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鲁易同志,中国军队的战斗经验比美英军队丰富太多了,而且我们东北方面军在数量上也不过略占一些优势。”虽然有些话布柳赫尔是不能讲的,但是他还在尽最后的可能说服鲁易。
“兵力不够我可以给你调,再给东北方面军增加10个集团军和30万后备兵!布柳赫尔同志,这下你有信心战胜中帝国主义的军队吗?”
布柳赫尔闻言脸色一变:“鲁易同志,您想把印度红军的总预备队都给东北方面军吗?”
“是的。”鲁易道:“西北方面军司令员阿帕纳先科同志来电表示,西北方面军的现有兵力已经足够击退华军任何规模的进攻,所以不需要增加力量了。”
布柳赫尔沉凝了一会儿,克什米尔和阿富汗的崇山峻岭出现在了他的脑海当中,虽然华军在不久前夺取了阿富汗北部阿姆河南岸的平原,但是阿帕纳先科指挥的印度西北方面军主力却依托阿富汗中南部的山区防守住了中国人的进攻。现在阿富汗战场已经陷入了僵持。而西北方面军下辖的克什米尔集群虽然在7月份的阿塞克钦战役中遭遇了惨败,但是阿塞克钦地区的交通条件比较恶劣,中国人无力在那里维持大军。所以他们在击败克什米尔集群后依然保持守势,并没有趁机攻入印控克什米尔(印度人民共和国认为中国控制的阿塞克钦和喀喇昆仑走廊都是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属于印度领土)。
想到这里,布柳赫尔终于点头答应:“好,等10个集团军的增援部队抵达,东北方面军就立即发起进攻。但是进攻方向不是孟加拉湾,而是英帕尔!”
英帕尔现在也变成了“中印争议地区”了。在中国官方的地图上面,英帕尔和整个那加山脉都成了缅甸民国的一部分。而在印度人的地图上面,英帕尔当然还是印度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鲁易也知道英帕尔要塞是缅甸通往印度的门户。只要夺取了英帕尔,中国人就不大可能从陆路威胁印度东北了。思考了一番之后,鲁易同意了布柳赫尔的请求,但同时要求他在夺取英帕尔之后立即挥军南下收复孟加拉湾地区。
……
南京。汤山总理府。
“中东军团报告。格什姆岛空军基地的初步修复工作已经完成,8月15日上午,德国空中第10航空队所属的120架ju。88a4轰炸机已经飞抵格什姆岛,同日抵达的还有约1000名德国空军地勤人员。8月16日下午,阿拉伯帝国海军的两艘满载弹药和飞机零部件、机场设备和高射炮的运输舰抵达格什姆岛码头……
东印度方面军报告,继8月13日成功轰炸印度首都德里之后,第4轰炸航空师在8月15日、8月16日又组织了240架次飞机对德里地区进行轰炸,总共投下120吨炸弹和2000万份传单。与此同时。孟加拉湾登陆行动的进展也非常顺利,萨格尔港和迪卡港已经基本修复。第一装甲骑兵军已经开始上陆。在孟加拉湾战场北线,陆战一师和北韩第一师仍然在德姆卢格和弗尔达一线同印军对峙。不过东印度解放军则趁我军同印军主力对峙的机会占据了孟加拉邦的莫亨布尔、丹登,奥里萨邦的巴利亚巴尔、杰莱斯沃尔等地。
阿富汗克什米尔集团军群报告,由喀什地区同往阿塞克钦地区的藏疆公路第一阶段工程已经全线贯通。第9步兵军、第10步兵军、第2山地军等部已经秘密沿藏疆公路向阿塞克钦地区挺进……”
在常瑞青的总理办公室内,陈心蕊捧着文件夹在汇报最新收到的军情。常瑞青则颇为悠哉地坐在一张圈椅上,架着二郎腿,手里正端着杯咖啡。听到三个军的兵力已经秘密向阿塞克钦地区挺进,便哈哈大笑起来,对坐在他对面的总参谋长赵振说:“又霖,那个鲁易阿三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们会在阿塞克钦这个高原无人区集结4个军二十万大兵?”
