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当几个女人想上前看清楚的时候,水红很自然地把盒子合上了。她又打开了另外两个盒子,装海味的盒子很大,除了海参,墨鱼,干贝等物品,里面还有一条用竹钉固定的咸鱼,那条咸鱼着实长得古怪,嘴小身子宽大,让黄黎氏看了忍不住问到:“这是什么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
郁小闲回答说到:“这是海里的一种鱼,当地人称为多吉鱼,用来煲排骨汤是最能下火的。我也是头一次得来,自己还没有吃过,下次婶娘煲汤的时候,还请赏我吃一口吧。”
黄黎氏身边的陪房立刻在黄黎氏身边说到:“太太,有才的媳妇还真是个孝顺的人,她是拿您当婆婆一般孝顺。你看她把家里得来的稀罕物件都给您送来了。”
大伙听到这个都笑了,招娣立刻捧了那自己家做的大盆子绢花牡丹送到了黄黎氏身边说到:“叔祖母,这是我们一干女眷一起做的,你看喜庆不喜庆?”
黄黎氏看着那描了金粉的大陶盆里满是大红的牡丹。心中大喜,对着身边的使唤人说到:“赶紧从小姐手里接过来摆到大厅里去,好一盆富贵花开,真是吉祥。禄儿去拿些金豆子来,给文凤添妆,跟来的两个小丫头子,每人也赏一个银锞子。”
蛐蛐看到姐姐得了赏钱。立刻也把那一小筐子用红绳子绑了的小青菜送到黄黎氏面前说到:“叔祖母,姐姐有赏钱,我也要,这一小筐子青菜是今天早上暖房里采来的新青菜,娘说是因为浇了我的童子尿才长得这么好的。”
看到蛐蛐这样一本正经地说青菜长得好,是归功于他的童子尿,大厅里所有人的笑得前仰后翻,黄黎氏干脆抱住了蛐蛐。说到:“我的儿呀,你是最有功的,你给黄家采了青。叔祖母要重重赏你。”
蛐蛐听到有赏就抱住了黄黎氏。并且说到:“叔祖母,你还要让我娘打开那元宝糖给我尝尝,这种新口味的糖果我还没有尝过呢。”
黄黎氏的眼光落在了那个小盒子上,对郁小闲说到:“侄媳妇,你又拿了什么稀罕糖果来?要知道你家的那个棒棒糖,就是三十钱都没处买了。”
郁小闲把糖果盒子打开说到:“婶娘说的是,那种棒棒糖也算稀罕的东西,虽说是三十个钱一个,可我到底也没卖给平头百姓,全都是镇上的大户买去了。我本来就没有打算用这个赚钱,就图出名。若是本家的孩子想吃,还要等着开春以后,我娘家采买之后再送来。这六个元宝糖,每个真是值一两银子,我拿了就是想让大家看看夹心糖的什么样子。大人无所谓,只要孩子们喜欢就好。”
听到郁小闲这么说,大家的眼睛都盯着盒子里的六个元宝糖看了起来,心里在猜想,夹心糖是怎么样的。在场的人当中除了吃货陈王氏分给自己姐姐家几个棒棒糖之外,其余的人家就几乎没见过那种二十文的棒棒糖,就算是三十文的那种,郁小闲也不过做了一百来卖出去,因此能吃到现代糖果的人在这屋子里的还真是几乎没有。
在众人的期待下,黄黎氏把金珀纸做的糖纸剥开了,露出了金黄的糖体,那糖是硬的,里面是紫色的,黄黎氏把糖含在嘴里认真品尝了一下,然后笑着点头说到:“好吃,真是好吃,难怪孩子们喜欢的很。”随后她把剩下的五枚糖果递给身边的陪房婆子,说到:“拿这些给我的几个孙子,一人一枚是正好,等一会儿让他们给伯母请安,礼数不到,明年伯母就不给他们带糖果来了。”
郁小闲又叫住那个婆子,对黄黎氏说到:“侄媳妇还带来了两瓶汾酒,请拿去给叔伯们尝尝。”
黄黎氏看见两个瓷瓶装的美酒,脸上的笑容就更甚了,今天郁小闲带来的没有一样是不稀罕的,是格外给自己面子,这样的亲戚不笼络还要笼络谁。六样礼物送上之后,黄黎氏就一直让郁小闲贴着自己坐,在场的那些妇人除了妒忌,更多的是羡慕。在这个小地方,功名固然重要,可财势才是真正的脸面。经过初一的这次炫耀之后,郁小闲终于张扬了一把,堵住了那些八婆的嘴,也给自己家立了威。
