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华很不满:可古人竟然把既长寿又和平又有灵性的乌龟给杀了!杀完之后还要肢解,肢解完了还要烧,烧一次不够,还要烧烫很多次,太过分了!“好生之德”这时候哪去了!——大家要注意这种论辩风格,这是很儒家的。孔子当年讲求“正名”,说过很著名的那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主张你是什么你就做什么,名份上要求你怎么做,实际上你就要怎么做,你是哪个社会等级的,所作所为就要符合这个等级的要求。换到现在,举个小例子,花园就得真是花园,广场就得真是广场,盖几栋楼叫某某花园、某某广场,这不行,得改。好像很迂腐是吧,很孔乙己是吧?其实也不尽然,“因名求实”这个原则要看你怎么去用。往大点儿说,苏联建立的时候,全称是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人家这就是先给自己正名,你注意到没有,这个全称里根本没有一般的民族国家的概念,这体现的就是“共产主义是无国界的”这种重要精神;再好比美国,不是有个民主党么,我们如果也因名求实一番,就可以质问民主党到底哪里民主了——资本主义的民主都是假民主,所以对这个问题他们就无力回答;同理,因名求实,朝鲜的全称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说明人家实行的是“民主主义”,而且是“人民”的国家,是“共和国”的体制。说件近的事,李文娟的坚持不就是对宪法的“因名求实”么?看,所谓“正名”并不全是那么迂腐的,李华在这里就说:这片地方既然名字叫花园,就一定得真是花园,既然口口声声说“好生之德”和“五福”,为什么说一套做一套虐杀乌龟呢?】
夫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不当妄也。寿而夭之,岂合其德乎?因物求徵,岂合其明乎?毒灵介而徼其神,岂合其序乎?假枯壳而决狐疑,岂合其吉凶乎?《洪范》曰:“尔有大疑,谋及卜筮。”圣人不当有疑于人以筮也。夫祭有尸,自虞、夏、商、周不变。战国荡古法,祭无尸。尸之重于卜,则明废龟可也。【把那句“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搬出来了,李华重申:话是漂亮,可你们是怎么做的啊!他这里提到了一个咱们没讲过的东西:“尸”——这可不是尸体,而是古人祭祀仪式上需要有个活人装扮成被祭的死者的样子受大家拜,这个角色叫做“尸”。李华说,尸在以前比占卜的地位要高,可战国的时候世道就变了,祭祀开始不用尸了,既然这样,咱们不用乌龟来占卜了不也是可以的么?】
又闻夫铸刀剑者不成,则屠犬彘血而祭之,被发而哭之,则成而利,盖不祥器也。其神者,跃为龙蛇,穿木石,入泉源,以至发炯光声音。人不能自神,因天地之气、化天地之物而为神,固无悉然,是亦为怪。古者成宫室必落之,钟鼓器械必衅之,岂神明贵杀享膻腥欤?今亡其礼,未闻屋室不安身,而器物不利用。由是而言,则卜筮阴阳之流,皆妄作也。【李华讲了讲古,说以前铸刀铸剑出不来活儿的时候,人们会杀猪杀狗来祭祀,披散着头发使劲哭,这么一搞,刀剑就铸好了。以前宫殿刚刚建好的时候要搞祭祀仪式,钟鼓刚刚做好的时候也是要杀牛杀羊搞祭祀,难道神明就那么喜欢杀生吗?难道神明就那么喜欢血腥吗?现在我们都唐朝了,早不搞那一套了,也没听说刀剑就铸不出来了,宫殿就成豆腐渣工程了,钟鼓就不响了啊。——顺带解释一个词:“落”。现在有个常用词叫“落成”,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不说“建成”,不说“盖成”,而说“落成”?这个“落”字和土木工程有什么关系吗?仔细看看,李华文中说“古者成宫室必落之”,意思是宫殿盖好了一定会先“落”一下,其实这个“落”就是建筑物的一种完工祭祀仪式,“落成”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的。顺便一提,这种完工后的祭祀仪式在民间叫做“开光”,现在这个词一般都被寺庙里用了,是说物件经过高僧的开光之后就会带上灵性,其实这本来是中国的本土风俗,和佛教无关。】
夫洁坛墠单而布精诚,求福之来,缅不可致。耕夫蚕妇,神一草木,祷一禽畜,鼓而舞之,谓妖祥如答,实欤妄欤?牺、文之《易》,周、孔之述,以为至矣。杨子云为《太玄》,设卦辨吉凶,如《易》之告。若使后代有如子云,又为一书可筮,则象数之变其可既乎?专任道德以贯之,则天地之理尽矣,又焉假夫蓍龟乎?又焉徵夫鬼神乎?子不语是,存乎道义也。【李华又换了角度来说:算命的方法多种多样,总在变,就说《周易》吧,一开始是伏羲搞的,后来周文王又给发展了一下,后来周公又发展了一下,后来孔子又发展了一下,后来汉朝杨雄又发展了一下,这真不知道有头没有了!其实,专靠道德就可以一以贯之,我们只要把道德建设搞好了就什么都有了,别靠什么乌龟和蓍草,也别拿鬼神太当回事。】
这个马子真正点
乾卦讲完了,该讲坤卦了。乾坤两卦是整个六十四卦的门户,多花些力气搞清楚这两卦都是怎么回事,再看其他诸卦也就容易举一反三了。
乾卦的六爻前是阳爻,是谓“纯阳”(想想纯阳真人吕洞宾);坤卦的六爻全是阴爻,是谓“纯阴”。如果你已经把前边讲解乾卦的部分全部读通了,就可以去修炼九阳真经了,现在要讲的坤卦则是九阴真经的入门基础课。
练九阳真经的同学不知道有谁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九阳”,而不是“八阳”或者“十阳”?
