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策-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后世污染的本真的国家观念,会为我们树立正确、科学、进步的社会观念起到巨大的启迪作用。

            
         
                         五国约以伐齐

  【提要】'
   威逼和利诱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制服他人、达到目的的手段。威逼是由于恐惧之心人皆有之,利诱是因为人人都贪图利益。利与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利有大小之分,害有远近之别。诱之以利,让对方惑小利、忘远害而为我所驱;胁之以害,使之避危亡之近祸而就我之图谋。威逼和利诱,就是战国策士们在悟透人性的基础上,利用人性中趋利避害的弱点施展的最基本手段。

  【原文】
     五国约以伐齐。昭阳谓楚王曰:“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楚王曰:“然则奈何?”对曰:“韩氏辅国也,好利而恶难,好利,可营也;恶难,可惧也。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我。彼惧我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约绝之后,虽勿与地,可。”
    楚王曰:“善。”乃命大公事之韩见公仲,曰:“夫牛阑之事,马陵之难,亲王之所见也。王苟无以五国用兵,请效列城五,请悉楚国之众也,以图于齐。”
    齐之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

  【译文】

   赵、魏、韩、燕、楚五国联盟进攻齐国。楚相昭阳对楚王说:“五国如果打败了齐国,秦国一定会乘机向南进攻楚国。”楚王说:“这可怎么办呢?”昭阳回答说:“韩国韩珉在韩国独断专行,贪图私利,害怕危难。贪图私利,可以对他施以利诱;害怕危难,可以对他进行威胁,我用重利去拉拢他,他内心一定会被利所诱;我发动大军去威胁他,他一定会感到害怕,他害怕我们的大军,又贪图我们的重利,这样五国联盟攻齐的事,一定会失败。他们的盟约被撕毁以后,即使不给韩国割地,也是可以的。”楚王说:“好”。
    于是他派大公事去韩国,会见韩相国公仲,说:“当初牛阑之役,马陵之役,都是您亲自见到的,大王如果不与五国联合攻齐,我们愿意献出5个城邑,不然,我们就出动全军来和齐国共同对敌。”
    韩国与赵、魏解约以后,楚国果然没有割地给韩国,而五国联盟攻齐之事就落空了。

  【评析】
 六国合纵最后以失败告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各国都心怀鬼胎、各有利益、不能同心合力。五国合纵攻击齐国,楚相昭阳却从中搞鬼,所以合纵一下就解体了。韩相国公仲轻易改变了行动,可见利益的诱惑、武力的威慑对人的行为影响多么巨大,所以要抵住他人对你的算计,就一定要作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楚宣王问群臣曰

  【提要】'
   狐假虎威的成语就来自本章。古人在游说时创造了许多典故和成语,充实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语言。今天的人们,已经几乎没有创造新成语的能力和可能了。由此也可以看到古人的说话水平的确比现在的我们高出很多倍。

  【原文】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敢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臣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评析】
    用寓言来做类比,最能直观的说明问题,虽然老虎、狐狸、楚宣王、昭奚恤四个事物本身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狐狸借助虎威这件事的事理和性质,却与昭奚恤借助楚宣王造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两件事有着可比性,而且用类比的说话技巧易于让受众理解。我们在说话时要学学古人,不断地能用一些故事、寓言来类比说明事理。

            
         
                         江乙说于安陵君

  【提要】'
   江乙善谋,安陵君知时。这篇文采飞扬的文章也是千古流传的名篇。里面投射出古人悟透人生的卓越智慧和质朴的情感,令今人钦佩和感慨万千。

  【原文】
    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曰:“王过举而已。不然,无以至此。”
    江乙曰:“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是以嬖女不敝席,宠臣不避轩。今君擅楚国之势,而无以深自结于王,窃为君危之。”安陵君曰:“然则奈何?”江乙曰:“愿君必请从死,以身为殉,如是必长得重于楚国。”曰:“谨受令。”
    三年而弗言。江乙复见曰:“臣所为君道,至今未效。君不用臣之计,臣请不敢复见矣。”安陵君曰:“不敢忘先生之言,未得间也。”
    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日,野火之起也若云霓,虎嗥之声若雷霆,有狂兕(牛羊)车依轮而至,王亲引弓而射,壹发而殪。王抽旃旄而抑兕首,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乐此矣?”安陵君泣数行而进曰:“臣入则纶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王大说,乃封坛为安陵君。君子闻之曰:“江乙可谓善谋,安陵君可谓知时矣。”