现在的南京正是盛夏,虽然总理府所在的汤山气温比较凉爽,但是赵胖子这会儿还是热得不行,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笑着说:“印度人当然不会想到我们会在阿塞克钦集结那么多军队,可是耀如兄,你也不要忘了20万大军每天要消耗多少弹药多少补给。靠藏疆公路是没有办法支撑20万大军长期作战的,一旦他们没有办法攻入旁遮普平原,或者在旁遮普平原上被印度红军击败,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原来东印度方面军在孟加拉湾的登陆和阿富汗克什米尔集团军群对阿富汗北部的攻击都是虚招,真正的杀招就摆在阿塞克钦,早在1932年夏季,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的时候,中国国防部就意识到印度很可能会落入印g之手,届时中国的西藏边境形势将非常之困难。所以国防部就立即启动了进藏公路建设工程,这个工程分成三部分,一是川藏公路;二是青藏公路;三是藏疆公路。虽然经过十几万筑路大军三年的艰苦施工,三条公路都还没有完工。但是藏疆公路却还是修到了同克什米尔接壤的阿塞克钦地区,这样中国国防军也就有了以阿塞克钦为基地,突袭印度克什米尔地区的可能性。
但是夺取克什米尔谷底并不是常瑞青和中国国防部的目标,他们真正的目标是印度的粮仓旁遮普平原。这块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和印度河两岸的平原虽然面积并不是很大(包括现实世界中的印度旁遮普邦、哈里亚那邦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但却是印度最重要的粮食产区!特别是印度农业因为大量劳动力支援世界革命的当下,旁遮普的粮食对拥有3。5亿人口的印度来说,可就有战略性的意义了。而且印度的第二大产量区就是孟加拉地区,现在正遭受中国军队的入侵。即使大部分孟加拉邦地区还在印度红军控制之下,可是粮食生产还是会遭受严重打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印g的焦土政策造成的。
第763章 侵略印度八
可以说旁遮普地区一旦被中队夺取,印度在1936年的粮食供应就会出现大问题,而且西旁遮普地区的南方就是信德邦,那里是印度和苏联交通线的咽喉,如果被华军控制,托洛茨基就再也得不到印度炮灰,而印度也没有办法得到苏联的军火。这场世界大战的胜负,差不多就算分出来了!
不过印度红军也知道旁遮普和信德地区的重要性,所以早在去年9月份,印度红军就组建了一个信德卑路支集团军群用于防守信德和卑路支沿海地区,防止敌人从海上进犯。同时又在克什米尔地区部署了克什米尔集团军群,从南北两面拱卫旁遮普和信德地区。所以赵振的提醒也不无道理,用区区20万大军去攻击关系3。5亿印度阿三饭碗问题的旁遮普地区的确有些冒险。
常瑞青却笑了笑,美滋滋地喝了口咖啡:“又霖,如果我们20万大军今天就向克什米尔发动进攻,那么他们顶多能打下克什米尔谷地,想要摸到旁遮普的门槛都是极困难的。但是到10月份的时候,情况肯定就不一样了。印度阿三在印度东北、西北两线和咱激战,每个月还要向中东、苏联派80万国际主义战士,加尔各答和贾姆谢普尔兵工厂又被我们的轰炸摧毁,再过几天从印度通往波斯的几条公路还会遭到我们和德国飞机的空中绞杀战,印度共产党的首都德里也在天天挨炸!我就不信鲁易还能坐得住,只要他想打破困境就一定会集中兵力于阿富汗或战场是孟加拉战场同我们决战。印度的人口虽多,但受制于工业基础薄弱,终究没有能力维持太多的军队,他们要在阿富汗或孟加拉加强兵力,那么信德、克什米尔和旁遮普就一定会空虚无备。到时候我们或许还可以在卑路支地区组织一次登陆,如此不仅信德、克什米尔和旁遮普的兵会被抽空,没准连德里都不会有多少守军了!”
