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关系 作者:郭蝎-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学本是洁净的圣地,传道、授业、解惑本是它的天职,但为什么却被玷污?学术造假、肮脏交易……道貌岸然的大学校长,我行我素的知识分子,前卫另类的都市女性,沉醉于激情年代的白云山歌者,一群吸引人们目光的大人物、小人物,围绕一部著作的手稿,演奏出令人扼腕的都市绝响……
长征出版社出版  作者:郭小东
人物档案
  刘兴桐男,50岁。正中大学校长,著名近代文学史研究专家。由于不可告人的原因,于恍惚中被火车轧死。
  李可凡女,40岁。正中大学外语系讲师,刘兴桐之妻。由幽闭中走出,流连于白云山和风雅颂一夜情酒吧,后不知所终。
  杜林男,50岁。正中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长衫长发长须,俨然五四青年。愤世嫉俗,屡受打压,成果斐然,却怀才不遇。
  许楠生男,34岁。无业游民,吸毒贩毒,倒卖假票。受雇于黑社会,但却时有正义之举。为寻其父遗稿,被人谋杀,倒毙于火车站公厕内。
  苏叶女,30岁。正中大学外语系教师,现代派,生活放纵不羁,思想前卫,后留学西班牙。
  伊然女,30岁。某人寿保险公司职员。
  区惠琴女,30岁。杜林的研究生。
  洪笑女,36岁。某出版社编辑,刘兴桐的情人。
  高塬男,30岁。小提琴手,白云山唱歌的骨干分子。死于拉琴的最后时刻。
  胡杨男,42岁。独立电影制片人,拍摄有《八月的风筝》和《红色小提琴》等独立电影。
  老四川男,42岁。意外伤残,后沦为乞丐,最终自杀于瑶台租屋。
  鬼马李男,28岁。原为贵州民办教师,浪迹广州,与许楠生同流合污,后不知所终。
  白家胜男,71岁。正中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兴桐的恩师。
  骆见秋男,26岁。正中大学中文系教师。
  老枪女,40岁。江湖大姐大。
  大浪鸟男,26岁。老枪的马仔。
  丁新仪男,50岁。正中大学副校长。
  洪文虎男,54岁。中盛高达总裁。
  高总男,55岁。证券公司总经理。
  麦地男,30岁。东莞某中学语文教师,区惠琴的同居男友。

  楔子
  1972年12月31日,海南岛万泉河边一个偏僻村庄,一对从北京某大学下放的青年夫妇,在午夜双双自尽。时年同为36岁。
  当时的结论是:畏罪自杀,自绝于人民。定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就地掩埋。1979年平反昭雪。
  他们在东北老家,遗有一子,时年3岁。
  这对学者曾写有一部《中国近代文学史稿》,这对儿夫妇死后,其遗稿从此遗落民间。其子许楠生,30年后从北往南,一路追寻父母遗稿。
  2005年12月31日,在广州一处铁路道口,一个中年男性,被火车辗去下半身,血肉横飞。结论是:意外事故。
  死者追悼会隆重举行,遗像两侧挽联为:“一代文学巨子;两袖清风学人。”
  死者系著名学者,其所在大学为其建立纪念室,陈列其生前著作,其中赫然摆放一本《中国近代文学史稿》。
  构成这事件的单个元素,每一个都悖于常理,即便把所有元素都归于一体,也寻找不到任何合理性。
  这个人在那样的时刻,本不应死,他没有理由去死。不是他杀,也不是自杀。他只是在无意识中去某个地方。
  也许他想去天堂,却走向地狱。
  目击者描述:
  华灯初上,铁路道口两边聚集了下班的人群,道口的栏杆已经放下,火车隆隆声越来越响。火车就要穿过铁路道口的一瞬间,铁轨上突然出现一个衣冠楚楚的中年男人,呼啸而过的火车把那个人卷入轮下……
  事发突然。没有任何预兆。这个人本来是站在栏杆外侧的,在火车即将到来之时,他却越过栏杆,雍容地缓步向前。不像是要去卧轨自杀,倒像是要去赴宴,似在闲庭信步。
  火车停下来,一个车轮正压住他的下半身。火车司机在惊恐中,将火车进退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才把人从轮下拉出。他竟然还活着,而且神志清醒。他的下身被车轮轧断,几十米长的铁轨上散落着血肉模糊的碎片。他被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抢救。
  他身上没有任何证件。为了让他的亲属能见上一面,医院给他做了延缓生命的特殊处理。在这期间,他清醒,但是无法说话,最终于午夜时分因抢救无效去世。
  广州这个铁路道口,自建立50多年以来,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这是第一宗,也是最后一宗。一年后,此道口被拆除。
  上述两起死亡事件,互不相干,却横穿30余年,仿佛一个偶然的命定。
  为着一个脆弱的生命,每一个人其实都脆弱地活着。任何坚强,只不过是对本身的抗争,但这种抗争不是无边的。所以,有时放弃比坚守更为艰难。但是,谁愿意放弃呢?

