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那么回事,唐国缺盐铁,而又与周国敌对,所以江阴水军很长时间通商燕国。”程焱点头道。
陆七笑了,平和道:“江阴军之所以愿意通商燕国,盐利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需要燕国的木料造巨船,北方的森林巨木,才是最好的造船原料。”
“若是自燕国取得巨木,那却是很难运回了江阴。”程焱质疑道,他感觉太远了,得不偿失。
“江阴水军,在新罗国有造船之地,江阴水军如今的海船,多数出自新罗国。”陆七平和回应。
“新罗国,臣是知道的,是北海那面的一个岛陆上的国家,这么说,江阴张氏与新罗国有着什么关系?”程焱讶道。
“张氏与新罗国只是通商的关系,张氏也曾经想占领了北海的岛陆,但担心很难长久立足,那个岛陆的人不是容易征服的,若是与异族起战,江阴张氏很可能会损失惨重,江阴张氏更看重常州的祖地。”陆七回答道。
程焱点头,道:“常州是个宜居之地,去争异族之地是得不偿失,若是折损大了,只怕江阴之地也保不住了。”
陆七一笑,忽平和道:“可我却想进占了那个岛陆,将之归入晋国的疆域。”
程焱一怔,想了一下,道:“主上若是问鼎中原和北方,那里可以成为一个海路进袭的跳板。”
陆七笑了笑,懒散道:“那也许是几年后的事情,也许只是个空想。”
第542章 论国
程焱正容道:“主上的所想是可能的,若是晋国海上水军强大,完全可以载运大军进占了新罗岛陆,之后与燕国形成一种可能的联合态势,就能够牵制了周国更多的军力,使得周国对南方的进袭力有不足,同时也有利于荆州军力进袭巴蜀和占据。”
陆七点头,平和道:“想法是好的,只是新罗国未必容易了进占,而晋国军力能否适应北征,是最大的问题。”
程焱点头,道:“北方寒冷,可以夏季进袭,主要是归治不易,毕竟是异族,比不得这里本就曾是大唐帝国的天下。”
陆七点头,平和道:“隋朝时期和唐朝时期,都曾经进攻过新罗国的岛陆,结果都没有成功的占据,尤其隋朝的结果最惨,造成了亡国的一个原因。”
“那个时候为什么难以成功,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海上的水军不强,尤其隋朝,要自陆路绕了很大的路途才能进袭了新罗,若是有一次载兵十万的海船,再加上最好的武备,拿下那个新罗国不会很难。”程焱说道。
陆七笑了,微摇头道:“晋国的披甲军占比也就一半,我却是不敢为了一个北方岛陆,而调离了十万披甲军,只能是等几年了。”
程焱点头,陆七又道:“这一次我出巡,在赣州军器监看见了一些新的犀利武器,其中一种神弩车我很看好,分两类,一类是发射巨箭,一类是巨型的排弩,一次可以发射百只弩箭,我已然让了量造。”
程焱点头,道:“武器犀利是提升战力的关键之一,不过很难广用,主要是太耗了财力,臣听说江阴军善用火攻,也可以多发展一些攻城的火器。”
陆七摇头,道:“发展火器更难,那需要一种火油,晋国之地却是没有火油的产地,江阴军都是自海外买得的。”
程焱点头,陆七平和道:“如今最好用的还是弓箭,箭支制造的成本不大,晋国随处可得了原料,而火油,只能可了水军耗用。”
程焱点头,陆七想了一下,又道:“周国的西北有一个夏国,是党项人建立的,据说对周国的威胁也是很大。”