武侠小说看得多的同学可能会回答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武功一般都是有级别的,练功升级天经地义,没玩过RPG呀?乾坤大挪移不就是好几重功力么,‘九阳’一定说的是这门功夫一共有九重境界,你要一重一重来练。”
——这个解释非常合情合理,可是,你听说过有哪位高手练过九阳真经的第一重吗?或者说,你听说过有谁练过“一阳”吗?没有吧,只听说大理段氏有个“一阳指”。
再往上数,好像还有个什么“小三阳”,但那是说肝功,不是武功。
其实,最合理的答案前文已经交代过了,《易经》里每一卦的六爻都用“九”和“六”来表示,“九”表示阳爻,“六”表示阴爻,“九”和“阳”在这里根本就是一个意思。所以,九阳真经的意思其实就是“阳真经”,大概是这门功夫的祖师爷嫌“阳真经”这个名字不好听,才在前边加了一个“九”字。
道理很清楚吧?
可是,如果这个解释成立的话,就引发出来一个新的问题:九阴真经又是怎么回事呢?
是啊,如果按照上面的逻辑,九阴真经应该叫做“六阴真经”才对啊。
这个问题可真把我难住了,还是等有机会去问问张三丰好了。
乾和坤是对立的,这也就意味着九和六是对立的(如果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就一目了然了),天和地是对立的,阳和阴是对立的,刚和柔是对立的,嗯,可能有一个对立是你猜不出的——龙和马也是对立的。
把龙和马放在一起,你会想到什么?
提示:一个成语。
想到了没?就是——龙马精神。
龙马精神,这是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因为它一般都被用作祝福的吉利话,尤其要到龙年的时候,你就看吧,媒体上到处都是和龙有关的吉利话,龙马精神就是其中出镜率很高的一个。
可是,较真一下问问,到底什么是龙马精神?
——想像一下,龙年又到了,有客人上你家登门拜访,满脸堆笑,祝你“龙马精神”。你把眼皮一翻,问了一句:“‘龙马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啊?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客人最有可能的反应是:马上一愣,张口结舌,半晌才说:“你是发神经了还是存心找茬啊?”
这确实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你问十个人,至少得有九个答不出来。
看,凡事最怕认真,我们认真想想,“龙马”,到底是龙和马,还是一种叫做“龙马”的马,还是指像龙一样的马?
一个最周详的解释是:所谓“龙马”,就是唐僧去西天取经骑的那匹白龙马,人家本来是一条龙,后来因为种种机缘才变成了白马为唐僧出力,那么“龙马精神”就是说像唐僧胯下这匹白龙马一样精力充沛。
当然,如果你比较严谨的话,这个答案就变得不那么可取了。古代有人解释什么是龙,说骏马就是龙,可备一说;我们在前文还看到过《彖》说“时乘六龙以御天”,你可以想像自己坐在一辆豪华车乘上,前边是六条龙拉着,在天空疾驰。
——这种想像并非毫无根据的,《左传》里说过,在夏朝孔甲统治的时代,孔甲很听上帝的话,上帝一高兴,就送了四条龙给他拉车。这四条龙里,有两条是黄河龙,一公一母;有两条是汉水龙,也是一公一母。而且,当时还有专门养龙的人呢。(详见《孟子他说》第三册。)
如果龙只是骏马的话,那么龙拉车也就是马拉车,不足为奇;如果龙拉车在天上跑,马拉车在地上跑,这就形成了对应的关系——对应关系是这样的:天上的车是六条龙来拉的,地上的车是六匹马拉的,而六匹马拉的车是人间专车的最高级别,是天子才能坐的,这也就对应出天上那位乘客应该就是老天爷了。
这样一来,在地和天、阴和阳、刚和柔的对立(对应)之外,就又有了一对龙和马——龙给神拉车,马给人拉车。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所以,乾卦那一整套的爻辞都是拿龙说事,到了坤卦就该说马了。
《周易》坤卦的内容如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