  题叙
  不可预知的事情·纸是可以包住火的·要的就是尊严·如歌如梦·《中国近代文学史稿》·旷世的珍宝
  正中大学校长刘兴桐,在钻进轿车的当儿,透过轿车前窗玻璃,看见老同学、中文系人称怪杰的杜林正迎面走来。他感觉到杜林的眼光仿佛正注视着他,心中不觉“咯噔”了一下。不知为什么,他把已经伸进车里的脑袋缩回来,史无前例地想和杜林打个招呼。他以为杜 林有事找他。他站直了身子,准备和杜林聊上几句。
  题叙身着长衫,蓄着长须,长发飞扬的杜林先生,从他身边飘然而过,幽灵一般。在刘兴桐看来,杜林擦肩而过时投过来的眼神,是幽然而且深含意味的。什么意味?他不知道。
  轿车徐徐前行,刘兴桐坐在轿车里,他禁不住回头,透过后车窗玻璃,想寻找杜林的身影。杜林早已不见踪影,空荡荡的校道上只有疏落几个学生。
  他的心情有些沮丧。今天为什么很在意这位被称为狂人怪杰的中文系副教授杜林呢?这是他从来没有的感觉。他隐约感到,此生也许和杜林会有一场恶战,至于是什么恶战,因为什么,他说不清楚。但有一点,他不相信世间一切事物都会真相大白,他更愿意相信对一些人而言,纸,是可以包住火的。自己就属于这种人。皆因上苍太过于眷顾自己了,他有些得意,心情又回到常态。
  自从这位杜林先生穿上了长衫,蓄上长须,飘逸起长发之后,刘兴桐很少见到他。杜林也很少出来走动。在正中大学,除了每周五上课以外,人们很少能见到杜林。他是正中大学一道难得一见的风景,如惊鸿一瞥。除了听过他的课的学生,人们对他是雾里看花。欲知杜林其人其事,正中大学的人们反而只能从发在报端的消息和文章中去了解杜林的行踪。
  刘兴桐前年从副校长升为正校长之后,曾指示过中文系主任,杜林的学生冯文炳,让他提醒杜林注意仪表,不要太怪异,为人师表,要注意影响。聪明的冯文炳自然不会去说服杜林,他知道,杜林不是一个可以说服的人。
  刘兴桐自己早已忘记了此事。哪知过了半年,他在图书馆门口见到杜林正和几个学生闲谈,尽管杜林对他视而不见,他还是站住了,和杜林打招呼。还是老样子的杜林只是很潦草地抱拳作揖,注意力还在学生那儿。受到杜林的冷落,刘兴桐脸上有些挂不住,但不便表露,有些尴尬地怏怏而去。谁知,没走几步,却见杜林一下子又赶到他面前,抱着双拳作揖之后,竟正色地质问他:“校长大人,据说您对我的这身……”杜林用手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一下,“略有微词?”他并不往下说,等着刘兴桐的反应。
  刘兴桐一下子被弄得很窘,他极想发作。如果和杜林不是同学,他是绝对不能忍受这位恃才傲物的副教授轻狂而且咄咄逼人的态度的。但是,他马上又冷静了。刘兴桐知道这位仁兄不好惹,至少不要面对面去惹他,他发狠起来,是不顾一切、不给任何人脸面的。管你是校长,在他脑子里根本不是东西。四面八方传来的这位先生的轶闻,令人很不舒服。他早就想会会这位老兄。只是想想,退一步海阔天空。同在中文系的时候,这位杜林先生就从没给过他好脸色。他当上了副校长、校长,杜林就更对他敬而远之了。
  刘兴桐一时语塞,他的确找不出应答的话。杜林的学问、教学无懈可击,他的怪异你无法找出任何挑剔的理由。说实在的,他冒犯谁了?
