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4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赴广东任职,升任枢密使,主掌西府。御史中丞秦桧,也被擢升为参知政事,成为副相。

时有“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未授,朝中大臣普遍都认为,这相位八成是留给徐绍的。只不过因为他在陕西大败归来不久,现在暂时不宜相授,等段时间,风波过去,他早晚是要拜相的。

除这些首脑人物以外,其他参与政变的大臣,如刘延庆等,各有升赏。至于耿南仲,因他声名狼藉,惹了众怒,被罕见地降六官,吉阳军安置。王宗濋因有皇亲之尊,仅被免去殿帅差遣。依附耿南仲的黄潜善,待遇要好一些,副相是保不住了,外放端州作知州。

其他旧臣,几乎没怎么变动。一是因为赵谌心慈,二是因为朱胜非等人发动政变,非为清洗报复,因此并不像耿南仲那般痛下狠手。也正因为如此,局势才得以迅速稳定。

五月,赵谌下诏,让挂“中太一宫使”闲职的徐绍暂管“御营司”。同时,按照宋金隆兴和议的约定,遣使团往金国通报消息。

当政变的尘埃落定,人心思稳,朝野有感于隆兴和议所带来的羞辱,都希望新上台执政的朱胜非能有所作为。而朱相也知道人心所思,在上台后不久,就连上三道奏疏。认为现在宋金虽然议和,但女真人拥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大宋处在这种环境之下,尤其应该“兴兵甲以自备”。而要“兴兵”,不外乎几个条件,钱粮,将帅,壮士。

钱粮,朝廷还承担得起,将帅也还捡得出来那么几个,所缺者,唯壮士而已。御营司的部队,在这次抗金作战中,受的损失不算很大。折家现在在江西练兵,扬州守臣赵点,在和约缔结后,也引部南渡。何蓟统率的常捷军,正拱卫行在,张家兄弟的西京兵,担负着中枢警戒。但这几支兵马加起来,也不过四万人。就算把张所带过来的东京留守司部队,主要是韩世忠岳飞二将的兵力都加上,也才五万出头。

这五万兵马,要保护整个南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有鉴于此,朱胜非认为,应该以管干御营司的徐绍为首,节制诸军,大力充实行伍,选智勇兼备之将,授以兵柄,务求打造一支能保南方平安的王师。长江以北沦入金人之手,南渡之民极多,都是拖家带口,居无定所,食不裹腹的流民,应该从这些人当中招募士兵,如此一来,非但军队得到补充,百姓也因为“一人从征,而全家得活”。

赵谌年方十六,于朝政素无经验,于是趁每月四次例行看望太上皇的机会,求教于其父赵桓。赵桓刚刚丢了皇权,实在不习惯当个清闲的太上皇,因此对儿子的求教表现出审慎的积极。他告诉赵谌,宋金实力悬殊,恢复暂时无望,但要保住江南半壁,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是必不可少的。并让他依据惯例,开详议司讨论。

赵谌又去问亲手给他披上黄袍的祖父,赵佶也是这个意思。心里有底的新帝,便亲自主持详议司,结果,朱胜非、秦桧、许翰、徐绍等大臣,无异议通过。

朱胜非“兴兵”的主张里,除了保全江南外,另一个重点就是守蜀。他认为,若四川不保,则江南亦危。要守住蜀地,先就要从陕西下手,要“御敌于蜀门之外”。陕西虽然丢了最为富庶的东部,并遭受大败,但尚余泾原、环庆、秦凤、熙河四路,十几万西军。若善加经营,仍然是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仍然可以作为大宋西北部的长城。

要经营陕西,首先就要川陕合治。因为现在陕西丢了关中平原,物资补给,大多依靠四川。而西军已经退至大散关一线,把守着入蜀的门户,如果川陕整合,对抗金来说,是有利的。

这个意见,朝中大臣多持赞同态度。太上皇和太皇太上皇也认为确有必要,赵谌遂以诏书的形式,罢四川宣抚司和陕西宣抚处置司,正式批准成立川陕宣抚司。注意,只是“宣抚司”,而非“宣抚处置司”,少了“处置”两个字,也就是意味着没有“便宜行事”的权力。这也与宋金议和,转攻为守的政治气候分不开。

