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集注-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答”是也。反求诸己,谓“反其仁”、“反其智”、“反其敬”也。如此,则其自治益详, 

      而身无不正矣。天下归之,极言其效也。  〔3〕解见前篇。 〔4〕亦承上章而言。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 
之本在身。” 〔1〕 

        〔1〕恒,胡登反,常也。虽常言之,而未必知其言之有序也。故推言之,而又以家本乎身也。 

      此亦承上章而推言之。《大学》所谓“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为是故也。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1〕。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 
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2〕” 

        〔1〕巨室,世臣大家也。得罪,谓身不正而取怨怒也。麦丘邑人祝齐桓公曰:”愿主君无得 

      罪于群臣百姓。”意盖如此。 〔2〕慕,向也,心说诚服之谓也。沛然,盛大流行之貌。溢, 

      充满也,盖巨室上心难以力服,而国人素所取信:今既悦服,则国人皆服,而吾德教之所施可 

…  72…

       以无远而不至矣。此亦承上章而言。盖君子不患人心之不服,而患吾身之不修。吾身既修,则 

       人心之难服者服,而无一人之不服矣。林氏曰:“战国之世,诸侯失德,巨室擅权,为患甚矣。 

       然或者不修其本而遽欲胜之,则未必能胜而適以取祸。故盂子推本而言:惟务修德以服其心。 

       彼既悦服,则吾之德教无所留碍,可以及乎天下矣。裴度所谓‘韩弘舆疾讨贼,承宗敛手削地, 

       非朝廷之力能制其死命,特以处置得宜,能服其心故尔’,正此类也。”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 
强 〔1〕。斯二者天〔2〕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 
又不受命,是绝物也。 〔3〕’涕出而女于吴〔4〕。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 
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5〕。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 
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6〕。《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 
亿。上帝既命,候于周服。候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 
孔子曰: ‘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7〕’今也欲无敌于天 
下而不以仁 〔8〕,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9〕云: ‘谁能执热,逝 
不以濯?’ 〔10〕” 

        〔1〕有道之世,人皆佳德,而位必称其德之大小。天下无道,人不修德,则但以力相役而已。 

        〔2〕天者,理势之当然也。 〔3〕引此以言小役大、弱役强之事也。令,出令以使人也。受 

       命,听命于人也。物,犹人也。 〔4〕女,去声。以女与人也。吴,蛮夷之国也。景公羞与为 

       昏而畏其强,故涕位而以女与之。 〔5〕言小国不修德以自强,其般乐意敖皆若效大国之所为 

       者,而独耻受其教命,不可得也。 〔6〕此因其愧耻之心而勉以修德也。“文王之政,布在方 

       策”,举而行之,所谓师文王也。五年、七年,以其所乘之势不同为差。盖天下虽无道,然修 

       德之至,则道自我行,而大国反为吾役矣。程子曰:“五年、七年,圣人度其时则可矣。然凡 

       此类,学者皆当思其作为如何,乃有益耳。” 〔7〕《诗》,《大雅·文王》之篇。孟子引此 

       诗及孔子之言,以言文王之事。丽,数也。千万日亿。侯,维也。商士,商孙子之臣也。肤, 

       大也。敏,达也。裸,音灌,宗庙之祭,以鬰鬯之酒灌地而降神也。将,助也。言商之孙子众 

       多,其数不但十万而已。上帝既命周以天下,则凡此商之孙子皆臣服于周矣。所以然者,以天 

       命不常,归于有德故也,是以商上之肤大而敏达者,皆执裸献之礼,助王祭事于周之京师也。 

       孔子因漆此诗而言:有仁者,则虽有十万之众,不能当之。故国君好仁,则必无敌于天下也。 

       不可为众,犹所谓“难为兄,难为弟”云尔。夫,音扶。好,去声。〔8〕耻受命于大国,是 

      欲无故于天下也。乃师大国而不师文王,是不以仁也。 〔9〕《诗》,《大雅·桑柔》之篇。 

        〔10〕逝,语辞也。言谁能执持热物,而不以水自濯其手乎?此章言不能自强,则听天所命, 

       修德行仁,则大命在我。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慈,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 
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1〕!有孺子歌曰: ‘沧浪〔2〕之水清兮,可以濯 
我缨 〔3〕。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 
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4〕’夫〔5〕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 
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6〕。《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7〕’此之谓也。”〔8〕 

