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年,将军蒙骜伐韩,取十二城;
四年,蒙骜伐魏,夺取畼、有诡诸城;
五年,蒙骜再次伐魏,夺取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三十城,置东城。
这一系列胜利,都是吕不韦亲自策划的。不久前,当赵国大将庞煖乘败燕之威,合纵韩、魏、卫、楚五国兵马奋力攻秦时,吕不韦使将军蒙骜、王翦、樊於期、李信、内史腾各带兵五万,兵分五路对付诸侯的进攻,吕不韦自为大将,亲自督军。他听取了王翦关于先攻击其薄弱的计谋,派精锐队伍先攻楚国,楚人得知消息,仓皇撤走,其余四国见楚国失信,也悄然撤军。诸侯的合纵遂宣告失败,再也没有力量合纵击秦……
想起这些,秦王政对他的〃仲父〃不胜钦佩。但是,秦王政也不免有些遗憾:自己既为国君为什么不能有所作为,只是一味地依赖他人?如果说在即位之初,他年纪尚小,难以担此重担,那么他今天却应该独理国政了。他已经十九岁,年龄不算小了,况且,这几年他一直没有庸庸碌碌地虚度年华。他潜心学习了经国之道,对兵书上所讲的将兵攻战之术多有涉猎。他还像秦国著名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那样苦练举鼎,以增强自己的力气;请魏国的善射者教授射法,已经能够采用〃支左屈右〃的射法于百步之外射中五寸之的;他还向赵国的剑师学习剑道,对《剑道 》三十八篇已烂熟于心,对佩挂的鹿卢剑击刺自如……
秦王政立志当一名名副其实的真正能够统御天下的国君。他尝试着独立处理国政,并期盼着迅速走向成熟。
这一切,都被善于窥人心事的郎官李斯发现了。他感到,秦王政不像庄襄王那样平庸,浑身上下透着一种非同寻常的王者之风。而他的雄健、英武、果决更非一般人所具备。李斯断定,秦王政定能干一番大事业,说不定会成为威震诸侯的雄主。这样想着,李斯对吕不韦的敬仰和崇拜渐渐转移到秦王政身上,他决计尽一切努力向秦王政靠近,让秦王政尽早地发现他、重视他。
李斯谨小慎微且殷勤备至地履行着他的职责。守卫殿门时,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仪表和姿态,每当秦王政出入,他总要把身子挺得溜直,用敬仰的目光向秦王政行注目礼并目送着秦王政远去,直至在视野中消逝。有一次,一只黄蜂落在他持戟的手上,狠狠地蜇了他一下,此时正赶上秦王政经过,他强忍住疼痛,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用力将手中的戟握住。秦王政偶然一侧脸时发现了他,见他额头上渗出豆粒大的汗珠,赞许似的微微一笑。李斯受宠若惊,顿觉一股热流涌遍全身,手上的疼痛也抛到九霄云外,待秦王政走远,他才低头看了看已经红肿的手背。他不感到疼痛,心中反而充满了幸福。他甚至感激那只黄蜂,因为有了它的这一蜇,才招来秦王政那永难忘怀的微笑。
李斯侍候秦王政的车骑也十分尽心。这天,秦王政要乘车出宫郊游,李斯和其他郎官、侍卫老早就将车马准备好了。使李斯倍感荣幸的是,应有司的安排,他也作为随行者之一,陪同秦王政郊游。车子到了郊外,秦王政要下车步行,观赏郊外景色,李斯便紧跟在他的身后,寻找机会和他说话。他想了好多话题,却始终无法开口。他的地位太卑微了,怎能主动和堂堂的国君说话?