“主上说的夏国,立国也就十年,原本是臣服周国的党项人,不过因为东北有燕国的侵扰,西南又有据巴蜀的汉国虎视,所以周国对党项人一直是怀柔,如今却是反叛的建立了夏国,周国可以说是四邻皆敌。”程焱平和说道。
陆七点头,平和道:“就算是四邻皆敌,周国也是最强的。”
“那是事实,主要是唐国多年来一直不敢侵扰周国,甚至还不断的送上供奉求安,使得周国有了机会的让江淮成为了粮源之地。”程焱回应道。
陆七点头,道:“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周国却是一直没有再威迫了唐主,却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
“臣认为,周国可能误判了大江以南的局势,主上是想唐国和魏国为战略屏障,而周国可能也不想唐国被灭了,周国如今,应该是难以了大军南来,或者是不想冒危的大军南调。”程焱说了自己的看法。
陆七点头,浅笑道:“是有可能,我怕了周国的进袭而让唐国和魏国存在,而周国却是顾虑唐国被灭,使得大江以南成就了一统。”
程焱点头,陆七又平和道:“我对周国了解的还是太少,从战俘那里也只能知道了江淮之事,事实上,进袭晋国的周军,都是江淮一带的募兵,真正的周国北军,并没有南调。”
“主上没有使了斥候去周国吗?”程焱问道。
“荆州那里,原就有潜伏的斥候在周国,但都没有北去,斥候很难深入了北方,就是能够深入,我也不想打草惊蛇的惹了周国惮忌,若是斥候被抓了,反而让周国得了舌头,如今周国想知道晋国的事情,也是很难的。”陆七浅笑说道。
程焱点头,陆七又道:“我现在感兴趣的不是周国,而是巴蜀之地的汉国,对于周国,几年内我不可能了主动进袭。”
程焱迟疑一下,说道:“主上,臣觉得,只怕汉国也会有进袭我们的意图。”
陆七一怔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点头,道:“是有那个可能,晋国进占楚地不久,立足未稳,汉国应该会有奇袭夺之的想法,不过汉国的军力应该不足以进夺楚地。”
程焱迟疑一下欲言又止,陆七看了笑道:“你与我,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程焱点头,道:“臣的这个想法有些离谱,就是汉国有没有可能,借了异族的军力。”
陆七听了平静,点头道:“当然有那个可能,汉国与西面的吐蕃相邻,甚至会与党项人的夏国建立了盟势。”
程焱点头,道:“原来主上想到过,汉国可能会与夏国结盟。”
“夏国与汉国既然都面对了周国的强势,自然容易结盟,不过就算是结盟,也会互相的提防,所以夏国之兵进入汉国地域的可能性,应该只有五成。”陆七平和回答。
程焱点头,陆七又道:“就算是互相提防,若是有天大的利益可争,汉国还是会愿意了引狼入室,晋国如今进占了荆州,对汉国而言,威胁不下于了周国。”
程焱点头道:“那是事实,荆州如今有了晋国的后力支撑,已然不是那个必须依赖了汉国的荆国。”
陆七点头,平和道:“目前,我们只能守御为主,可以等候了汉国先动,拖的久一些,对晋国有利。”
程焱点头,道:“目前是不宜了先起战端,容易引起楚地军心的抵触。”
陆七头后靠了椅背,平和问道:“大哥的祖籍在什么地方?”