        〔1〕菑,与灾同。安其危、利其灾者,不知其为危、灾,而反以为安、利也。乐,音洛。所 

       以亡者,谓荒淫暴虐,所以致亡之道也。不仁之人,私欲固蔽,失其本心,故其颠倒错乱至于 

       如此,所以不可告以忠言,而卒至于败亡也。 〔2〕浪,音郎。沧浪,水名。〔3〕缨,冠系也。 

        〔4〕言水之清浊,有以自取之也。圣人声人心通,无非至理,此类可见。〔5〕夫,音扶。〔6〕 

       所谓自取之者。 〔7〕解见前篇。〔8〕此章言心存则有以审夫得失之幾,不存则无以辨于存亡 

       之著。祸福之来,皆其自取。 

…  73…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 
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1〕。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2〕。 
故为渊敺鱼者獭也,为丛敺爵者鹯也,为汤、武敺民者桀与纣也〔3〕。今天 
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敺矣,虽欲无王 〔4〕,不可得已。“今之欲 
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5〕。苟不志于仁, 
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6〕云: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7〕’ 
此之谓也。” 

        〔1〕恶,去声。民之所欲,皆为致之,如聚敛然。民之所恶,则勿施于民。晁错所谓“人情 

      莫不欲寿,三王生之而不伤;人情莫不欲富,三王厚之而不困;人情莫不欲安,三王扶之而不 

      危,人情莫不欲逸,三王节其力而不尽”,此类之谓也。 〔2〕走,音奏。圹,广野也。言民 

      之所以归乎此,以其所欲之在乎此也。 〔3〕为,去声。渊,深水也。敺,与驱同。獭,音闼, 

      食鱼者也。丛,茂林也。爵,与雀同。鹯,诸延反,食雀者也。言民之所以去此,以其所欲在 

      彼而所畏在此也。 〔4〕好、为、王,皆去声。〔5〕王,去声。艾,草名,所以灸者,乾久益 

      善。夫病已深而欲求乾久之艾,固难卒办,然自今畜之;则犹或可及。不然,则病日益深,死 

       日益迫,而艾终不可得矣。〔6〕《诗》,《大雅·桑柔》之篇。〔7〕淑,善也。载,则也。 

      胥,相也。言今之所为,其何能善?则相引以陷于乱亡而已。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 
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1〕。仁,人之安宅也〔2〕。 
义,人之正路也 〔3〕。旷〔4〕安宅而弗居,舍〔5〕正路而不由〔6〕,哀 
哉!” 〔7〕 

        〔1〕暴,犹害也。非,犹毁也。自害其身者,不知礼义主为美而非毁之;虽与之言,必不见 

      信也。自弃其身者,犹知仁义之为美,但溺于怠惰,自谓必不能行,与之有为,必不能勉也。 

      程子曰:“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者。虽昏愚之至,皆可流磨而进也。惟自暴者拒之以不 

      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此所谓 ‘下愚之不移’也。”〔2〕仁 

      宅,已见前篇。  〔3〕义者,宜也。乃天建之当行,无人欲之邪曲,故曰正路。 〔4〕旷, 

      空也。 〔5〕舍,上声。〔6〕由,行也。 〔7〕此章言道本固有,而人自绝之,是可哀也。 

      此圣贤之深戒,学者所当猛省也。 

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 
平。” 〔1〕 

        〔1〕尔,迩,古字通用。易,去声。长,上声。亲、长在人为甚迩,亲之、长之在人为甚易, 

      而道初不外是也。舍此而他求,则远且难而反失之。但人人各亲其亲,各长其长,则天下自平 

      矣。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 
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 
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1〕。是故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2〕。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3〕。” 

        〔1〕“获于上”,得其上之信任也。诚,实也。“反身不诚”,反求诸身,而其所以为善之 

      心有不实也。“不明乎善”,不能即事以穷理,无以真知善之所在也。游氏曰:“欲诚其意, 

      失致其知。不明乎鲁,不诚乎身矣。学至于诚身,则安往而不致其极哉?以内则顺乎亲,以外 

…  74…

      则信乎友,以上则可以得君,以下则可以得民矣。” 〔2〕诚者,理之在我者皆实而无伪,天 

      道之本然也。思诚者,彼此理之在我者皆实而无伪,人道之当然也。 〔3〕至,极也。杨氏曰: 

       “动,便是验处,若获乎上、信乎友、悦于亲之类是也。此章述《中庸》孔子之言,见思诚为 

      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乃子思所闻于曾子而孟子所受乎子思者,亦与《大学》相表 

      裹,学者宜潜心焉。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 
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 ‘盍归乎来!吾 
闻西伯善养老者。〔1〕’二老〔2〕者,天下之大老〔3〕也,而归之,是天 
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在 〔4〕?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 
  〔5〕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1〕辟,去声。作、兴,皆起也。盍,何不也。西伯,即文王也。纣命为西方诸侯之长,得 

      专征伐,故称西伯。太公,姜姓,吕氏,名尚。文王发政,必先鳏寡孤独。庶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