  刘兴桐很想发作,很想对杜林发火,灭灭他的威风。但是,周围来来往往的人,不断有人问安。他不便发作,只好笑着打哈哈:“杜林兄,哪里不舒服啦?这是你个人自由嘛!只要注意影响就行了。”他装出很宽容很近乎又不失原则的样子,还故作亲热地拍拍杜林的肩头。杜林不经意地用手掸了掸他拍过的地方。这个微妙的举动大大地挫伤了刘兴桐的尊严。但他还是装作视而不见的样子,做出一副大人不与小人计的样子。“笑话!”杜林冷冷地说,丢给他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刘兴桐每每想起图书馆门口这一幕,心里就很不舒服。
  轿车在马路上轻滑,刘兴桐很舒服地仰靠在座椅上。刚才杜林那惊鸿一瞥,似乎太有深意。在他心里,他总觉得杜林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仅仅是正中大学一道怪异的风景。此公的怪异一定包裹着什么深不可测的东西。分明是对现实不满!刘兴桐最不能忍受的是杜林的轻蔑,他几乎从不主动走近刘兴桐。这是最让刘兴桐感到挫伤的。他不能忍受他的张狂 !他太想寻找杜林的哪怕是一点点的瑕疵,一定要趁机重重地收拾他,给他一点颜色,那样也许会好受一些。可是很难。这个人始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特立独行,似乎无欲无求。刘兴桐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消解由杜林的目光所带来的心头隐痛。明知一切都是无来由的,自己和杜林已经不在一个天平上。他不是,也不会是自己的对手,杜林也并没有妨碍自己什么。虽然如此,但来自遥远岁月的那么一点感觉,是如此顽固地盘踞在他心头。
  刘兴桐和杜林是77级的同学,中文系那一年招了两个班,他们同年级不同班。杜林来自江西,刘兴桐来自海南岛。大学4年,他俩几乎没有什么来往。刘兴桐是系学生会主席,直到大学3年级,都学业平平,毕业前却鬼使神差地连续在几家学报和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几篇关于中国近代文学的长篇论文,其中,《论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竟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光明日报》也撰文介绍了这篇文章及其作者。这在1981年岁末的近代文学史界不是小事,引起了轰动。近代文学史,在当时是一个被忽略置空的话题。国内少有学者问津,也少有人将之作为一个近代文学史专题来研究。突然间在学界冒出一个功夫如此深厚的年青学者。令正中大学中文系在学界的地位陡然倍增,也令老师同学们刮目相看。
  20世纪80年代初,是一个众神狂欢的时期。同班同学常常是同桌父子兵,应届高中毕业生才十七八岁,文革中毕业的老三届初、高中生却有的已为人父人母,年届而立,老兄老姐小弟小妹同堂。除了为数不多的应届高中生外,大龄同学各自都有一段艰难的人生经历。一把诉说不完的辛酸泪。刘兴桐在学界陡然雄起,成为近代文学史研究耀眼的新星,虽然让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