常瑞青其实是在给总参谋部提出一个建议。赵振想了想微微点头,虽然卑路支地区也一直有波斯和印度的重兵布防,但是只要有格什姆岛的中德空军和阿拉伯帝国海军支援,在卑路支地区绵长的海岸线上发动一场登陆作战还是可以办到的。由于卑路支地区是联通印度苏联的咽喉,一旦遭遇危险,德里方面肯定不会坐视,哪怕他们卑路支信德兵力足够雄厚,也还是会从印度中部调集援兵。如此突袭旁遮普的成功可能性就又大了几分。不过具体是否实行,还要视情况而定。此外,总参谋部还在考虑有没有可能在旁遮普地区举行一场同德里守军的决战,或许可以趁机攻占这个印度首都!
……
“……布柳赫尔同志在1935年8月中旬又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发动英帕尔战役。在之前的6、7两月,他一直试图避免向华军重兵集结且地势险要的英帕尔地区发起进攻。为了迫使英帕尔的华军离开要塞主动进攻,他还发起了代价高昂的喜马拉雅战役。可是到了8月14日,他又主动向鲁易同志提出要打英帕尔战役。而鲁易同志的要求是打孟加拉湾战役,出于对布柳赫尔同志的信任,鲁易同志批准了实行英帕尔战役,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要求。结果造成了又一个巨大的悲剧,甚至可以这样说,印度抗华战争后来所遭遇的一系列挫折的根源就是1935年8月下旬开始的英帕尔战役。而布柳赫尔同志对此的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造成了他的离职。而他的离职,又造成了后来印度红军的指挥出现了一系列的漏洞……”以上摘自乍里亚同志的回忆录《写在第二次世界**之前》(又名《世界**失败的开始》)。
1935年8月31日。
战事已经在印度东北地区全线越打越激烈了。在孟加拉湾地区,中国第一装甲骑兵军终于在8月25日完成了上陆,随后该军的第一装甲骑兵师被加强到了胡格利河西岸战场,同北韩第一师、北韩第二师组成装甲突击集群向印军第77集团军防守的德姆卢格发起进攻;而该军主力则被用于弗尔达一线,同华军海军陆战第一师合流向弗尔达和赖布尔一带的印军第76集团军发起进攻。而印军76集团军和77集团军的10个步兵师则在胡格利河两岸展开防线,阻止华军北上,掩护加尔各答的南面。印度东北方面军司令部还给这两个集团军以及它们的上级指挥机构孟加拉集团军群司令部下达了毫不含糊的死命令。孟加拉集团军群之第76集团军、第77集团军必须以现有力量,死守弗尔达德姆卢格防线,不得以任何理由放弃阵地!
对于这两个印度集团军来说,这样的任务的确是相当艰巨的。根据原先布柳赫尔拟定的计划,这两个集团军只需要以一部分兵力迟滞进犯华军,随后退入加尔各答参与防守即可。根本没有同华军在加尔各答以南平原决战的计划。因此他们也没有在弗尔达德姆卢格一带修建坚固的野战工事。而且这两个集团军还都是印军二线部队,才组建了不到一年,装备也比印度共和国建国前成立的老部队差了不少。特别是部队里的面没有几个苏联国际主义战士,集团军和师一级的大炮都是印度军官自己在操纵,也没有几个合格的炮兵观察员,所以原本就不足的火力也难以发挥!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源源不断补充进来的新兵,完全靠士兵的血肉之躯在坚持抵抗。
而他们的对手中队似乎也看出弗尔达德姆卢格一带的平原是个消灭印军有生力量的血肉磨坊。拥有强大装甲突击力量和地空火力优势的华军并不急于突破,而是同印军打起了拉锯战,试图通过反复攻击给予对手最大的杀伤。
炮声和飞机马达的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