顾忌,想说什么说什么。反正,我也没有权力了,没有地位了,该夺的你们都夺去了,还能把我怎么样?

第八百五十章

由于对徐卫辞职有所怀疑和保留,朝廷并没有迫不及待地宣布新“川陕宣抚使”的人选。刘光世作为现在川陕宣抚司唯一的长官,顺理成章地代理“宣抚使”职权。他虽然在西军中任职多年,但老说话,川陕宣抚司的事务又岂是区区一个经略安抚司可比的?不过,这世上最容易作的,就是作官,具体的事务你不一定要清楚和熟悉,让下面的人去干就成了。所谓作官的最高境界,就是凡事不必亲力亲为,掌握大局就行。

这一点,刘光世作得比较好,再加上他也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所以这段时间,本司的大小事务,几乎都委给参谋、参议、总领、机宜们负责。有事,幕僚们便来寻他签字、画押、盖印。

这日,刘光世仍和往常一样坐在徐卫原来那间签房里,手里捧着宣抚司大印把玩。马扩来到门口时见此情景,微微皱了皱眉,随即道:“刘宣判。”

“哦,马参谋,请进请进。”刘光世显得很客气。

马扩手里拿着一道公文,上来就摊在刘光世面前,解释道:“这是给鄜延帅司的命令,卑职已经拟好了,请宣判过目,若无问题,即刻签发。”

刘光世伸手拿起,一边问道:“是何事啊?”

“朝廷早就明令本司,将当日接收的金国宁边州,金肃军两地,以及投降的七千余金军将士全部归还。这事徐宣抚在任时就已经派人去跟金国有关方面接洽过了。只是金人一直拖着,最近才决定。现在,只要把这命令发给鄜延帅司,让他们交割便了事。”马扩回答道。

刘光世听了,并不言语,仔细看了一遍命令,并无任何不妥之处。只是,如果就这么签了,显得他这个川陕长官不太得劲,遂又看一遍,指示道:“这事千万得谨慎仔细一些,金国跟我朝定了和约,我们不当介入金辽战事。接受人家土地城池和部队装备,本就不对,如今还回去,不可以出了差子。要嘱咐鄜延经略司,不要大意了。”

马扩点点头:“这是自然,宣判的指示,一定让人传达给徐经略。”

“这便好。”刘光世说一声,便拿了旁边大印,双手捧定,用力地盖了上去。盖完,仔细把印放入匣子,又拿起公文上上下下地看,这才交还马扩。

马子充拿了命令出来,唤过本司一名干办公事,乃是当年徐卫起兵时,从大名府徐家庄带出来的老人,姓曹的,吩咐道:“你亲自走一趟,将命令传达给徐五经略。你只转告他,按原定计划行事就是。”

命令很快送到延安府,徐卫去职之前,就已经把这件事情仔细告诉了堂兄徐洪。因此,徐五一接到命令,马上就派人准备向金国交割。

在这件事情上,金国其实并不积极。当初徐卫派人去大同府见仆散忠义,声明要交还土地城池以及降兵降将时,仆散忠义还怀疑有诈。为什么?只因东胜州、河清军、金肃军、宁边州这四个地方,正好处在黄河拐角处。

黄河流域,呈“几”字形,而这四地,就处在“几”字的右上角之内,注意是之内,而不是外头。现在,这“几”字右上角里头,原来由金国控制的河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