川陕宣抚使的人选,没有多大的异议,普遍认为四川宣抚使徐处仁主政四川数载,政绩显著,没必要更换,川陕宣抚使就是他了。原陕西宣抚处置司判官王庶,在陕多年,功劳苦劳都有,为了抚慰这位勤勤恳恳的老臣,川陕宣抚副使的位置不为过。

徐绍此时动用自己在朝中的影响,为儿子徐良,成功争取到川陕宣抚判官的差遣,徐六一跃进入川陕宣抚司最高决策层。

但他为儿子谋了福祉,就不得不放弃另一次机会,那就是替某位侄子,谋求陕西最高军事长官的差遣。

在详议司讨论川陕问题的时候,就检讨了陕西兵败一事。徐绍自陈,之所有鄜州惨败,主要责任在他,是他乐观估计了敌我态势,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反攻,投机心理致成了大错。

要知道,徐绍在朝中,是以文武兼备而闻名的。他在陕西都吃了败仗,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打仗,真的要倚重武臣!术业有专攻,运筹帷幄,谋篇布局,行军摆阵,临敌指挥,那就应该是武臣的事。

所谓“祖宗不足法”,现在这种大环境下,对武臣就不要再弹压了。让他们肩负起应负的责任,授予他们足够的权力,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意见在现今的杭州行在里,不是个别现象。从联金攻辽开始,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丢失半壁江山,很多人都在思考原因到底是什么。不得不承认,文臣领兵,以致将无专征,虽然说并非大宋一败再败的根本原因,但有相当关系。和平时期,我们可以这样搞,但现在国难当头,已经到了事关生死存亡的境地,该放开手脚了。

议到最后,众臣取得共识,在陕西,要设一员帅守,专一主持军事,虽然受川陕宣抚司节制,但在部队训练,更戍,军官的提拔任用上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这个主张,与当初赵桓在位时倡导的,以宣抚使主政,制置使主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这员帅守定个什么级别,徐绍力主,为了突显朝廷重视武臣的态度,这个帅守应该在“宣抚副使”这一级,不如此,不足以彰显其地位。

但他这个意见,受到了朱胜非的反对。朱认为,宣抚,从来都是以政枢二府大臣之尊出任,以武臣为宣抚使,拔得过快了,属于矫枉过正,还是称“制置使”为宜。按朝廷的规定,制置使的职责,就是“掌筹划沿边军旅之事”。

名称定下,职权定下,那人选呢?谁来当这个制置使?毫无疑问,要筹划边关的军事,非熟悉边情的陕西将帅不可。现在陕西有四帅,徐原、姚平仲、刘光世、徐卫,其中刘光世是暂代。

这陕西四帅里,资格最老,莫过徐原;声名显赫,莫过紫金虎和小太尉。但徐原拥兵自重,难以掌握,徐卫和姚平仲又都是败军之将,还在处分当中。而刘光世在陕西,并无拿来得出手的功劳可言。似乎,这四帅,都有不足担此重任的理由。

徐绍其实倾向于让他最小的侄儿统率西军,但他此前已经替儿子争取了川陕宣抚判官,实在不便再内举不避亲。枢密副使刘延庆,心知自己那儿子估计还差点意思,遂转向支持姚平仲。因平仲之父姚古,与他同病相怜,坐废多年,又一起被启用,供职御营司。

姚古也希望儿子能上来,但不便明目张胆地支持,于是故意进言说,要当陕西制置使,非得精军旅之事,久经战阵,熟悉军情,且通达诸羌的人不可。

他前面几个条件还好办,但最后一条“通达诸羌”却难倒了人。众所周知,河湟地区,汉羌混杂,姚平仲如今是熙河一路掌兵之人,他在那地长大,还能不通达番情?这一点上,徐卫明显处于劣势。

