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想忍了两日,终于暴躁了:“想种竹子,等搬进去,自己去花木市场买去!爱买多少买多少!”
“一间房子二十贯钱,你想让我给你弄一尺的隔墙?老子读书的时候六个人一间宿舍也没嫌吵呢!还隔壁吵得你睡不着,那是你不刻苦,睡的太早了。”
“出了门,往东走,五里地之内三个书院……”
赶走了学生们,耿德阳擦擦汗:“早该这样了,郎中越是脾气好,他们越是上脸,真挨了骂,反倒没脸到外头说了……”
李想看着耿德阳就有气:“你什么时候搬走啊!病都好了还不走人,我告诉你啊,别打我家里小娘子的主意,我是不会同意的,你又不能做上门女婿,这么穷,我才不许我家小娘子倒贴呢。”
耿德阳郁闷死了,他早想搬走了好不好,是你不许啊,说病要全好了才能走,这会儿又撵人,不就是跟那个不怎么露面的小娘子说了几句话么?满院子的小娘子,一个比一个奇怪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不敢理,脾气好一点儿的要么是喜欢郎中的,要么是许了人家的,他更不敢理。那日忽然冒出个平日里不在李府住的小娘子,头次见到她便打听他是谁,是不是得叫他老伯,听说耿德阳只有三十岁,十分惊讶的跟他打听怎么把自己捯饬成这样儿的,他很郁闷的好不好!简直想以头抢地好不好,偏那个小娘子还是个粗枝大叶的,没盐没醋的话听的还挺来劲儿,听说他是在穷乡僻壤修水渠把自己折腾成这样儿的便一脸崇敬的仰头看他,还笑嘻嘻的拍他马屁,结果被郎中看到……结果,从那天起郎中就没有给过他好脸色。
这可真是飞来横祸。耿德阳默默的抹了一把辛酸泪,他真的对十几岁的小娘子不感兴趣啊!再婚什么的他也考虑过,开封的大龄剩女有的是,总能找到个合适的吧。他是个清水官儿,整天忙的要死,也没精力娶个要哄着的小新妇,还是年纪大些的靠谱。
不过显然这话不能跟李郎中解释,这些日子耿德阳是发现了,这位李郎中,胡搅蛮缠起来简直太可怕了,他要是敢这么解释,李郎中一定会说:“你还敢嫌弃我家的小娘子!”唉,这都什么事儿啊。
李想没工夫去琢磨耿德阳在想什么,他不讨厌耿德阳,前提是这货不准备勾搭他家小娘子……
耿德阳实在太穷了,没有恒产,全靠一年一百四十两的俸禄过日子,在开封,这只能维持一个官员的最低生活标准——官舍一年租金十二两,自己带上两个随从吃饭,官舍交费十二两,一个月出去吃几顿一年就不少于二十两,三个人一年做几套最基本的日常衣服衣服总要二三十两吧,最低标准的每月请同僚吃一次饭,一年下来又要至少十两二十两吧?零零碎碎的算下来,没有其他收入,靠俸禄能攒下钱的绝对是奇葩啊!
郑爽也就算了,那家伙脑子活,偶尔还收点润笔钱什么的,手头还有点余钱,而且人家毕竟跟苗玉奴青梅竹马……耿德阳可不成!好官跟好丈夫绝对是两个概念,穷也就罢了——这真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李想也就是吐槽一下,还真不把这个事情切实的当回事儿,家里的小娘子谁缺钱呢?关键是这种人太尽职尽责了,心思全用在工作上,他对工作的态度上简直是加强版的何栗,做他的新妇会累死的,这不成,绝对不成!