“臣的祖籍铜陵县,先父是唐国先主的千牛卫将军,所以臣得以成为了唐国京军。”程焱回答道,两人的话题转入了家常。
※※※
第二天,程焱就带了百名近卫去了荆州,而陆七去与顾将军做了一番深谈,让顾将军开始布局防范汉国的可能进袭,也授权了顾将军,可以随机应变的布局了诱敌圈套。
见过了顾将军,陆七开始了巡抚各地的军政,特意去了与汉国交界地看了看,两国的交界是溪州和夷州之西北,就是乌江一带,当年项羽兵败自杀的地方,陆七却是无法去看,那是属于了汉国地域。
陆七在潭州一带国域巡抚了十日,程焱的消息有了回音,已然完成了陆七的吩咐,那个楚国太子果然不肯受封,程焱择了楚王六子,离开后,让潜伏的一个属下,寻机在三日后的夜里杀死了楚王六子,之后程焱惊恼至极去看,又择了楚王十二子,并且带离的保护了起来。
陆七之所以让程焱做这件事,主要是不想关冲和军中的将士们知道,那会影响了他的正面形象,而程焱以前暗杀过江阴军的行军司马,明显是个行事变通的人物,不忌讳阴谋手段。
陆七回令程焱,让他带了没有得封的楚王族人,回来了朗州,程焱领命执行了,在朗州,陆七亲自考问了楚王族人,择取了三十四名送去了福州做官,其余的都打发回了荆州,去与新的楚王在一起混活。
第543章 国治
处理了楚国王族的事情,陆七又参与了武陵军的建制,顾将军应陆七的要求,已然在各军择拔了三万精壮将士,陆七亲自考核了任职将官和拔任备身将官,同时给了军器监去了命令,新造的甲衣和武器,优先给予武陵军。
十日后,陆七启程去了荆州,自公安县渡江直达了江陵地域,悄然进入了江陵城,在如今的陪都王宫,见到了青雯,之后又会见了关冲等江陵城的文武官员。
陆七在荆州一留就是一月多,巡抚治政和民生,会见各军将官在一起亲近,也接见了受封楚王的朝拜,闲暇时与青雯和四位宫人温馨的生活。
日子在飞快中流去,陆七不敢在荆州驻留过久,因为荆州的重要性,他已然是多留了十几日,最后,与青雯五女依依惜别的离开了荆州。
回返了朗州地界,陆七见顾将军了解了一下,得知汉国没有任何的集结军力现象,不过顾将军表示,他不会松懈了对汉国那里的探查。
陆七离开了朗州,悄然顺利的直接回返了福州,在福州驻留了一月,决策了朝廷一些官衙的置立和完善,之后悄然离开回到了歙州。
歙州的形势没有发生了什么危机,反而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过老天却是不作美,西部继去年的洪灾,在今年转为了大旱,歙州和池州也陷入了旱灾困扰,楚地也不能幸免。
而与西部相反的是,东部却是暴雨倾盆,润州,常州和苏州连日的下雨,常州陷入了洪灾之中,而苏州却是因为及时的兴修过了水利,没有造成大的水灾,但可以预计,粮食的产量会比往年减少三成,而常州则得减产了六成之多。
陆七很忙,亲自上阵的抗旱保收,大半军力都成了运水工勇,也临时性的开渠引水,歙州主要是产茶,陆七给军力分配了固定的保收对象,收成与将士的得利挂勾。
相比歙州的大干抗旱景象,池州和宣州却是显得平静很多,官吏们依旧是老爷式的躲闲,拥有田地的大户们倒是急切,只是佃农的数量不足,出力也是懈怠,还一盘散沙的没有人组织抗旱,眼看着会是欠收的后果。
让陆七欣慰的是,距离歙州不远的处州,婺州,建州,都是气候给力的丰收兆头,海州那里也没有发生了什么海灾,而且因为陆七投入的力度大,海州的垦荒进度很是惊人,大量去了海州的军民,愿意留在了海州定居。
炎炎夏日就在忙碌中过去了大半,晋国的稻米迎来了第一批丰收,南方的气候,可以种收两季稻米,有的地方甚至能够收获了三季,有了粮食的入仓,晋国统治就有了十足底气,而楚地的抗旱效果虽然不如歙州,但也获得了比往年好上两成的收获。
因为楚地欠收,晋国朝廷采取了免税政策,驻扎军力的粮食都由福州供给,不许军队收购楚地的粮食,这一举措,使得楚地的粮食很是平价,民心安定的很少有人屯粮。
相比了晋国的不愁粮食,魏国的抗旱保收也做的不错,靠近鄱阳湖的江州,饶州和洪州都获得了丰收,靠近大江的鄂州和依畔洞庭湖的岳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