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为了方便伊娃·斯诺在这里拍戏,萧羽特地在好莱坞附近买下了一栋幽静的别墅。
但是无孔不入的记者们还是第一时间找到了萧羽一家人抵达好莱坞的消息,并且进行跟踪,而当晚,萧羽和伊娃·斯诺就带着萧邦出席了【刺刀】的首映。
斯皮尔伯格所亲自执导的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十分难产,从去年暑期就不断的传出即将上映的消息,到后来初步确定去年年底,可是没想到最终还是跳票,而到了今年年初,梦工厂才最终敲定了在5月26日上映。
影迷们对这部号称【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名单】完美结合的一部电影非常期待,其中在烂番茄和IMDB都被列入最受期待的电影名单。
跟电影的大制作媲美,参加首映的嘉宾也可以说是巨星云集,梦工厂这几年来在好莱坞的发展非常迅猛,所制作和发行的电影票房更是节节攀升,去年的【一球成名】更是一举成为了小制作电影取得高票房的典型。
而今年梦工厂首推的自然就是斯皮尔伯格所执导的这部【刺刀】。
影片开始的一段画面很沉重,成群结队的衣不蔽体的难民和俘虏在日本士兵的驱逐下,缓缓的沿着长江沿岸前行,他们每一个的身上都有很深的被殴打和虐待的痕迹,他们的脚上相互间捆绑着铅丝,有些都已经扎进了皮肉,每走一部都在痛,都在流血。
看到这一幅场景,所有的观众都跟电影画面上的那一群中国人一样,痛着、流血着。
来到了一处江岸,所有人被要求沿江而立,而这时候,这些被俘虏的中国人仿佛已经察觉到了什么,他们中开始有人想要抵抗,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那无情的机枪扫射。
一排又一排难民和俘虏倒在地上,他们挣扎着,有些想要站起来,但是那些杀疯了的日本士兵冲了上去,用他们枪上佩戴的刺刀,狠狠的用力的戳。
整个屠杀俘虏的场景叫人印象尤为深刻,尤其是那些日本士兵脸上的狰狞表情,简直跟野兽无异,而这时候,斯皮尔伯格很巧妙的用拍摄技巧把这一场景渲染得尤其惨烈,整条长江都被染成了红色。
在其中一名日军少尉将手中的刺刀刺向一名老人,又狠狠的拔出时,带出了一波鲜血,染红了大半个屏幕,半透明的鲜血背后是日军屠杀的场景,而鲜红的血迹上,却出现了【刺刀】的片名,然后是两名日军少尉在打赌着要怎么进行杀人比赛。
画面一转,屏幕上出现了字幕,【日军进占南京城的一周前……】,然后出现了伊娃·斯诺所扮演的记者,她不情愿的受到了调派来到中国,进行一项采访,由于当时中国处于抗日战争的大乱中,所以她感到害怕,心急着想要完成任务后,赶紧离开。
从伊娃·斯诺所扮演的这位女记者的双眼,看到了日本进袭南京途中所发生的种种事件,他们象土匪一样抢劫,屠杀无辜平民,强奸妇女等等,这些在日本军队中仿佛都已经司空见惯了,可是在女记者的眼里,却跟地狱一样震撼。
于是女记者开始偷偷的拍摄下这些证据,但是没多久,为了救助一个无辜的小女孩,女记者曝光了自己的偷拍,结果日军无情的杀害了那名小女孩,同时也收缴了所有的证据,但是聪明的她预先保留了一部分,并继续沿途偷偷保留证据。
她亲眼见证了惨烈的攻占南京的战役,亲眼见证了在日军的追袭下,无数难民溺毙江中,同时也亲身经历了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然后又焚尸灭迹。
整部电影完全可以说是一部战争灾难片,可是在斯皮尔伯格的运作下,女记者如何不畏艰险救助小女孩,如何亲身冒险前往长江边上的草鞋峡,想要救助难民和俘虏等等,布置得十分紧凑,同时中间又包含了不少战争和动作场面。
而到了最后,在远东国际法庭上,女记者承受住了巨大的,来自国际各界的压力,勇敢的说出这一连串事实,并且罗列出了自己所拍摄的照片和证据,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所有人,当时的南京到底有多惨。
“大街小巷到处布满了尸体,汽车和载重军车来来回回的在尸体上碾过,耳朵里所听到的都是令人作呕的皮肉和骨头被碾碎的声音,鲜血染满了车轮,整个南京的土地都变成了血泥,整条长江的流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哪怕到了现在,我几乎每晚都还在梦见这一幅惨不忍睹的恐怖场景,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这是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屠杀,他们必须要为自己所犯下的罪孽付出代价”女记者指着法庭上接受审判的日本高官进行血泪控诉。
法官核实了女记者所提交的一系列数据,最终证实,日本在南京的最初6个星期里,屠杀中国军民人数至少37万,而在最后结案陈词的时候,扮演法官的乔治·克鲁尼更是悲愤的痛斥日本的大屠杀是灭绝人性,惨绝人寰,应该受到全人类的批判
整部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在最高潮的时候,虽然电影的主题非常沉重,可是节奏偏快,其中又夹杂着合理的动作和战争大场面,这使得整部电影非常精彩,尤其是最后女记者在远东国际法庭上的血泪控诉,更是把电影彻底带入了最高潮。
而在电影结束后,字幕冉冉升起时,整个电影院里所有的观众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报以了雷鸣般的掌声,尤其是对斯皮尔伯格等剧组,更是给予了巨大的肯定,其中甚至有不少影评人都当场潸然泪下。
所有人都给予这部电影极高的评价,就是不知道票房会如何
530 全球热卖
应该说,发行公司决定把【刺刀】安排在5月26日上映,并非是没有理由的。
首先,下周一的阵亡将士纪念日是不输给独立日的黄金档期,在这时候上映,接着周末三天的威势,再加上一个阵亡将士纪念日,足够让【刺刀】赚个满堂红。
另外在这时候上映,【刺刀】的竞争对手并不强,甚至可以说很弱,唯一可能对【刺刀】造成威胁的就是下周即将上映的【分手男女】,詹妮弗·安妮斯顿主演的这部爱情喜剧也被誉为是安妮斯顿跟伊娃·斯诺这两大好莱坞美神的直接对抗。
但是从首映后,【刺刀】那近乎完美的赞誉来看,詹妮弗·安妮斯顿无疑处于下风,甚至有很多专业的影评人认为,如果【刺刀】连爱情片的冲击都抵挡不住,斯皮尔伯格干脆别混了
最后,【刺刀】被看好大卖的原因还来自于之前上映的几部电影,汤姆·克鲁斯的【碟中碟3】惨淡的拉响了暑期档票房大战,【海神号】错误选材,票房更糟,【达芬奇密码】改变失败,票房也不甚理想等等。
正是因为有这一连串先天不足的作品充当暖场龙套,影迷们积蓄下来的观影热情彻底变得狂热,必须要有这样一部让他们感到震撼的电影供他们发泄。
纵观暑期票房档,每年总会有这样一部电影,例如04年的【怪物史莱克2】,05年的【星战前传3:希斯的复仇】,他们也都是在5月下旬上映,结果也都卖得满堂红,并成为04和05年的北美票房冠军。
如今,是不是轮到了【刺刀】了呢?
