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集注-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养能举,悦贤之至也。惟尧舜为能尽之,而后世之所当法也。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 
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 〔1〕,礼也。”万章 
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2〕;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3〕之。 
何也?”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 
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 
诸侯乎?为 〔4〕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缨公亟见于子思,曰: 
  ‘古千乘〔5〕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 
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 
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千乘 
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6〕?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 
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7〕其元。’孔子奚取焉?取 
非其招不往也。 〔8〕”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9〕。庶 
人 〔10〕以旃〔11〕,士〔12〕以旂〔13〕,大夫以旌〔14〕。以大夫之招 
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 
招招贤人乎 〔15〕?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16〕 
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17〕云:‘周 
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18〕”万章曰:“孔子‘君 
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 〔19〕?”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 
其官召之也。” 〔20〕 

        〔1〕传,通也。质,与贽同。质者,士执雉,庶人执鹫,相见以自通者也。国内莫非君臣, 

      但未仕者与执贽在位之臣不同,故不敢见也。 〔2〕往役者,庶人之职。〔3〕不往见者,士之 

       礼。 〔4〕为,并去声。〔5〕亟、乘,皆去声。 

        〔6〕孟子引子思之言而释之,以明不可召之意。“召与”之与,平声。〔7〕丧,息浪反。〔8〕 

       说见前篇。 〔9〕皮冠、田猎之冠也。事见《春秋传》。然则皮冠者,虞人之所有事也,故以 

       是招之。 〔10〕庶人,未仕之臣。 〔11〕通帛曰旃。 〔12〕士,谓已仕者。 〔13〕交龙为旂。 

        〔14〕析羽而注于旂干之首曰旌。〔15〕欲见而召之,是不贤人之 

       招也。以士之招招庶人,则不敢往。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则不可往矣。〔16〕夫,音扶。 〔17〕 

        《诗》,《小雅·大东》之篇。〔18〕底,与砥同。《诗》作砥,之履反。砺石也,言其平也。 

       矢,言其直也。视,视以为法也。引此以证上文“能由是路”之义。〔19〕与,平声。〔20〕 

…  96…

      孔子方仕而任职,君以其官名召之,故不俟驾而行。徐氏曰:“孔子,孟子,易地则皆然。” 

      此章言“不见诸侯”之义,最为详悉。更合陈代、公孙丑所问者而观之,其说乃尽。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 
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1〕。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2〕 
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3〕。是尚友也。 
  〔4〕” 

        〔1〕言己之善盖于一乡,然后能尽友一乡之善士。推而至于一国、天下皆善,随其高下以为 

      广狭也。 〔2〕尚,上,同。言进而上也。〔3〕颂,诵,通。论其世,论其当世行事之迹也。 

      言既观其言,则不可以不知其为人之实,是以又考其行也。 〔4〕夫能友天下之善士,其所友 

      众矣。犹以为未足,又进而取于古人,是能进其取友之道,而非止为一世之士矣。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 
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 
过 〔1〕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2〕”王勃然〔3〕变乎色。曰:“王 
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4〕”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 
 “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5〕 

        〔1〕大过,谓足以亡其国者。〔2〕易位,易君之位,更立亲戚之贤者。盖与君有亲亲之恩, 

      无可去之义;以宗庙为重,不忍坐视其亡,故不得已而至于此也。 〔3〕勃然,变色貌。〔4〕 

      孟子言也。 〔5〕君臣义合,不合则去。此章言大臣之义,亲疏不同,守经行权,各有其分。 

      贵戚之卿,小过非不谏也,但必大过而下听,乃可易位。异姓之卿,大过非不谏也,虽小过而 

      下听,已可去矣。然三仁贵戚,不能行之于纣!而霍光异姓,乃能行之于昌邑。此又委任权力 

      之不同,不可以执一论也。 

…  97…

                                     告子章句上 

     凡二十章 

告子曰:“性〔1〕,犹杞柳〔2〕也。义,犹桮棬〔3〕也。以人性为仁义, 
犹以杞柳为桮棬。〔4〕”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5〕 
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 
义与 〔6〕?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7〕” 

