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毫不逊色,更可怕的是骑军比象军的速度更快、更灵活、也更有组织性。也使阮酋近和高建勋惊叹:原来骑军竟是可以这样使用的。
当然也只有俱甲骑军才能以这样蛮横不讲理的势头,向密集人群里硬冲强攻,另外两路宋军则从高氏和交趾联军的两胁插入,气势和冲击力虽然不及俱甲骑军那么骇人,但却比俱甲骑军更快,也更灵活,在联军的阵中来回冲突,极为有效的冲乱了联军的阵式,使联军顿时陷入大乱之中。士兵们早己无心恋战,只顾着四处闪躲着宋军的铁骑。
“宋军实在是太厉害了。”阮酋近在战前的勇气和信心都以消失殆尽,在他的潜意识里,自己交趾的大将,并不高建铭的部下,没有必要为高建铭去拼命,更何况现在的局面拼命也没有用了,因此对高建勋道:“高将军,我们还是先退吧,如果再迟一会,被宋军包围住,只怕就晚了。”
高建勋也知道阮酋近说的是实情,不过他和阮酋近想法不同的是:自己还有左右路的人马共计有二万五千左右,今天先暂时退军,等把左右路的人马集中起来之后,再和宋军决一死战。因此他也同意阮酋近的建议,道:“阮将军,我们就先撤吧。”
而这时在正面与联军作战的张师颜也下达了全面进攻的命令,宋军们立刻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向高氏和交趾联军冲去,联军本来就已经乱了阵脚,在宋军的前后夹击之下,更是溃不成军,被宋军杀得尸横遍野,死伤无数,存些原来是大理的士兵纷纷扔下兵器,举手投降。
这时高建勋和阮酋近反到庆幸刚才没有把那五百骑军投入到战场中去,因为现在高氏和交趾联军都已经被宋军杀乱了套,只有这五百骑军还能保持着统一的指挥和行动,因此才能保护着他们,终于杀出了重围,从战场上逃离。一口气败退出三十余里,一直退到了礼社江边才收住了腿。
宋军大胜之后,杨炎立刻和后面刘仁先带来的三千大理士兵汇合,下令收兵回阿宁部。刘仁先道:“杨驸马,现在我们大胜敌军中路人马,为何要就此撤军,我看何不乘胜去进攻左右的敌军,一举将三路放军全部消灭,再去进攻大理城。”
杨炎摇摇头道:“一来我的人马连夜赶路,刚到大理就连续作战,虽然大胜敌军,但人马都十分疲倦了,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稿,现在需要时间休息。二来现在阿宁部只有三千人马驻守,就算继续进攻也只能进攻一路,如果被另一路乘虚取了阿宁部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我们现在立刻回军,守住阿宁部,而敌人大败之后,短期内绝不敢再来进攻我,而戎们正好习以乘机休整,等宋军的大队人马到了之后,再出兵进攻敌军也不迟。”
第三百三十九章 礼社江之战(一)
洟源一仗宋军斩首七千余众,俘虏竟多达三千人,大获全胜。而高建勋和阮酋近领着残兵败将退到初虚的礼社江边之后,查点残余的士兵,竟然不足五千人。两人又惊又怕,没想到宋军的战斗力竟会如此强横,又但心宋军会乘胜追击,进攻大理城,因此急忙派人将左右两路的人马调回,守住礼社江,以保护大理城。同时又命人急报在大理城的高建铭,请他速发援军支援。
左右两路的联军在得知中路军大败的消息之后,也踌躇不定,不知是该继续向前还是后退。不过接到了高建勋和阮酋近退军的命令之后,立刻调过头来,回到虚初和高建勋、阮酋近合军。
合军之后,交趾和高氏联军还有近三万人马,论人数仍然要比驻守在阿宁部的宋军要多了二倍多,不过高建勋和阮酋近却对宋军的悍勇心有余悸,不敢轻易发动进攻,只是守在虚初的礼社江边,等待高建铭的援军,甚至期盼着高建铭能把象军带来。
