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藏的论语-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10章,讲与人相处只有自己能“仁”,才能通达。言忠信、行笃敬,能行天下,这也是孔子与人相处的学问。史鱼、蘧伯玉之直,都是可取的。象蘧伯玉那样有智慧的人,既能不失人,又能不失言。象史鱼那样的勇者,可杀身以成仁。对我们来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行天下的根本还是自己先成就仁。欲得仁就要亲近贤者、仁者,这就是“以友辅仁”的意思。

  第11…15章,讲与人相处中如何择善从德,而获得长远利益,即立德的重要性。借颜渊问政来表达个人修养与治理国家的关系,守礼乐、勤劳简朴以及放郑声、远小人便是修德。凡事立足长远,才能没有近忧。好色、知贤而不与立,就是道德不修、缺乏长远考量的行为。相反,修德于人生有大利益,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在与人相处时就能远离怨恨。所以立德的利益远、利益大。

  第16…20章,讲与人相处时应以礼义为准绳,播种善良德行。那些遇事不问“如之何”、不理智思考的人,以及群居终日而言不及义、好耍小聪明的人,真是难办。相反,君子懂得以义为本,礼以行之,谦虚表达,诚信推进。君子所担心的是自己没有德能,死后没有好名声,对其他的名利方面就不必过分看重了。

  第21…24章,讲与人相处时怎样克己复礼以成仁。君子求诸己是“克己”,内求仁义。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是“复礼”。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是在待人处事中“天下归仁”。一个字概括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礼”的纲目。

  第25…30章,讲“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的实事求是的心态,侧重在“忠”。对人赞或毁,都要有所考核才行。好比修史阕文留白,有马借人乘驯一样实事求是。与人相处中注意小的细节,避免巧言乱德。对众人所好、恶要有所考察。在学道时,要落实于言行,而不是装个修道的样子,对自己的过错则认真改正。

  第31…34章,讲修道的次第。学、思结合,确立谋道不谋食的志向。以智慧去领会,里仁而安守,庄而临民,动之以礼,这些都一一做到了才算真正的悟道。悟道者不是有小聪明,而是能担大任。

  第35…39章,讲仁在待人处事中的运用。老百姓比水火还更需要仁的品德,有百利而无一害当仁不让。具备仁的品德,能使我们在生活中懂得贞而不谅,敬事而后食,仁应该实施有教无类的教化,因为仁对每个人的作用都非常重要。

  第40…42章,回应篇首作结论,道不同不相为谋,辞达而已矣,与不同理念的人,不必勉强合作。以孔子与盲人相处结束,意思是孔子与盲人相处的言行与普通人和盲人相处时是一样的,但不同的在于人的心性是否通达,这是表面看不出来的。孔子虽遭遇绝粮的厄运,不为人接受,不等于他没有通达心性的仁道,这就是圣凡不二的道理。

  孔子在卫国住的时间最长,一度想在卫国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卫灵公是一个无道之君,贪恋女色,无心政事,孔子最终还是离开了卫国。本篇以卫灵公为主角,主要是讲现实生活中,如何通过与人相处,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悟道里仁,从而做到穷通不移。本篇写作的手法是“深入浅出”的:

  1…30章,讲怎样“以友辅仁”,在与人相处中克己复礼来里仁。属于“深入”。

  31…34章总结讲修道的次第。

  35…42章,讲悟道后应怎样更好地与人相处,做到穷通不易,平凡、平实。属于“浅出”。

  所以本篇相当于对“以友辅仁”、“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的发挥,可视为对《公冶长第五》“识人”智慧的进一步延伸,侧重讲“事人”的智慧。 
 
  
  
 
 
季氏第十六国将不国
 
 
      
   
  『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将要攻打颛臾了。”

  颛臾(zhuānyú)是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这是一段长文,为了讲解方便,我们分成几小段来解释。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作为东蒙主祭国家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东蒙指蒙山。主,主持祭祀的人、国家。

  “社稷之臣,何以伐为”,这句话影响了中国历代君主的对内军事战略。

  中国的“政治”概念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原因,便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天下”观。古史将夏、商、周这样全国统一的国家称为大“国”,而春秋七国一类的小国家称为小“邦”,象季氏、管仲这样的政治势力称为“家”,而“天下”的概念,则是世界乃至宇宙的一个概念。这就是中国先哲们的胸怀,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全球的视野。“莫非王土”的王,不是帝王的意思,也不能等同于今天所说的军事与经济实力,而是融文化、文明于一体的“仁政”。李世民说:“国为天下人国,君为天下人君。”既然天下为公,则唯具仁德者可以王天下。所以孔子十分推崇尧舜禹时期的“禅让”之风,认为这才是至德行履的“政治文明”。