        〔1〕性者,人生所禀之天理也。〔2〕杞柳,柜柳。 〔3〕桮音杯。棬,丘圆反。桮棬,屈木 

      所为,若卮匜之属。 〔4〕告子言人性本无仁义,必待矫揉而后成,如荀子“性恶”之说也。 

        〔5〕戕,音墙。〔6〕与,平声。 〔7〕言如此,则天下之人皆以仁义为害性而不肯为,是因 

      子之言而为仁义之祸也。夫,音扶。 

告子曰,“性犹湍〔1〕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 
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2〕”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 
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3〕。 
今夫 〔4〕水,搏 〔5〕而跃〔6〕之,可使过颡〔7〕;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8〕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9〕 

        〔1〕湍,他端反,波流潆回之貌也。〔2〕告子因前说而小变之,近于扬子“善恶混”之说。 

        〔3〕言水诚不分东西矣,然岂不分上下乎?性即天理,未有不善者也。〔4〕夫,音扶。〔5〕 

      搏,补各反,击也。 〔6〕跃,跳也。〔7〕颡,额也。 〔8〕水之过额、在山,皆不就下也。 

      然其本性未尝不就下,但为搏、激所使而逆其性耳。 〔9〕此章言性本善,故顺之而无不善; 

      本无恶,故反之而后为恶。非本无定体而可以无所不为也。 

告子曰:“生之谓性。〔1〕”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2〕” 
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 
 “然。〔3〕”“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4〕 

        〔1〕生,指人、物之所以知觉、运动者而言。告子论性,前后四章语虽不同,然其大指不外 

      乎此,与近世佛氏所谓“作用是性”者略相似。〔2〕白之谓白,犹言凡物之白者同谓之白, 

      更无差别也。与,平声,下同。 〔8〕“白羽”以下,孟子再问,而告子曰“然”,则是谓凡 

      有生者同是一性矣。 〔4〕孟子又言:若果如此,则犬牛与人皆有知觉,皆能运动,其性皆无 

       以异矣。于是告子自知其说之非而不能对也。愚按: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也。生者,人之 

      所得于天之气也。性,形而上者也。气,形而下者也。人、物之生,莫不有是性,亦莫不有是 

      气。然以气言之,则知觉、运动,人与物若不异也;以理言之,则仁、义、理、智上禀,岂物 

      之所得而全哉?此人之性所以无不善而为万物之灵也。告子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所谓气者当 

      之,是以“杞柳”、“湍水”之喻,食、色“无善无不善”之说,纵横缪戾,纷纭舛错,而此 

      章之误乃其本根。所以然者,盖徒知知觉、运动之蠢然者人与物同,而不知仁、义、礼、智之 

      粹然者人与物异也。盂子以是折之,其义精矣。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1〕”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曰:“彼长 〔2〕而我长之〔3〕,非有长 
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 〔4〕,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曰:“异于 
  〔5〕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 
长与 〔6〕?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7〕”曰:“吾弟则爱之,秦人 

…  98…

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 
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8〕”曰:“耆〔9〕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 
吾炙。夫 〔10〕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11〕 

        〔1〕告子以人之知觉、运动者为性,故言人之甘食、悦色者即其性。故仁爱之心生于内,而 

      事物之宜由乎外;学者但当用力于仁,而不必求合于义也。 〔2〕长,上声,下同。〔3〕我长 

      之,我以彼为长也。 〔4〕我白之,我以彼为白也。〔5〕张氏曰:“上‘异于’二字疑衍。” 

      李氏曰:“或有阙文焉。”〔6〕与,平声,下同。〔7〕愚按:“白马”、“白人”,所谓“彼 

       白而我白之”也。“长马”、“长人”。所谓“彼长而我长之”也。“白马”、“白人”不异, 

      而“长马”、“长人”不同,是乃所谓义也。义不在彼之长,而在我长之之心,则义之非外, 

       明矣。 〔8〕言爱主于我,故仁在内;敬主于长,故义在外。〔9〕耆,与嗜同。〔10〕夫,音 

      扶。〔11〕言长之、耆之,皆出于心也。林氏曰:“告子以食、色为性,故因其所明者而通之。” 

       自篇首至此四章,告子之辩屡屈,而屡变其说以求胜,卒不闻其能自反而有所疑也。此正其所 

      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者,所以卒于卤莽而不得其正也。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1〕”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2〕”“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酌则谁先?”曰: 
 “先酌乡人。”“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3〕”公都子 
不能答,以告孟子。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 ‘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