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a道德经分类释译 (孔正 王玉英)-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它额外的卑贱;故而这法则和践行这法则者为天下人所尊贵。                    
原六十三章 为无为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注释】有些人指责老子哲学是消极保守、无所作为,是拱手不事事,是机械唯物论,是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说法其实都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即曰为,便非是无为。但所为皆本于道,其所为便如同无为。所谓“无为”就是说要依事物客观自然而为,不强行、不违反物性、不主观妄为,不能为得过度。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探索、认识、遵循这种当为之为。为皆本以道,则会本仁以待人,本宜以处事。不刚不柔,无过无不及,皆本道之中和以为规矩。 
  司马迁《史记》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漫谈】例如“画蛇添足”的故事,说两人比赛画蛇,谁先画成为胜。一个人已经画成了,一看另一个人还远远落后,就决定把他画的蛇加以润饰,添上了几只脚。于是另一个人说:“你输了,因为蛇没有脚。”这个故事说明,照蛇的原样作画,这可谓是为无为,若再主观地给蛇画足,就可谓是有为,有为就会适得其反。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注释】报怨以德:以“道”至诚不移之德答报其怨。 
  大小多少,是指处理事物的作法。处理事物,皆依当然而然,当为而为,不因其怨尤而意气用事。范应元说:“天地之大,人犹有所憾者。以天地有形迹,故得以憾其风雨寒暑,大小多少之或不时;然天地未倘以人有憾,而辍其生生之德。圣人之大,人亦有所怨者,以圣人有言为,故得以怨其恩泽赏罚,大小多少之或不齐;而圣人亦岂可以人有怨,而辍吾教化之德?故曰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注释】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小至大,由近至远。圣人能见微知萌,见端知末,故而能防萌杜渐,把祸患消弭在于微萌之中。所以,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故韩非子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缝之隙焚。故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注释】忧先于事,乃能去忧;事至而忧,则无济于事。所以,圣人循理应物,慎于始而不躁进,谨于终而不放肆,以致处事能顺遂成功。一个轻易许诺的人,必定是很少坚守信用。把所有事情都看得很容易,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圣人总是举轻若重,慎终如始,这样一来,他就自始至终都不会有困难了。   
  【意译】   
  为顺应自然无主观妄为之为; 
  做遵循道理不造端生事之事; 
  以淡泊明志美意延年为趣味。 
  利害、福祸之大小多少,皆是由因致果; 
  用广慈博爱至诚不移之德来答报嫌怨者。 
  解决困难要从容易处着手,干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天下的难事,必定是从容易处开始;天下的大事,必定是从细微处开始。 
  因此,圣人始终不待把问题酿大,所以能成就他的大业。 
  那轻易许诺者,必定会少有信用;总是把事情看得容易者,必定会多次遇到困难。 
  因此,圣人还总是重视困难,所以终究没有困难了。                    
原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其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无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其散。 
  【注释】安:稳定、安定。持:维持、掌握。未兆:未见征兆,未露苗头。谋:图谋、谋划。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有其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重大的事物,都是由细微的事物发展而来。而安定的局面则容易维持,未露苗头的问题则容易设法,祸患脆弱时则容易化解,事故细微时则容易消散。 
  老子就是教导我们要认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这种辩证法,遵循自然规律,防患于未然,在弊端尚未形成的时候就要有防范意识,一旦发现征兆就应及时地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 
  【漫谈】唐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注释】为:做,防止。未有:尚未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荀子大略篇》说:“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黄帝内经》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所以,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释】合抱之木:两臂围拢,形容树的粗大。 
  事物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近至远的发展过程。合抱粗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嫩芽;九层的高台,从一筐筐土堆起;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迈出第一步。俄国伟人托尔斯泰的名言:“最坚强的战士乃是时间和耐力。”美国诗人和哲学家爱默生曾说道:“对于一件做得很漂亮的事的最佳奖赏就是做成这件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注释】为:指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妄为。执:强行把持。 
  庄子说:“天下事物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园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故附离不以胶接,约束不以执为。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则天无为故无败,顺应物性无执故无失。” 
  进化论证明,每一个物种都在以自己完美的生活方式适应着自然。所以,不能顺应客观自然,而主观任意妄为妄作者,必将遭到惩罚,以失败告终。古今中外能圣治天下者,其举错未必相同,但其顺应于事物的性命之情,其合于道则一。 
  【漫谈】事物和谐意味着多样性的统一,表现为协调性,有序性,规律性,事物之间的相容性,依赖性。和谐是物质世界的最一般的特征。事物系统的自组织,是使事物趋向和谐与发展的自然机制。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注释】几成:几乎要成功了。慎终如始:始终如一的小心谨慎。 
  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能遵循自然规律,心存轻忽。如果虑先于事,循道而行,且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则将百事以成。 
  【漫谈】唐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是以圣人欲无欲,不贵难得之货; 
  【注释】欲不欲:欲望的却是别人不屑一顾的东西,是以澹泊宁静视为追求。不贵难得之货:不看重那些稀奇珍贵的东西。 
  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所以行“道”者能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生,使之爱憎不牺于情,忧喜不留于意,虚无恬淡而心常和平。 
  【漫谈】韩非子说:“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范应元说:“众人贵难得之货,而轻至重之身,欲之胜也。圣人则不然,欲乎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将以辅万物自然之理,而不敢妄为也。”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注释】学不学,是说学习世俗不学的顺应自然之学。 
  过,谓或过中,或不及中。《礼.中庸》云:“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蒋锡昌说:“普通人君之所学者,为政教礼乐等有为之学;其不学者,为无为之学。为有为之学,以致天下难治,此多数人君之过也。圣人学人之不学,则复多数人君之所过,返至道矣。” 
  【漫谈】老子珍视人的天性,但这是否就是说老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尽善尽美的呢?不是的。因为人的天性是不能以“善”或“美”来评价的,它只是一种自然。而自然而然,却是天下事物各自进化的最优解。 
  文明是什么?道德是什么?秩序是什么?文明、道德与秩序都是人的天性和理性之间的东西,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在各依其天性本能的交往中产生的自然理性。它是相互间长期磨合的结果,它在微妙地平衡着各方的利益和冲突,使之达到和谐。这种自然理性不是出自某个圣贤先知的设计或理念,而个人的理性知识,因受其本身生物属性的局限,不可能将事物间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影响彻底理清。 
  从笛卡尔的主观主义发展到现代的理性主义者认为,抛弃传统,抛弃实践,只是凭借精英人物单纯的理性就可直接为我们的各种愿望效力,就能建立一种新道德、新习俗、新法律,甚至能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这种“建构主义”或“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其严重背离社会客观现实的错误虽然显而易见,但它凭借其富丽堂皇的设计,美妙高尚的理念,仍然在支配着许多科学家的思想,也在支配着怀有良好意愿的文人、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们的思想。而且,它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