吃过晚饭之后,黄黎氏派人把郁小闲一家送回了借住的院子,并馈赠了好些礼品回来。郁小闲牵着两个孩子的手回到屋里之后,立刻安排水红去安排蛐蛐早点睡,自己则带着招娣去了锦娘的屋子。黄有才今天喝了一些甜酒,早早睡了,郁小闲吩咐锦娘母女过一炷香的时间再去她屋里说话。
四婆按照郁小闲的要求,把正屋的温度烧得暖洋洋的,水红安排了蛐蛐睡下,就小心翼翼服侍着郁小闲更衣清洁,等锦娘母女来的时候,她识趣地退了出去,然后在隔壁收拾明天启辰用的东西。那边锦娘进来的时候,眉头紧锁,她已经知道了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情,对郁小闲的安排很是疑惑。今天这么炫富之后,未来黄家的路要怎么走,一向低调做事做人的太太,如何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郁小闲今天的作为完全是为了布局未来所做的,连续十年的灾荒动荡年景,还有汉人地位的急剧下降,斡旋权利的不易,更要让她费心。翠柳留心过了招娣的举动,对郁小闲说,这个女孩子是个心高气傲的人,特别喜欢会吟诗作对的读书人,让郁小闲给招娣挑一个书香门第的小少爷婚配。郁小闲却不敢这么做,等到满清入关之后,这些普通读书人不但不能入仕,还可能因为所谓的骨气丢掉性命,把招娣配给这样的人,实在是对黄家不利。
自从黄家开始把生意做到门面上来之后,想和黄有才家接亲的人开始蠢蠢欲动,想借着结亲的名义让郁小闲的娘家关照一些生意。买下安乐院的刘家,还有廊桥镇的陆家,吴家都来探了口风,似乎锦娘比较中意廊桥镇的陆家,那个小少爷是四房继室所出,今年中了秀才。可郁小闲不想结这门亲事,陆三少的例子在那里摆着呢。陆三少也是个正经考出来的秀才,可现在不靠着姐姐姐夫,连自己喜欢的女人都养不了。
郁小闲打定主意之后,在锦娘母女进屋坐好之后,开门见山地说到:“年前刘家人是不是想给招娣做媒?听说想把招娣许配给三房次子的那个庶出儿子?”
锦娘正在为这件事不快,这些本地的豪族还真是小看了黄家,也太瞧不起她的闺女了。她锦娘的女婿就算不是长子嫡孙,也要是个能分家产的,怎么能配那样的人。一没有身家,二没有功名,还是个庶出的人。
看到锦娘脸上的不快,郁小闲笑着说到:“今天之后就不会再有那样的苍蝇在我们家转悠了,想求亲的人要先想想我们家的身份。今天我是把家底给亮出去了,在席间我也说了,定亲的事情要先知会我一声,不然就是姨娘愿意,老爷答应了也不成。现在我堵死了一般人家向我们提亲的路,可招娣到底要找什么样的女婿,你们两个的大主意可要现在拿定了。要本人的人才出众,还是要家世深厚。要书香门第,还是要家境富裕,什么样的人家才能相看,总是要拿出一个大致的说法出来。招娣今年虚岁就十岁了,是先定亲,还是等到了年纪再说亲,你们母女先告诉我一声才好。”
锦娘总算明白了郁小闲今天的安排是为了招娣的婚事铺路呢,于是她对郁小闲说到:“我想先听听太太的意思,太太比我们都有见识,听您的没有错。”
21婚伐
郁小闲说到:“要是听我的,那些话可能你们就不愿意听了,以我的主意,女子要十八岁以后再嫁,要嫁就嫁给自己欣赏的男人,同时自己也能驾驭的人。荣华富贵那都是其次的,关键是这个人会同自己一起做彼此都喜欢的事情,患难与共,安乐共享。”
郁小闲的说法在那个时代简直是疯子一般,锦娘母女着实是吃惊了,郁小闲看见她们母女这样,便笑着说到:“这个是我的主意,又不要你们按照我的想法办。其实婚姻这种事,只要文风喜欢不后悔就行,我们只要看好女婿的为人就可以了。我觉得对男方家里的家产就不要太计较了,只要男人能干,还怕赤手空拳赚不到金山银山。”
锦娘对这件事还是满认可的,她对郁小闲说到:“我想给招娣找一个能干的男人,就算是出生贫寒些也不要紧,只要男人有本事,将来夫贵妻荣是注定的。我还希望他们夫妻都可以给太太和黄家当个帮手才好,黄家好,蛐蛐在婆家的位置才稳当。”
郁小闲看着招娣,直接问到:“文风,你愿意这样吗?”