  【译文】

   江乙劝导安陵君,说:“您对楚国没有丝毫的功劳,也没有骨肉之亲可以依靠,却身居高位,享受厚禄,人民见到您,没有不整饰衣服,理好帽子,毕恭毕敬向您行礼的,这是为什么呢?”安陵君回答说:“这不过是因为楚王错误地提拔我罢了;不然,我不可能得到这种地位。”江乙说:“用金钱与别人结交,当金钱用完了,交情也就断绝了;用美色与别人交往,当美色衰退了,爱情也就改变了。所以,爱妾床上的席子还没有睡破,就被遗弃了;宠臣的马车还没有用坏,就被罢黜了;您现在独揽楚国的权势,可自己并没有能与楚王结成深交的东西,我为您非常担忧。”安陵君说:“那可怎么办呢?”江乙说:“希望您一定向楚王请求随他而死,亲自为他殉葬,这样,您在楚国必能长期受到尊重。”安陵君说:“敬遵您的教导。”
    3年以后,安陵君仍然没有说什么。江乙又拜见,说:“我给您说的,到现在您也没有实行,您既然不采纳我的意见,我要求从此不再会见您了。”安陵君说:“我实在不敢忘记先生给我的教导,只因没有遇到好机会啊!”
    在这时,楚王要到云、楚地区去游猎,车马成群结队,络绎不绝,五色旌旗遮蔽天日,野火烧起来,好像彩虹,老虎咆哮之声,好像雷霆。忽然一头犀牛像发了狂似的朝车轮横冲直撞过来,楚王拉弓搭箭,一箭便射死了犀牛。楚王随手拔起一根旗杆,接住犀牛的头,仰天大笑,说:“今天的游览,实在太高兴了!我要是百年之后,又和谁能一道享受这种快乐呢?”安陵君泪流满面,上前对楚王说:“我在宫内和大王挨席而坐,出外和大王同车而乘,大王百年之后,我愿随从而死,在黄泉之下也做大王的席垫,以免蝼蚁来侵扰您,又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楚王听了大为高兴,就正式封他为安陵君。
    君子听到了,就说:“江乙真算是善于出谋划策,安陵君真算是善于利用时机啊。”

  【评析】
    江乙的善谋,关键在于他对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有着清醒的洞察和把握,一个人得势时,千万不能冲昏头脑,一定要为自己未来的危机和后事筹划着想,得势之时要想失势之时。江乙又为安陵君献上一计,此计由于可以取得国君的绝对信任,也可使民众信服,所以是应对未来危机的完全之策。安陵君其实也是一个很有城府的睿智之人,他知道语言的效用取决于它所运用的语言环境,环境不一样,效用自然也就不一样。“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选择有利的最佳时机,让人看不出任何做作、谋划的痕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才算将话说到点子上。值得钦佩的是安陵君能够为寻找时机而等待了足足三年,等待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时机找不到,他就不出手,这种严格把握、选择说话时机的方法值得我们钦佩万分和仿效学习。

            
         
                         韩公叔有齐魏

  【提要】
   敢于自己作主,擅自割让国土给他国,作为大臣而言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然而干这事情的郑申巧于为自己辩解,既免去了灾祸,又得到了褒扬。

  【原文】
   韩公叔有齐、魏,而太子有楚、秦以争国。郑申为楚使于韩,矫以新城,阳人予太子。楚王怒,将罪之。对曰:“臣矫予之,以为国也。臣为太子得新城、阳人,以与公叔争国而得之。齐、魏必伐韩。韩氏急,必悬命于楚,又何新城、阳人之敢求?太子不胜,然而不死,今将倒冠而至,又安敢言地?”楚王曰:“善。”乃不罪也。

  【译文】

   韩国公叔有齐国和魏国支持,太子几瑟有楚国和秦国支持,两个各有所恃,便争夺太子的权位。郑申为楚国出使出韩国,他假托楚王之命把新城、阳人两地许给了几瑟,楚王很生气,要惩处郑申。郑申禀报说:“我假传王命,把新城、阳人许给几瑟,完全是为了楚国。我为几瑟取得了新城、阳人两地,这是为他与公叔争夺太子权位而谋取的,齐、魏两国得知必定会出兵进攻韩国,韩国紧急,必定会完全依靠楚国去救援,又有谁敢要求新城、阳人两地呢?如果几瑟不能战胜齐、魏,侥幸活着,肯定会仓皇逃奔到楚国来,又怎么敢提起新城、阳人的事呢?”楚王说:“好”。因此就不惩处郑申了。

  【评析】
    事物的相互关联性,让事情发生之后的反应变得复杂多变。聪明的人可以看到事件之后的连锁反应,愚钝的人只能看到单个事件本身,所以常常遭受蒙蔽和欺骗。聪明人由于看的远,就可以摆布他人、从事态变化中谋取自身的巨大利益,所以我们处事决策,一定要考虑事情的连锁反应和效应,谋划一定要长远而周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