经历了【世界大战】等豪华制作票房不给力的挫折后,斯皮尔伯格这次卷土重来,决心想要用这一部巅峰之作重新擦亮他好莱坞吸金机的金字招牌,而梦工厂也重点把老斯这部电影作为暑期档当成一场战役。
【刺刀】在北美4352家电影同时上映,创造了北美电影史上最大规模的上映纪录,而单单只是零点首映票房,就高达1930万美元,一举打破了去年【星战3】的1690万美元,成为北美电影史上最高的零点票房纪录。
周五一天,【刺刀】票房高达6580万美元,一举打破了北美周五、首映日和最高单日票房纪录,同时也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一部近乎史诗级的巅峰大作。
在电影热卖的同时,烂番茄网站上,【刺刀】的新鲜度高达97%,媒体总分达到了88分,雅虎的评分则是A,国际级大媒体中有20家给予了100的满分,而在IMDB网站上,【刺刀】的评分更是高达9。8分,不仅仅超过了斯皮尔伯格自己执导的【辛德勒名单】,同时也一举超过了【教父】,暂时成为IMDB网站上评分最高的电影。
“再没有比这更叫人震撼的暑期大片了”
“虽然长大两个半小时,但是本片故事讲述长而不乱,丰富充沛,剪辑也紧凑抓人,伊娃·斯诺的演技彻底得到了升华,她应该获得明年奥斯卡提名”
在面对如此出色的口碑下,【刺刀】周末三天总共席卷了1。653万美元,缔造了北美电影史上周末三日首映纪录,同时也打破了电影史上5月开画最高首映纪录,同时也把最快过亿纪录缩短到了2天。
正如不少影评人所说的那样,【刺刀】的火爆确实叫人意外,但是斯皮尔伯格这次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带来了一部【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名单】完美结合的作品,在商业和艺术上取得了完美平衡。
正是因为这部电影超高的口碑,以及观众对电影的极高评价,使得【刺刀】在周一的阵亡将士纪念日上的票房再次有所好转,到了周二的时候,已经顺利的突破了2亿美元大关。
这也就表示,斯皮尔伯格的这部巅峰史诗已经提前收回成本,但是梦工厂却下定决心乘胜追击,并成功的帮助【刺刀】把第二个周末的跌幅控制在35%,使得第二周周末三日,【刺刀】票房过亿,达到了1。07亿美元,成功蝉联周末票房榜榜首,而第二名的【分手男女】则是以3805万美元完败。
出色的票房、超高的口碑,这些都让【刺刀】成为北美票房暑期档的超级圈钱机器,斯皮尔伯格更是重新奠定了自己好莱坞超级大导演的地位,但是他却对【刺刀】的票房还不满足。
“还没有结束,离我预期的还有点距离,我对这部电影有足够的信心,他是最棒的”
果然,到了第三周,【刺刀】再一次显示出了无以伦比的跌幅控制,以40%的跌幅,周末三天票房高达6420万美元,超过了【赛车总动员】的6280万美元,连续三周蝉联北美周末票房榜首,同时也把总票房推到了4。748亿美元,成为了本年度的票房冠军。
但是谁都看得出来,这部电影还有很强的生命里,尤其是以连续三周来的跌幅来看,这部电影完全有可能冲击6亿,超过泰坦尼克号当初所创下的北美票房纪录,乃至于超过泰坦尼克号所创下的全球票房纪录,成为电影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应该说,不管是萧羽还是斯皮尔伯格,对于【刺刀】这部战争史诗都是抱着很高的期望,事实上,这部电影也却是相当不错,虽然是原创的故事,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却蕴含了大量的真实历史事件,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中引起了影迷们的共鸣。
曾经有一个专业的影评人点评过【刺刀】和【一球成名】,这两部电影都是由萧羽负责剧本的,结果他们从这两部电影中看到了一个藏匿很深的共同点,那就是细节,用大量真实的,很容易引起共鸣的细节来堆砌起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这部电影陆陆续续的在全球上映,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