招娣看了看两位母亲,终于鼓足勇气说到:“我不愿意嫁给商贾之家,我想嫁一个书香门第的读书人,但愿他能发奋考上功名,将来我也能有凤冠霞帔,诰命夫人的福分。”
郁小闲说到:“假如我告诉你,在你出嫁的年纪,嫁读书人极不容易成官太太。还很可能做寡妇,你还坚持这么选吗?”
招娣听到郁小闲这么说,马上就低下了头,小声说到:“是太太要女儿说的。”言下之意是郁小闲出尔反尔。
郁小闲知道招娣的心思。于是对锦娘母女说到:“文风的婚事不能先定下来。等到她适婚的年纪到了,家里再帮她选定夫婿,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决定。将来若是她选中的人,我认可,那么嫁妆由我负担。绝对让他们夫妻满意。要是我不同意。锦姨娘你愿意的,那么嫁妆由锦姨娘出。若是只有招娣自己喜欢,我和锦姨娘都不喜欢那个人家,那份嫁妆我绝对不会出。这就是我的决定。你们喜欢,我也是这么办,不喜欢,我也这么办。要想自己做主。就要自己把腰杆直起来,不靠别人。”
听到嫡母这么说,招娣险些没有哭出来,大过年的,小姑娘招谁惹谁了,刚才嫡母才让她露了脸,现在就回家吓唬她,要把她的婚姻抓在手上。看见女儿难过,锦娘赶紧对招娣说到:“你回去睡吧,这件事我和太太还要商议,你且安心。”
招娣忍着伤心走了,锦娘赶紧问到:“仙女今天是怎么了,怎么在招娣的婚事上起了性子?”
郁小闲说到:“锦娘姐姐,我现在是在为将来做打算,虽然我不能把未来的天机跟你说破,但我可以告诉你,招娣嫁出去没有招婿来的安稳。十年之内将要发生大事,招娣的凤冠霞帔就算是今生注定有的,也一定是儿孙给的,不会是夫君能给的。我们家就靠我这么一个女人支撑是不行的,有一天我离开这里升仙去了,黄家还是要有人支撑。我已经计划好了,把秋冰月嫁给金大官人的儿子,图一个外援,剩下的事情还要靠自己。赵岐虽说人不坏,可也没本事担起这个家,还需找个合适的媳妇给他助阵。就是我不拿招娣的婚事笼络人,也不准她离开我们外嫁大家族,不然一旦灾荒兵祸来了,我保全不了她和她夫家的安危,就只能让她随命沉浮,就无法实现对你的承诺了。我今天所做的,无非是把招娣的身价抬上去,然后预备谋一个合适能帮扶蛐蛐的男人指给招娣为夫。你是答应过,女儿的婚事要帮扶黄家的,帮黄家也等于是帮她自己。眼看招娣大了,心里有了主见,我今天看她在黄家做客的时候,已经是把自己当成了要找人家的大家小姐,一心展示自己的贤良淑德,我现在不出声把事情定下来,也许明天就有人上门探你的口风,让县里的大家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