  《易经》讲“德居其位”,“位”指的是五爻的尊位,如果既得位,又得中,同时还与其他各爻的生克关系配合得很好,就如“圣王”主政一样,乃仁德治世也。如果天下失德,各爻生克关系就变了,则“臣可废君”,举“汤武革命”也无不可。当然革命不能轻举,孔子称赞“文王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以服事殷,周德其可谓至德矣”就是此意,轻易革命本身就是无德,也是没有资格取得天下的。过去“王”做动词时读“旺”音,意思是以仁德令百姓忠心爱戴的意思。所以《孟子·公孙丑上》曰: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shàn)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今天的美国可称为霸,喜欢做世界警察,到处征伐炫武。霸者仰仗军事和经济实力,所依赖者“大”,它的时间必定短暂。而王者因其仁政文德,令人心所向,所以创造的盛世局面往往能长达几百年。

  可见中国的邦国策略,讲究文德和谐、以德服人。李世民谈到他的多民族策略时说:“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即安,远人自服。”对今天的台湾问题,中国一贯的主张仍是强调一个中国的主权,只要承认是“社稷之臣”,又怎么可能出现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局面?

  《尚书》记载,唐、虞之际,命羲和授民时,命禹平水土,命稷播百谷,命契敷五教,命皋陶正五刑,命伯益、夔(kuí)典礼乐等,向天下传播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使“黎民怀之”,“柔远能迩”,“蛮夷率服”。周建国之后,“兴灭国、继绝嗣”,把在战争中灭亡的国家重新册立,分封诸侯,安顿民心,维护和谐。对周边的蛮夷之国,则输出文化和文明,帮助他们发展经济,以文德服人,“来”之、“安”之。可见中国对待周边国家的策略,乃是兴仁德之政,以和为贵,怀柔感化。当然,仁德是与经济发展、科技昌明紧密联系的,否则你就不可能具备先进性,德治与经济、文化、科技发展非但不矛盾,而且是相互辅进的。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求,周任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譬如盲人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夫子指季康子,子、夫子可以是尊师之称呼,也可以是尊官职之称呼。周任是人名,周代史官。陈力就列是说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兕指雌性犀牛,虎兕代表军队。柙是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龟玉则代表国家经济、财富。

  冉有给孔子批了几句,赶紧把责任推给“老板”。孔子并不买帐,认为冉有没有尽到臣子的责任,为自己的饭碗不直言利弊。兵者,国家大事,一旦发生战乱,人民性命堪忧,国家经济破坏,每个人都无法独全事外,那时还能将责任推到谁的头上呢?所以有些统治者不知战争之害,或许生有轻率、儿戏之心,可战争关乎每个人的命运,国将不国,做臣子的又怎么能推卸自己的责任呢?

  中国历史上的强大王朝,除了元朝曾派兵远征,那是民族融合前的行为,还不属于具备正统中华文化的政权。其他时期,中国对周边弱小国家,几乎从不用侵略之兵。这个历史真相正被某些不怀好意的国家和个人肆意扭曲,想无端制造出所谓的“黄祸”,即中国威胁论来形成压制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国际氛围。

  中国人似乎从来就厌弃战争,即便是朝代更替,在完成之后,人民也普遍要求迅速消弭战祸,以稳定经济。所以中国历史上的和平时期,比起其他国家显得较长,其文化的根源就在儒家。中国对周边国家,向来以天朝、正统自居,今天看来也许有人觉得不以为意,但那时无论是经济、文化、政治体制的发达和文明状况,都足堪自傲。所以只要“荒蛮之国”愿意认同我们的宗主国地位,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我们便愿意保护那些弱小国家。例如中国几次派兵朝鲜,都是缘于当政者要求我们派兵稳定政治局面的请求。而中国更在协助安定朝鲜国内局势之后,返回中国,无一兵一卒滞留。即便是对那些小国的进贡,我们回赠的礼品价值更是数倍于贡礼。

  再看美国今天分布全球的军事基地,侵略阿富汗、伊拉克的事实,及公开支持各国流亡政府及政客,以策反他国政权,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等等方面,可知美国的武力霸权主义已是无以复加。相形之下,中国封建王朝的周边军事战略就更显得平等、自由和人性化了。其他如西班牙、葡萄牙曾一度兴起的海上霸权,乃至小如日本,在经济强大之后所表现出的侵略野心都令人瞠目,也许是文化自卑阴影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吧。了解这一层,我们就清楚那些鼓吹“中国威胁论”、“黄祸”的人,原来都是曾经侵略过中国、做贼心虚的人,他们的目的不过是想压制中国的发展,以图长远都能实施他们的侵略、达成他们自己的野心私欲罢了。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