李斯正在犯愁,忽听秦王政面对一望无际的旷野有感而发:〃天地悠悠,何其大也!〃
李斯马上用《 诗经 》中的一句话应和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秦王政一怔,回过头问:〃你是何人?〃
李斯努力地镇定着自己的情绪,说:〃郎官李斯,专门侍奉大王的。〃
〃你方才说什么?〃
〃小人是说,这天下是大王一个人的,大王的权力是上天所授,天下的百姓都是大王的臣民。〃
秦王政素好虚荣,好大喜功,听到李斯的赞美,脸上挂满了笑容。
〃你任郎官多久了?〃
〃一年。〃
〃一年了?寡人怎么没见过你?〃
李斯一听这话,有点泄气。原来,秦王一直没注意过自己!那次挨蜂蜇,秦王那微笑的一顾原来是在无意之中的!可是,李斯又是极会见风转舵、见机生情的,他赶忙回答道:
〃小人整日在大王左右,大王日理万机,胸怀国事,无暇他顾。况且,大王的臣仆成千上万,怎会都记得?〃
秦王政觉得这个郎官很精明,便打听他的来历,李斯便将他从师荀卿、在吕相国门下当舍人的经历简而明之地作了禀报。
秦王政一听李斯曾从师于荀卿,问道:〃看来,你也是名师之徒了。听说荀卿颇知帝王之术,你既然曾经入其门下,有何见地?〃
李斯巴不得秦王政这样发问,成竹在胸地说:〃帝王之术不过是一个〃一〃字。〃
〃此话怎讲?〃
〃军必有将,国必有君,天下必有天子,皆因要统一军令、统一政令。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当今诸侯分立,战祸连年,民不聊生,是为乱世。久乱必治,久分必合,天下归一,势在必然。秦国有兵革之强,物产之富,理应统一天下,结束分裂。诸侯合而归一,天下方能大治。就像大王所乘的驷马车,如果让四个驭者人操一策,恐怕连王宫的大门也出不去。只有一人驭驷马,才会使驭马统一步调,顺利前行,是所谓〃执一而万物治〃……〃
秦王政听罢,大喜道:〃我秦国真个是人才济济,连小小的郎官也能出语不凡!〃
秦王政这句夸奖的话使李斯觉得像是被针刺了一下:自己的官职确实太小了。人微而言轻,秦王是不大会看得起他这个〃小小的郎官〃的。但他也感到欣慰:今天,他这个〃小小的郎官〃毕竟在秦王面前表现了一番,而且多少在秦王心目中留下了一点印记。这,难道不是他渴盼久已的吗?
李斯并不气馁,他决心让秦王心中的这个印象进一步深化,让自己的名字和才学得到秦王的赏识。郊游归来后,李斯连夜写了一道奏疏,并于第二天上午亲自交到秦王手上。
这道奏疏是关于并吞六国、统一天下的建议,内中写道:
〃小人之过是不知时局之微妙,成大功者则善于捕捉时机。昔日秦穆公虽然称霸诸侯,却无法实现东向并吞六国的宏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诸侯尚多,周天子的德望还未完全衰落,所以尽管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这五个霸主一个接一个地兴起,相继推尊东周王室,但从秦孝公以后,周朝衰微,诸侯兼并,关东广大地区只剩下六国。秦国商鞅变法,国势强大,逐渐征服六国,迄今已有六世。现在诸侯都被秦国征服,好像直接隶属于秦国的郡县一样。以秦国国势的强盛,加上大王的贤明,消灭诸侯就像炊妇扫除灶上的尘垢一样轻而易举。建立帝王的业绩,完成天下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唯一时机!现在如果疏忽怠惰不赶快抓紧行动,诸侯的实力必然渐次得到恢复,到那时,大王纵然贤如黄帝,也将无能为力。〃
秦王政读罢这道上书,十分震惊。又联想到李斯在郊游时那番惊人之谈,越发感到李斯决非寻常之辈。更重要的是,李斯所谈正是秦王政和大臣们久议不决的问题,其见解也和秦王政的见解相吻合。秦王政如获知音,如得良才,当即下达诏令:任命李斯为长史,参与基本国策的讨论。
李斯成功了。直到现在,李斯才觉得稍稍挺起了腰身。当然,他决不满足于此,他期待着更高的升迁。
三
自打赵、韩、魏、卫、楚五国合纵攻秦之后,吕不韦一直对那次合纵的发起国赵国耿耿于怀。他要进行报复,给赵国点颜色看看。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吕不韦派将军蒙骜与张唐率兵五万攻打赵国。三天后,又让秦王弟弟长安君成?同将军桓?率兵继之。李斯得知这一消息,向吕不韦进言道:〃长安君年仅十七岁,阅历甚浅,难为大将,相国如此安排恐有不当吧!〃
吕不韦不以为然地一笑:〃成?虽然年少,但并非不知兵事,我自有算计,不必多虑!〃
吕不韦说这番话时语气十分肯定。李斯暗想:吕不韦素来办事稳妥,用人谨慎,难道他是想让长安君建立功业?但疆场上刀枪如林,险象环生,倘有不测,岂不是事与愿违吗?况且,桓?的领兵作战能力远在老将蒙骜之下,为何不让长安君作蒙骜的副将?
