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逃犯为了躲避缉捕,只身向大漠的纵深挺进。他虽然带了足够的水和食物,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依然没有穿越沙漠,眼前是无尽的黄沙,他迷失了方向。在茫茫的大漠中,他甚至有些后悔不该越狱。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远远的前方,在阳光下有一棵树出现在视线中,他眼睛一亮,向前奔去。
那是一株胡杨,在大漠中常有这样的胡杨路标。他手抚树干,长久地凝视着,心里激动万分,终于可以走出沙漠了。看着这株给他带来生命希望的胡杨,他忽然发现,在自己二十多年的生命中,还从没这样仔细地看过一棵树。原来服刑的监狱周围满是树木,可他一直都是视而不见,他看到的只是高墙上的铁丝网。放眼荒凉的大漠,他觉得自己曾经走过的生命岁月也是如此荒凉,这株胡杨已深植在了他的心里。
最后,他终于走出了沙漠。走出沙漠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公安机关投案,他又回到了高墙内。他在狱中表现很好,闲暇时候凝望远处的丛林出神。狱友们嘲笑他,说他回来后变傻了,总盯着那些树发呆。他对他们说:“我敢肯定,你们从来没有真正看过一棵树!”
由于表现好,他一再被减刑,十年后,他终于重获自由。回到家后他不管别人的白眼冷遇,开过修车摊,去工地干过零活,当过搬运工……他的转变令所有人震惊,就连他的父母也不解,是什么使他洗心革面的呢?有人问起他,他淡淡一笑,说:“因为我已找到了生命中的胡杨路标,所以再不会迷失自己!”
有时候一些平凡的事物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株胡杨路标,只要你用心找到它,常常凝望它,便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当空瓶子有了梦想》 先让草儿自由成长
那一年师范毕业,我被分回县里的初级中学,没想到校长把我分配到全校最差的班去当班主任,这给踌躇满志的我打击不小。那个班我去看过,乱哄哄的,据说已气走不少老师了。我去找校长商量,校长说:“年轻人,这正是显示你的能力的时候,不要退缩啊!”我无奈地退了出来。
就快正式接手那个班了,我整天忧心忡忡,不知该用什么办法来治理那个班级。因为别的老师对我说过,过去的几个班主任,雷厉风行的有,和风细雨的也有,可那个班的同学都保持团结,总可以把老师气跑。那天下午,我闷闷地在河边散步,旁边有环保工人正在修剪草坪。这时我发现有一块草坪的草参差不齐,可却没人去修剪,便问那位老园丁原因。
老园丁说:“那些草还没长到时候!”
我问:“没长到时候就不能剪吗?你看剪过的草坪要比它们还短呢!”
老园丁说:“这些草要长上一段时间才能看出哪些长得快,哪些长得慢,如果现在把它们全剪得一般齐,那些长得慢的草的成长就会受到影响,草坪没几天又不齐整了。只有先让它们自由成长一段日子再修剪,长势才能相同。”
我忽然若有所悟。接手那个班后,我并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整顿,而是一切照常。学生们一见我不管他们,更是闹翻了天,不少老师纷纷到我这里告状,我只是笑笑却并不追究。两个星期后,经过我的观察,对班上每个同学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其实每次捣乱都只是那几个固定的学生带的头,其余的跟着起哄,有的甚至被迫的。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开始行动了,首先从那几个带头的着手,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班级的情况明显好转。第二年,我们班被评上了优秀班级。同事们对我也刮目相看。
现在我才明白,人们之所以把教师比喻成园丁,不仅因为他们都要呵护幼苗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颗火热的爱心!
《当空瓶子有了梦想》 心灵的撞击
1993年3月2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上刊出了这样一张照片:一个瘦得皮包骨的小女孩正艰难地向食品发放中心爬去,一只大鹰蹲在她的身后蓄势待扑。这是发生在苏丹的伊阿德村真实的一幕。这张照片刊出后立刻成为非洲苦难的象征,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照片的作者,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也因此获得了普利策摄影奖。
当时,卡特拍完照片后赶走了大鹰,注视着奄奄一息的小女孩继续爬行。然后他坐在树下,点燃一支香烟,念着上帝的名字放声恸哭。他的同伴西瓦尔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卡特不停地念叨着想要拥抱自己的女儿。“
然而在卡特获奖两个月后,在约翰内斯堡的一条小河边,他在自己的汽车里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人们在座位上找到了一张条子:“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一个用他的作品感动了亿万人的年轻人怎么会在名利双收后用自杀来结束生命?发往世界各地的讣告似乎都暗示着他是被名誉所毁。实际上他是内心承受了太多痛苦,许多年来他一直在家乡南非拍摄战乱中的家园,那一切给予他的心灵以深深的震撼。每拍一次照,他的心都要经历一次痛苦的袭击,他的生命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痛心疾首后脆薄如纸的。
世界上受苦受难的人太多了,当我们短暂的怜悯过去之后,可还会有什么留在心间?一直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怜悯而使其成为温柔的冷漠,又有几人能真正去为苦难的人做些什么?如果每个人在心灵的撞击之后都能伸出温暖的手,那么人间就不再会有饥饿战乱,有的只是阳光、和平,一个美丽的世界!
《当空瓶子有了梦想》 摘取心中的金牌
一
在一次大型运动会上,男子万米大赛正在进行着。赛程后期,许多运动员见夺名次无望便纷纷退出跑道。而有一个运动员虽然落在最后却仍艰难地跑着,有人上场劝他:“你肯定追不上了,省省体力吧!”他摇摇头,一步一步地丈量着跑道。当倒数第二名到达终点时,他还有一圈的距离,全场都安静下来,看着他向终点冲刺。终于,他到了终点,全场爆发出一阵掌声。他笑了,对人说:“我终于赢得了心中的金牌,要知道,我是第一次跑这么长的路啊!”