高建铭接到了大败的消息之后,也吃惊不小,他知道高建勋和阮酋近都有西南一带颇有名气的大将,想不到竟会在宋军手下败得这么惨,因此他亲自率领五千人马也来到虚初,见了高建勋和阮酋近之后,详细询问洟源一战的经过。
高建勋和阮酋近自然将这一战的经过详细的告诉了高建铭,并且着重强调了宋军俱甲骑军是何等的可怕,认为只有象军才能对付宋军的俱甲骑军。因此请求高建铭将象军调来参战。不过其他将领听了以后,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两人是过于夸大了宋军的厉害,其实是为这次大败找借口。
但高建铭也有几分见识,到也听说过以前金国进攻宋国时使用过一种叫做“铁浮图”的俱甲骑军,据说这种骑兵十分厉害,现在宋朝大概也建立了自己的“铁浮图”,在大理用上了。因此他对高建勋和阮酋近也并没有过多的责怪。
高建铭手下原有战象一百多头,自从起兵反大理之后,又多方收罗,现在也增加到了一百多头,又花重金从交趾买来了一百头战象。这三百多头战象是高建铭的王牌,是交由自已的儿子高继能来统领,轻易不会使用。因为这一次发兵进攻阿宁部是攻城战,战象在攻城战中作用不大,而且论兵力,交趾和高氏联军也占了绝对优势,因此高建铭并没有出动战象。
但听高建勋和阮酋近这么一说,高建铭也知道,现在是该动用这支王牌劲旅的时候了,因此立刻下令,派人回大理城,命令高继能速带象军,到虚初来和大军汇合。同时又派人到各个归属自己的部落传令,叫他们都发兵来助战。
同时高建铭也知道,宋朝的人马已经到了大理,即使是有象军助战,也未必就能轻言获胜,恐怕还会和宋军打持久战,因此在礼社江边修筑营寨,一面严密防守,一面等象军和其他各部族的人马到了之后,再与宋军决一死战。
宋军获胜的消息传到了石城郡,尤其是三千被俘的交趾和高氏联军的俘虏也被押到了石城郡之后,大理君臣欣喜若狂,自从高建铭起兵反大理之后,还从来没有过这样辉煌的战果。而先前几个对杨炎一到大理就提出要全面掌控军权不满的大臣这时也无话可说了。
而已经投靠大理这边么些和乌蛮两部见了,也对大理复国充满了信心,么些部立刻发来了一千人马助战,乌蛮部也发来了一千五百人马助战。
这时宋军的步军司左军、广西军中军、后军、游奕军人马终于也到了大理,到达石城郡。见到宋军的大队人马到子,段智兴十分高兴,当即决定,派刘建赫率领么些、乌蛮及大理人马,共计四千,跟随宋军的大队人马,前住阿宁部助战。
大队人马来到了阿宁部,与杨炎、刘仁先合兵一处,这时进入大理的宋军共有六个军,计有二万七千多人,只有押送十二头大象和军需,器械,淄重,粮草等物的步军司后军的五干人马还没到,而聚集在阿宁部的大理军有一万二千人马,而先期进入大理的马军司中军和选锋军也已经休整完毕,这时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杨炎立刻下令,留下刘建赫带七千大理军留守阿宁部,让刘仁先带领五千大理军跟随宋军一起,来到礼社江边。
到达礼社江边后时候,交趾和高氏联军已经在立好了营寨,杨炎一面命令宋军下寨,一面亲自寻找高地观看联军的布置。
只见交趾和高氏联军是背靠礼社江扎营,营墙都是用碗口粗细的木桩密排筑成,有一丈多高,十分坚固。虽然背水扎营是违被兵法大忌的做法,但联军却在礼社江上搭起了九座浮桥,确保了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也有路可退,而且在每一座浮桥两头都修建了两座箭塔,不仅可以守住浮桥,而且在必要所时候还能掩护联军过江。