李斯越想越疑惑,但又不敢深问。因为吕不韦权高势大,且颇有心计,他可以把你举到天上,也可以将你踩到地下,万万得罪不得。这样想着,李斯不再劝阻,听之任之。
李斯的适可而止可谓能识时务。这件事确实不便多问,因为这属于吕不韦心底的秘密,而城府很深的吕不韦一向是秘藏心中事,他人很难窥知底细。
长安君率兵出发了。看到咸阳百姓站立在街道两旁围观,他十分得意,神气十足,仿佛攻赵的胜利唾手可得,不日即可凯旋回都。
吕不韦也步出舍门为成?送行,并反复叮嘱他小心行事,力争万无一失。成?很是感激,表示决不辜负仲父的厚望。
然而,吕不韦哪里是希望成?建立功业?他是想让这位不知兵事的少年皇子战死疆场,用赵国人的手将怨敌剪除。这是因为,成?是庄襄王子楚的血脉,而秦王政才是他吕不韦的骨血。吕不韦将秦国的强盛和秦王政的王位看得至关重要,他不能容许成?这一潜在的威胁存在下去,他需要的是一个由吕氏子孙当政的强大的秦国。
对吕不韦的心计,长安君成?一无所知。他对吕不韦只有信任和感激。但当兵至赵国的屯留,听到主将桓?的一席秘谈之后,他对吕不韦其人的看法却发生了前后迥异的变化。
这是在到达屯留的那天晚上,桓?在营帐中与成?聚饮。席间,桓?诡秘地向成?讲述了赵太后先与吕不韦交合怀上秦王政之后,嫁给庄襄王的往事,挑唆说:〃今王并非先王骨血,而是吕氏之子。殿下乃先王嫡亲的儿子,怎可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的江山祖业拱手送与他人?吕不韦此次令殿下带兵伐赵,分明是别有用心。他们夫妻父子俱是一家,独将殿下排挤在外,莫如趁着兵权在握,传檄天下,将事实真相公布于众,号召国人共同讨伐吕氏父子,夺回嬴氏天下,继承先王大位!〃
桓?对宫中秘事不过是道听途说,只因他看不起吕不韦的为人,且为成?不平,才向他说了这么一番话。成?年少气盛,对此深信不疑,勃然大怒道:〃我身为先王嫡子,怎能屈居贾人子之下?我誓死也要夺回嬴氏江山,请将军助我!〃
桓?道:〃既然殿下主意已定,?自当效力,万死不辞!〃
当即,他们草拟了檄文,将吕不韦的罪状张布天下。
秦王政见到檄文,怒不可遏,急令王翦率兵前往讨伐。成、?的军队哪里能抵挡住王翦的劲旅?交战不久就一败涂地,桓?逃匿,不知去向,长安君被俘押解到咸阳。太后得知自己的儿子反叛获罪,惊骇万状,亲自拔下头上的簪子代长安君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