于是耿德阳这个倒霉蛋儿才上任就被自己的主官看着不爽,不得不搬回了官舍,当然他原本就准备搬回去的,不过,官舍的饭可真难吃啊!过去还不觉得,跑到李郎中家住了大半个月,再回来觉得这儿的饭简直是猪食。住在隔壁的李迒一脸的幸灾乐祸:“觉得食堂的饭没法吃了吧?而且没人洗衣服没人刷靴子了是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啧啧,真是可怜啊……”耿德阳虽然是好脾气,这会儿也想把李迒摁下去暴打一顿了,不就是回哥哥家去过休沐日发现自己的房间被他占了么?这幅开心的样子到底在气谁啊?他自己不也是由奢入俭难,对官舍的猪食意见极大么?
学校宿舍是没有固定图纸的,石尚书交代李想说,因为这几年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宿舍实在有些挤,希望李想设计宿舍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容积问题,最好能把现在的床位数量增加一倍——好吧,太困难的话百分之五十也行。
这个要求太坑爹了,李想头疼死了,就这么大一点点的地方你让我增加一倍的床铺,难道要盖楼么?同样的面积上,盖楼跟平层的建筑成本完全是两个概念好不好?想起那些神经兮兮跑来跟他提各种不着调的建议的书生,李想更抓狂了,这些书生,不通实务,想一出是一出,偏偏代表了大宋的未来……我擦这些人还不够居然还要扩招,我恨扩招啊!
“昨日我去现场,又有书生建议我房子一定要多用木材,床铺最好做成矮榻,接地气……”钱主事带来了书生们的最新动态……
“接地气!接他娘的地气!”李想抓狂的吐槽道:“平日里住逆旅,掏钱被人安排到二楼还要说此处风光独好,这会儿不掏钱的住宿舍,就这个那个那个这个,再有人跟我嘟囔这个,我立刻去弄二层床,凡是想要接地气的统统住上铺!”
☆、109第一百一十一章
二层床什么的;李想说的其实是气话,可是冷静下来,觉得其实主意蛮不错的。大学宿舍不都这样儿?上头床下头书桌儿衣柜什么的,标准配置啊!又省地方还有独立空间,多好啊。
仔细一想,不行;还有采光问题,古代的采光太坑爹了;房檐遮光,窗户透光性差;上头弄个床铺下头的书桌啥也看不清,偏偏用的又是油灯,放在床板底下不小心烧到了怎么办?
难道为了个床还去设计个弄个油灯的玻璃罩子不成?哪里有那个美国时间;李想有些郁闷,再一想,嗨,关他什么事儿,他的预算里哪有家具啊?只有建筑费用好不好,这不是瞎操心么。
百姓的房屋实在是个问题,五贯钱一间的预算,按照一般人的思维似乎只能盖木板房了,可这东西李想真的不想弄,冬冷夏热还易燃!舒适性还不如盖窑洞咧。窑洞?好主意,这个似乎不错……
“你要在官家面前盖土窑洞!?”石尚书按按太阳穴:“冀飞,我知道你是不忍心随便盖一片儿房子给百姓们住……可是窑洞的话,还是算了,我是并州人,自然之道窑洞的好处,可是官家最爱面子不过,你弄一堆土洞摆在那里,别人参你,一参一个准儿!”
李想十分无奈,窑洞怎么了,总比点火就着的木板儿房好啊!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叫来下属们商议,还是耿德阳出了主意:“窑洞确实难看了些,可这个价钱,多费点人工,建出来结实的土坯房还是没问题的。”
土坯房?这听起来真是好主意,这东西虽然也不算好看,可好歹有个房子的样式——普通的木板房也很丑的。雕梁画柱的古建筑什么的,那是富贵人家,就算是在凤城龙袖的开封,大部分人家的房子都是以遮风避雨为首要目的,美感,那是什么?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工部的一群工作人员凑到一起一商量,都觉得可以试试土坯房。土坯房的建造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小户人家随便建个土坯房,可能用版筑方式:就是即在夹版中填入泥土,用杵夯实,傅说年轻的时候不就是干这个的么?当然泥土不可能是简单的泥土,要粘土啊里头还得加点草啊什么的。可是不管怎么说,这种建造方式都太麻烦了,而且开封城哪里有那么多土?全都运到城里头再和泥再弄板子夯实什么的,又费人力又脏,还慢!所以大家一商量,决定在城外买片儿没人要的土山什么的,就地做好一块儿一块儿的土坯然后把土坯运到开封盖房子……土坯可比砖头便宜太多了,一间房子弄个石头砖头的防水墙根儿,五贯钱绰绰有余,说不准还能有点余钱,给每家都弄个夹窗,冬天往夹窗(注1)里添上稻草,暖和的很!