而且交趾和高氏联军也分两部份,分驻礼社江两岸,在礼社江东岸与宋军对持的是联军的主力,大约有三万人马,而在礼社江西岸屯积是联军的军需,器械,淄重,粮草等物,有五千人马看守。
原来高建铭听了高建勋和阮酋近的报告,怕宋军又从自己的背后下手,因此才采用了这样一个背水扎营的方法,以防止宋军又绕到自己的背后,同时又在江面上搭了九座浮桥,布置箭塔,以防万一不敌宋军,就可以用箭塔掩护,退守到礼社江的西岸去。
而礼社江在这方圆一百多里的江面较宽,超过了二百步,如果没有船筏一类的渡江用具,跟本无法渡过。因此礼社江无形中也成了联军军需粮草的一道屏障。
第三百四十章 礼社江之战(二)
看完了交趾和高氏联军的营寨,杨炎这才回到了宋军的大营。一回到大营,杨炎立刻招集众将,一起商议进军之策。
刘仁先道:“杨大人,据探子回报,现在高建铭正在四处调集人马,准备和我军决战,而且听说他已经派人回大理城去调象军来。”
杨炎微微一皱眉,道:“对付象军的武器是由步军司后军押送,现在还没有到达大理,如果现在就和象军决战,恐怕损失太大了。”他又看了看地图,道:“从大理城到这里大约有三四天的路程,也就是说如果在三天之内,我们无法击败敌军的话,就还是退回到阿宁部驻守,不要和象军硬拼。”
刘仁先道:“杨大人,象军不会那么快就到这里,你对象军不大了解,大象行动的速度虽然不慢,但食量惊人,一头象的食料要低得上十匹战马,因此象军一但要出动,必须先调集到足够的食料,因此象军赶到这里,最少也要六七天的时间。”
杨炎点点头,道:“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有六天的时间。那么大家认为有什么好办法,击败敌军。”
刘复武道:“敌人背水结营,看似犯兵家大忌,但却正因为敌军背后是大河,恰好使我军无法从两侧绕到他们背后奇袭,只能从正面强攻。”
殷世彪道:“那怕什么,就从正面强攻啊!我们不是有俱甲骑军吗?就用俱甲骑军正面强攻,我就不信那帮龟孙子挡得住我们。”
杨炎摇摇头,道:“敌军的营寨扎得十分坚固,我们只有两千俱甲骑军,如果正面强攻的话损失太大,而且敌军一但不敌,还可以从浮桥退回到西岸去驻守,有箭塔掩护,我们也难占到什么便宜。”
殷世彪有些泄气道:“那怎么办?难道我们就这么退回阿宁部去吗?”
刘复武道:“大人,能不能扎一些木筏来渡河?”
杨炎道:“一来时间不够,只有五六天的时间,那来得急扎木筏,二来用木筏过江也容易被敌军发现,早做准备。”转头问刘仁先道:“对了,刘将军,这附近有没有可以趟水渡河的地方?”
刘仁先道:“这方圆百里以内是没有的,只有绕到西南边的马笼部附近,礼社江分成十多支细流,可以涉水踱江,不过那可有一百七八十里远,一去一回没有六七天是不行的。而且马笼部是高建铭的地方,也容易被人发现。”
杨炎微微一笑道:“那就行了,我们可以用骑军出击,一百七八十里路一去一回最多两天就可以走完,而且我们全都是骑军,就算被敌军发现,想通知高建铭也来不及了。”
刘仁先全身一震,道:“大人说的对。我怎么没有想到用骑军呢?”
其实到不是刘仁先没有想到,因为西南一带诸国的产马量不多,骑军及少,很少有大规模使用骑军作战,更没有使用骑军大范围迂回包超的概念,因此所以的作战思路都是建立在步军的基础上的。而恰恰相反,使用骑军大范围迂回包超正是杨炎的拿手好戏,这一点正好令刘仁先和高建铭始料不及。
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