但刚刚被召回朝的何灌,却极力支持他的侄婿徐卫,并罗列了一长串的理由。首先,徐卫而立之年,属于正经的少壮,年轻力强。其次,他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士兵乐于效死。再者,徐卫的能力摆在那里,不能因为鄜州一败,就抹杀他此前显赫的战功。最后,用徐卫有一个好处,他能最大限度地团结西军。陕西其他三个大帅里,徐原是他堂兄,姚平仲早年长期与徐卫共事,虽说当时都年少轻狂,互相看不顺眼,但从这次西军反攻中,姚平仲甘于接受徐卫指挥一事不难看出,两个少壮派代表已经冰释前嫌。除此之外,宣抚处置司直属部队中,徐胜徐洪,都是他兄长。

还有一点,何灌没有明说。现在徐家是陕西头号将门,这个制置使,必须姓徐。

刘延庆就此事表示质疑,徐原拥兵自重,你用他堂弟去节制他,能服么?照你的理由,那不如直接用徐原作制置使算了。

第五百零二章 陕西制置

嘉定元年,南方风波不断,但西部却在埋头苦干。首先是四川,五月麦收之后,四川宣抚使徐处仁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他支援陕西的路线,大批物资通过水路北运,缓解了西军的燃眉之急。随后,又勒紧裤腰带,把从牙缝里抠出来的三百万贯钱紧急调往陕西宣抚处置司。

主政陕西的王庶,虽然没有他两位前任那样的魄力,但主持内政却是一把好手。在鄜州惨败,宋金和议等事件的影响之下,他用最短的时间稳定了陕西的局势。西军占领区域内,上到府州,下到县镇,没有缺员的现象,宣抚处置司派出的官员仍在司仪行政。同时,由于将帅们,尤其是徐家兄弟的支持下,西军惨败之后的躁动和乱象也得以遏制。

在四川钱粮输入陕西后,王庶精打细算,首先满足了秦凤帅徐卫的要求,拨下专款让他修建关隘和加固城防。其次,就得照顾熙河王倚和姚平仲。上次反攻,熙河一路损失最惨,四万大军出去,回来只一万余,急需补充。

但钱粮物资就那么多,顾得了东,顾不得西。泾原一路,兵力最多,所耗甚大,宣抚处置司难以满足。这就开罪了泾原帅徐原,他几次派人到宣抚处置司讨要钱粮,无果之后,干了一件让王庶非常头痛的事。

徐原派他的部下,经过堂弟徐卫、徐洪、徐胜的防区,进入兴元府,擅自采买军粮。兴元府在陕西宣抚处置司的安排下,接纳流民最多,压力本来就大,兴元知府惟恐徐原将粮食买尽,下令辖区内所有商行和私人,均不得出售粮食给泾原。

这一来,徐原暴跳如雷,指责兴元知府弄权,要求宣抚处置司加以制裁。王庶在面对西军将帅时,表现得很消极,他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将兴元知府调到宣抚处置司担任参议,以平息徐原怒火。

徐原还是不满意,但恰在此时,南方传来消息,太子赵谌已即皇帝位,尊其父为太上皇,升赏群臣,大赦天下。徐原此时已是三镇节度使,他的加衔已经到了“检校少师”,再升一级,就是太尉,品秩高过了王庶。

尽管诏命还没有正式抵达,但徐原已经摆出了太尉的架势。要求宣抚处置司给他保证,下一次,必须优先满足泾原路所需。

王庶急得没奈何,他知道秦凤帅徐卫跟徐原关系最好,所以让紫金虎去帮忙安抚安抚,让徐原不要把事情作得太过,让宣抚处置司太难堪。徐卫跟王庶私交匪浅,也乐意帮这个忙,遂亲自修书一封,送去渭州。

哪知,徐原就给堂弟回了一句话,你别管。

五月下旬,皇帝的御札和宰相的省札,同时到达四川。御札里说的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