李想估算了一下,知道他来安排的话还能省不少,想起开封过几年要面临的劫难,真想说干脆咱们挖条出城的地道吧!可他自己也知道这想法实在天马行空,需要多长多宽多少人工且不必说,就开封这个多水的城市,你弄个地道,想要挖深一点儿绕过护城河这一点就根本不可能——那个深度一定会挖出地下水的!
事情要一件一件的来,买地皮是一定的,需要的土太多了,反正这种盖房子的土不适合种地,地皮便宜得很。没几天,小吏出身的赵主事就在开封城郊找到了合适的地皮:四十多亩粘土坡地,什么都种不成,可以说放到谁家都没啥价值,统共二十贯,搞定!
李想的嘴角都抽抽了,什么是人才,这就是啊!夸夸其谈不算本事,事情摆在那里,能做好的才是本事!那么个犄角旮旯的地方一个开封周边罕见的粘土山包儿,就被他发现了,用最快的速度协议买下了,还很便宜!从定下来要找地到他拿了地契回来,一共花了四天的时间。这效率,怪不得工部临时工那么多,能定职的只有赵主事,人家是真的能干啊。
李想让人去跟等待重建的市民们商议建房的事儿,绝大部分人愿意让工部帮忙盖房。自己盖房的弊端,何栗明白,这些百姓更明白,再说了,家都烧光了,开春了赶紧赚钱啊,哪有时间自己盖房子?管它盖得如何,大不了过几年条件好了重新盖,现在哪里有钱讲究这些啊。只有少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的,决定自己盖。原本李想很担心,比如一排房子,一起规划建造的话很方便,但是如果中间有两家要自己盖,那就讨厌了。结果一统计,李想发现贫民区跟富人区的划分神马的,宋朝就很明显了,决定自己盖房的人家集中在靠近大宗正司附近,而散布在家境一般的平民区的几户想要自己盖房的人家,发现邻居们都让官府盖了,索性也随大流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从众心理都很强的。
看看图纸上大块儿空地,李想觉得非常满意,这样子整整齐齐的多容易规划啊!说是容易规划,也是相对而言,这不是后世,比如一些富裕的农村统一盖小楼,整整齐齐一般大小,这在开封绝对不可能啊!每家的地皮都不一样大,那里可能一模一样?李想想来想去还是放不下几年后的大难,于是便跟大家伙商量是不是给每家都挖个地窖。
“山东那边天气冷,许多人在屋里都挖个地窖,放个莱菔什么的不容易坏——值钱的东西也可以放在里头,再遇到火灾,也省的一下子就烧的什么都不剩了了!”倘若那场灾难不能避免,一个地窖,起码能藏的下家中的女人孩子吧?
别人当然不知道李想挖地窖的真实目的,赵主管笑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家中的财物都放在地窖里,就算不为了防火,日常也不容易被贼惦记啊!”
李想忙道:“既然是防贼的,就不要都挖在一处……也不要大肆宣扬,盖到了谁家,与那家主人商议了选好地方给挖出来就是了!对了,施工的时候可以在这些居民中招人,给自己家盖房子,总会精心些。”最大限度的保证这些地窖的秘密性……真到了那一天,也只能听天由命,但愿知情者不要把这些事儿传的谁都知道才好。
民居的事儿基本定下来了,冰雪初融。钱主事带了人到民居那里开始了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