运动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夺取名次上的金牌,毕竟第一只有一人,那只是一种证明。就算最后到达终点的人也会赢得另一种意义上的“金牌”,它包含着一种坚持、自信以及乐观的拼搏精神!
二
2001年7月,在丹麦欧登塞举行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上,由于一名裁判手写了打分表后在将其输入电脑时出现错误,竞赛委员会将金牌判给了悉尼奥运会金牌得主、第8届世界冠军卡拉瓦耶娃,而本来该获得金牌的德国选手阿娜·多戈纳策屈居亚军。
赛后复查手写打分表发现错误时,颁奖仪式已经举行完毕。根据国际体联的竞赛规则,在奖牌已经发出后,官方宣布的结果不能被更改。阿娜·多戈纳策含恨而去。卡拉瓦耶娃得知这一情况后,发表声明说:“我觉得应该改正这个错误,本着友谊和公平的竞赛精神,我决定将这枚金牌送给我的朋友阿娜·多戈纳策。”
消息传出,体育界反响很大。有感于卡拉瓦耶娃的公正的无私精神,国际体联决定为竞赛规则破一回例。阿娜·多戈纳策被宣布为冠军,卡拉瓦耶娃获得银牌。为表彰这种奥林匹克精神,国际奥委会决定向她颁发公平竞赛奖,并由主席罗格亲自在根特授奖。
卡拉瓦耶娃虽然最终没有获得金牌,但她却得到了比金牌更重要的东西。
《当空瓶子有了梦想》 自己的门
用别人的拳头击开自己的门
19世纪在意大利有个孩子很喜欢拉小提琴,可是后来他不幸得了“马凡氏综合征”,这种病给他带来了被别人嘲笑的后遗症:他的四肢远端部分细长,形成了蜘蛛脚一般的手指和脚趾。每次当他拿起琴上台,人们便会爆发出一片笑声,丑陋的手和美丽的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别人的嘲笑中,他咬紧牙努力地拉琴,每天都刻苦地练琴,终于使别人听了他的琴声而忘记了他的畸手。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被称为音乐“魔鬼”的意大利小提琴之王和著名作曲家帕格尼尼,他神乎其技的演奏给世人留下了最美妙的音乐。生理考古学家M·申费利特认为,正是由于生理上的畸形,才使帕格尼尼的手具有一种特殊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为他在音乐艺术上的成功提供了常人所不具备的条件。想想帕格尼尼当初如果在别人的嘲笑中丧失了斗志,在自卑中沉沦下去,世上就不会有这个音乐的奇才了。当命运的拳头打过来的时候,他巧妙地信心十足地引导那拳头帮助他击开了成功的大门。
受美国人民衷心爱戴的老罗斯福总统幼年时容貌丑陋,且畏首畏尾。每当老师让他背书时,他就局促不安,两腿打颤、口齿不清,而且他的牙参差不齐露出嘴外,为此他遭到了身旁所有人的歧视与侮辱。然而,正是这一切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努力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无法改正的就巧妙地加以利用,比如在演讲时他把自己沙哑的声音化为很具个性的“旋律”,并利用他牙齿的暴露和打桩工人的姿势,塑造出非他莫属的演说形态和特有魅力。正是在他不断地努力之下,罗斯福最终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英国大诗人拜伦天生畸足,他的一只脚就像一个分趾的蹄子,从小他就刻意隐藏着自己的缺陷,就是为了不愿看到别人讥诮或怜悯的目光。他不参加任何活动,从不在人多的地方抛头露面,可尽管这样,他仍然躲不过别人的嘲讽。考上剑桥大学后,他认为躲藏不是办法,觉得必须让自己的优点将缺陷掩盖。于是,他练习击剑、拳击、摔跤、骑马、射击,并很快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大学期间,他读书的时间远没有体育运动的时间多。一次他忽然发现自己有些发胖,便一连几天节食,几乎饿得半死,终于恢复了柔韧修长的体形。在他的努力下,他成了全英格兰最佳游泳能手,同时也是全英格兰最英俊的男生。他成功了,没人再去看他的畸足,因为人们都惊羡于他的光芒四射。
拜伦的努力,仅仅是因为让人忽视他的缺陷,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抒情诗才写得完美而动人。可以说,拜伦的辉煌正是由他那只畸形的脚支撑起来的,他的一切源于他的自卑之心。
在嘲笑与打击面前,把自己的劣势化为优势,把别人的讥讽化为动力,这才是成功的最大秘诀。特别是在别人的打击面前,消极的躲避与正面的反抗都是不可取的,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利用别人打击的力量来开辟自己的路。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心变成一个帆,当生活的飓风袭来时,把它变成使生命之舟更快前进的动力。爱默生曾经说过:“相信你自己,每颗心都会令铁弦颤动。”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外界的打击只是助你向上的梯子。当你学会利用命运的拳头,你的生命中一定会打开一扇扇美好之门!
《当空瓶子有了梦想》 鱼活下去的三种方法
一
一次和朋友去钓鱼,回来后把钓来的鱼放到盆中加上水便不再去管它们。到了晚上再去看时,大多已经死了,仅剩的几条也已奄奄一息。去朋友家一看,他钓的那些鱼却仍在欢快地游来游去。我感到奇怪,便问他原因。他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